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劍暴漲364%!拿下全國唯二牛津數學計算機錄取,廣碧男孩大實話:光有成績遠遠不夠…

就在昨天,UCAS公佈了2025屆第二輪申請資料(截止1月29日),這也是英國大部分本科專業的年度申請資料。
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以下亮點:
申英人數破60萬!整體申請人數回暖,從2024年的594,940人增長到今年的600660人,增長1.0%;
國際學生連續三年上漲!2025年國際學生數量118,800人,比去年同期增長2.7%,其中非歐盟的國際學生人數為98,850名;
中國學生申請人數創十年最高!截止1月29日,中國學生的申請數量為31,160人,比去年同期增長8.9%!從2016年開始10年增長245.8%,接近三倍!
與此同時,國內牛劍數量也創下歷史新高。2025屆牛劍放榜中國學子總共469豐錄取刷新歷史,自2018年以來暴漲364%!
尤其是川普上臺後,不少原先考慮爬藤的牛娃家長都開始轉向牛劍。雖然藤校越來越高冷,但牛劍可是越來越大方呀。
為此,“爸爸真棒”日前特意採訪了三位今年剛剛獲得牛津預錄取的學霸,其中有一位學生拿到了全國僅2枚的數學與計算機專業錄取!讓學生自己來回答家長很同學們的很多問題:
  • 什麼時候確定申請專業的?
  • Alevel選了哪幾科,成績如何?
  • 曾參加什麼競賽&夏校活動?
  • 有什麼筆試面試經驗可以分享?
  • 何應對申請季的壓力?
和國際教育家長圈有著同樣好奇心的主筆,火速打破沙鍋問到底,要把牛娃衝刺牛劍的秘訣問出來。
(本文三位學生均來自廣東碧桂園學校,特此感謝廣碧師生的大力支援)

👇掃碼進升本規劃群👇
獲取牛津學子直播回放
跨越千里來廣東求學,
翠錄牛津的他說自己“並非學霸”
收到牛津大學預錄取,對於離家千里求學的盧家睿同學來說,算是為自己在廣東五年的學習生涯,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 盧同學
盧家睿原先就讀於貴陽的一所規模很大的民辦國際學校,該校不是全英教學,國際課程不夠強。盧家睿的父母很早就有送兒子留學的想法,希望他能有國際視野,培養格局和胸襟,毅然決然南下擇校,於八年級下學期入讀廣東碧桂園學校。
盧家睿說,剛來廣碧時,還不能適應全英文的教學模式,但老師們幫助他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然後就開始了曲折的專業探索過程,從計算機專業到物理,最後選擇了化學。
因為父母都從事商業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最早對盧家睿對專業選擇,傾向於經濟學和金融等方面。坊間對化學專業的就業前景也有一些刻板印象,但盧家睿說化學在石油、製藥、新材料等許多行業都有廣泛應用,自己不擔心發展前景。父母也非常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
■ 盧同學(最左)
選擇牛津,還是劍橋?
在請教了老師和學長學姐後,瞭解到劍橋沒有獨立的化學專業,只有自然科學。由於自己對化學實驗有很濃厚的興趣,他覺得去牛津可以學得更深入,所以早早確定了牛津化學的意向,這也讓他能投入更多時間去準備。
盧家睿在牛津大學官網裡下載了推薦書單,像Phisical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這些書裡,把高中學生很少見的很多實驗反應講得很清楚,對機理和實驗反應都有非常生動的介紹。
閱讀得越多,盧家睿對化學這個學科就更著迷,非常喜歡這種思維方式,這是一個知識體系非常龐大的學科,從宏觀實驗現象,到微觀,從表象到理論。
■ 廣東碧桂園學校的課堂
同時,他還參加了一些實習和課外科研專案,例如前往廣東省科學院,為他們的生物工程專案打下手,中間也涉及到很多化學知識。他的EPQ論文題目是《納離子電池的固態電解質》,對前沿科學的研究領域進行了學習和探索。
EPQ論文也成為了申請牛津時個人陳述的重要素材。從自己為何對化學感興趣,從實驗現象發展到理論,以及對前沿科技的興趣和個人未來規劃。盧家睿稱,PS前後改了四五個版本,在遞交申請前一週才定稿完成。
獲得牛津大學面邀,只是一個階段性勝利,重頭戲是面試。
牛津的化學專業沒有筆試,四場面試非常有針對性–
  • 第一場面試是關於有機,面試教授非常嚴謹,質疑了個人陳述裡頭的其中一個點是否真實,在嚴肅的氣氛中,胸有成竹的盧家睿沒有怯場,有理有據地和他討論。
  • 後面的三場面試就相對輕鬆一些,原以為會問一些很難問題,其實並沒有,只是簡單測測真實水平而已。
■ 盧同學投身到支教活動中
衝刺牛劍,課內知識和考試成績固然很重要,但僅僅有課內知識肯定是不足夠的。盧同學七門IG都拿到到A*,雅思總分7.5,AL數學實考A*,其他科目還包括高數、物理和化學。
在平時課堂學習之外,他還會根據知識點,搜尋閱讀很多資料和文獻,花很多時間去閱讀。然後構建一個比較好的思維體系,把這些晦澀艱深的知識點,歸納總結成就算初學者也可以理解東西。
他發現,面試時教授的問題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更看重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個人見解和思維方式。而自己歸納總結的優勢在面試時起到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回顧過去的成長,盧家睿認為自己不算傳統意義的學霸,大概在10年級時才真正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後就像鍛造一把鋒利的寶劍般,花了兩年時間去打磨歷練。
■ 盧同學曾參加了香港大學夏校
而作為學校拳擊社的成員,他喜歡拳擊訓練時那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拼盡全力。正如在衝刺牛劍的過程中,有清晰目標後,就開始和老師制定學習計劃,全力執行。
■ 廣東碧桂園學校的升學指導規劃
研究颱風的江門男孩,
拿到牛津地球科學錄取!
雖然11年級才轉到A Level學習,他卻是從小對於地理學充滿興趣。
家住廣東江門的黃毅峰說:
每次颱風來襲,都會覺得大自然的力量不可思議,漸漸就開始對大氣圈層的知識,對地球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能有一個系統學習和綜合研究,於是在地理方面投入的時間就越來越多。
在AS學習階段,他選擇了A Level數學、物理、化學、地理和高數,外加一門EPQ。
在學校裡,地理並非熱門學科,選修地理課的同學只有五六位,反而創造了小班教學的氛圍。
地理老師會讓同學們充分討論,五位同學經常因為過於專注,從頭到尾站著聽課和討論。但平時的這種充分討論的學習方式,對考試很有幫助。
比方說,地理的國際考有一些題目需要寫兩三頁紙,例如干旱氣候的影響條件,會有大氣、洋流、地形等因素,需要考生髮散思維,透過研究和思考,才能總結出一個答案。

■ 黃同學和琴友去聽音樂會

曾在童年時光留下深刻印象的颱風,貫穿著黃毅峰的學習過程,他此時的夢想是希望將來能成為氣象和氣候方面的研究員。

EPQ論文是關於颱風的,個人陳述也是從颱風開始發散出去,延伸到各種各樣的氣候現象。

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黃毅峰做了一些相關研究,例如經常上Windy網站去按衛星雲圖,觀察雲層和汙染物的分佈擴散情況。也會透過很多網站去搜索歷史上的颶風等資料,研究厄爾尼諾現象的原因等。
在個人陳述的撰寫過程中,黃毅峰基本都是跟著學校老師腳步走,地理老師給了很多建議,例如全球變暖,更精準的提法是全球氣候變化,從而形成了一個有個人風格,有探索思考脈絡,讓人眼前一亮的申請材料。

■ 黃同學和琴友去聽音樂會
在整個申請季,如果要談什麼經驗的話,他覺得最重要就是心態。自己調整心態的法寶就是約上三兩志同道合的同學在琴房練琴。有些誇張地說,每天練琴的時間,和學習時間很接近。
牛津大學的第一場面試結束時,黃毅峰感覺自己表現得不太好,心態瀕臨崩潰之際,他直接走進學校的琴房,手指在琴鍵上跳躍,情緒漸漸歸於平靜,在第二場面試中,發揮出了自己應有水平。
這一封沉甸甸的牛津大學地球科學專業的預錄取,算是對這位地理氣象迷最好的回報。
 他拿下全球僅89封的數學與計算機offer!
王學誠同學在這屆申請季中拿下全球僅89封的牛津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專業offer的。究竟是怎麼樣的突出成績,讓王同學除了拿下牛津預錄取,還把帝國理工大學、華威大學和聖安德魯斯大學的預錄取都悉數收入囊中?
王雪誠從小就在廣東碧桂園學校,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王雪誠說,因為學校重視,在小學階段就有很多數學競賽和低階的機會,在一次次得到競賽結果正反饋後,他漸漸對數學和程式設計產生了濃厚興趣。
在選擇專業時,王雪誠從自己的數學和程式設計學科特長入手,不假思索地確定了理工科方向。學校的升學指導老師也提供各院校的往年錄取資料,並提示在選擇專業時,要考慮就業。牛劍的高薪就業崗位,往往都落在數學專業學子囊中。
大概確定數學和計算機專業後,就和往屆考入牛劍的學長學姐求教。一位於劍橋數學專業就讀的學長說,在劍橋學純數,是沒有上機程式設計的機會的,分配給計算機學習的時間少之又少。
而牛津大學的數學和計算機聯合專業,不管從學習內容,還是就業出發的角度來看,顯然都更符合王雪誠的想法。同時作為哈利波特迷,對作為拍攝取景地對牛津大學,又多了一份憧憬。
■ 王同學
在申請材料中,校內成績和標化成績絕對是排行首位的重要材料。王雪誠的IGCSE拿到7個A*,分別是普數、拓數、物理、化學、計算機、經濟和中文,Alevel有兩門普數和高數兩門試考A*,物理和計算機預估A*。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標專業是計算機,王雪誠認為最有挑戰性的科目竟然是計算機,他說AL的計算機課,不像理科,反而像文科,要背的東西很多,答案也變化多端,改卷嚴格,拿分很難。班裡幾位同學分工合作,負責某個章節的題目,總結真題規律,然後互相抽測。
其次是競賽,王雪誠獲得了牛津大學程式設計思維挑戰賽(OUCC)Elite一等獎 美國計算機科學思維測評(ACSL)Senior個人滿分獎和CCC加拿大計算機挑戰活動Senior前5%,另外還有AMC和BMO的數學類獎項。在申請中,王雪誠在UCAS上填寫了自己的獎項。
他認為競賽在牛津大學面試篩選的階段,應該取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 王同學在支教活動中
在申請方面,他建議申請文書最好儘早著手,不要拖到最後,否則有可能會手忙腳亂,焦頭爛額。學校的升學指導一般要求學生在申請季前的暑假開始寫初稿。列出自己幹過的事,參加過的活動,看看有哪些事印象最深刻的,他們之間能否連貫起來,然後初稿就會很順利地完成。
在撰寫文書的兩三個月裡,王雪誠一直和學校升學老師,反覆修改了10稿,終於把文書打磨了出來。
學校提供的面試模擬貫穿整個11月,基本上每天都有一次模擬面試,讓學生能達到“去敏”的效果,在實際面試中不至於過於緊張。
在日常學習中,王雪誠建議在學有餘力的情況,可以提前學,但儘量不要提前考,畢竟重考記錄是有機會被招生官看到的。另外,有些學校對於考試時間有規定,比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國立只接受同一階段考的A Level成績,而王雪誠因為高數提前考了,不符合要求,所以就只申請了英國和香港的大學。
他推薦MIT公開課資源和目標大學推薦的書籍。他覺得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What is Mathematies。讀完這本書,為自己的文書積累了不少素材。有意申請牛劍的同學,在時間和金錢預算許可的情況下,不妨去體驗一下暑假的公開日,如劍橋會舉辦模擬面試,讓你能預熱一下。
■ 《什麼是數學》(What is Mathematies)
「 寫在後面的話 」
衝刺牛劍,他們做對了什麼?
作為廣深媽媽圈的主筆,和英國體系國際生的家長,非常有幸地第一時間接觸到2025屆新鮮出爐的牛津預錄取學生。在採訪的過程,只有一個問題在我腦中盤旋:怎麼樣的學生才適合衝刺牛劍?
不必說亮眼的在校成績,全部拿A*的IG成績,全數滿分的AP,也不必說雅思7.5以上的分數,Alevel的科目選擇也從不避重就輕,數理化生經濟高數,全部都能迎難而上,實考或預估獲得4科以上A*。
單就是各種競賽科研,都是站在金字塔尖,遠超於普通高中生的思考深度。
僅僅是這些硬性條件就足夠了嗎?很顯然並不是的。我覺得適合衝刺牛劍的學生,應該是對所學專業有足夠的熱愛,並曾在高中階段為之努力過,並在文書和麵試中,表現出足夠的激情和天賦。
因為錄取並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真正投身學習的開始,只有足夠的熱情,和難以取代的天賦,才能在未來漫長艱苦的學習過程中甘之如飴,並學有所成。
(本文三位學生均來自廣東碧桂園學校,特此感謝廣碧師生的大力支援)
2月23日週日下午13:30
真棒·英國教育節來啦

深挖國內400+牛劍offer


解讀英本申請新趨勢
👇點選看講座詳情及預約👇
👇點選預約最新直播活動👇
👇滑動看最新活動詳情👇
👇點選看英國教育節詳情及預約👇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