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誇中國“公平”?外交部的回應絕了!

在7月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表示,最近中美關係有所改善,中國政府在貿易領域一直對美進行一種公平的政策,外交部如何看待這個表態?面對提問,我們先看看此事情的來龍去脈。
一、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特朗普誇中國"公平"
特朗普居然誇中國貿易政策"非常公平"!
要知道,就在半年前,這位美國總統還天天把"中國佔美國便宜"掛在嘴邊,關稅大棒揮得噼啪響。如今畫風突變,主動給中國貼上"公平"標籤,連華盛頓的鷹派們都驚得下巴掉地上——這還是那個動不動就"貿易戰很好贏"的特朗普嗎?
要知道,就在半年前,特朗普還宣稱"我們想要的就是公平,中國須做出實質性讓步,否則不會取消對華加徵關稅",如今卻主動給中國貼上"公平"標籤。這種180度大轉彎,比華爾街的K線圖還刺激。
更魔幻的是,就在誇完中國的同一天,美國悄悄解禁對華相關出口的限制。這波"說好話+送實惠"的操作,像極了吵架後突然認慫的男朋友:"寶貝你沒錯,是我不好,你看我還給你帶了禮物…"。
二、特朗普為何突然"變臉"?三個細節耐人尋味
一是14國集體硬剛7月8日,特朗普宣佈對14個國家加徵關稅,最高稅率40%,其中日韓25%,泰國等東盟國家甚至被加到40%。他可能以為,這招"極限施壓"能迅速奏效,畢竟美國市場大,誰離不開誰還說不定呢?
可現實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泰國副總理披猜直接硬剛:"我們會戰鬥到底!"日韓更是在國內緊急開會,內閣一致決定跟美國死磕。就連平時最溫順的東盟國家,這次也罕見地團結起來,拒絕讓步。
特朗普原本還留了點餘地,把關稅執行期拖到8月1日,想著"再給你們幾天時間考慮"。可現在看來,他顯然低估了這些國家的決心。
特朗普現在終於明白,只要中國在關鍵問題上不鬆口,其他國家就不可能輕易跟美國籤協議。這些國家,尤其是東盟國家,都在觀望中國的反應。如果中國頂住了,它們自然更有底氣。
二是特朗普變臉了。眼看14國集體"抗美",特朗普坐不住了,轉頭喊話中國。7月8日他在華盛頓突然大談中美貿易,用"非常公平"四個字形容當前的中美經貿關係,還強調"我和中國關係非常好"。
這態度轉變得有點快。前兩個月,他還抱怨"跟中國談判太難",現在關稅數字一點沒降,卻突然改口說"非常公平"。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特朗普這是急了,而且急的是中國。
三是美國商務部長急著約中國。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當地時間8日表示,美國代表團預計將於下月與中方官員會面,就貿易問題展開磋商。美方代表團成員還包括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同一天,美國財長貝森特放風"幾周內要和中國談",擺明是要找臺階下。
盧特尼克說,我想我們將於8月初舉行會談,開啟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更大規模的貿易對話。我本人、貝森特和格里爾將於8月初一同參與這一程序。我們將一同啟程。我們將與中方同行會面。我認為這需要一些時間,但至少我們正開啟更深入交流的程序。”
這三件事串起來看,特朗普的"誇讚"分明是急火攻心下的戰略止損——當發現關稅武器變成迴旋鏢時,只得找中國說說軟話。
三、外交部38個字回應,太極打得漂亮
面對特朗普的示好,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回應,短短38個字堪稱"外交太極"的教科書級示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既是中國的一貫立場,也是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基礎。"
翻譯成人話就是:
"相互尊重"——暗指美國此前單邊主義行徑缺尊重,缺德了吧?
"和平共處"——提醒美方貿易戰沒有贏家,別瞎折騰;
"合作共贏"——想談可以,亮明中國始終敞開談判大門的立場,但要按規矩來。
這種綿裡藏針的回應,既不給特朗普遞槍,也不堵死對話空間,把大國外交的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
特朗普現在急著開啟中美第三輪談判,但中國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前兩輪談判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雙方各降115%的關稅),但那只是開始,真正的協議遠未達成。
這場關稅戰是特朗普挑起的,現在他急著收場,那就得拿出誠意。中國不是不能談,但談,就得有談的樣子。
四、美國解禁乙烷背後:兩個致命軟肋暴露
特別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特朗普誇中國"公平"的同一天,美國悄悄解除了對中國乙烷出口的限制。這種"說好話+送實惠"的組合拳,暴露出美方兩個致命軟肋:
稀土危機:福特汽車生產線因稀土短缺停產,軍工巨頭庫存告急。中國掌握全球80%稀土加工產能,美國軍工複合體快扛不住了。
大選壓力:2025年大選臨近,特朗普急需經濟成績單。關稅戰打了一年多,美國通脹沒降下來,農民和企業的抱怨卻越來越多。
說白了,特朗普的"公平論"本質是認慫——當極限施壓失效、盟友開始造反時,總得找個臺階下。
五、這場博弈給世界的啟示
特朗普的"變臉"再次證明:
霸凌主義沒有市場:14國集體硬剛說明,當美國發現極限施壓不管用、盟友開始集體造反時,終究要回到談判桌前,美國單邊關稅正在失去威懾力。
戰略定力是關鍵:中國用七年貿易戰證明,最好的反擊不是硬碰硬,而是堅持開放;面對貿易霸凌,最好的回應就是——當美國發現關稅大棒砸疼自己時,中國早已在另一條賽道上加速奔跑。
實力才是硬道理畢竟,真正的公平從來不是施捨來的,而是靠實力贏來的,美國最終還是要坐回談判桌,因為稀土、市場、供應鏈——中國手裡有牌。特朗普的"公平"二字,本質上是對中國戰略定力的無奈認可。
而中方"三原則"回應就像一面照妖鏡,既照見美方的焦慮,也昭示著:在貿易博弈這場持久戰中,誰更有定力,誰就能笑到最後。
從"關稅很好贏"到"中國很公平",特朗普的態度轉變背後,是中美實力對比的此消彼長。這場貿易博弈再次證明:大國競爭不是比誰嗓門大,而是比誰更能熬。
現在特朗普轉頭求中國,但中國會輕易鬆口嗎?這場博弈,遠未結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