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的關鍵是“睡覺”?|【經緯低調分享】

在大眾認知裡,賺錢往往意味著忙碌奔波,與 “睡覺” 似乎毫無交集。但你是否想過,“睡覺” 有可能是賺錢的關鍵?
文藝復興創始人西蒙斯,曾深陷交易困境,那時他就渴望擁有一個能在睡覺時賺錢的模型。這個故事引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為何 “睡覺” 會成為賺錢的關鍵?它可從三個層面解讀:其一,賺錢機器要讓你能安心睡覺,這涉及到穩定、持久、抗通脹等多方面因素;其二,在你睡覺時,機器還能持續運轉賺錢,具備自動化、抗風險等能力;其三,當機器賺錢時,你得甘心 “睡覺”,克服人性的貪婪、恐懼等弱點。
現實中,滿足這些條件的 “賺錢機器” 少之又少。以可口可樂和菲利普・莫里斯為例,它們靠著簡單的生意模式、穩定的現金流、深厚的護城河和持續的增長,為投資者帶來了驚人的複利回報。然而,多數人卻因追求短期高收益,忽視了這種穩定複利的力量。
投資就像一場修行,真正的 “睡覺賺錢機器”如何做到?本篇文章探討了投資的本質和難點,試圖引導創業者學會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以下,Enjoy:
作者:老喻
微信公眾號:孤獨大腦(ID:lonelybrain)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頭圖由AI生成
即使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在賺錢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文藝復興的創始人西蒙斯,還在交易的痛苦之中,醞釀著日後震驚世界的超級賺錢機器。
在他的傳記裡,有如下一段: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西蒙斯總算從低落中振作了起來,更加堅定決心要建立一個由演算法驅動的高科技交易系統,或者說分步驟執行的計算機程式,來替代人類的主觀判斷。
直到此時,西蒙斯和鮑姆還僅僅依賴粗糙的模型並輔之以個人的直覺來做交易,這是造成危機的根源。
西蒙斯和之前加入公司的技術專家霍華德·摩根(Howard Morgan)商量,他有一個新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複雜的、完全由預先設定的演算法驅動的自動交易系統。
"我不想每時每刻都被市場折磨,我想要在我睡覺的時候都能幫我賺錢的模型,"西蒙斯說,"一個完全遮蔽了人類干預的系統。"
西蒙斯追求"完全遮蔽人類干預的系統"的願望並非沒有道理。這個傳奇故事引發了本文的主題:
為什麼"睡覺"會成為賺錢的關鍵?
這個問題可以分解為三個層面:
1、你的賺錢機器要讓你能安心睡覺;
2、你睡覺的時候你的機器還在賺錢;
3、你的機器賺錢的時候你要甘心睡覺。
1
你的賺錢機器要讓你能安心睡覺
什麼樣的機器才能讓人安心睡覺?這不能簡單用"被動收入"來概括,而是要從"現金流的機器"來看:
1、這個機器應該能夠工作很久;
2、這個機器應該很牢靠,維護和維修的成本很低,幾乎不用更換;
3、這個機器非常確定性地屬於你,其創造的現金流到你手中,幾乎是毫無懸念的,不會被壞蛋或無恥之徒偷走或搶走; 
4、這個機器的現金流的增長有機會戰勝通脹,或者至少和通脹速度差不多; 
5、這個機器未來二三十年不會過時,不會被替代(或者被替代的機率較低),這個機器所創造的價值不會因為某些巨大變革而突然消失; 
6、對於普通人來說,並不是真有一個這樣的機器,而是某些資產的組合; 
7、還有一點,很重要,如西蒙斯說,"一個完全遮蔽了人類干預的系統。"
一個理想的"現金流機器"應該能夠經受住經濟週期的考驗。
在繁榮時期能夠充分分享增長紅利,在蕭條時期又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關注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也要審視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經營韌性。
既要讓你睡得安穩,還要讓你長久安穩。
2
你睡覺的時候,你的機器還在賺錢
這比找到一個好機器更難。因為真正能在你睡覺時持續賺錢的機器,必須具備:
  • 自動化運轉的能力
  • 持續創造現金流的能力
  • 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
當然,很少人能真正建立一個這樣的長期賺錢的量化交易模型,連梁文鋒都不行。
好像全球範圍內,量化能做成西蒙斯那樣的,極其罕見。
事實上,連西蒙斯自己也很難複製。文藝復興除了大獎章基金,數次嘗試擴大規模,結果都很難。
由於我們想要睡覺時也賺錢,所以相當於僱傭了你睡覺時還在為你賺錢的人或者"機器"。
所以,信任非要不可。信任都不夠,最好是忠誠。–所以,好的投資者都是“暴君”。
但是,符合這一需求的人是極其少的。其核心價值是老闆親力親為並且不拿工資,這和股權價值先天有衝突。
不少上市公司,骨子裡還是小商業小老闆。你不一定睡得安穩。
說來說去,符合要求的,似乎只有現金流不錯的物業,和二級市場的優質股票了~當然,是指以股票形式擁有持續創造現金流的賺錢機器。
以能安穩睡覺,作為選公司的標準,你可能自然就成為一個價值投資者了。
這個公司最好有很高的確定性,有很好的現金流,讓你睡覺的時候做好夢,而不是半夜被嚇醒。
在現代投資環境下,"睡覺賺錢"的模式也在與時俱進。被動指數投資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一種相對可靠的長期投資方式。
透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可以在不同類別資產間分散風險,提高投資組合的穩定性。
概括而言,這就像自動駕駛:
汽車的智慧和安全性要足以讓你安心睡覺;
並且你可以隨時更換掉不能滿足你安心睡覺條件的汽車。
3
你的機器賺錢的時候你要甘心睡覺
然而,即使你找到了符合一和二的,你可能還是做不到三。
因為不甘心老老實實睡覺。
這才是最大的挑戰。
人類的決策往往受到恐懼、貪婪等情緒的影響,而且容易出現確認偏誤、錨定效應等認知偏差。
系統化的投資方法之所以優越,正是因為它能夠避免這些人性弱點。
然而,建立一個真正可靠的系統並非易事,這需要深刻理解市場執行規律,並將這種理解轉化為可驗證、可重複的演算法模型。
按照上面我在第一節裡總結的1-6點,真正符合的賺錢機器其實並不多。
但是,在大多數人看來,每年這百分之十幾根本不夠刺激啊。
可事實上,歷史上最成功的"睡覺賺錢機器",也不過如此。
看看可口可樂。
1919年IPO時股價40美元,如果考慮所有股票分拆,相當於今天的1.5美分。
到2024年2月,股價已經漲到59美元。
這個看似普通的回報率,卻讓一家賣糖水的公司創造了令人窒息的財富增長。
再看菲利普.莫里斯。
根據學者亨德里克·貝森賓德(Hendrik Bessembinder)的研究,自1925年以來,菲利普莫里斯的累計回報率高達 265,528,900%。
也就是說1925年投資1美元,到2023年底變成了約260萬美元
一家賣香菸的公司,靠著穩定的現金流和護城河,創造了堪比高科技公司的回報。
當然,這裡面還因為香菸不是好東西,一直被打壓,所以股價不高,於是回購與股息再投資的效果更明顯。
(希望我的朋友們都不要吸菸。)
這兩個案例完美詮釋了什麼是"睡覺時也能賺錢的機器":
  • 生意模式極其簡單:一個賣糖水,一個賣香菸
  • 現金流極其穩定:產品具有消費屬性,形成重複購買
  • 護城河極其深厚:品牌價值構築了持久競爭力
  • 增長極其持續:利潤每年穩定增長,透過提價抵禦通脹
  • 股東回報極其可靠:持續的分紅政策讓投資者分享公司成長
複利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但真正能夠享受複利魔力的投資者卻很少。
一方面是複利的確很難,地球上有幾個百年可樂?難道不是倖存者偏差?
另一方面,大多數人低估了時間的力量,往往因為追求短期收益而打斷複利過程。
再就是因為市場的短期波動往往超出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查理·芒格認為,“複利的第一定律是:除非萬不得已,絕不要打斷它。
巴菲特是依照這個原則,一直不賣看上去已經沒那麼“厲害”的可口可樂嗎?
要真正實現"睡覺時也能賺錢",關鍵在於建立正確的長期預期,並在市場波動時保持定力。
事實上,找到"能讓你睡覺的時候賺錢的機器"已經夠難了,這個機器必須有足夠強的"免疫系統",能夠抵禦經濟週期的起伏、行業格局的變遷、技術革新的衝擊和政策環境的變化。
它必須具備高度的可預測性,現金流要相對穩定,風險要可控且可量化。
更重要的是,它必須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商業模式要具有持續性,競爭優勢要能長期維持。
但更難的是,"機器賺錢的時候你能老老實實睡覺"。
貪婪會讓人無法滿足於穩定收益,總想找到"更好的機會";
恐懼會讓人在市場波動時驚慌失措,無法忍受短期回撤;
自負會讓人過度干預系統運作,難以抵制"主動管理"的衝動。
這就形成了一個投資悖論:
越是穩定的收益模式,越容易讓人覺得"不夠好";
越是波動的市場環境,越難以讓人安心入睡;
越是長期的複利過程,越考驗人的耐心。
要破解這個悖論,需要投資者:
認知層面理解"平凡"收益背後的不平凡,接受市場的不確定性;
情緒層培養對穩定收益的感激,建立對市場波動的免疫力;
行為層面設定合理的收益預期,培養"不干預"的自律能力。
正如巴菲特所說,"投資就像看著油漆幹,或者看著草長。如果你想要刺激,取你所有的錢去拉斯維加斯。"
真正的"睡覺賺錢"需要投資者既有足夠的智慧來識別真正的"好機器",也要有足夠的勇氣來持有這些"好機器",更要有足夠的定力來讓這些機器自主運轉,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待複利效應顯現。
也許,問題的本質在於,即使我們真找到了在我們睡覺的時候也能賺錢的機器,我們也不甘心老老實實睡覺,總想搞點兒啥。
聰明的大家都會想,要不我先來個十年十倍(或更多),然後再慢慢來點兒年化百分之十幾。–這就像是說:
先讓俺老孫揮舞一下屠刀,大鬧一陣子賺些快錢大錢,然後再成佛,再從良,再成為一個安靜的價值投資者。
結果,一頓猛操作,多少年下來,別說年化百分之十幾,連銀行定存都沒跑過。
所以說,靠睡覺賺錢,還真沒那麼容易
難題不僅在於找到一個你睡覺時也能為你賺錢的機器,更難之處是你能夠老老實實睡覺,讓機器長久地為你工作,在漫長而又如白馬過隙的歲月裡,運用複利法則,為你創造了不起的財富。
作者:孤獨大腦(lonelybrain),可能是最燒腦的公眾號。
也許你還想看:

經緯張穎內部講話:2024,四大關鍵決策

經緯徐傳陞:做VC這麼多年,人們總在問我同一個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