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加入
中國商界老闆學習社群


………………………………………………………………………..
1987年,遼寧小夥花18000塊錢買下一塊長滿白髮的石頭,不料半年後頭髮又長出來兩釐米,專家鑑定後有重大發現。
………………………………………………………………………..

………………………………………………………………………..
買下石頭的小夥名為田恩宏,老家在遼寧省本溪市,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前往青島出差,不料卻在一個古玩小攤上看到一個新鮮玩意兒,此時田恩宏根本無暇顧及古玩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商品,而是直直的看向那塊白色石頭。
這塊白色石頭乍一看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田恩宏走上前去一瞧,卻發現石頭上長滿白色頭髮,從側面來看,這塊直徑15釐米,高度20釐米的鵝卵石,更像是一個人的頭顱,而並不是普通的石頭。
田恩宏當即用手摸了摸,別說,這頭髮觸感真不錯,並不像動物皮毛那般粗糙,只是這柔軟細膩的毛髮,有沒有可能是人工合成的呢?畢竟普通的鵝卵石怎麼可能會無緣無故生長出頭髮呢?
攤主見多識廣,自然能看出田恩宏對這塊鵝卵石動心了,於是開口介紹道:“小夥子,這塊石頭可是大有來頭,可別以為這頭髮是後期人工合成的,現在這技術還沒這麼牛,你要真感興趣,價格好商量。”
田恩宏自然不信商販的吹噓,多年來蒐集奇石的經驗讓他有一種強烈的直覺,這塊石頭也許並非凡品,田恩宏順手從小販手中拿來放大鏡,眼前的一幕卻讓他大為震驚。
………………………………………………………………………..

………………………………………………………………………..
只見這石頭上不僅有柔順的頭髮,頭髮根部也全是黑點,顯然排除人工合成的手段,而且每一根頭髮都堅硬無比,田恩宏暗暗使勁想要薅一根下來,頭髮卻紋絲不動。
就算心裡暗暗稱奇,田恩宏也沒打算將主動權讓給小販,反而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繼續把玩其他的文物,精湛的演技險些騙過行走江湖多年的攤主。
攤主見狀也不繞彎子,衝著田恩宏說:“一口價4萬塊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可田恩宏也不是吃素的,一番據理力爭之後,二人以18000元的價格成交。
上世紀八十年代,萬元戶都是極為罕見的,可田恩宏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將這塊長滿頭髮的鵝卵石買回家,自然引來妻子的不滿,兩人不歡而散。
田恩宏花18000元買了個破石頭的訊息不脛而走,但他本人卻沒做任何辯解,只想儘快研究這個怪石頭有什麼秘密,說不定就能讓妻子回心轉意。
可當時的研究技術手段遠不如現在那麼先進,田恩宏始終沒有破解“白髮魔石”的秘密,轉眼時間來到2005年,就在田恩宏喪失信心之時,事情卻突然迎來新的轉機。

田恩宏驚奇地發現這塊石頭上的頭髮居然又長了兩釐米左右,這下可把他激動壞了,鵝卵石既沒有生長頭髮的能力,也並非能孕育後代的動物,怎麼還會長頭髮呢?
中科院得知田恩宏撿到一塊長滿頭髮的鵝卵石,特地派來相關專家檢測,倘若真是什麼古代遺留下來的寶貝,也好保管在博物館裡,但現實卻讓他們失望了。
這塊石頭僅從外表來看根本沒什麼特別之處,無奈之下專家團隊只得進行紅外線光譜分析,在此之前還用顯微鏡進行檢視,總算有了新的進展。
專家發現這塊石頭的毛髮和石頭之間有一層並不起眼的白色物質,判斷應該是碳酸鹽和鹽酸放在一起才會形成的二氧化碳,也可以稱為幾丁質或者角質,進一步的成本分析結果出來後,令在場所有專家都大吃一驚。
因為這是從未見過的物種成分,且這塊石頭上沒有任何細胞結構,也就是說極有可能是海洋中才會生存的動物,而並非是之前猜測的陸地動物。
學者們連夜展開談論和研究,終於給出一個初步答案,這應該是頭盤蟲,頭盤蟲一般會依附於貝殼或者石頭上,一般以海洋中的微小生物為食,屬於高等無脊椎動物,準確的講,並不是石頭裡長出頭髮,而是海洋生物附著在石塊上不斷生長,才有瞭如今的“白髮魔石”。
頭盤蟲一般生活在淺水區,基本構造就像是一條管子那樣,至於田恩宏所說的白髮魔石,簡直是天方夜譚,這類石頭的形成一般是經過多年的海水沖刷才導致形成卵石,接著頭盤蟲依附在鵝卵石上開始不斷生長。
想來,田恩宏買來時,頭盤蟲還是有生命體徵的,不然也不會平白無故長出近兩釐米的頭髮,大部分地球上的生物體都是由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還有脂肪等組成的,頭盤蟲自身管子裡的水分一旦消失殆盡,自然就停止生長了。
長達兩個月的檢測和查閱資料,讓專家們更加確信,田恩宏花18000元買來的頭盤蟲是全新的物種,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屬首例,對於國內研究海洋生物來說也是極大的突破,很有可能會因此發現更多新的物種。
田恩宏在瞭解頭盤蟲的重要性後當即決定捐獻給研究所,他深知,這塊白髮魔石留在自己手裡並沒有任何作用,只有留在眾多專家和學者手裡才能有更強的研究價值,對於全人類研究海洋生物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塊奇石如今已經成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內的館藏生物標本,且對它的研究還在進一步地開展當中,之所以能成為標本,也是因為它多次在“全國文化奇石展”當中獲得金獎。
奇石的謎團被一層層揭開,說明不僅研究在逐漸推動,科技手段也在日趨成熟,人類正在一步步靠近海洋,瞭解更多生物的多樣性,對於維護海洋環境也有著不小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