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大學放榜了!
截止發文,升本君一共統計到183封牛津Offer(去年為178),國內牛津第一的學校首次易主,上海光劍以18封牛津成為全國最強!其次是深國交8封!廣碧以7封牛津排在第三名!
今年的牛津放榜可以說是非常精彩,不僅黑馬校頻出,而且出現了不少名校學霸落榜的現象(太捲了)。自從12月牛津面邀發榜以來,就不斷有詳細申請者資料流出:
-
IB42/45,SAT1540分申請牛津工程被拒!
-
AP7門滿分申PPE被拒!
-
A level5A*申材料科學被拒!

哈佛中國內地全軍覆沒後,連牛津都變得那麼高不可攀了嗎?下週二(當地時間1月20日)特朗普正式上臺,中國家庭轉向英國留學的會不會愈來愈多?

■ UCAS10月資料(牛劍資料)顯示,2025屆申請人數達到10年峰值
根據全國牛劍錄取第一,剛剛又收穫了77封(截止發文前)牛津錄取通知書的唯尋國際教育資料統計,這兩年牛劍的整體錄取率從20%下降到了15%。而且這兩所英國最高學府紛紛提高了申請要求,其中牛津所有專業要求雅思7.5分,劍橋所有專業IB成績要求從40-42分提高至41-42分。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樣的牛娃能夠拿到牛津大學錄取?
我們第一時間找到了5位來自上海光劍&世外/英國溫徹斯特&威雅/香港漢基的新晉牛津學霸,恰巧這些也是中國學生拿到最多牛劍錄取的生源學校。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學生案例分析的背後,也特別能看出不同路徑學生進入牛劍的秘訣和規劃方法。
想了解更多牛劍申請相關內容及案例
👇可以掃碼新增小助手具體諮詢👇
回覆【申請】即可領取下方免費福利
包括牛劍數學/工程/生物等專業必備活動表
牛劍、G5、多國聯申白皮書等

根據升本君最新資料統計,183封牛津錄取中有超過4成來自上海,廣東和北京均出現下滑,黑馬校增多,另外今年來自香港和英高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那麼,不同路徑拿到牛津錄取的學霸分別有哪些特質?他們的學術到底有多硬核?又是如何一步步規劃出來的呢?讓我們來一起看最新牛津學霸檔案。

國內高中
不論北上深,成績競賽拉滿

在我的印象裡,上海國際教育家庭規劃意識特別強,培養出來的牛劍牛娃往往是十項全能型選手。
小Z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符合上海國際高中學霸形象的學生:成績好,競賽強,體育音樂全面發展,甚至連顏值都很高,是一位高個子的日系混血感帥哥。昨天晚上,這位上海男生順利拿下牛津工程系錄取!

時間線拉回到3年前,剛剛進入高一的小Z第一次找到唯尋的時候,他對於未來的專業方向,目標院校仍然是非常迷茫和糾結的。
喜歡工程專業,因為他對賽車感興趣,想要學商科,因為他非常有商業頭腦,未來目標想要創業。
唯尋規劃師將課題分離,給學生作具體對比,包括商科和工程專業的課程內容,未來的發展路徑以及優劣勢對比等,最終確定了機械工程作為申請專業。
此外,小Z的成績也曾出現過短暫的下降,在一次統考中因為個人的原因有些“考砸了”。
好在,小Z是一個自驅力超強、執行力超強的學生。根據他的導師描述“基本上我們規劃的事情,他都能夠超出預期的完成。而且自身非常努力,可以隨時隨地做題,隨地大小學。”
果然,在和家長學生深度溝通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後,他很快就調整過來了,成績回到了自身的水平。
高一主要是鞏固學科成績,並在高一下學期開始小試牛刀嘗試物理碗競賽,並且拿下全國金獎;高二同時挑戰BPhO和AMC12,超級金獎拿下!晉級AIME!與此同時,開始提前準備牛津IPQ(獨立研究專案課程),所以到了申請季能夠拿出實考A*的好成績。
根據唯尋導師的描述,等到小Z高二升高三暑假準備筆試面試的時候,已經展現出超級強的核心,“努力去做,剩下的交給上天”成為了他的口頭禪。
最後結果也超級優異——接近滿分,劍橋和帝國理工的數學筆試ESAT9分,物理9分,牛津面試也是發揮得特別穩,所有問題都是輕鬆應對——最終以牛津錄取作為完美的Ending,也是長線規劃的勝利。



海外高中
相對佛系,英文能力更強,沒有太卷競賽
牛津錄取Top校:伊頓、哈羅、溫徹斯特
和往年相似,牛津錄取的理工科學生更多,佔到7成以上,人文社科裡面海外高中的佔比更高,其中英高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小F已經在英國留學10年了,可以說很多方面都比較像是英國本土學生了。
比如說英文能力接近母語,還比如說相比於國內的學生略微有點佛系
,臨場發揮也不太容易緊張,是一位特別從容的女孩。
但這並不代表她沒有目標和衝勁兒。相反,小F是一位特別要強的孩子,對自己的規劃很有想法,不論是自己要做的專案、競賽,還是要選的專業和學校,目標感很強。有時候孩子和父母的想法會有衝突,那麼小F絕對會堅持自己選擇的路線。
小F非常喜歡數學,但是並不是能夠研究純數學學術的型別,此外整體競賽也比較少,在唯尋導師的引導下往應用數學發展。她甚至已經想好了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後想往金融企業發展,想要從事資料分析、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
這位英高女孩身上有著海外高中學生的很大特點:主動性強、時間管理能力強,換句話說“把自己安排得很明白”。在拿到牛津數學錄取前,她也已經有了KCL的Offer保底,可以說是穩穩的幸福。



■ 精彩紛呈的唯尋營地嘉年華,真知真情真體驗
而另一位從溫徹斯特到牛津化學系的學生,則是太幸運了“全家沒有想申牛劍,結果試試就真的中了!牛津化學系順利下車!”
這也是英高學生的優勢之一,往往不用太卷競賽科研,憑藉著高中背景和相對不錯的成績就很有可能衝刺牛劍。

小C的牛津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一開始全家都沒有想著申請牛劍,結果“考神附體”IGCSE成績拉滿了,直接7門A*,3門A。當時唯尋的規劃師就建議他參加牛劍營鍛鍊一下,夏令營結束之後,他自己覺得可以申請牛劍化學試試,結果拿到了面邀!全家都非常驚喜!
海外高中學生往往英語表達能力強,面試的過程也很順利,牛津錄取拿下!
萬萬沒想到那年英高大考分數上漲,小C卻沒有考好錯過了夢校。
今年再次找到唯尋,導師評估之後認為他還是有實力再次衝刺牛津,結果真的重新捧回牛津Offer!
👇掃碼新增小助手諮詢👇
領取牛劍、G5、多國聯申白皮書👇


香港高中
港籍申請牛劍竟然並沒有優勢?
牛津錄取Top校:漢基、哈羅、弘立書院
這兩年香港真的太火了,除了申請“港三”,也有一大批家長提前佈局香港中小學,希望能找到名校捷徑。但令人意外的是,唯尋的導師們說了大實話:港籍學生申牛劍並沒有明顯優勢。
當然,香港學生整體的優勢還是英文比較好,校內社團活動也比較多,學校家庭重視體育特長和興趣愛好的培養,因此選擇英美同申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去年,唯尋幫助一位香港哈羅的學生同時拿到劍橋和西北大學的數學專業錄取。
學生不僅成績優秀,實考數學A*、化學A*、高數A*、物理A*,雅思8分,還從A Level階段就開始準備比如BPhO、AMC12等高階競賽,並且拿到了非常硬核的成績。
另一位新晉牛津工程專業學生小B來自香港漢基,也是一位IB預估45分(滿分)的學霸(其中數學、物理和化學為HL,另外中文、英文和經濟是SL,也可以看到這位學生是相對偏理科的)。一開始他也非常糾結專業選擇,在物理和工程之間猶豫了很長時間,結合他平時做的活動,唯尋導師一眼看出這是妥妥的工程學生——做了很多機器人、大疆無人機相關的專案和社團。
而從小B的履歷中也可以看出,對於香港申理工科的學生來說,依然需要卷競賽——他拿到了BPhO的超級金獎,國際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競賽的最終入圍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小B也是一位英美雙申的學生,並且在申請季把大量時間都投入在美國申請上,英國只考慮申請牛津,結果也是不負眾望拿到了錄取!
總結一下:整體而言申請牛津劍橋,優勢最大的是英高學生,然後是港籍和內地學生。原因還是海外高中的學生英語優勢更強,比較好的英高背景會在申請時候加分。但是海外學生在理工科上大部分是卷不過中國學生的,這也是國內學生的突圍秘訣,尤其是公辦體制內學生,如果高中轉軌申請牛劍理工科的話,優勢還是非常大的。



71%牛津錄取學生4A*以上
但光靠“完美”學科成績遠遠不夠
根據牛津最新錄取報告顯示,47%錄取學生的A Level成績是3A*及以上,接近一半。而作為斬獲國內牛劍“半壁江山”的唯尋資料統計,錄取牛劍的學生中,71%提交4A*,另外還有21%達到5A*甚至更高,可見中國學生申請牛劍是更卷的。
另外IBDP的平均分是43分,AP平均7門滿分。

但,申請牛津劍橋,成績和語言標化僅僅是敲門磚,90%的牛劍錄取學生參加競賽和背景提升,85%有超過兩個以上的競賽。

光從今年新晉牛津新生的履歷來看,也都個個是“滿級”大佬👇👇:
這些學生是如何透過長線規劃一步步變得更優秀的?讓我們跟隨上海世外M同學的故事,來看看一位牛津學生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和前面幾位學生很不一樣的是,小M是從體制內轉軌國際體系的。
“這孩子不是頂尖聰明的那種,希望能夠穩定上比較好的學校就行了。”這是媽媽對於小M的評價。事實證明媽媽太謙虛了,畢竟小M首考唯尋杯就拿下了物理滿分的成績。
但也是有內在原因的。學生之前所在的體制內初中,同學都非常厲害,各個都以“清北復交”為目標,而他和這些同學一起參加國內CPHO(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的補習來提升物理能力,相比之下就顯得不那麼亮眼。那時候的他總覺得學壓力很大,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有一些心態崩了。
但這段看似“失敗”的經歷卻給他帶來了寶貴的財富。
在學習國內物理競賽的基礎上去參加BPhO屬於降維打擊,世外IB課程學習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他並沒有額外花很多的時間認真準備,只在考前刷了一些題目就考出超級金獎,也從側面印證了體制內競賽生的物理底子深厚。
唯尋學生一般是從興趣探索和專業選擇開始的,小M也是如此:在物理、數學和工程之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
-
由於之前在體制內卷競賽經歷,小M在數學和物理上都有亮眼的結果,數學方面AIME考了13分,物理方面有BPhO超金,但是在他自己看來“數學僅僅是工具,更大的興趣其實在物理,尤其是天體物理。”
-
也討論過工程方向。只不過他的課外活動很少有動手的專案,因此並不建議申請工程。
據統計,唯尋約9成牛劍學生會在A1開學前(11年級)就定好目標專業。
11年級暑假,小M參加了唯尋牛劍營,和全國各地的準牛劍學霸共同衝刺,當時測試下來他的評級是雙S,非常有機會拿到牛劍錄取。

11年級(AS)是透過打高階競賽來提升關鍵學科能力的最佳時間。但因為小M是轉軌生碰到國際體系裡最難的IB課程,學科壓力已經很大了,而且申請的是純理科專業,因此並沒有浪費時間去參加七七八八各種競賽,而是專注在物理競賽,此外就只有參加了AMC12和AIME。
事實證明這個策略是很成功的,IB預估接近滿分(44分,其中物理、化學、數學、經濟學是HL的7分),還有時間考出託福117的分數,對於一個轉軌生+理工生來說實屬不易。
為什麼衝刺牛劍的學生都在卷競賽?在唯尋的老師們看來,高階競賽並不僅僅是為了獎項,更是為了後期的筆試面試打下堅實的基礎。
👇滑動看唯尋給不同年級學員的規劃要點👇
9年級

10年級

11年級G5

11年級培優

12年級

■ 9-12年級規劃時間軸
得益於學生清晰的自我認知,小M同學定選校的過程也比想象中來得乾脆。“相比於劍橋的自然科學還需要兼顧另一門科學學科的學習
,他更喜歡專一的牛津物理,因此很快就定下了目標院校。”
此外,他還積極地做多國聯申——加拿大、香港、日本、新加坡各地的學校都準備試一試。
其實從轉軌、定下專業開始,這位上海男孩的狀態是一天比一天好。之前因為學習壓力大,外貌上受到了一些影響,但如今不僅“頭髮長回來了”,還經常有幽默發言,喜歡和老師同學互相開開玩笑,遇到不確定的事情總是會第一時間求助老師,“老師您幫我瞅瞅”、“老師這樣可以嘛”,特別積極主動。
執行力強、不糾結更是他的一大優點。他知道自己筆試能力好,希望能做更多的題目去維持好自己的手感。唯尋的導師給她推薦了一本往屆牛津學長的書(200 more perplexing physics problem),裡面有很多物理題可以刷,幫助面試和筆試,結果學生真的認認真真去刷完了,刷完還問導師要更多的書和閱讀材料。
同樣,在認識到自己對面試的弱勢——不適應、會緊張,因此早早就安排很多面試課,幫助自己脫敏訓練。
我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天不負苦心人”,小M就是憑著這份勤奮和果決摘得了拿到牛津大學物理專業Offer的甜美果實。(插一句,在去年12月,小M就已經率先拿到了帝國理工航空航天工程的Offer)
更是可見精準科學的一站式規劃,就是可以批次培養牛劍學霸。

唯尋遵循布魯姆分類法(Bloom's Taxonomy),從9年級開始幫助學生由淺入深探索興趣,理解並選定專業,引導學生確立學術目標,制定背景活動提升計劃、整理文書素材,定校並指導學生完成網申,達到錄取要求並順利入讀大學。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諮詢唯尋專業導師,制定一份個性化的規劃方案,讓孩子的申請季更加有的放矢,穩穩收穫夢校錄取通知書。

「寫在後面的話」
牛劍學霸背後是一群敢於放手的家長
其實在和這些牛津學霸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背後家長的助力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小M的媽媽(牛津物理)是一個說話慢條斯理、語氣溫和的人,能感覺出來是一個高知家長。每次都是讓導師和孩子單獨溝通,溝通完家長主動來問升學情況和進展,說明媽媽對升學的關注度很高,但卻非常支援孩子來把控自己的申請季。
英高小C的母親已經培養了一個牛津博士姐姐,非常溫柔,對於兒子的申請結果看得很開,哪怕沒有進牛津也為孩子一路的成長感到驕傲。此外,這位媽媽非常會幫孩子問很細的問題,會給孩子找一些科研資源,但與此同時也會詢問唯尋的導師專案的選擇是否合理。

想了解更多牛劍申請相關內容及案例
👇可以掃碼新增小助手具體諮詢👇
還可以親自參加牛劍大咖私享會活動
面對面理清牛劍申請秘訣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