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國旅行變噩夢!
居住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華人女子林女士(Siok Har Lim)去年11月前往歐洲旅行,心情既興奮又緊張。要知道,這是她第一次去歐洲,並且幾乎不會說英語……

然而,原本期待許久的旅程卻被加航給徹底打亂了,她險些被滯留在異國他鄉,最終自掏腰包多付了$2550才得以順利回家!
事情是這樣的……
林女士的多段行程在德國和匈牙利進行得相當順利,直到她抵達布達佩斯機場,準備搭乘航班返回加拿大時,卻被告知,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已取消了她的回程機票。
“我當時非常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林女士用粵語講述著她的經歷。
在一片混亂中,一名加航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她的機票之所以被取消,原因是系統顯示她未登上之前從慕尼黑飛往柏林的航班,因此被認定為“未登機(No-show)”。
“我完全不明白加航為什麼這麼說,”林女士回憶道,“因為我明明已經登機了。”
航班系統出錯,乘客被迫自掏腰包回家
由於語言不通、又獨自在國外,加上距離航班起飛僅剩一個小時,林女士別無選擇,只能自己掏腰包重新購買一張返程機票,花費$2,550 加元。如果不這麼做,意味著她將被滯留在異國他鄉,後果不堪設想。
“她是一位生活不富裕的老人,”她的侄女艾莉(Ai Li Lim)說道,“這筆費用對她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

然而,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調查顯示,至少還有五名乘客在三次不同的航班上經歷了同樣的問題,他們的回程機票被無故取消,而加航拒絕接受包括登機牌、飛機上自拍在內的證據來證明他們確實登機了。
航空業專家約翰·米爾恩(John Milne) 指出,這種情況令人擔憂,因為航空公司應該準確記錄每一位乘客的資訊。
“如果這真的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應該儘快修復,”米爾恩說。“在此期間,你怎麼能在明知系統有漏洞的情況下,繼續取消乘客的回程航班呢?”
“如果一架飛機失事,而航空公司並不知道機上具體有多少人、是誰,那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加拿大航空推卸責任
僅補償$100代金券
加航的一名發言人表示,導致乘客航班資訊“未被正確記錄”的原因可能是“人為錯誤或技術故障”。
但他堅稱這並不影響安全,因為乘客在登機前已經透過機場安檢,並在登機口進行了身份驗證。
回到蒙特利爾後,林女士向加航提出索賠,但航空公司拒絕賠償,並讓她向瑞士航空(Swiss Air) 申請退款(因為該航班由瑞士航空運營)。
與此同時,加航僅提供$100加元的代金券作為“善意補償”。

隨後,林女士求助於她的旅行社,希望能夠獲得幫助。
儘管旅行社提供了她的登機牌,並表示可以提供出租車票據(從柏林機場到酒店)、柏林酒店賬單,以及林女士在柏林地標的照片,但加航仍然拒絕報銷機票。
加航其他乘客也遭遇同樣問題
加斯·傑克遜(Garth Jackson)也是受害者之一。
去年9月,他從多倫多飛往佛羅里達州坦帕市(Tampa, Fla.),但加航錯誤地標記他為‘未登機’,並取消了他的返程機票。儘管他在飛機座位上自拍,但航空公司仍然不承認他的登機記錄。他最終不得不重新購買回程機票。
最後,加航承認了“登機錯誤”,報銷了他的機票,並提供$500加元代金券。但傑克遜拒絕了,因為這無法彌補他其他額外損失。
此外,對於溫哥華居民克里斯托弗·貝利(Christopher Bailey) 來說,情況更加糟糕。
他因“未登機”被取消回程機票,被迫花費$1,070加元購買新的機票回家。他對加航提出小額索賠訴訟,最終贏得官司。
法官在裁決中批評加拿大航空,指出貝利提供了足夠的證據,包括登機牌和機上點單的飲料收據,證明他確實搭乘了航班。
法官寫道:“很難想象還有什麼其他證據可以證明他登機了。而加拿大航空仍然堅持認為他不在飛機上。”
法官最終裁定,加航需支付$2,000加元的精神損失費,並承擔法庭費用。
加航發言人表示,公司正在與這些乘客聯絡道歉,並將“糾正這一問題”。
然而,林女士至今仍未收到全額賠償,她表示,這次經歷讓她對未來的旅行充滿恐懼。
“我很害怕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她說。“萬一我被困在國外,無法回家怎麼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