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絲綢,為何必談“蘇州”?|華麗志絲綢文化專欄

華麗志絲綢文化專欄自今年春天推出以來,獲得了業界朋友的廣泛關注,其中不乏許多來自蘇州的年輕創業者。這讓我們不禁將目光聚焦於這座古老的江南城市:擁有數百年“絲綢之府”、“蠶桑之鄉”美譽的蘇州,其絲綢產業緣何至今仍煥發著蓬勃活力?
《華麗志》觀察到,從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審視,如今的蘇州絲綢產業都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 縱向來看, 從生絲生產、織造加工到品牌運營,蘇州的產業生態完整均衡,且擁有蘇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
  • 橫向來看, 當地企業生態更是百花齊放:既有華佳絲綢、太湖雪兩大綜合型上市公司,也有深耕絲綢技藝的紡織面料加工企業,更湧現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絲綢新銳品牌
擁有蘇南地區最大規模的蠶桑生產基地
太湖東南沿岸扇形地帶土質粘重,適宜種桑。南宋經濟重心南移後,當地的養蠶繅絲產業迅速壯大。得益於這一獨特的土地優勢,當明清時期全國掀起“改桑為棉”風潮時,蘇州成為少數堅守的蠶桑產區,並由此崛起,奠定了“絲綢之府”的根基。
如今,這一傳統仍在延續: 位於太湖東南岸的蘇州吳江區,至今保有蘇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蠶桑生產基地,2022年桑蠶全產業鏈產值超55億元。即使在高度城市化的東南沿海地帶,蘇州仍為種桑養蠶保留了可觀的土地空間——根據蘇州市農業農村局的公開檔案,截至2021年,全市桑園面積穩定在7659.9畝。
在中游的絲綢紡織環節,蘇州的工業發展曾一度落後於許多新興城市。但透過積極引入機械化生產,蘇州絲綢業最終順利完成了現代化轉型。
80年代初,全市有23家絲綢企業承擔著國家絲綢出口的重任,其中6家骨幹企業更是國家外貿部批准的出口工業品專廠。1981年戴安娜王妃婚禮所穿的禮服,其面料正是蘇州東吳絲織廠生產的水榭牌塔夫綢。
蘇州兩大絲綢小鎮,各誕生了一家上市公司
蘇州兩大絲綢小鎮——震澤鎮盛澤鎮,各誕生了一家國內絲綢上市公司。
震澤的養蠶繅絲業在唐代就已相當普遍,詩人陸龜蒙在寓居震澤時留有詩句“盡趁晴明修網架,每和煙雨棹繅車”,至明清時成為全國生絲重要的產區之一,民國時,僅震澤一鎮生絲產量就達到全國的十五分之一。
上圖:蘇州震澤
來自震澤鎮的太湖雪絲綢股份有限公司,於2022年在北交所上市,是全國蠶絲被領域唯一主機板上市公司。據太湖雪財報,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4財年,公司營業總收入5.156億元,淨利潤2952萬元,淨利潤率6.96%。
據公眾號蘇州釋出的資料:2022年,震澤鎮絲綢企業累計營收近20億元,年產蠶絲被400萬條,全國市場佔有率超30%。
蘇州盛澤是另一重要的桑蠶小鎮明代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這樣描寫此地:“江南養蠶所在甚多,惟此鎮處最盛。”2022年,盛澤絲綢紡織產業總產值達784.45億元,年產長絲織造130億米、印染布匹30億米。
上圖:蘇州盛澤
於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的華佳絲綢就來自震澤。這家企業擁有超過50年的歷史,其生產的6A級以上的“迎春花”牌白廠絲以及有機白廠絲暢銷國際奢侈品牌市場,成為部分國際奢侈品牌在中國地區的唯一指定供應商。根據央視新聞的報道,2022年全國高階絲近60%的出口份額都來自華佳絲綢
2013年,華佳集團孵化了高階絲綢服飾品牌桑羅SANGLUO,主打6A級100%桑蠶絲家居服。
2024財年,華佳集團營業收入3.43億元,同比增長1.28%,淨利潤2325萬元,其中主要收入來自白廠絲和服裝,服裝營業收入達1.48億元,其中桑羅SANGLUO單品牌的收入達9756萬元。
新一代絲綢創業者登場
近十年,一批年輕的絲綢創業者已成為蘇州絲綢產業創新的中堅力量。他們在服裝、絲巾、家居服、工藝品及文創等不同領域各顯其能,使絲綢更加融入當代生活。
蘇州是宋錦、緙絲、蘇繡、吳羅等非遺絲綢技藝的發祥地。一些創業者將這些古老技藝創新融入服裝與面料設計,不僅贏得了市場認可,也踐行了對傳統的活態保護。
與此同時,傳統絲綢企業的年輕“二代”們正逐步接棒。相較於上一代創業者聚焦供應鏈與渠道銷售,他們更注重內容建設,著力挖掘自身特色以講好品牌故事。
在“國潮”趨勢推動下,許多擁有專業設計背景的年輕人希望創立具有個人特色的“新中式”服裝品牌。產業生態成熟、交通便利的蘇州,也成為他們的理想創業地。
| 訊息來源:蘇州絲綢行業協會;公眾號“絲綢中國”、“蘇州釋出”、“蘇州吳文化博物館”
| 圖片來源:公眾號“蘇州釋出”、“蘇州吳江釋出”
| 責任編輯:Esther

華麗志東方美學事業部
華麗志東方美學事業部聚焦絲綢、瓷器、茶、竹等承載中國千年文化的獨特產業,致力於讓更多業內高階讀者真正瞭解東方美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潛力,共同探討和促進產業煥新和現代化程序。
除了持續產出原創優質內容外,華麗志還將發起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文化與產業活動,包括溯源之旅、論壇和工作坊、文化藝術展覽等等。從文化到商業,從材料到工藝,從歷史到現在,從中國到海外,融會貫通全產業鏈,挖掘文化和工藝的精華,用全新的視角展開解讀和傳播。
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詳見微信連結或登入華麗志官網/app查閱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往期 華麗志絲綢文化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