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員說過: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4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文,將對中國的關稅提高至125%。4月15日白宮網站顯示,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已經加增至245%,這些決定實際上等同於美國宣佈要和中國徹底“斷鏈脫鉤”了。
巴菲特說:加徵關稅就是一種戰爭行為。
本質上說,金融戰、貿易戰等作為政治手段,就是不流血的戰爭。
它們雖然不以直接摧毀對方的有生力量和物理資產為形態,但卻能掠奪對手的財富、甚至摧毀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這種手段,一樣的會造成對手的混亂、財產甚至生命損失。
我們較為熟知的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就是國際資本大鱷(以索羅斯為代表的猶太資本)對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地)的財富洗劫的一種金融戰爭。這場金融戰爭,讓很多國家的家庭一夜之間傾家蕩產,許多人因破產而自殺,也掠奪了不少國家十年甚至數十年的經濟經營成果。
中美兩國的貿易戰,並不是從今年4月2日開啟的。而是自2017年8月,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授權貿易代表對中國開展301調查開始的。
2018年,正是特朗普簽署了第一個行政備忘錄,對原產於中國的1300餘種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美貿易戰全面開啟。
在過去8年多的時間裡,美國除了對中國產品加關稅,還實施了技術的封鎖,包括晶片、光刻機斷供、封EDA軟體、將12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名單等等手段。
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實際上異常激烈,它由特朗普開啟,拜登延續,如今特朗普再度且極具針對性的對中國重磅加碼,似乎是一定要讓中國承受巨大損失甚至就是以經濟脫鉤為最終目標。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這也意味著,在未來至少近4年的時間裡(如沒有意外事件發生),國際局勢的發展走向、中美關係、臺海關係、中美經濟關係、甚至中國與歐盟及其他國家的政治、貿易之間,無論是合作還是貿易戰,都無法繞開特朗普的這個人。
在中國當前的宣傳語境中,特朗普的形象有著多重定義,有人說他善變而沒有信用(特沒譜)、有人說他偏執而自負、有人說他是強硬派,甚至有人說他精神不正常。這其中的定義,也難免帶著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德標準、價值觀、處事原則和立場視角。
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無論是和特朗普為代表的美國政府進行鬥爭也好、合作也好,我們實際上有必要理性與客觀的瞭解特朗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價值觀是什麼?他到底想幹什麼?他行為的背後的依據和支援力量是什麼?只有如此,才能有備無患,並不為其左右,在鬥爭、競爭亦或合作中保持自己的戰略定力。
本文試圖從五個方面為您解讀特朗普:
1、“純血商人”總統特朗普
2、從投機商人到“厚黑”總統的逆襲之路
3、特朗普五大價值觀、成功三板斧與金權人生
4、特朗普背後的財團與支援力量
5、中美貿易戰走向的戰略研判
如果您認為有價值,歡迎轉發與分享。
全文約:17638字 | 預計閱讀28分鐘以上 | 建議收藏
|
即使從美國人的視角看,特朗普也不是一個傳統意義的政治家。
01
“純血商人”總統特朗普
準確的說,特朗普是自1776年美國建國以來,唯一一個“純血商人”總統。在對特朗普進行詳細解讀前,我們先用一張圖,瞭解一下美國建國249年間,產生的共47任、45位總統都是幹什麼的?並由此分析為什麼說特朗普是一個另類。

(美國建國以來45位總統的職業分佈)
從職業看,美國總統出身律師(其中很多人同時任職法官、外交官等)的最多,有27位,約佔總數的60%。包括起草《獨立宣言》的第二任總統亞當斯、第三任總統傑斐遜,美國最偉大總統之一的林肯、二戰時期的富蘭克林·羅斯福,90年代之後的克林頓、奧巴馬、拜登等,他們都是律師。
職業軍人出身的有5位,約佔11%,基本上是美國各個時期的戰爭的傑出將領,包括南北戰爭時期將領格蘭特、美西戰爭英雄西奧多·羅斯福(又稱老羅斯福)、二戰將領艾森豪威爾等。
還有其他職業的6位,包括政治家族代表約翰·肯尼迪(曾是軍人、眾議員),職業演員里根、裁縫及田納西州長安德魯·約翰遜、學者威爾遜(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工程師胡佛、教師林登·約翰遜。這部分約佔13%。
最後我們要說說商人總統,如果從寬泛的定義角度,也有7位,約佔總數的16%,包括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農場主)、第29任總統沃倫·哈定(報業出版商、曾任俄亥俄州參議院、副州長、國會參議院等)、第33任總統杜魯門(服裝店老闆,曾任英國大使、二戰時期盟軍領導人、副總統等職位)、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小農場主、職業軍人、佐治亞州州長等職位)、第41任總統老布什(美國駐北京代表處主任)和第43任總統小布什(商人及得克薩斯州州長)及第45任、第47任總統特朗普(房地產、傳媒、科技產業商人)。
如果從大資本家的角度定義,實際上只有華盛頓、肯尼迪、布什家族(包括老布什和小布什)及特朗普是真正意義上的富豪總統。
其中,華盛頓曾經擔任弗吉尼亞州議員,後反對英國統治,任大陸軍總司令,肯尼迪曾經作為軍人參與二戰,後擔任過三任國會眾議員,而布什家族不僅僅是商人,其從政根基歷經幾代人,老布什曾經於70年代擔任過美國駐北京代表處主任,而小布什在競選總統前,也有過從政經驗,擔任過德克薩斯州州長,因此布什家族是典型的“政治家+商人”的聯合體(類似於肯尼迪家族)。
如果從職業經驗的角度看,特朗普是美國建國249年間唯一一個在擔任總統前沒有任何從政工作經驗的人。
為什麼要從這個角度來剖析特朗普呢?
因為我們看以往的任何一屆美國總統,無論是律師、軍人、法官、外交官、參議員、州長等等,他們都有政治的職業化經歷。無論是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的治理體系來對照,除了特朗普以外,擔任總統前都曾經擔任過公職人員。因此,他們往往對美國的政治體系的理解是有經驗的、體會的、也更為立體和全面,而他們從政時,體現出來的是更職業、更理性。
然而特朗普,則因為其進入政治領域前的職業生涯完全是一個經營財富的商人。
因此,特朗普作為總統,有著鮮明而獨特的“經商”特徵”,他的格局和視野有著很大的侷限性,也很難擺脫過去做生意成功的思維模式、方法、手段的路徑依賴。
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在特朗普的眼裡,美國就是一個大的集團企業,他所說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就是要讓美國賺全世界的錢,但不能讓別人賺美國的錢。
因此,我們不僅不能用中國人的價值觀尤其是道德觀作為衡量特朗普的尺度。也不能用過去的常規的西方政客的角度去看待特朗普。
特朗普從前是一個資本家,現在是用西方資本家思維管理全世界最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總統。
和特朗普進行鬥爭也好,打交道也好,合作也好,都首先要了解特朗普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有著怎樣的經歷,他是什麼性格,有著怎樣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02
從投機商人到
“厚黑”總統的逆襲之路
羅斯柴爾德說:當金錢站起來說話的時候,真理都要沉默,當權力站起來說話的時候,連金錢也要退避三舍。
特朗普過去79年的人生歷程,可以說就是一部追求金錢和至高權利的旅程。
一張圖,簡要梳理特朗普的人生經歷。

(特朗普的人生歷程及大事年表)
特朗普的人生歷程可分為五個階段:出身與少年時代、求學經歷、精明商人、逆勢崛起、從政生涯。
一、出身與少年時代(1946—1958)
特朗普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
1946年6月14日,特朗普出生於美國紐約市皇后區,父親弗雷德·特朗普是房地產開發商,母親瑪麗·安妮·麥克勞德為蘇格蘭移民。
特朗普出生時,家庭環境優渥,他的父親以建造廉價公寓起家,並在二戰後憑藉為二戰退伍軍人制造房屋而快速賺取大量財富,甚至一度被稱為紐約地產界的“亨利福特”。
因此,特朗普小學就讀於紐約曼哈頓的一所精英貴族學校。他開著父親送的卡迪拉克上學,卻因為父親是個廉價房屋地產商而被同學稱為“暴發戶”。
這種“富而不貴”的感受,深深刺激了少年特朗普,使其從小發誓要躋身上流社會,成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大人物。
少年時代的特朗普頑皮而好鬥,他甚至毆打過自己的音樂老師。他在自傳中記錄了這段經歷,因為老師說他對音樂一無所知而將老師打成了熊貓眼,且絲毫沒有後悔之意。
可見,不用說中國文化中的傳統道德觀念,連美國社會的基本規則意識他也沒有。而這些價值觀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
特朗普的少年時代身材高大,力氣更大,他棒球打的好,同時也極富攻擊性,在學校成了一個刺頭,甚至買了一把槍,帶在身邊。
他的行為迫使他的父親不得不採取措施,將他送到了一所以嚴苛軍事化管理模式而聞名的學校。
二、主要學習經歷(1959–1968年)
13歲的特朗普進入到一所離家100公里的寄宿高中,即紐約軍事學院。
這所軍事學校的經歷,對於塑造特朗普的人格底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紐約軍事學校以嚴苛及軍事化管理出名,這裡的老師基本都是一些身手很好的退役軍官,且暴力體罰是被學校允許的。
特朗普很快適應了學校的風格,並擔任了學校棒球隊隊長,在學校裡,特朗普展現出了爭強好勝的一面。
他的棒球隊教練回憶:特朗普總是想拿第一名,他會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勝利,而且他希望所有人看著他的成功。
軍校畢業後,特朗普先是進入福特漢姆大學,兩年後依靠關係轉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1968年,特朗普畢業於沃頓商學院,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在沃頓商學院,他學習了經濟和金融等學科,為未來經商打下了堅實基礎。
求學的特別經歷與人生認知:
在紐約軍事學院,特朗普學會了紀律、剋制,並鍛鍊了強健的體魄,尤其體會到“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社會規則,他開始學會變通,並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和勤奮的習慣作風,讓自己變得更強。
在沃頓商學院上學期間,特朗普展現了商業才幹,他在俄亥俄州買下了一個小區,重新改造,幾年後賣出,賺了幾百萬美元。
三、投機商人(1969—1990)
1969年,25歲的特朗普進入家族企業,但他並未遵循父親的保守路線(主要聚焦建造廉價公寓),而是開始大膽尋找新的生意機會。
他的第一個成名之作,是押上自己全部家當,進軍紐約曼哈頓,豪賭紐約科莫德(Commodore)酒店改造,這是當時史上最大私營地產專案,並獲得成功。
在這個專案中,特朗普展現了其精明的本色,他運用了整合資源的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撬動各方資源做這個專案。
做這個專案時,他自身並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支撐,因此他說服了凱悅集團的董事長進行合作。特朗普負責翻修和建設酒店,而由凱悅酒店集團的君悅酒店出一部分資金,進行管理和入住。雙方各佔一半股份。
同時,特朗普打著凱悅集團的旗號,透過談判和博弈,向政府申請了40年的免稅政策,又以政府補貼為籌碼向銀行申請貸款。
透過一系列的操作,特朗普建設了在紐約中心地段、當時最豪華的君悅酒店。特朗普在高階地產領域一戰成名,自此開始在紐約各處建設摩天大樓。
1977年,特朗普與第一任妻子伊凡娜·特朗普(Ivana Zelníčková)結婚,育有三子女(小唐納德、伊萬卡、埃裡克)。其中大女兒伊萬卡也培養得非常出色,併成為特朗普從政時的最得力助手。
特朗普的第一任妻子伊凡娜具有出色的才幹,並協助特朗普進軍地產業。
1983年,特朗普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的建設了一所豪華大廈,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即“特朗普大廈”(Trump Tower),至今仍然是紐約的標誌性資產。
1984年,特朗普又進軍賭場行業,在美國第二大賭城大西洋城開設了第一家賭場,特朗普廣場。1985年,他繼續乘勝開設了第二家賭場“特朗普城堡”,結果是生意異常火爆。1987年,特朗普出版自傳《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成為暢銷書。到1988年,特朗普身價高達7億美元,成為了美國當時前50的富豪。
接連的成功使特朗普開始膨脹,他陸續進入了航空業、投資度假酒店、大型商場等產業。特朗普個人的生活上也極盡奢華,他花了2900萬美元購買了一艘遊艇,命名為“特朗普公主號”,並花了800萬美元裝修。
同時,又再次在大西洋城投資第三家賭場“泰姬陵賭場酒店”,而這個賭場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總投資高達12億美元。
80年代末期,紐約華爾街股票動盪,到90年代初,美國房地產行業擠出泡沫,出現下滑,銀行出現大量壞賬。
特朗普投入重金的“泰姬陵賭場酒店”開業不久就鉅額虧損。此時的特朗普,依靠銀行貸款獲取資金的途徑也被堵死。
正如中國人所說: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1983年,特朗普大廈金箔大堂落成時,《時代》週刊將他稱為“鍍金時代的化身”。
但命運的第一次重擊來得猝不及防:1991年,特朗普泰姬陵酒店破產,僅賭場的負債就高達30億美元,而特朗普的個人擔保債務也有32億美元。接下來的特朗普城堡酒店、特朗普大廈全部陷入破產危機,而特朗普進入到了人生逆境。
投機商人特朗普:
我們可以確定的說,特朗普不是企業家,而是一個精明的投機商人。
因為企業家雖然關注利益,但是他們將獲得利益作為結果,而非目的,企業家的成就在於創造社會價值。
例如山姆沃爾頓(沃爾瑪的創始人),他將為人們提供高品質低價格的產品作為經營信念,並致力於使企業成為一個理想社會的責任主體的一部分。
然而投機商人則將獲取商業利益(賺錢)作為唯一目標,而其他的均是實現其賺取財富的手段。
特朗普就是這樣一個商人,他的所有經營的目的就是賺錢,像賭場這種利用人性的貪婪而實現賺錢的生意,特朗普做起來毫無負擔。
許多美國的鉅富,例如早年的洛克菲勒、現今的全球首富比爾蓋茨等,都曾熱衷於慈善事業。然而,我們在公開的報道中或者特朗普的自傳中,幾乎沒有找到關於特朗普慈善方面的貢獻,他可能是全世界最不慈善的億萬富翁之一。
特朗普做生意的方式,用商業經營的角度看,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投機者:他善於並總是尋找低價資產、捕捉政策機會(或者漏洞)、透過談判及法律手段空手獲取資源甚至金錢來源(如例如政府的政策進行免稅或者補貼等),他擅於用現有的無形資產,包括專案前景預期、品牌資產、個人聲望及一小部分的資本,透過撬動槓桿,向銀行、金融機構貸款來投資專案。
即使當出現風險時,他也非常善於設計負債結構,能夠金蟬脫殼,使負債轉嫁給企業而非個人。
四、逆勢崛起(1991—2014)
宏觀上看,1990年代,海灣戰爭導致美國負債增加,經濟發展下滑,股市與房地產泡沫的擠出,影響了大眾消費及企業的經營。
但究其根本,還是特朗普因過度擴張、經營不善而導致企業多次面臨債務危機。
1991年,特朗普的泰姬陵賭場酒店破產,1992年,特朗普廣場和特朗普城堡也相繼破產,甚至包括特朗普大廈等資產也被剝離重組。
然而,特朗普仍然採用了他慣用的策略,戰略性的利用破產製度,透過申請破產保護,成功的終止了債權人的追索,並透過重組資產保留了部分核心資產。
例如:導致他破產的最大“窟窿”泰姬陵賭場和特朗普廣場酒店等,他將債務轉化為股權,併合並上市,將債務轉移給股民和債權人。
利用法律漏洞,在破產後透過申報鉅額虧損(例如1995年申報了9.16億美元虧損),在後續18年合法避稅等。
當然,最後讓他重新崛起的,則是他對個人品牌和媒體影響力下的新的變現模式。
2004年,特朗普創辦真人秀節目《學徒》(又名飛黃騰達),塑造“商業大亨、失敗英雄再次崛起”的公眾形象。
《學徒》開播,當特朗普在鏡頭前說出“You’re fired”(你被解僱了)時,他完成了一次驚人的品牌重塑:破產商人變身“終極成功學導師”。
這檔節目不僅帶來2.13億美元收入,更將“特朗普”三字轉化為美國中產焦慮的解藥——一個能教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億萬富翁。
這檔節目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播出,長期保持了平均收視率2000萬人的佳績,為特朗普創造了巨大的品牌效應和金錢收入。
從此,特朗普成為了一個美國家喻戶曉的知名商人,除了節目本身的巨大收益外,特朗普的商譽重新迴歸,個人品牌授權延展到房地產、酒店、高爾夫、甚至家居用品、服裝等多個領域,特朗普品牌巨大的無形資產使特朗普重新崛起,後又透過聯姻和家族經營進入金融投資等領域。
2005年:特朗普與第三任妻子梅拉尼婭·特朗普(Melania Knauss)結婚,育有一子巴倫。
特朗普進入了傳媒行業,很快就成為了群眾運動的大師,他深諳操縱美國民眾的情緒之道,擅於用響亮而誘人的主張和口號,煽動人們的情緒。他總能在廢墟上插旗,把失敗包裝成勝利的前傳。
他逆勢崛起的商業成功的故事被包裝成一種能力,即他總是能夠在困境中實現“美國夢”的圖騰。
五、“厚黑”總統的政治生涯(2015-2025)
特朗普從政最早始於1999年,他成立了“改革黨”競選委員會,試探總統競選可能性,但很快就退出了。
真正引發他進入政治領域的,是在2011年,特朗普公開質疑奧巴馬出生地,推動“出生者運動”(Birther Movement),引發爭議。2011年4月,在幾百人的美國名流(包括特朗普)參加的白宮晚宴上,時任總統奧巴馬對特朗普進行了公開的回應及嘲諷。
這可能激起了特朗普少年時代進入精英學校時被同學看不起的“富而不貴”的心底感受。於是,特朗普下定決心要成為總統。2015年6月:特朗普正式宣佈以共和黨身份參選美國總統。 2016年11月:擊敗希拉里·克林頓,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2017年1月20日就職)。 2017–2021年:執政期間推行“美國優先”政策,包括減稅、放鬆監管、限制移民、退出《巴黎協定》等,並兩次遭眾議院彈劾(2019年“通烏門”、2021年“國會騷亂事件”)。2020年11月:敗選於喬·拜登,但拒絕承認結果,引發選舉爭議。 2021年1月:卸任總統,成立“拯救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PAC)。 2022年11月:再次宣佈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 2023年起:因“封口費”“機密檔案”“國會騷亂”等案件面臨多項刑事起訴,成為首位被刑事起訴的美國前總統。
2024年7月13日,一個事件極大的扭轉了局面,即特朗普遭遇槍擊事件,這個事件引發了其支持者的憤怒,也激發了選民對特朗普的同情與認同。
2025年1月6日,美國國會正式認證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第47任總統,特朗普也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二位非連續兩次當選的總統(此前為格羅弗·克利夫蘭)。
特朗普,一個坦坦蕩蕩的“厚黑”總統。
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後,最大的特點就是厚黑。
而他的厚黑,是李宗吾所說的第一層“黑如煤炭、厚如城牆”,也可以說是厚黑的坦坦蕩蕩,毫不掩飾、眾人皆知。
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總統,在過去249年間,美國產生的47任、45個總統中,沒有任何一個總統像特朗普這樣在行使權利時“特立獨行、隨心所欲、恣意妄為,甚至有時如同兒戲。”
我們僅從三個角度舉例:
一是他做出重大決策及釋出非常隨意,且反覆無常,完全跟著情緒走。
有人說特朗普是推特治國,因為他經常在推特個人賬號釋出大政策,包括外交政策、戰爭威脅、貿易戰。像最近的對中國及全世界的國家的關稅戰,他時常臨時起意,一天一個變化,完全沒有規則意識,也沒有誠信可言。
二是他語言表達簡單粗暴,極富攻擊性,即使用西方的政治家的標準衡量,看起來也缺乏教養,但他卻樂此不疲,毫不在乎。
例如2016年競選時,他打斷希拉里的發言超過50次,稱希拉里為“這樣的女人”。在推特上公開侮辱政治對手佩洛西為“瘋婆子”。對於要和他談關稅的他國領導人,說別人等著“親他的屁股。”
三是經常打破傳統禮儀、不修邊幅、塑造了一個個性化的公眾形象。例如長期保持非傳統的髮型和偏長的領帶,公眾及外交場合穿非正式西裝。
用中國人的相對正面的標準看,特朗普倒是不屑於做偽君子,而是要做一個真小人。
因此,我們說特朗普的厚黑,是明刀明槍的厚黑,而這種外在的風格,和他內在的價值觀緊密相關。
03
特朗普五大價值觀
成功三板斧與金權人生
如果非要給特朗普一個定義,我們可以這樣說:特朗普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資本家,他的目標更多的是為了實現個人成就感、滿足個人對權利的渴望、對奢侈生活的享受、為了追求富而貴的人生目標,才兼職去做美國總統。
他既不熱愛美國,也不熱愛美國人民,他只熱愛自己、金錢和權力。
他提出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實際上是一種目的性極強的政治口號,這個口號可以激發美國人的愛國熱情和喚醒民粹主義。
而民粹主義是確保他這樣一個沒有深厚政治根基的商人獲得大多數選民支援的良藥。從而使其能夠獲得總統寶座,甚至推行各種政策。
特朗普並不是一個有系統的戰略思想的人,他的成功和諸多人們認為反常規的行為,取決於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一套基於美國甚至推行到全球其他地區的商業成功的實效方法論。
一張圖瞭解特朗普的五大核心價值觀與成功三板斧。

特朗普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主要有五個。
1.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解讀:
世界就是一個戰場,不是贏就是輸,而強者永遠會贏,要贏得勝利,就要將對手擊敗,這就是特朗普的底層認知。
而這個認知來自於特朗普家族的文化傳承和父親的教導。
老特朗普認為:生命有贏家就有輸家,贏家就是殺手,輸家就會被碾碎。
這一觀念深深影響了特朗普,因此,我們說特朗普是“叢林法則”的忠實信徒,他過去無論是上學、做生意還是從政,很多的行為都體現了這個底層認知。
“叢林法則”是西方社會的典型價值觀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源頭,都來自於這個觀念。希特勒的種族主義、日本的帝國主義都是這個觀念的延伸,他們意圖瓜分世界的野心,本質上就是一種“弱肉強食,強者生存”的邏輯。
然而,二戰以後,由於美國與蘇聯長期兩強爭霸,加上“納粹”引發的二戰對西方國家和社會的摧毀和危害,美國相當長的時間開始推行所謂“自由”與“民主”觀念,世界依託聯合國這一組織為紐帶,形成了一個大國與小國、強國與弱國的協作、共存時代,這也是以美蘇英法中五大常任理事國為核心的聯合國機制下的多極化世界的根基。
然而,以特朗普的底層價值理念,顯然他並不認同這種機制。我強大為什麼要承擔更多責任,強者生存,弱者就應該出局,這才是他的邏輯。
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已經退出過旨在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後拜登任內又加入。而特朗普在2025年任職後又再度退出《巴黎協定》,且決定並退出《國際人權理事會》、世界衛生組織(WTO)、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國際教科文組織、中導條約等等。特朗普政府的共和黨議員甚至提案美國退出聯合國。
這本質上意味著美國要在法理上脫離全球化治理結構框架的束縛。從而為特朗普透過強大的實力謀取更多利益鋪路。
特朗普第47任的任期剛開始,就開啟了“俄烏和平談判”,實際上放棄了“烏克蘭的民主樣板“,轉而利用烏克蘭的困境來獲取礦產資源及實行新型的經濟殖民。
更為突破邊界的是,特朗普多次公開宣稱,美國要兼併加拿大、兼併格陵蘭島、公然將墨西哥灣改稱為美國灣,並開啟了拿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的行動。
這一次的關稅戰,特朗普政府並沒有只針對中國,而是面對過去西方盟友全面開火,也體現了“美國優先”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實力至上、利益第一”的價值觀。
特朗普帶領美國似乎正在從原有的多邊主義、協商與合作機制,直接轉向以“用實力說話”的方式打破這種價值理念和全球化治理結構。
2.金錢至上,利益優先
解讀:
特朗普因為提出並踐行“美國優先”(更準確的界定是白人優先),而被廣泛的支持者認為他是一個愛國者。
這其中的依據是,為了實現“美國優先”,特朗普並非像傳統的精英政治家那樣,與盟友溫和的談判甚至犧牲自身利益。而特朗普似乎對於任何涉及侵犯美國利益的人,包括所謂盟友也一樣的對待。
但特朗普並不一定是因為愛國才這樣做的,因為資本家沒有國界,只要有金錢和財富的地方,只要有能夠賺取金錢機會的地方,都是他們的戰場。特朗普作為一個沒有深厚政治根基的商人,他要勝選,需要的是能夠煽動廣大選民的有力主張,而“美國優先”及反移民、種族優劣論,永遠是煽動選民支援的良藥。
我們或許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特朗普是一個群眾運動的大師,他懂得用何種方式和手段來達到其真正的目的。
特朗普的人生意義和核心價值理念是:“金錢至上、利益優先”,而打造愛國者的人設,既是他實現目標的手段,也是一個順帶的收穫。
特朗普在自傳中說:“金錢是衡量我工作成就的標準。有錢人隨便矯情。”
特朗普崇尚財富,強調“要為每一分錢去奮鬥。”
在美國社會,頂流的名校哈佛大學、特朗普就讀的賓夕法尼亞的沃頓商學院,除了少數的最優秀的、學習最好的人才出身於普通家庭,大多數都是“非富即貴”的階層之家的子弟。
作為一個富二代,特朗普從小就知道有錢人不僅僅是享樂,還意味著比窮人享有更多特權。他一生追求獲得財富,成為頂級富豪,追求富豪的目的也是要成為人上人,而當總統更是“富且貴”的巔峰。
因此,作為一個商人,特朗普永遠不會做虧本的買賣,他更不會在乎別人的利益是否會被損害。
“寧可我賺天下人的錢,絕不上天下人佔我的便宜”,這是他真正要踐行的信條。
3.長期的“投機主義”
解讀:
特朗普能獲得成功,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是一個長期主義者,從經商到從政,特朗普的目標堅定而明確。
但更準確的定義是:他是一個長期的“投機主義者”。
特朗普做生意並不完全聚焦於一個產業。2024年美國《財富》雜誌進行統計,特朗普的產業包括房地產、酒店及旅遊休閒產業、特朗普傳媒與科技集團等。
從他的從商經歷看,他並非如洛克菲勒(石油產業的全球王者)、亨利福特(早年的汽車大王)、沃爾頓(世界500強長期排名第一的沃爾瑪超市)等實業起家的企業家,從某一個行業做起,將規模做大,成為全球第一而成為富豪。
他從房地產起家,雖然算是一種傳統產業,但也是跟隨著機會跟進行投資和佈局。
我在前文講過特朗普擅於尋找那些處於困境的專案(例如第一個君悅酒店專案就是接盤者)、或者在充滿機會的地方(早年進軍大西洋城做賭場)投機性的進入。
特朗普做電視節目《學徒》,也是一種機會主義,當特朗普進入了傳媒業,意識到了品牌的無形資產和品牌的價值,又開始以科技和媒體作為投資重點。
而特朗普最大的財富板塊之一即特朗普科技與傳媒集團(DJT)2023年的總營收僅有4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993萬),且自成立至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這家公司最高的市值曾經高達90億美元。
這又是一個典型的“估值虛高的產業”,需要靠割股民的韭菜而飛黃騰達。
4.自信主義、自我肯定
解讀:
特朗普說:我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天才。
他確實是心底就是這麼認為的,確切的說,他是一個自信甚至自戀到盲目的人。
2020年3月16日被問及抗疫表現時,特朗普說“我打10分”,他自稱自己應對“非常出色”。
對各種事項給自己打滿分,這是他的常態。特朗普常以個人能力和成就自詡,強調自信與決斷力。這種態度體現在他對內政策(如減稅、放鬆監管)和對外談判(如貿易戰)中,主張透過強勢姿態爭取利益等等方面。
特朗普也被媒體戲稱為“懂王”,因為對於他而言,無論是談及何種話題,他都強調他更專業。
特朗普在公開場合常以“沒人比我更懂”(Nobody knows it better than me)為口頭禪,無論是科技、軍事、經濟、法律甚至病毒等等。這種句式已經成為他的標誌性特徵,由此引發人們的調侃。
特朗普的成功學,不僅僅對他人,也催眠了自己。
特朗普最具自我催眠和激勵的話是:“相信自己,尤其是在面對風險和恐懼的時候,這是幫助你戰勝逆境、實現夢想的金鑰匙。”
5.死纏亂打,永不放棄
解讀:
特朗普在自傳《永不妥協》中有一個三維人生原則:1、永不妥協、不投降。2、反擊、立刻反訴。3、無論發生什麼,不要認輸。
特朗普從不為自己設定任何規矩,因為他認為“規矩就是用來被打破的”。
同時,他對於任何麻煩要進行的就是長期的死纏亂打,不肯認輸,至少在顏面和嘴上。
特朗普在過去多年的從商及從政生涯中,最喜歡訴訟,他認為訴訟只是成本而已,不是風險。據統計,特朗普自從商以來,累計捲入3500多起訴訟,而他卻將其視為在混亂和反擊中的談判籌碼。
例如:2016年競選期間,他揚言起訴11位指控性騷擾的女性,最終無一起立案,但輿論焦點已被轉移。
用中國人的思維看,特朗普是個難纏的角色,別人將官司和訴訟當做麻煩和恥辱,而他將打官司作為“盈利”武器,並以處理麻煩,在醜聞中擴大影響力作為成就和樂趣。
他的這種“厚黑”的人生理念和價值觀,的確能夠佔了不少追求體面和擁有善意的對手的便宜。
以上是特朗普的價值理念,從理念到實踐,特朗普式的成功學,還有三個有效方法,也是他的成功的階梯。
特朗普的成功三板斧
1.品牌即武器,黑紅能成金
特朗普很早就認識到,他的知名度和個人品牌就是最有利的武器,也是換取財富的最大利器。
意識到“名聲就是金錢”這一真理是從特朗普改造凱悅酒店專案開始的,當時初出茅廬的特朗普打著“凱悅酒店董事長”的旗號與政府談判、與銀行貸款,都起到了較大的效果。這使特朗普認知到,聲望和品牌作為無形資產的強大力量。
而特朗普的成名方法,就是透過高調的言行、製造衝突和對抗、透過反主流甚至走向社會道德的反面來激發觀眾的杏仁核反射,從而創造轟動效應,讓自己的知名度大幅度提高。
早年的他,是房地產及賭場酒店行業最高調的商人,他擅長用暴力場面、頂流名人等製造轟動效應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例如早在特朗普賭場酒店開業時,他就邀請了年輕的拳王泰森,將比賽安排在了賭場裡。在泰姬陵賭場酒店開業時,請邁克爾傑克遜親臨現場,創造空前人氣實現開業盛況。他甚至故意留下線索,暗示人們他與黑幫的聯絡,來製造神秘感和刺激,引發熱點話題。
2004年,《學徒》節目最初給特朗普設定了“仁慈教父”的角色,但被特朗普全盤推翻。
特朗普深諳大眾心理,這個節目,人們應該看到的是“失敗者被無情解僱的鮮血淋漓的畫面”(特朗普語),學徒節目充分宣揚了“弱肉強食”的殘酷法則,還有意製造對女性的性別歧視、炫耀紙醉金迷的富豪奢華生活場景,製造中產逆襲的夢幻故事等等。正是這種衝突,使收視率在第一季就高達2400萬。
特朗普製造的驚世駭俗的例子非常多,包括談及女兒伊萬卡的外貌時他說“如果她不是我女兒,我會和她約會。”這一說法引發倫理爭議。
特朗普說:我們需要一個能夠說實話的人,而不是一個政治正確的人,以“打破政治正確”為標籤,批評主流媒體和精英階層,從而獲得支持者對他能力的信任。
他公開質疑氣候變化為“騙局”,或對移民群體發表爭議性言論(例如指責墨西哥移民“帶來犯罪”),以此吸引反建制派選民。
特朗普還主張強化國家身份認同,透過限制移民(如“穆斯林禁令”)、收緊簽證政策、強調“美國優先”來維護白人傳統價值觀,這一立場引發關於種族和宗教歧視的爭議。
特朗普透過高調、反常規的言論,獲取極大的社會聲望與知名度。同時將品牌知名度作為無形資產、獲得實實在在的金錢和財富利益。
例如“特朗普”商標覆蓋了房地產、高爾夫球場、乃至服裝、家居用品、礦泉水到大學,他深諳名字本身就能溢價。
早在2012年,他僅靠冠名菲律賓馬尼拉特朗普大廈,就淨賺500萬美元。
而特朗普最大的財富板塊之一即特朗普科技與傳媒集團(DJT)2023年的總營收僅有4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993萬),且自成立至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而它最高的市值曾經達到90億美元。截至2025年4月18日,其市值仍然有48.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4.9億),仍然是特朗普最大的資產板塊(超過了特朗普的房地產價值)。這其中,主要的就是特朗普的品牌無形資產的估值。
因此,特朗普無論是真性情也好,還是他的表演型人格,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他深諳以“衝突”、“爭議”操控民眾,獲取粉絲,從而獲得金錢之道。
2.特朗普式交易藝術三段論
特朗普的第二板斧,就是他始終痴迷於“交易的藝術”。
特朗普把生意經營、政治、外交、甚至婚姻及至自己的一切行為都視為一種交易,而他在實施交易行為的基本方法是以下三點:破壞規則、極限施壓、誇大籌碼
無視並破壞現有規則
特朗普認為:規則就是用來被打破的。
最有力的證明是特朗普對於總統權力的極限突破。
用美國的媒體所說:特朗普時刻踐行路易十四的名言“朕即國家”。他將自己視為國家的代言人,並將國家的權利視為個人所有。
例如他和烏克蘭總統的溝通中,要求對方調查自己的政治對手拜登的兒子是否存在烏克蘭的利益和貪腐,他將外交檔案帶回到自己的居所,將情報人員拍攝的照片發在自己的推特上,甚至利用公務之便公然為自己的家族產業謀取私利等等。
事實上,上述的行為就是特朗普慣用的一種交易手法,他突破規則的意圖就在於打破這些規矩對自己權力的束縛,這是其獲取利益的一種有效手段。
難怪最近前總統奧巴馬吐槽說:如果自己像特朗普那樣做,早就下臺了。
極限施壓,用恐懼製造混亂
特朗普習慣於推出出乎意料的施壓方式,力圖用恐懼製造混亂,並在對方的疲於應對中尋找機會,獲取利益。
2025年3月4日,特朗普發動的對中國及全球多個國家的關稅戰,也是一種極限施壓,用恐懼製造胡亂的策略。
對於那些沒有戰略定力、或者弱小的經濟體而言,這一招顯然也是有效的。
誇大籌碼,為談判獲得充分的空間。
特朗普在自傳《交易的藝術》中寫道:“開價要比心理預期高50%,再假裝認同讓步。
2017年,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在他對中國進行訪問前就用過這個招數。
2017年11月,特朗普帶團第一次訪華,就開出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清單”:包括削減2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開放金融、汽車、農業市場,還威脅著要對5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當然,中國並未因他的極限施壓而慌亂,而是有禮有節的應對。
即便如此,特朗普的首次訪華,中國還是拿出了善意,和美國簽訂2535億美元超級大單,商業合同和雙向投資協議涵蓋能源、製造業、農業、航空、電氣、汽車等諸多領域。
而2025年2月28日,特朗普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媒體面前的公開談判,他提出的美烏“礦產協議”的條款,將烏克蘭原本的1000億美元債務直接升級為5000億美元,甚至獅子大開口,要烏克蘭的天然氣、石油、稀土等礦產50%的收益,等於直接開加到萬億美元的級別。
這種策略,某種程度上對於弱者而言,即使是最終實現了一部分,實際上已經是特朗普滿意的結果了。
3.製造敵人,凝聚信徒
特朗普深諳煽動美國民眾之道,與其說特朗普擅於製造衝突,不如說他總是製造敵人,來凝聚他想要凝聚的人,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狂熱分子:群眾運動聖經》的作者霍弗說:共同的仇恨可以凝聚最異質的成分。也就說,如果大家有一個共同的仇恨物件,哪怕是敵人之間,也會有一種親近感。
特朗普把美國的日漸衰落歸咎於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把美國社會的犯罪率、失業率提升歸咎於非法移民的問題,因此他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建起了高牆。
為了動員底層選民,他長期將媒體、司法機構、民主黨等塑造為“腐敗精英”和“無作為官僚”,從而激發選民對政治對手的不滿情緒。
特朗普的兩次勝選,很大的原因是其打著“美國優先”的口號之名,實施“民粹主義”,來凝聚自己的信徒。
總結:
從地產大亨到白宮主人,從破產邊緣到權力巔峰,唐納德·特朗普的一生是一場永不停歇的“交易藝術”實驗。
他一生致力於賺取財富和追求至高的權力,並以“叢林法則”走向成功之道。
正如特朗普的鍍金大廈上,始終刻著馬基雅維利的名言:“被人畏懼比被人愛戴安全得多。
04
特朗普背後
的財團與支援力量
2025年3月27日,胡潤全球富豪榜將特朗普的財富估算為525億人民幣,進入全球500個頂級富豪行列。
儘管特朗普本人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富有的總統,但其財富級別和真正的全球頂級富豪家族,如:羅斯柴爾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梅隆家族、杜邦家族、沃爾頓家族相比,還相距甚遠。
即使與科技財富老錢比爾·蓋茨、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裡森、科技新貴馬斯克等相比,也不及他們的財富零頭。
因此,特朗普的財富能量,還不足以讓自己形成絕對的競選優勢和政治掌控力。
特朗普的背後支持者,不僅僅來自於其代表的共和黨及背後的支援財團,還有不少因支援其“美國優先”及“民粹主張”財團力量的支援。
根據公開的競選籌款資訊,2024年特朗普競選中,至少有如下的財團提供了數千萬到上億美元的支援:
例如科技新貴埃隆馬斯克,其陣營向特朗普陣營資助超過1.2億美元。
美國隱秘的鉅富家族代表梅隆財團的蒂姆・梅隆,向特朗普的超級競選行動委員會捐款1.5億美元。
美國航運業巨頭迪克・烏伊萊恩及其妻子莉茲・烏伊萊恩為親特朗普的Restoration Pac捐款近7000萬美元,同時向特朗普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1000萬美元。
當然,還有共和黨背後的傳統支持者“洛克菲勒財團”、杜邦家族等等。其中美國軍工複合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背後股東,包括道富投資管理公司(其第一、二大股東仍然是先鋒領航、貝萊德集團)、先鋒領航、貝萊德集團等也被視為支援共和黨的長期力量。
即使不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僅僅以美國的政治生態結構模式分析,特朗普的政治決策,必然會受到背後支持者的影響。
每一個美國總統,都並不僅代表一個有個人政治見解和理想偏好的獨立個體,還必然的是其背後支持者的政治見解、利益訴求的代言人。
因此,中國面對的實際上還是美國共和黨及其背後財團和各種敵對的相關力量的鬥爭。
05
中美貿易戰
走向的戰略研判
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特朗普的關稅戰,從近期(甚至特朗普設定的90天的緩衝期內),戰術的意圖是僅透過極限施壓和恐嚇,就讓中國及全球國家透過與之談判,全部和部分的接受其條款,並在混亂及秩序重構中輕鬆獲得利益。
他的最佳預期是,透過他的三板斧“破壞規則、極限施壓、誇大籌碼”的談判的藝術,就能夠不戰而賺他國之財。
不能說這一舉措沒有效果,特朗普的關稅戰一打響,就有國家和地區亂了陣腳,直接投降。根據白宮發言人闡述,目前已經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出貿易代表和特朗普政府談判。顯然,在混亂中,特朗普無論多少會獲得利益。
然而,面對美國的新一輪關稅戰,中國已經做了一定的準備,對於這種單一線條的訛詐式的經濟掠奪,不可能未戰就讓美國取得成果。
中美之間的關稅戰,過去已經打了8年,未來也必然是一場持久戰,甚至“斷鏈脫鉤”,或許已經是未來的終局,中國從戰略上講,也必然要加快創造新的貿易結構和經濟戰略格局。
我們從這次關稅戰的進行中,事實上已經能夠對特朗普及美國政府的戰略意圖有了基本的判斷。
關稅戰雖然由特朗普發起,及至升級,但究其根本,這是美國遏制中國的一種重要戰略手段,也是“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共識。
美國對於與中國的關係的遠期戰略的基本共識大約有如下三點:
第一:世界只有一個“太陽”,那就是美國,美國無法接受不斷崛起、挑戰美國老大地位的中國。因此,遏制中國的發展,打壓中國是持續的,未來也不會根本性改變。
從美蘇爭霸對蘇聯的打壓與和平演變,到透過《從廣場協議》打擊日本崛起,美國不允許有挑戰其全球唯一霸主地位的國家存在,因此遏制中國的戰略是長期的。
關稅戰是美國阻止和遏制中國崛起,繼續美國一強獨霸戰略的一個手段,它並不是特朗普的個人意願,也不僅僅是共和黨政府的意圖,而是基本凝聚了美國兩黨共識的戰略舉措。
因此,我們分析“中美貿易戰”的走向,實際上要從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意圖的角度去分析,要跳脫特朗普這屆政府。特朗普只是打了明牌,他不是溫和派,但打壓中國、遏制中國崛起,從奧巴馬時代就開始了,拜登也一樣的執行的這個戰略,這會成為美國長期的決策。
第二: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是美國未來中長期的一種戰略。
由於美國當前的債務危機及國內“政治正確”的需要,民粹主義將成為政治家的主流宣言。
因此,在對外政策上,美國要先考慮美國民眾的利益,再維護其全球的地位和處理與盟友的關係。
為什麼這次美國並未團結盟友,只針對中國,而是選擇了全面開火,說得更加清楚些,為了遏制中國,美國需要從全球包括盟友那裡“輸血”,以強大自己的經濟對抗實力。
第三:美國希望振興和強化原有的製造業的優勢,且要保障自己的核心技術不外流。
因此,美國建設供應鏈體系,增加就業,這也是更加長期的戰略佈局,特朗普只是一個開端。
因此,中美之間的關稅戰、貿易戰將成為一種常態化。
特朗普這次極限的價碼,實際上也是中美兩個各自對“脫鉤鍛鍊”的極限測試。
中國這次為什麼堅決回擊,因為打了8年,實際上已經有了這種準備,也基本能夠預知後果。而美國也需要知道,美國的承壓能力是什麼。
對於關稅戰和貿易戰的走向,特朗普的策略表面上看是“面向全球的亂拳出擊”,似乎沒有章法。很多人說特朗普“瘋了”,這無疑是一種線條畫的思維模式。
對於信奉霸權主義的美國而言,獲取利益永遠比遵守規則、信守承諾更重要,何況特朗普就是這樣一個被設定好的“政治角色”。
他的亂拳,短視的視角看,對於美國沒有什麼壞處,在“混亂中渾水摸魚”,獲取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預期在未來90天,或者一個短期內,美國會逐一的和全球各個國家進行談判,也將打破過去的相對寬泛的關稅及貿易政策,而是針對不同的國家(包括政治盟友、經濟合作緊密程度的差別)重新建設一個細化的、分級的關稅體系。
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其戰略本質是一場“風險套利”:他押注混亂本身可以成為資產,撕裂本身能夠產生紅利。
從中長期看,特朗普希望摧毀和破壞中國深入其中的全球化貿易,試圖重新構建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全新的貿易規則的世界。
正如特朗普在《交易的藝術》中所說:“我從不太過於依賴某一筆交易或某一種方法。首先,我會同時處理很多事情,因為大多數交易都會失敗,無論它們一開始看起來多麼有前途。
在未來的近4年的時間裡,世界可能要對一個“變化無常”的大國總統特朗普。我們要適應他的獅子大開口,那只是他實際預期值的多倍放大而已。
而美國,也將成為一個“破壞規則、製造混亂、不拘小利”的世界老大。
這場貿易戰,或者說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必將是持久戰。除了關稅手段,預計在未來,美國還可能採取如下的手段對付中國。
一、將中國與其傳統盟友差別化對待,轉向團結盟友而集中火力對準中國。(目前特朗普的幕僚已經在制定差別化方案),同時,美國將繼續在供應鏈端尋找中國替代。
二、以操縱“臺海問題”(如對臺軍售、軍事指導等),攪亂中國節奏。
三、繼續對中國進行技術圍堵,甚至切斷人才、學術交流等手段。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或許有“短期”的停火,那取決於美國內部的承壓和損失程度,但我們應該清醒的意識到,中美很難再回到10年前的經貿合作時代了。
那麼,中國該如何面對美國的打壓和特朗普及美國政府的百變政策?
最堅固的堡壘,總是先從內部瓦解。
對於中國而言,當下的確比美國更艱難。但是要看到,美國內部對於特朗普政府的舉措,也有分歧,美國的傳統盟友對特朗普也有不信任。
貿易戰直接進入到陣地戰,美國也很難。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本質上也是一種利益的合作。所謂盟友,也不是鐵板一塊,世界已經進入到了新的階段。
中國也可以藉此之機,將挑戰化為機遇,重構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開創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化的生態經濟體系。
世界總是變化的,歷史的車輪也只會滾滾向前。
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存關係,已經很久了。中國要實現真正強大,也不可能永遠的依存於某一個國家或者市場,而是需要開創一個多元化的經濟生態格局。
當特朗普的戰略短視將美國帶向“美國優先、單邊主義”的歷史節點,中國反而可以借鑑美國曾經走向強大的經驗:開放的市場、大力度的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堅定不移的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對教育進行壓倒性的投入、建設文化強國並向全世界輸出、不斷的完善法治、不斷建設強大的軍事實力。
教員說: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看到光明,提高我們的勇氣。
投降容易鬥爭難。要得到對手的尊重,要想讓這場貿易戰的發起方美國回到談判桌前,與中國進行平等的協商,尋求互利的合作。
或許,雙方的炮火還需要再飛一陣兒。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作為企業經營者,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遠,做的更大。
卓越的企業家,都是企業戰略家。

立即諮詢
國際在職“MBA/EMBA/DBA”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在職“MBA/EMBA/DBA”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