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哪吒餃子導演和DeepSeek,我終於明白,中產的崩塌是早晚的事……

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失聯,請大家加

我個人微信好友,圍觀朋友圈深度交流

文章來源:重遠投資觀(IDzychen289)
作者:重遠投資觀
近期哪吒2爆火,我看了下導演餃子的個人經歷,發現其大學畢業後只去職場工作了一年,隨後有近4年都是在家裡“啃老”,由其母親支援他創作,直到2008年其首款動畫獲了大獎,才開始成立工作室承接商業動畫廣告獲得收入,而後光線傳媒等資本進入,於是逐漸進入電影製作的正軌。
其實對於很多草根出身的成功者來說,早期都有這麼一段經歷,而最終是否能成為富人,除了能力,機遇,智力等因素以外,還有一條先決因素,就是你所處的賽道。
當然,我這裡所說的賽道,並非指的什麼網際網路,AI之類的行業賽道。我認為那些都是給中產洗腦用的,中產想要成功,就有人預先定義了成功,中產想要發展,就有人預先定義了發展,然後把這種成功和發展的概念,種到中產的腦子裡,讓它們生根發芽。於是牛馬的供應,也就源源不絕了。
圖源:網路
就像我過去在支付寶工作時,身邊的同事經常談論起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賽道,談論起各種新興科技,說的都頭頭是道,但是有一個人發財嗎?
沒有!
因為他們根本就不在什麼網際網路賽道,而是在職場賽道。其收入的上限,就是有沒有另一個能力相仿的職場人給出更低的工資報價。

所以,我前面所說的賽道,其實就是兩個分類,

一個是職場,另一個就是市場。

職場人賺不到大錢,並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因為職場這個賽道,你無論怎麼拼命努力,無論發揮多少創造力,就是賺不到大錢。是你做的這個事情不行,而不是你能力不行。
所以,我們看到,A股上市公司,列在滬深300這些大公司年報裡80%以上的高管,年收入也就在兩三百萬。扣完個稅可能還不到200。由於被列在年報上的高管都是上市公司最核心的管理層,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這個看作是大部分職場人被鎖死的收入上限。
那麼,要賺大錢,我們只能轉向市場賽道。
但在這一點上,職場人轉向時卻有個非常根深蒂固的誤區,就是我有多少資源,我就辦多大的事。這個很大程度上是被學生時代的考試晉級機制所影響。

就是考試前,我如果沒有充分準備充分刷題,去參加考試是沒意義的,因為肯定過不了。

但市場的邏輯,則是完全反過來的。這個是很多職場人並未意識到的。
就是說,不是我資源準備得很充分了,再去做這件事。
而是我先入手開始做這件事,然後為了做成,再去協調和尋找各種資源,沒客戶可以去開拓,沒錢可以借,有限制可以繞過,不懂的部分可以外包。
因為在面對市場時,你只有走到那一步你才會遇到問題,然後你才能知道缺什麼資源,最後再解決它。沒進入市場前,你連缺什麼資源都不知道。
每個進入市場賽道的人,都會遇到這類問題,正因為他們早期都在積累經驗協調資源,所以都會有一段不賺錢的時期。這個是走市場賽道的創業者的共性。
餃子是如此,任正非,馬化騰等大企業家也是如此。
但大多數職場人並未意識到這一點,雖然他們也知道一直996打工直到中年危機有被淘汰的風險。但如果要獨自出去面對市場,他們又總是在準備。
他們會說,積累還不夠,管理經驗還要學習,工作能力還要提升。
他們沉浸在“自我提升”的幻覺中,總覺得我各方各面實力全面提升了,世界就會跪倒在他們面前。然而所謂的提升和發展,不過是資本方為了套牢職場人的青春時光而設定的遊戲罷了。
一個名校剛畢業進入大廠並設定為職級P5的年輕人,並非能力真的只有P5水平,而是要用這樣一條看似上升的職級路線去把你打磨為更好用的零部件,這本質是給你造就一種職場的“練級”思維。
但這種練級思維產生的虛無縹緲的“自我提升”,對於進入市場賺錢這件事卻並沒有任何意義。
是的,讀書,學習,自我提升都很好,但這些和進入市場賺錢都沒有半毛錢關係。一個初中文化的生意人一樣可以賺大錢。
因為賺大錢並不取決於你有沒有自我提升,有多少知識儲備,關鍵取決於你的目標客戶肯不肯為你付費。
他們是否付費的關鍵,只在於你是否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就比如你在職場,你賺不到大錢是因為你的客戶只有老闆一個人,你必須滿足他的需求,也就是滿足他給你的各種KPI,而這些KPI都是為了把你打磨為一個他業務體系中更好的零部件而設定的。
你的所有自我提升,能力成長,都是為了適應他的要求而存在的。所謂企業文化,看似道德和責任感十足,但核心依然是圍繞股東的利益量身定做的。
所以,職場的這些經驗和提升,並不完全適用於市場。因為一旦到了市場,你的服務群體就完全變了。你需要轉變為討好願意為你付費的群體,去滿足他們的需求。
所以,當你轉向市場,你發現只有那些圍繞你客戶付費的那些知識和技能才是有用的。

也就是說

,從賺錢的角度上,關心那些宏大敘事,關心那些基層原理,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它們和使用者的付費無關。

就好比AI發展至今,我們不關心DeepSeek或是GPT,哪個更厲害,我們也不關心中美AI競爭的宏大敘事,我們只關心他們是否會改變我們的商業生態,是否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機會。

圖源:網路

另外,在你進入市場後,你會發現賺大錢的難度指數級的下降。
為什麼?

因為你在職場的交易對手盤是身經百戰的商業老闆,你的職場競爭對手眾多,而你在市場的交易對手盤只是芸芸大眾。並且你可以自由尋找細分賽道,自由篩選肯為你掏錢的客戶。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商家打著輕奢旗號,只是為了收中產的虛榮稅,某些網紅打著發財的旗號,賣的卻是空氣幣,只是滿足了某些人發財的幻想。
當你不禁感嘆怎麼會有人為了空氣掏錢,這種感嘆是沒意義的,因為他們的目標客戶群體本來就不是你。他們找到他們的目標群體並讓其付費就可以了,儘管這種操作非常沒有節操。
好了,回到我們當下的環境再談市場賽道,當AI開始迅猛進步時,很多人擔心自己的工作被取代。

但這個是必然的,當企業可以透過AI大幅提升效率時,它必然就會這麼做,因為它不這麼做,就會被這麼做的競爭對手給打敗。

在AI嚇人的進化趨勢下,部分中產的崩塌和重新洗牌也是早晚的事。
既然早晚都要來,那我們就沒必要悲觀,正如我上一篇文章寫的那樣,這反而會變成很多人的機會。
因為,對於我們而言,變化才意味著機會,而不變,只會讓佔據生態位的贏家加固壁壘,形成階層固化。
那麼當我們面向當下市場和AI的進步時,我們該如何發掘需求?
由於市場經濟發展至今,人們的衣食住行各種需求早已被滿足。那麼基於這一點和AI的進步,我們就只能從以下兩個發麵來發掘。
1、利用AI提高效率,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已有的產品,打擊競爭對手。
這一條,從近期很多星球同學找我私下諮詢的例子看,已經有很多人在實施中了。
2、刺激新的需求。
比如哪吒2這種,很多人是電影可看可不看的,但既然有口碑,很多人就選擇去看了。 再比如很多跨境電商從業者做的短影片引流,本質也是透過影片展示精巧的產品,勾起了對方的消費慾。對方本來只是打算刷個短影片娛樂下,卻不自覺地買了你的商品。
今天就說這麼多,最後我們來總結下本文觀點:
1,你要年賺1000萬,就要做年賺1000萬的事情(市場賽道),如果你賺不到錢,很可能不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行,而是你做的這個事情不行。
2,當有了充分的準備再去做事,是職場人一個很大的誤區。正確邏輯是我要做某件事情所以邊做邊調配資源,而不是我把資源都準備好了再去做事。每個創業者剛進入市場時一定是缺東少西的。當什麼都不缺了,那麼機會也就不是你的了。
3,職場的職級上升和能力鍛鍊,無法在你轉向市場賽道時為你提供幫助,因為賺錢是實踐的藝術。賺錢就是圍繞使用者需求,根據市場反饋不斷迭代和實踐的過程。而職場鍛鍊的能力,如果不符合客戶需求,則客戶不會買單。
4,AI的進步,會撕裂現有的生態體制,並打破行業的壁壘,從而為很多有心人創造暴富的機會。所以,中產與其擔心工作被取代,不如好好尋找新的機會,新的需求。
5,可發掘的需求,來自於利用AI對已有供給側的效率改善以打擊競爭對手,以及刺激新的需求。
*「毯叔盤錢」所有內容繫個人觀點,僅以交流個人想法和分享知識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參考。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讀者結合個人財務狀況,獨立決策。
【毯叔福利】
我獨家整理了一份《Deepseek金融行業提示詞大全》,包含財務會計,風險管理,客戶關係管理,日常辦公類99個提示詞,非常直接全面,學會你在金融圈橫著走
需要的朋友,掃碼加我好友,備註“提示詞”領取
另外,為了幫大家快速掌握Deepseek技能,最近我還聯合多位AI專家大佬,建了一個「Deepseek&AI乾貨學習群」,群內連續多天為大家分享最新Deepseek和AI風向、打法和專案,包括Deepseek指南、AI寫作,AI影片,AI智慧體等
社群內會交付很多幹貨,掃下方二維碼直接進群,早加入早學習早受益!
點選👇關注毯叔私密小號
回覆“資料”領2025最新搞錢資料包
覺得內容不錯,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