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劇充值1700萬,但我一毛錢沒拿到,等法院判吧!”|短劇行業調查

作者|付小如
當“8天充值過1億”“投資10萬暴賺200萬,喜提勞斯萊斯”“月入過億”類的暴富新聞,頻頻出圈又成為歷史時。6月初落實的短劇“分類分層稽核”制度,也給行業澆了一盆冷水。做短劇不賺錢,反而屢屢踩坑的聲音,也在行業內此起彼伏。
“投資人的錢我都賠光了,我還咋拍短劇啊?收拾收拾東西,準備找個公司上班了。”
“劇上了一個月,我一毛錢都沒有看到。分成的官司6.17號開庭,我必須跟他們剛到底,明明充值過了1700萬,只願意給我分20萬,憑什麼?”
“很多人說短劇繁榮,都是假的。最近有一個天天上榜的短劇,其實是分銷在虧本投。就是為了資料好看點。之前短劇大盤一天有兩三個億,現在一天5000萬都不到,很多受眾都不付費了。”
短劇製作成本不斷攀升,平臺數據不透明,製作方被坑,行業整體大盤下降……短劇行業存在著諸多黑洞。而這些真實的虧錢經歷,很多人並不願意對外講述……
 做短劇虧了200多萬還活著,你說我堅不堅強?
我叫吳白,大二的時候開始在劇組工作,趕上了網路大電影發展的好時候,從助理幹起,導演、攝影、剪輯我都做,開了家公司做網路電影和廣告片的業務,後來業務少了。
去年9月起,我開始做短劇。我最大的優勢是能控制成本,保障質量,但短劇不是個正常的行業,裡面的坑太多了。
我入行以來虧了150多萬,也沒去跳樓啥的,承壓能力很強了。
我剛開始做短劇的時候,去橫店看他們拍,一個LED燈站著就演完了。劇情沒有起承轉合,就是反覆來回地拉扯。我那時候就理解不了怎麼這樣拍呢。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別人和我說,短劇的主要使用者是35歲以上的人,你要下沉,不要給使用者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裡上頭付費。
那時還是短劇1.0時代,主打的是網文的視覺化。使用者可以以上帝視角輕鬆代入,這也不難做。
去年9月,我剛入行時做過一部短劇,賺了承製費。
後來我拍了第一部短劇《雙生花》,總成本41萬,當時賣給點X5萬,賣給遙X8萬,賣易X文化5萬。本來說是有分成的,但是我也看不到後臺的資料,他們給了我一個Excel結算單,說沒賺錢,都沒給我分錢。
有人說可以透過抖音點贊量之類的看真實資料,但是點贊也能造假。
現在平臺買了網文版權改編成劇本後,有很多製作方搶著和平臺合作。製作方花錢拍完,版權還是平臺的。
第二部是我投資,朋友主控做的短劇。我投了8萬,買了番茄的漫畫IP《公主》改編,總成本60萬。上了一個月,我一毛錢分成都沒看到。平臺喜歡換商務,商務離職後,你就很難找到之前的對接人。平臺A就喜歡用這樣的套路。
我這個朋友之前主要承製優酷愛奇藝的橫屏短劇,公司主要業務是寫PPT出策劃,和平臺過方案。專門拉投資,從平臺拿本子拍。拍了10部短劇,一個沒賺。朋友和投資人都被他傷遍了。
後來,我又和平臺A合作了一部短劇《某王》,抖音上的話題量過了4億,但是還沒有分到錢。之前我和平臺A合作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平臺A有個高管和我們說得天花亂墜的,保證能資料透明。但播出後口風就變了,說資料要保密,不能給我們看。
我當時的態度很強硬,要去他們公司的後臺看資料,他就給我看了其中一個主體的後臺資料,確實只回收了三百萬,但是平臺投放的時候,肯定是很多個主體一起投的。
我們現在已經在打官司了,6.17號開庭。中間他們找過來,說願意花錢和解,我們不認,我的訴求是140萬。有認識的直客和我們透了底,充值已經破了1700萬,他們一直壓著不讓上榜單。
全國幾萬家制作方,前赴後繼地給平臺送錢,等著被割韭菜。我屬於人間清醒的,現在不幹了。
對了,我今年還拍了個民俗類題材的,叫《鬼妻》。今年3月製作好了,但是抖音又改規則不讓上了,還壓在手上呢。現在擦邊劇要是上了被罰,整個賬戶主體中的錢都沒有了。風險太高了,不值當的。
現在現代劇的短劇,製作成本基本是50萬,古裝是80萬。製作方里真正賺錢的多是拿工資的創作者,比如導演和演員。從去年10月開始,好多投資方都虧了。今年橫店的開機短劇比去年少了60%。
就算對投,平臺也不會虧錢的。平臺有版權,可以直接把版權賣給分銷商,一家賣幾萬本就回來了。
很多人說短劇繁榮,都是假的。最近有一個天天上榜的短劇,其實是分銷在虧本投。就是為了好看點。之前短劇大盤一天有兩三個億,現在一天5000萬都不到,很多受眾都不付費了。
製作方沒有籌碼和平臺對等對話。在平臺眼裡,製作方一抓一大把,何況這比拼的不是製作。當然平臺也不傻,會讓一部分人賺到錢,你可以把平臺理解為地主,製作方都是長工,長工聯合了,地主就被推翻了。地主一直在讓長工之間有虧有賺,長工們就會反思這是不是自己的問題,這樣地主才能漁翁得利。
市場發展需要過程,以後短劇的資料是否能透明,這個市場還能堅持多久,一切都是未知數。
現在品牌方都直接和MCN機構和UP主合作拍短劇,成本低,播放高,還可以共創吸粉。達人期待品牌給自己的廣告做溢價,願意入局。我目前和MCN機構的達人合作,做品牌定製劇。
 “不署名,不給分成,平臺太過分了!”
我是編劇西索,2012年開始,我就在從事網文方面的工作。去年5月,短劇很火熱,我做了第一個劇本叫《逍遙神醫》,當時是1萬塊錢賣給觸X,談的是千分之二的分成。
後來觸X分給我3萬塊左右。那時,我就覺得短劇不賺錢,停了一段時間。
直到8月前後,觸X的總編繼續找我要本子,我又寫了一些,其中爆款的包括《重燃》《長生九萬年》等。但是這個過程中,觸X也有不給我署名等情況。那時我就開始找別的合作方,和山X合作了。包括《大周皇太子》《永生》等七八部劇,有的已經拍完了,在等上線。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最近,觸X做了一件特別過分的事情。
我之前賣過一個劇本《長生九萬年》給觸X,上線後爆了。結果,同一時間,觸X找人翻拍《長生九萬年》,並且改名叫《永生》。最近上線後,又改成了《仙人撫我頂》。但是編劇名字變成了別人。劇組在群裡宣傳,找演員時被我發現了,我去問觸X,他們承認了這件事。
我就問我有沒有分成,署名權什麼情況。他們明確告訴我,分成想都別想。
合同裡面明確寫了,翻拍我是有知情權的。而且中國的法律規定了,著作權的署名權是不可剝奪的,觸X違法了。
但是我只是一個小編劇,沒精力去告他。被他們這麼搞,很生氣。
所以,我連夜重新寫了一個類似的短劇劇本,也叫《永生》,但是跟《長生九萬年》是兩個不同的故事。
這個新的劇本,是我免費給山X平臺的,唯一要求就是必須比觸X抄襲我的那個要先上線。最近山X的《永生》爆了。我也混社會十多年了。遇到的人很多,大家都還是很有誠信的。唯一一次被坑,也就這次。
我一般都是寫無敵流,爽文,殺伐果斷,一路碾壓這種。和影視劇相比,短劇不追求徐徐道來,但追求節奏更快,爽點反轉更強,仇恨、衝突更強烈。我每次寫的時候也很順利,基本是一口氣寫完,怎麼爽怎麼寫。
短劇市場還是大有可為的。我最近給山X兩個劇本,一個月時間,已經分成過百萬了。我相信,隨著我寫的短劇劇本數量的增多,收入也會比之前寫漫畫和小說更多。
短劇門道多,賺錢的是少數
我叫周則然,2015年畢業後,我就在國內頭部網大公司A工作到了2020年。趕上了網大發展的好時候,積累了一些作品。剛開始做網大的時候,很多搞電影的人也看不上,覺得Low。後來看網大哐哐賺錢,又開始往裡衝。
2022年6月,疫情的時候活少,有朋友找我拍短劇就接了。那時候6萬拍了60集。拍了三四部。我那會合作的平臺還不是做小程式平臺,是在微信公眾號還有群裡賣短劇的。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裡外裡算下來,我也就賺了幾千塊的承製費。但你還是要折騰起來,不然團隊裡的人沒活,行業裡的人也不關注你了。
2022年的時候,朋友去頭部短劇平臺A做短劇,我給平臺A拍了兩部短劇,打包的270萬拍兩部。兩部戲加起來賺了20多萬。當時短劇賺錢,賭的是採購和分成。拍了三四部之後,我就開始找資方拿投資,自制短劇了。當時給朋友扛了很多刀,比如編劇坐地起價,交付的片子平臺說不滿意不給尾款,我都自己貼錢。
短劇行業就是殺熟。但我看長遠發展,錢只是一時的,人家認可你的人品才是最重要的。
再後來,我也沒法自己做了,投資人該賠的也賠得差不多了。而且投資方除了投錢也會有自己的要求,比如塞演員。短劇對演員是有要求的,你要像角色,比如一些惡毒女配,一般人就是演不出這種感覺。
短劇的商業模式還是電商的邏輯,看ROI。有些人覺得電商好做,9.9包郵,找到廠家負責商品,投流賣就行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你做電商要和平臺搞好關係,和廠家搞好關係,人家才會持續給你好的流量和商品。
過年期間,有一部穿越的爆款短劇,後期花了8萬塊。現在一些短劇的配音、調色、混音,都是橫店村裡的人做的,你去淘寶搜就有。短劇行業的編劇月薪也就一兩萬,兩三萬是極限了。裡面的門道很多,賺錢的是少數。
離開北京前,我開的外地車被扣了20多分,這是壓死我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北京住得不好吃的也貴。我在杭州生活挺舒服的,環境好,住得也好。
我現在在一家國內的頭部平臺做短劇製片,有製作的活兒可以找我,專業靠譜價效比高。
 “短劇還是很賺錢的”
我2022年開始做短劇,當時是承接大的短劇平臺的專案。那時我也在摸索,沒有很懂付費內容,虧了不少錢。後來就花了半年的時間學習。當時去杭州見了一些行業裡的人,學習怎麼選劇本,怎麼找付費點,怎麼控制節奏這些。短劇要在短時間裡表達出很深的情感濃度,還是有門道的。
2023年5月的時候,我又和朋友一起做了平臺,出了一些爆款短劇。
我做的第一個盈利的片子,是《偏婚老公超給力》,成本30萬,後來是劇點投出來了。我們和平臺是深度合作,資料還是挺透明的。
我們現在自投和引入投資的,數量上大概是對半。製作成本一直在上升,比如演員之前是1000一天,現在漲到了5000,場地租金也一直在上漲。
我經常去南方出差,像橫店杭州做短劇的人都很興奮,很多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拼命幹活。相較之下,北京的短劇打工人還是挺幸福的
內容行業沒有常勝將軍,但現在短劇還是賺錢的。當然,盲目入局的人,也需要交學費,虧很正常。現在行業算是進入成熟發展期,再入局肯定會越來越難,學費越來越高。
短劇內容是大勢所趨,它是豎屏時代新的內容載體。以後會發展出很多很好的內容型別,包括品牌短劇等。我們接下來的主要目標,是做精品化的付費內容。我們上個月開始做自己的廠牌。6月份預計做兩三部,下個季度預計每月出6部以上。
話題互動:
覺得做短劇賺錢嗎?
推薦閱讀
無限暖暖將公測,以閃放新招,
疊龍爭霸誰輸誰贏?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