如果要提名年輕人濃度最高的平臺,得物App一定榜上有名。
從球鞋鑑定起家的得物App,在經歷10年發展後,已經成長為一個擁有5億使用者的品質生活購物社群。現如今,每2個30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人,就有1位是得物App的活躍使用者。
值得創作者關注的則是另一組資料:過去3年時間裡,社群新興品類閱讀佔比從32%提升至65%,包括潮玩、運動、數碼、美妝、家居、汽車、遊戲、知識和影視類目等等;過去1年時間裡,得物App社群每個月新上傳的動態數超過525萬條,日均新增內容釋出量同比增長154%,與之對應的是,得物App社群日均活躍的創作者同比增長143%。

這意味著得物App社群不僅增速極快,更多領域的創作者也有了更豐富的機會。
5月10日,在杭州舉辦的“2025得物全明星日”上,得物App還明確了“真人”、“有用”兩大內容扶持方向,推出了“全明星主場計劃”,計劃未來12個月投入超300億曝光、30萬件免單熱門商品和5億現金,支援創作者深耕內容。
得物App社群藏著怎樣的創作新機會?創作者要如何掘金得物App?參加完“2025得物全明星日”後,我們找到了一些答案。

90後佔比超90%,得物App的年輕人紅利
創作者太多,流量不夠分,這大概是所有創作者的的共同痛點。
《中國網路影片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我國短影片創作者賬號規模已達16.2億,相當於全國平均每人都擁有一個短影片賬號。
行業內卷下,從小紅書到影片號再到TikTok,每一個增量平臺的出現都會引起創作者的一輪遷徙。作為目前少數仍在高速增長的平臺之一,得物App同樣是創作者的重點關注物件。
得物社群負責人吳達透露,相比去年,得物App社群的滑雪、徒步、羽毛球、跑步等內容垂類賽道均實現了1倍以上增長,其中徒步賽道同比增長超398%。對創作者來說,這意味著更豐富的品類機會,以及更寬廣的增長空間。
比如透過在得物App分享自己的時尚心得,“瞧瞧喬喬Y”就從內蒙小鎮設計師轉型成為上海時尚博主,獲得了和LOEWE、阿瑪尼等大牌合作的機會。

仍在高速增長的社群流量,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新機會,流量背後的高價值使用者,則為創作者帶來了更高效率的變現。
現如今,爭奪高價值使用者已經成為創作者的共識,年輕人則是焦點中的焦點。
得物App官方資料顯示,得物App上90後用戶佔比超過9成,且覆蓋了從一線到二三四線城市最具消費力的一群人。得物App已經事實上成為創作者觸達高價值使用者的重要渠道之一。
比如穿搭博主“pika_pika”靠著5.2萬粉絲,僅用1年時間就完成了還清債務、入住新房等人生大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在得物App社群吸引到了一批高價值精準粉絲。目前,“pika_pika”每月的商單收入都能穩定過萬。

除此之外,因為沒有店鋪概念,商業廣告極少,只有最令人驚喜的商品和內容才能獲得得物使用者的青睞,得物App形成了交易+社群的絲滑閉環模式,契合年輕人邊逛邊買特點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創作者的變現效率。
對創作者來說,高速增長的得物App社群不僅擁有一批高消費力的年輕人,還有著非常純粹且高效的商業環境。

得物App公佈流量新密碼:真人、有用
流量紅利愈發難得的當下,得物App稱得上是創作者的藍海。那麼,創作者如何才能在得物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2025得物全明星日”上,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宣佈正式推出得物《社群公約》,期待社群使用者做到“真誠表達、友善互助”,呼籲品牌與商家做到“真實體驗、誠信經營”,並將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扶持和激勵優質創作者。楊冰表示,得物的核心價值始終不變:要讓大家每次開啟得物,都能感受到這裡的真誠、真實、品質和可信賴。
此次得物官方還公佈了社群流量密碼,明確了“真人”、“有用”兩大內容扶持方向。

所謂真人,指的是創作者透過真人出鏡、真人配音的方式向用戶分享自己獨特真實的體驗、見解。使用者天然喜歡真人創作者,內容行業的無數案例都證明,具備真人感的創作者往往更容易與使用者建立連結,進而獲取流量、完成變現。
所謂有用,指的是創作者創作的內容對使用者是有幫助的,能實實在在解決使用者的困惑或難題。比如“pika_pika”就透過分享不同場景、不同季節的穿搭展示,解決了粉絲穿什麼、怎麼穿的難題,“pika_pika”近2000條動態,也成為了粉絲的萬能穿搭指南。
優質內容能實現創作者和社群的雙贏,劣質內容不僅會搶佔正常創作者的收益,還會消耗使用者信任,擾亂社群生態。
得物《社群公約》的推出,既是為了鼓勵優質創作者,也是在向劣質內容宣戰。據悉,2024年一整年,得物累計封禁和處置了104萬賬號,處罰了609萬篇抄襲搬運內容,治理限制了879萬營銷內容,識別限制了1366萬條不友善評論。
整體來看,隨著得物App完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自我更新,分享真實體驗、有用內容的創作者將得到更多新機會。

結語
今天,得物App的Slogan正式從“得物運動X潮流X好物”升級為“得到美好事物”,意味著得物App正發展成一家“有品質的綜合平臺”。
未來,得物App社群將重點發力美妝、數碼、家居、跑步、健身、羽毛球、徒步、滑雪等多個品類,繼續深化得物的多元品類戰略。
與此同時,得物App還發布了“全明星主場計劃”,為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的創作者設計了扶持政策。
針對新手創作者,得物App將提供創作免單、作者成長體系、內容藍皮書等扶持,幫助創作者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創作效率;進階創作者除了能優先體驗價值5000萬的跑鞋、數碼、美妝等新品尖貨外,還有機會得到各類有影響力的行業合作機會。

吳達透露,2025年第一季度,全明星創作者人均收入增加54%。2025年,得物App社群將繼續為1萬名創作者提供10億流量和1V1優質商機直通,實現從內容到商業的價值躍遷。
上一個10年,創作者和得物App一起,實現自身成長的同時,也打造出了當下年輕人重要的潮流陣地和購物平臺;下一個10年,創作者要如何找到新機會,和得物App探索出一條更具想象力的商業路徑?
在楊冰的主題演講《得物十年:初心、更新和決心》中,我們可以找到更多答案。
以下為楊冰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楊冰。歡迎大家來到得物全明星日。2025年是得物創立的第10年,我相信行業中的每個人都知道,得物得到了很多使用者的喜愛和信任,回看過去一切都那麼順理成章,但10年前當我決定以“球鞋和潮流”作為切入點創業的時候,很多事情並不是那麼理所當。
從醞釀到決策,讓我再三思考的是:瞭解、得到和分享潮流好物,會不會有足夠多的使用者喜愛這些?
我對這件事有切身的理解。我家鄉在江西井岡山,一個偏僻的四線城市,高中畢業後很久和同學們談起隔壁班的某個男生,記憶中長相已模糊,還記得球打得一般。讓我們非常羨慕嫉妒的是,他有一雙卡特的簽名鞋。
我觀察了身邊大量同好和線上網友,大家在上面花了很多錢和時間,能感受到他們的需求痛點:
首先,在資訊獲取上,“最近出了什麼新款”“這雙鞋有什麼故事”,大多數人想了解但找不到;其次,在購買渠道上,光有錢買不到,還得託關係,要透過球鞋店長、經銷商在朋友圈找代購。再次,買到了也不一定是真貨。甚至經常出現購買渠道的店主被騙了,交不出貨,或者拿到的是假貨的情況。
2015年9月,我們上線了第一版得物,從社群的分享和討論切入,希望大家感受到球鞋文化的魅力,在這裡聊起來。我們那時沒有外部融資,支撐團隊運轉的錢裡有很大部分來自我個人出資。
到了2017年六月份,交易功能上線之前,是我壓力最大的時刻——早期攢的錢花的差不多了,幾個初創成員也在臨近上線前離開團隊。我用每天早上跑步的方式緩解壓力,當時的心態是既有忐忑,也有自信。
自信的是“這事一定行,方方面面該想到的,沒有人比我想的更清楚”,忐忑的是“萬一不行,是不是也要想一下怎麼託底、怎麼收場”。我每天翻來覆去想的是2件事:
第一件事,如何給團隊託底?交易功能上線後,還要觀察一段時間,賬上沒錢了但要發工資,怎麼辦?我打定主意自己再往裡投一筆錢,保證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工資會少一毛錢。萬一失敗了,不能讓團隊同事沒工作,要想辦法給大家安排工作,每個人都要有崗位,琢磨誰適合去做什麼事情。
第二件事,如何給家人交代?我的投入相當於當時個人家庭現金的將近一半,是工作十幾年的積蓄。這麼大一筆錢沒了,要和我的老婆溝通,要有個說法——在我的價值觀裡,家庭成功是人生目標的一部分。我打算選個節假日,找個高階餐廳,搞出點小浪漫,買個奢侈品包包送給她,老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要厚起臉皮和她講整個事情,“就當是經我手賭博了一次”,重點是要描繪未來:我還年輕,這點損失沒什麼,以後都會有的。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交易功能上線後,結合社群積累的球鞋重度使用者,得物很快發展起來。令我感到驕傲的不僅是不斷上漲的交易額,更來自我們做了行業其他公司沒有做過的事情——得物的出現,讓更多使用者對買貴的東西,開始有了查驗鑑別的意識。
多年前,有些人認為得物是搞炒鞋的,我們沒有對外辯解,因為我們相信行勝於言,一件事做得久了,外界自然知道我們做的什麼事情。到了今天,毫無疑問時間已經證明得物在踏實地伴隨使用者一起成長。球鞋是我們的起點,但不是終點。我們在持續拓展自己的服務,第一階段是球鞋和潮流,第二階段是從頭到腳的穿戴,第三階段是滿足服務未來主流人群的品質生活。
以前有同事問我,得物是不是想做“小而美”的平臺?我說如果“美”代表“品質”,那麼“美”是前提,但我們不能接受“小”。我們堅定地增強自身服務能力,不斷擴寬品類,最終要做到“美而強大”——我們致力於成為“有品質的綜合平臺”。
目前我們正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前進。為此我們最近也更新了Slogan:從“得到運動×潮流×好物”升級為“得到美好事物”。希望大家在得物獲得的既有買到好東西時的喜悅,也有看到有趣內容時的愉悅、看到有用內容時的獲得感,以及與他人互動時的會心一笑。
來看一看得物有什麼樣的新的變化。
首先是使用者變多了,性別也更加均衡。去年年底得物已經是中國網際網路上年輕人聚集度最高的平臺,每兩個30歲以下的中國年輕人,就有1位是得物的活躍使用者。可以說,中國有一半年輕人都在使用得物。過去有種說法“潮流是男性的時尚”,大家可能會誤以為這裡是一個男多女少的地方。實際上,使用得物的女性使用者也在持續提升,目前得物活躍使用者中,有49%是女性。
我們使用者變多的同時,創作者數量也在增長。過去1年,日均活躍的創作者同比增長143%,日均新增內容釋出量同比增長154%,他們每個月會創作超過525萬條動態。我聽到越來越多公司以外的人說,得物社群更好看了。我們從內部看資料,的確如此,不僅創作者的數量在變多,創作的內容質量也在變高,品類也變得更加豐富。我非常開心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創作者能在得物賺到錢。僅僅過去1年,創作者總收入同比增長89%,有現金收入的創作者人數也增長了161%,達到了83萬人。
並非所有變化都是正向的,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得物,我們在和創作者、使用者交流時感受到:是不是有些有損社群氛圍的變化在發生?我們團隊也會花很多精力去看,到底是不是真有問題?如果是的話,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我一直相信,只要使用者的反饋了真實的問題,我們就該改,就該做的更好。平臺要能夠自我更新,像系統升級一樣新增不同的能力。要能夠“治未病”,而不是總在有損使用者信任的事發生後,我們再做治理。
在和創作者、使用者、商家做了多輪調研、訪談後,我們意識到,在一些問題上,使用者希望我們做得更好,比如大家不僅希望“多一些專業內容”,也希望看到更多真實感受的內容。而在另一些問題上,使用者希望我們從快、從速處理,比如“嚴查盜影片盜圖盜帖子”、比如“誇大其辭的虛假營銷”,又比如“不走心的測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內部又做了許多討論,經過反覆修改和完善,今天在這裡正式推出《得物社群公約》,期待社群使用者做到“真誠表達、友善互助”,呼籲品牌與商家做到“真實體驗、誠信經營”。
回看過去,因為我們沒有提煉、明確平臺的要求,包括我們作為平臺方在內,各方都會有一些沒有做好的地方。對此,我們對內要求虛心傾聽,對外不作過度苛責,也不必追溯過往,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來路。但是面向未來,平臺一定要具備更強的能力,努力做出對社群中所有角色長期發展最有利的決定,讓大家以後的路越走越寬。我希望社群中所有角色都能有更多共識,更多信任,最終也是為了更好保護大家的權益。
大家現在翻開手上的《公約》,會看到這樣的說法——“如遵循《公約》要求,平臺將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給予鼓勵……如違背《公約》要求,我們將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加以調控和限制……”這段話是我特地要求團隊加上去的,也許給人一種感覺,有點強硬、嚴厲。我希望認真解釋一下,為什麼這麼說。這句話體現了我對理想的認識:理想不經強有力的保護,就會被踐踏。

我和團隊講,如果我們真的在乎理想,就要同時具備兩種能力:對正向行為的引導和扶持,對負向行為的識別和打擊。我們已經上線並將持續迭代多種模型,透過流量和商機分配,扶持有資訊量、有真人感、畫風美觀的優質內容,打擊營銷感過強、搬運抄襲、單一同質的劣質內容。
我們從不缺乏捍衛理想的決心。3年前,我們審查發現站內有83家品牌存在打版商品,這些商品款式雷同,只有商標和外包裝不一樣。到底該怎麼處理成為了一個問題。當時這些品牌聽到風聲,透過各種人找到我託關係說情,希望免除處罰或從輕處理,其中有我多年沒見的老同學、朋友的朋友和行業前輩。公司內部也有聲音,說這類打版抄襲在其他平臺司空見慣,不要搞得像沒見過世面的樣子。而且對我們的收入都有可觀的貢獻,甚至是服裝類目毛利最高的部分。與其全部取締,不如抓幾個典型。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對的事情,我們要賺這種亂七八糟的錢幹嗎?活著就應該堂堂正正,犯錯了就該第一時間改,痛有時候是件好事,讓自己夠痛下次才會長記性。最終我們的決策是:下架並集中清退了83家品牌的全部6000多件在售商品。這意味著,我們主動放棄了21億交易額。
這些品牌有相當部分來自福建泉州石獅。今年的一次商家調研,我聽到泉州石獅的服裝從業者說:清退事件的發生,後來反而對當地的服裝製作工藝升級起到很大積極影響。此前石獅當地不做“光版”,品牌從供應鏈廠家拿到貨品時,都已有一模一樣的印花、刺繡,所以才會顯得雷同。部分品牌為了繼續經營得物,響應平臺避免抄襲同質的號召,自建版房,倒逼供應鏈升級製作工藝,從“光版”上從頭開始做原創設計。我聽了又開心又感慨,對於服裝行業,我們的做法是有意義的,能起到一點推動作用。
對我們內部,尤其是全程參與這事的同事,我希望這能讓我們更堅定、自信,始終選擇做正確的事。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做正確的事最終會帶來好的結果。我相信,總有一些東西是數字之外的,我們今天的資料分析能力,不足以捕捉很細微的人心變化。我始終相信做了壞事、做了好事,都是藏不住的,使用者都會知道,只是早一點,晚一點的區別。
在推出《社群公約》前後,我們發現,過去的10年裡,得物社群累積下350萬的水軍、刷粉刷贊和歷史不活躍賬號。這影響到很少一部分創作者,使他們的粉絲數虛高。我們注意到,使用者對此並非毫無察覺,有使用者反應,印象是「有粉絲無互動,感覺像是殭屍粉」,這也會損害品牌與商家對其他創作者的信任,影響他們與其他創作者的商業內容合作。
得物公司價值觀,排第一位的是“求真”。我們始終追求“資料真實”,如果資料不真實,使用者如何相信這個社群?品牌與商家如何放心投入?我們決定把這批不真實的賬號清除掉。過去我們做得不夠,我們要承認問題。面向未來,我們丟下包袱、輕裝上陣。
我們要求自己保持開放和傾聽,能有足夠敏銳去更新迭代。另一方面,我們的核心價值又始終不變:要讓大家每次開啟得物,都能感受到這裡的真誠、真實、品質和可信賴。希望10年後,我們還能硬梆梆地說,始終像最開始一樣的——不忘初心、行事正當。
接下來我們會推出“全明星主場計劃”,面向符合《社群公約》的優質創作者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去提供幫助。
再次歡迎今天到場的所有創作者,你們是得物真正的全明星!祝願大家收穫滿滿,帶著“真誠表達、友善互助”,在得物獲得成功!
作者 | 雲飛揚
編輯 | 張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