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華裔女性吳弭Michelle Wu創造歷史,成為波士頓第一位民選的女市長和少數族裔市長。華人社群引以為榮,奔走相告。
兩年後的今天,另一位華裔女性也創造了歷史,當選為一個主要城市的第一位亞裔市長。
與Michelle Wu不同的是,她的選區位於保守的美國心臟地帶。這裡沒有大量少數族裔,華裔選民更是難得見到。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資料,該市人口72%是白人,非裔和西裔各佔10%左右,亞裔不到5%。
另一方面,之前我們聽說的亞裔政治人物以民主黨居多。比如Michelle Wu,舊金山曾經的市長李孟賢,奧克蘭曾經的華裔市長Jean Quan,現任苗裔市長Sheng Thao,無一例外是民主黨人,而這位華裔女性是獨立無黨派人士。
這個華裔女性是誰?她有什麼樣的背景?畢業於那間名校?11月中旬,趁APEC在舊金山召開,美國公民領導力(Civic Leadership USA)和亞太聯盟(API Coalition)兩大組織在舊金山舉辦了第一屆全美亞太裔民選官員峰會。好友Michelle創辦的愉園社是峰會協辦組織。她邀請我一起參加了峰會。
峰會上群星閃爍,各種大腕做主題演講,酒會期間隨便跟人攀談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但最大的收穫,還是結識了前面提到的這位創造歷史的華裔女性Lily Wu。

(照片由Lily Wu提供)
39歲的Lily是第一代移民。她父母來自中國大陸,1983年移民中美洲的瓜地馬拉,Lily在危地馬拉出生。
1993年,她父母帶著只會講廣東話和西班牙語的九歲的她和弟弟移民美國,定居在位於美國正中心的威奇塔(Wichita)。

(地圖中紅點是威奇塔,地圖最下方是瓜地馬拉)
中西部人口不如東西兩岸稠密,除了芝加哥、底特律幾個大都市外,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城市寥寥可數,威奇塔有四十萬人口,是堪薩斯州第一大城市。

(威奇塔,圖片來自網路)

(威奇塔,圖片來自網路)
Lily的父親是廚師,媽媽是髮型師,都沒上過大學。Lily是家中第一個大學生。她從威奇塔州立大學畢業後,又獲得獎學金在香港大學完成了新聞碩士學位,然後在ABC和CBS電視臺做了12年主播和記者。今年四月,在她來到威奇塔整整三十年那天,她從電視臺辭職,宣佈競選市長。
Lily跟選民說,職業政客給我們留下了創紀錄的赤字和警力的不足,而且熱衷於玩政治遊戲。我是一個局外人,我將帶來新的視角,確保市政廳為所有威奇塔人服務。
她競選綱領的三大支柱是:確保公共安全、加強經濟、恢復民眾對市政府的信任。
選舉結果,Lily以16個百分點的優勢(58.4%對41.6%)擊敗現任市長,大獲全勝。

(照片由Lily Wu提供)
作為一顆閃亮的政治新星,Lily是峰會上的明星,也是討論會嘉賓之一。討論會一結束,她就被一幫人包圍起來,有要採訪她的,有要照相的。我幸運地得到主辦單位引薦,事先有約,才不受干擾地跟她談了一個多小時。
Lily不喜歡用politician(翻譯得好聽是政治家,翻譯得不好聽是政客)這個詞來稱呼自己。我問她為什麼要從記者轉換跑道到politician,她糾正說她更願意稱自己為“公僕”(public servant)。競選公職前,她就在社群擔任志願者多年。我們談到是否應該鼓勵更多亞裔從政時,她也說與其鼓勵更多亞裔美國人競選公職,不如鼓勵他們活躍於非營利組織中,以志願者的方式為社群做貢獻。有了這種回饋社群、服務他人的心態,更多的領袖人物自然會出現。
事實上,Lily強調說,每個人,無論是哪個種族,都應該更多地參與公民活動,關注當地政治。

(照片由Lily Wu提供)
Lily曾經註冊為共和黨人,現在的選民註冊的黨派登記為自由黨(Libertarian)。但我從媒體上讀到,自由黨並不認可她的競選。比如她競選綱領的第一大支柱,增加警察來維護城市安全,就被以小政府為圭臬的自由黨批評。但威奇塔市長的位置是非黨派的,候選人不需要獲得黨派提名,也不必受黨派意識形態的限制。Lily認為自己的職責是迴歸根本,迴歸常識,解決民生問題,為市民提供核心服務。
城市街道上的坑坑窪窪有黨派嗎?她問我。當然沒有,也不應該有。

(照片由Lily Wu提供)
Lily重視社群和家庭。她記憶中的童年的威奇塔是一個對家庭友好、對移民包容的地方。她也非常喜歡我們亞裔尊重長者、重視家庭的傳統。
“我有很深的感恩之心。我每天醒來都充滿感激。我很慶幸我活著,我生活在美國,我和我父母住在同一個社群,我每天可以看到我的家人。”
她有一個對自己影響深遠的導師,她的“第二個媽媽”,她上中學時學校的心理輔導員。老師本人是心理學家,丈夫是律師。她和丈夫都受過良好教育,在Lily的生活起到了她的家人不能起的作用。她教Lily吃西餐時怎樣用刀叉,付錢給她上游泳課,為她打開了很多扇門,展示了很多她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機會。
這位心理老師收了三名女學生到自己羽翼下,現在三人都很有成就: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藥劑師,而Lily直到今年初都是一名記者。
當Lily考慮要選市長時,她第一個就去問這位導師。這是我應該做的事嗎?導師告訴她她能行。“如果她告訴我不要參選,我不會在這裡。”

(照片由Lily Wu提供)
幸虧導師的支援和鼓勵,明年一月Lily就要成為威奇塔市長了。據峰會介紹,現在美國有超過一千名亞太裔民選官員,而50年前民選官員中幾乎完全看不到亞太裔面孔。
但亞太裔參政雖然進步很大,民選官員的比例還是相當低。本來亞裔在美國就是少數民族,出頭露面的社會精英中身影又更少。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注意到自己與社會主流有所不同,又沒有太多榜樣可以學習效仿,其他種族的人也容易對亞裔視而不見。
所以這次峰會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有自己的代表很重要“(representation matters)。坦白地說,美國社會是相當公平開放的。經過近幾十年的苦幹,在法律層面各族裔的平等基本得到了保障。但要改變一個社會的文化,讓各個族裔消除隔閡,相互瞭解,和諧共處,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亞太裔積極參政競選公職就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而且正如Lily所說,從政不是為了當官,而是為了服務。我們既然選擇在這裡安居樂業,就應該把自己當主人。既然是主人,就應該主動站出來端茶送水為社群服務。
所以她站了出來。從一個不會說英語的移民小女孩,變成一個專門用英語講述社群故事的記者,又從一個工薪階層家庭出來的第一代大學生和政壇新人,在一個幾乎沒有亞裔的地區當選為當地有史以來第一個亞裔市長,Lily希望自己的故事可以啟發他人,讓他們看到一切皆有可能,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美國夢。
相關文章:創造歷史,吳弭當選波士頓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