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新任女校長震撼北美高校圈

【留美學子】2792
9年國際視角精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陳屹視線】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MIT新任女校長震撼北美高校圈!

61歲的她曾是杜克首位女教務長

來源:新智元【留美學子】再編輯且無商業連結

Big news!
杜克大學首位女教務長榮升MIT新校長!
美國高等教育界今年最大的人事變動發生了:杜克現任教務長Sally Kornbluth將成為麻省理工第18任校長!
61歲的Kornbluth榮升校長後,將於2023年1月1日接替MIT的上一任校長L. Rafael Reif。
早在1994年,Kornbluth就加入來杜克⼤學,擔任醫學院的藥理學和癌症生物學教授。
在2006年,Kornbluth升任杜克大學醫學院基礎科學副院長。
2014年,經過全國遴選,她被選為杜克大學教務長。她也是杜克史上第一位女教務長。
而在今年,當了8年杜克教務長後,Kornbluth榮升MIT校長。
杜克大學第一位女性教務長
Sally Kornbluth博士是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
多年來,她一直致力於研究細胞增殖和程式性細胞死亡,並發表了大量的文章。這些領域對於理解致癌和退行性疾病有著非常核心的意義。
Sally Kornbluth於1982年在威廉姆斯學院獲得政治學學士學位,1984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遺傳學學士學位,是Emmanuel學院的Herchel Smith學者。
此後,她又於1989年在洛克菲勒大學獲得分子腫瘤學博士學位,並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進行博士後培訓。
1994年,Sally Kornbluth博士正式加入杜克大學的教師隊伍。
2006-2014年期間,Kornbluth曾擔任杜克大學醫學院負責基礎科學的副院長。
在這個職位上,她擔任院長辦公室與基礎科學系主任和教師之間的橋樑,包括監督醫學院的生物醫學研究生課程,實施支援基礎科學教師研究任務的計劃,以及監督新的和現有的核心實驗室。
2014年7月1日Kornbluth被任命為杜克大學教務長,並在2019年7月1日再次當選。
在2014年成為杜克大學的教務長後,Kornbluth迅速確立了自己作為一個變革性領導者的地位。
作為第一位擔任杜克大學教務長的女性,Kornbluth優先投資加強杜克大學的師資力量,加強其在跨學科學術和教育方面的領導地位,並追求本科教育的創新。
她指導制定了一項名為「Together Duke」的戰略計劃,讓全校的教師參與進來,從而推進學校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工作。
她還帶頭努力培養杜克大學在科學和工程方面的更大優勢。其成果便是,杜克大學近年來在科學和工程領域增加了二十多名教職,特別是在量子計算、資料科學、材料科學和生物復原力領域。
作為教務長,Kornbluth還改善了學生們的體驗,不管課堂內還是課堂外。
比如,為第一代學生提供新的獎學金;增加基於需求的財政援助;包括所有一年級學生的預科課程;以及一個新的住宿系統,將生活和學習更緊密地聯絡起來。
此外,Kornbluth還是崑山杜克大學的董事會主席,曾負責監督崑山杜克大學本科學位專案的啟動。
這是一所與武漢大學合作創辦的文科和研究型大學,為來自中國和全世界的學生提供學術專案。

從音樂到政治學再到遺傳學
Sally Ann Kornbluth出生於新澤西州的帕特森,在附近的費爾羅恩長大。
她的父親喬治是一位熱愛音樂的會計師;她的母親邁拉是一位歌劇演員,經常在紐約市歌劇院、大都會歌劇院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地方以Marisa Galvany的名字演出。
在一位高中老師的啟發下,Kornbluth在本科的時候來到威廉姆斯學院學習政治學。
她第一次與生物學相遇,只不過是為了滿足大學畢業的要求,被迫選修了一門關於人類生物學和社會問題的課程。
當時,負責授課的William DeWitt教授激發了Kornbluth對細胞生物學的興趣,並永遠改變了她的職業生涯軌跡。但遺憾的是,這位老教授已經在2013年離開了人世。
1982年從威廉姆斯學院獲得政治學學士學位後,Kornbluth作為Emmanuel學院的Herchel Smith獎學金獲得者在劍橋大學學習了兩年,最終於1984年獲得了劍橋大學的遺傳學學士學位。
回到美國後,Kornbluth於1989年取得了洛克菲勒大學分子腫瘤學博士學位,並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進行博士後研究。
她於1994年加入杜克大學,擔任藥理學和癌症生物學系的助理教授,2000年成為副教授,2005年成為正教授。
在杜克大學期間,Kornbluth的研究重點是細胞開始分裂或自我毀滅的生物訊號——這些過程是理解癌症以及各種退化性疾病的關鍵。
她的研究有助於說明癌細胞如何逃避這種程式性死亡,即細胞凋亡,以及新陳代謝如何調節細胞死亡過程。此外,她的工作還闡明瞭細胞凋亡在調節脊椎動物的女性生育期中的作用。
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貢獻,Kornbluth在2012年獲得了杜克大學醫學院的基礎科學研究指導獎,在2013年獲得了杜克大學醫學院校友會的傑出教師獎。
除了自身的學術造詣,Kornbluth一家其實都是學霸。
丈夫Daniel Lew是杜克大學醫學院藥理學和癌症生物學的James B. Duke教授。同時也是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研究員。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細胞生物學、細胞週期、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激酶1、細胞骨架和有絲分裂。
Daniel Lew(左),Sally Kornbluth(右)
他們的兒子Alex是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博士生,他們的女兒Joey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生。
在釋出會現場,Kornbluth和兒子Alex擁抱

為啥選她當校長?
可以說,MIT選擇Kornbluth,是迎合了美國當下的時代風向。
最近,最高法院正要在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聽取平權政策的辯論。
民眾普遍認為,偏保守的法院不會支援平權政策,美國大學也早就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它們在採用其他方法,讓自己的學生群體更多元化。
此時,MIT對於新任校長的選擇,顯得非常「正確」。
在宣佈Kornbluth出任校長的新聞釋出會上,Kornbluth表示:「無論法院判決的結果如何,麻省理⼯學院都會在遵守法律的同時,讓自己的環境更加多樣化。」
她談到了如何擴大麻省理工學院的黑人、西班⽛裔和女學生群體。(目前,15.1%的MIT本科⽣是西班⽛裔或拉丁裔,11.1%的本科生是黑人。)
她提到,在杜克大學時,自己就曾「採取措施改善我們學校對膚色的偏見」,並且擴大了招聘範圍。而且自己在任時,杜克曾為黑人寫作小組和黑人智囊團等專案籌集了資金。
另外,當Kornbluth上任後,MIT的領導層可以說就變成了一隻「全女性軍團」——教務長、校⻓、科學學院院長和麻省理⼯學院管理機構主席全都是女性。
Kornbluth感到⾝為榜樣的責任,她表示,「事業有成的女性有責任幫助下⼀代。」
在2022學年,麻省理⼯學院的本科⽣共有4,638人,其中男性佔51.9%,⼥性佔48.1%。
MIT曾在2017年研究了一下校內的男女比例,發現在過去十年內,儘管電氣⼯程和計算機系的女生⽐例有所增加,但她們選擇的大多是入門級課程,而很多男生都會選擇高階課程。背後原因可能是女生普遍不夠自信,不敢一下子跳過入門課。
除了重視膚色、性別上的平等,MIT也在致力於打破美國精英教育中的階級固化。
Kornbluth在演講中表示,麻省理工並不像很多名校那樣,在錄取學生時會對校友子女格外優待,在這裡,五分之⼀的學⽣都是第⼀代大學生。「這些是我們必須做的改變。」
在疫情期間,MIT在錄取學生時採取了更寬鬆的評分系統,然而後來,它又開始要求學生在申請入學時提交ACT或SAT成績。
為什麼呢?因為招⽣辦公室發現,只有這樣,學校才能看出哪些是來自經濟弱勢家庭、但成績優異的學生。
在名校學位「繼承製」氾濫的美國高校,MIT的做法無異於一股清流。也難怪他們會把Kornbluth選為校長了。
喜歡就點個“贊”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