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走廊,連線MIT與一位校長的十年溫情|MIT焦點要聞

作者:Kathy Wren
編輯:吳海波
7月的劍橋,陽光溫和,MIT 校園中的一條熟悉步道迎來了新名字:L. Rafael Reif 創新走廊(Innovation Corridor)。
克里斯汀(Christine)與拉斐爾·賴夫(L. Rafael Reif)站在新命名的“L. Rafael Reif 創新走廊”入口處圖片來源:Bryce Vickmark
這條貫穿 Hockfield Court 與麻省大道、連線 12、13、24 與 31 號樓的通道,正式以 MIT 第17任校長 Rafael Reif 的名字命名,以紀念他在任十年間,為這所全球頂尖理工學府帶來的深遠變革與溫暖力量。
L. Rafael Reif,麻省理工學院第17任校長、電氣工程專家,自1980年起在 MIT 任教。任內推動建立施瓦茨曼計算學院、開放教育平臺 edX、硬科技孵化器 The Engine 等多項前沿專案,同時關心學生福祉,倡導心理健康、教育公平與校園溫度,是一位兼具遠見與人文關懷的教育者。
在揭幕儀式上,現任校長 Sally Kornbluth 這樣評價他:
“Rafael 將新世界的遠見與舊世界的魅力融合得天衣無縫。  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實幹家。”
很多人知道,Reif 領導 MIT 設立了施瓦茨曼計算學院、推動 Kendall Square 轉型、建立 The Engine 孵化器,也把 MIT 課程帶向全球。但人們或許沒那麼熟悉——在那些理性宏大的結構背後,他也為學生做了很多細小卻真切的事:
  • 他支援“香蕉屋”(Banana Lounge),每年為學生髮放超 25 萬根免費香蕉。
  • 他發起 MindHandHeart 倡議,為師生心理健康撐起一把傘。
  • 他關心第一代大學生的歸屬感,親自參與迎新與支援活動。
  • 他創辦 The Engine,幫“慢科技”走出實驗室。
  • 他推動 edX,讓全球學生免費上 MIT 課程
  • 他在食堂與學生共餐,在舞池中與大家跳舞,從不高高在上。
MIT 香蕉屋(Banana Lounge)
這些事,構成了他為 MIT 鋪設的另一條“看不見的走廊”——一條連線尊重、共情與理想的通道。
一條走廊,紀念一位校長
“一條讓人和思想自由流動的通道,位於 MIT 的心臟地帶。”  ——麻省理工學院第17任校長 L. Rafael Reif
2025年夏,MIT 將校園內一條重要步道正式命名為 L. Rafael Reif 創新走廊,以紀念這位在任十年的校長為學校留下的深遠影響。
這條連線12、13、24和31號樓,貫通 Hockfield Court 與麻省大道的開闊通道,原名“North Corridor”或“Outfinite”,是無數 MIT 學子日復一日穿行的地方。如今,它成為一個象徵——思想的通道、記憶的承載、未來的入口。
在揭幕儀式上,MIT 現任校長 Sally Kornbluth 這樣說:
“這不是一個靜止的庭院,而是一條讓人和思想自由流動的走廊,通向我們的理想邊界。”  “Rafael 以他兼具 ‘新世界思維’ 與 ‘舊世界魅力’ 的獨特風格,在 MIT 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他重塑了 MIT 的格局與溫度
回顧 Reif 的履歷:
從 1980 年加入 MIT,擔任電氣工程系助理教授;到出任教務長 7 年,再到 2012 年起擔任校長,他見證並引領了 MIT 四十多年的關鍵轉型。
MIT 董事會主席 Mark Gorenberg 評價他:
“Rafael 的謙遜、好奇與清晰的表達令人難忘。他不僅守住 MIT 的初心,還擴充套件了它的邊界,讓它的聲音被世界聽見。”
管理學院教授 Cindy Barnhart 在致辭中提到了 Reif 校長推動的諸多建設與創新,包括:
他的精神,仍留在這條路上
揭幕儀式的高潮,是音樂教授 John Harbison 演奏的一首《Rhumba for Rafael》——這是 Reif 2012 年就職校長時專門為他譜寫的曲子。
隨後 Reif 上臺發言,深情地回憶了他的第一間辦公室就位於13號樓,正對著今天這條走廊。他說:
“未來穿行此處的人們,將體驗在 MIT 年輕的激動,懷著改變世界的信念。”  “哪怕他們不會想起我,我也願相信,我的精神會在這裡,看著他們繼續追求‘更好的世界’。”
有人說,好的大學不僅塑造頭腦,也照顧心靈。
Reif 讓 MIT 更有未來,也更有人情味。
走過那條以他命名的創新走廊,願我們也繼續把知識、理想與關懷傳遞下去。
參考資料:https://news.mit.edu/2025/introducing-l-rafael-reif-innovation-corridor-06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