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丨巫鴻:情感考古——《詩經》時代的物質遺存

清華大學“王國維學術講座”
王國維學術講座是由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發起和主辦的高層次大型學術活動。透過邀請海內外頂尖學者公開講學的方式,弘揚以王國維先生為代表的清華人文學術傳統,推動清華人文學科的發展。2010年9月,李學勤先生以“王國維在清華”為題開壇首講,為系列講座拉開帷幕。十餘年間,裘錫圭、林澐、艾蘭(Sarah Allan)等知名學者來校講學,每期吸引眾多師生參加。目前已成功舉辦36期,在校內外具備一定影響力和品牌效應。自2018年起,中心秉持前沿性、原創性、多學科共同發展理念,推進系列講座的高階化與國際化,致力於出土文獻與古文字學等相關學科領域前沿學術成果的及時釋出與傳播。
情感考古:《詩經》時代的物質遺存
演 講 人:巫鴻  Wu Hung
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
主 持 人:黃德寬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
時    間:2024年11月21日(週四)15:00—17:00
線下地點:清華大學蒙民偉人文樓441
線上直播:學堂線上 清華大學官方微博 清華大學微信影片號 bilibili 快手 抖音
主辦單位: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協辦單位:清華大學文科建設處、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講座概要
情感是早期中國文學和哲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但在古代藝術史和考古學領域中鮮有談及,原因一在於研究材料,二在於目的與方法。就材料而言,商周藝術史研究聚焦於呈現動物和抽象紋飾的銅器和玉器,鮮有對情感的表現。以目的與方法而言,這些研究針對的主要是形式和社會的宏觀問題,而情感表達總是個人的,也總髮生於具體的情境之中。此演講希望在這方面有所突破,把注意力從大資料分析轉移到專案(case)和原境(context)研究上來,透過對一座春秋時代墓葬及其隨葬品的“細讀”,結合《詩經》所傳達的當時人的豐富情感,嘗試發現墓葬結構和隨葬品在設計、製作和選擇等方面的特殊意圖,特別是對夫妻之情的表達。
演講人介紹
巫鴻執美國芝加哥大學“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教席,兼任該校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及北京大學王寬成客座講席教授。2008年被遴選為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並獲美國大學藝術學會美術史教學特殊貢獻獎,2016年獲選為英國牛津大學斯雷特講座教授,2018年獲選為美國大學藝術學會傑出學者,2019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美術館梅隆講座學者,並獲得哈佛大學榮譽藝術博士。2022年獲得美國大學藝術學會頒佈的“藝術寫作傑出終身成就獎”。2023年獲得北京大學“世英哲學獎”。其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當代藝術以及美術史理論方法論的多項研究,包括專著30餘種,論文200餘篇,並在世界各地策劃了80多個展覽。
特別提示
1. 誠摯歡迎校內外師生參加線下活動,或透過網路觀看本場活動的線上直播。線上、線下觀眾應尊重組織單位及主講人對本場活動音像內容擁有的版權,請勿錄音、錄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經許可的媒介傳播,侵權必究
2. 從2021年12月1日起,“王國維學術講座”系列活動列入清華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講座》課程,並按該課程要求舉辦,希望獲得講座課程學分的本科生請攜帶學生IC卡刷卡入場。
3. 線講座入場時間為當日14:40。入場人數控制在70人,額滿即止。
講座直播
“學堂線上”網路直播二維碼:
學堂線上直播連結:
https://www.xuetangx.com/live/live20241121wgwxsjz/live20241121wgwxsjz/23696919/55542331?channel=i.area.course_list_all
清華大學官方微博二維碼:
清華大學官方微信影片號二維碼:
Bilibili
抖音
快手
相關推薦
巫鴻 著
活字文化 策劃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20年6月
馬上覆制淘口令 

5👈¥DWI83sbWv78¥

將《第一堂課》加入購物車🛒

享譽世界的中國藝術史家巫鴻,在美國名校講授中國藝術史各領域的第一堂課彙集,是中國藝術的入門級讀物。
《第一堂課》堪稱中國版的《藝術的故事》,它以深入淺出的講解,系統展示“中國美”的意蘊,帶你領略中國藝術的至高境界。
這是讓世界瞭解中國藝術的第一堂課,也是中國人走進自己偉大文明美的歷程的第一堂課。
書影展示
《第一堂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