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楓葉來源:正商參閱(ID:zhengshangcanyue)
全文286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造車就像一座“圍城”,“圈外”擠破腦袋想參與進去,“圈內”卷得頭破血流想走出來!
恰逢新能源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圈外人”自然不願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擴圈機會。
可“進圈”和“融圈”卻完全是兩碼事,跨界造車的企業無疾而終者不在少數,大多都在爆雷後快速崩塌。
這不,2025年新能源車企的第一顆雷,最終還是炸了!
前不久,地產巨頭跨界的造車新勢力車企——合創汽車突然傳來驚天大訊息,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去年,合創汽車才賣了不到5000輛;而後起之秀小米,去年單單12月就賣了25000輛,月銷量是合創汽車年銷量的5倍,何一個“慘”字了得。
如果早知道造車這場遊戲如此難玩,不知當初躊躇滿志的“富二代”朱一航,還會不會急於接盤入“圈”呢?
1
又一家造車新勢力要倒下了?
近日,合創汽車突然傳出爆炸性訊息,因涉及服務合同糾紛案件,200多萬元未履行,被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難以想象,這家由廣州富二代與廣汽集團聯手經營的新勢力車企,如今居然已陷入經營困境、拖欠員工工資、無力維持正常售後服務的地步。
其實,從去年6月開始,合創就已經開始暴雷。
不僅有車主爆料稱數月車子無法保養、維修,還有前員工曾在網路上發帖稱被拖欠工資;
去年11月,合創汽車被曝裁撤上海分公司所有員工,並拖欠被裁員工賠償金。
據統計,整個2024年,合創汽車作為被告的案件就新增百餘起,其中超26%的涉案案由為買賣合同糾紛。
直到今年1月廣汽集團的“託底”公告,後面又成為被執行人,人們才開始接受合創汽車快要“出圈”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拾合創殘局的同時,廣汽又開了新的一局。宣佈與華為共同建立GH公司,打造一個與傳祺、埃安並列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這莫不是要放棄合創汽車的發展了?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近年來的汽車行業,幾乎每年都會有造車新勢力走到“盡頭”,2023年威馬、愛馳、雷丁汽車相繼撲街;2024年高合、天際、極越陸續破產等……
想不到,這才剛進入2025年,就又有車企“爆雷”了。
不過,作為地產造車僅剩的“獨苗”,合創汽車行至如今的地步,還真有點唏噓。
2
國內地產造車有“六傑”:恒大許家印、寶能姚振華、合生朱一航、雅居樂陳卓林、華夏幸福王文學、富力李思廉。前三者是親自下場造車,後三者則是投資人的角色。
新能源汽車大勢起時,藉著風口,地產巨頭們也不甘示弱紛紛入“圈”,ta們的初衷,有想分得一杯美羹的,有想推動技術進步的,也有想打破現有格局的。
不過,從地產跨界造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當初這些地產巨頭跨界時的宏圖大志和一系列買買買的行為,最終卻都膨脹為ta們爭奪利益的一場遊戲。
合創汽車,前身是成立於2018年4 月的合資企業廣汽蔚來,這本是傳統汽車大廠與造車新勢力聯合造車的一次探索,可現實往往都“事與願違”。
當時雙方美好的暢想是這樣的,廣汽提供生產線,蔚來提供軟體層面的支撐,發揮各自的優勢。
但隨著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蔚來汽車彼時遭遇危機,差點就在“圈內”混不下去了。廣汽也算看明白了,外人靠不住,還不如自己砸錢搞研發,後來就把新能源車的重心轉移到了廣汽埃安身上。
不過,雙方也曾為共同努力過,於2019年底釋出了首款新車HYCAN 007。
可惜,HYCAN 007沒能在市場上激起多大的水花,2020年只賣出508輛,銷量十分慘淡。
2021年,蔚來萌生退意(次年完全退出),合創引入了新的投資者廣東珠江投資管理公司(簡稱“珠江投資”),後者先後注資40.32億元,最後佔比68.56%,成為大股東,廣汽持股則減至25%。公司歸入“合生系”後,正式更名為——合創汽車。
值得一提的是,珠江投資的實控人為地產公司合生創展創始人朱孟依的大兒子朱一航。
朱一航除了是“富二代”,還是EDG電子競技俱樂部創始人。
2021年11月,朱一航旗下的EDG電子競技俱樂部奪得2021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這使得朱一航一戰成名,被圈外的更多人熟悉。
3
說實話,合創的車子不算差,價效比不低,充電也快。
但僅僅這些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車市場還遠遠不夠,沒有品牌力,沒有口碑,沒有渠道,就像是把一個好演員扔到沒有觀眾的劇場裡表演,再好的節目最後也難免“孤芳自賞”。
再加上產品力不強、差異化不明顯,合創汽車一直都面臨著銷量低迷的困境。
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自2020年4月上市,截至2024年12月底,合創汽車共銷售了43760輛車,其中僅有2022年和2023年的銷量過萬,分別為19621輛和15980輛。
2024年,合創汽車的年銷量更是低於4950輛,同比下降82.32%。
值得一提的是,合創汽車還曾要求“全員下場賣車”,未能完成銷售目標的員工將扣工資!
“圈內”搞“全員營銷”最有名的就是恒大,做地產的時候,許家印要求全員賣房;做汽車,又要求全員賣車,所以恒大倒下後,難免就成了被罵的最慘的那個,最後是什麼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
如果說銷量是合創汽車發展的最大掣肘,那麼虧損就是壓倒合創汽車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3年和2024年前11月,合創汽車營業收入分別為24.41億元和6.18億元,利潤總額分別虧損18.4億元、11.3億元,近兩年累計虧損約30億元。
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底,合創汽車資產總額達52.99億元,負債總額達49.2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92.94%。
前不久,股東之一的廣汽集團還計劃提供約2380萬元借款給合創汽車,用於支付員工工資及經濟補償金;廣汽埃安不僅暫時承接了合創汽車的售後業務,還將提供不超過1.74億元借款,用於合創汽車產品售後服務。
所以,合創汽車短時間內,應該還涼不了。
不過,合創汽車的未來,怕是越來越難過了。
4
在新能源的浪潮驅使下,這些年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國產汽車品牌的誕生與崛起,百餘家新能源車品牌百舸爭流;
如今隨著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超過50%,行業高增長紅利結束,塵埃落定下殘酷的洗牌時刻加速到來。
2018年,新勢力車企比拼的還是誰先量產第一臺車;
2021年,大家的競爭目標就變成了誰能最先完成10萬輛的里程碑。
2025年大浪淘沙後,浮於表面的車企多數都已擱淺,務實的造車新勢力們都在努力成為理想之後,下一家盈利的新勢力品牌。
這不,零跑汽車在2025年初就高調宣佈降價上萬元以增加競爭力;小鵬汽車剛剛又在新疆烏魯木齊成立銷售服務公司,兩家競爭盈利之心暴露無疑。
有人歡樂自然會有人愁,車圈也是一樣。
前不久,哪吒汽車還因官網一時崩潰而上了熱搜,這恰好又發生在哪吒汽車新增一條10億元股權凍結資訊後,如今哪吒車主看到車企爆雷的訊息,怕是都會心驚好一陣吧。
不過,2025新勢力的第一個炸雷,最終卻落在了哪吒汽車“隔壁家”的合創汽車身上。
當然,這只是2025年第一家爆雷的車企,肯定不會是最後一家。
“血海競爭”下,“卷”市場、“卷”技術、“卷”底蘊,造車新勢力是一家更比一家難,誰都怕成為下一家“高合”。
如今看來,合創汽車正逐步經歷著彼時高合汽車的困境,沒有“白馬騎士”的出現,怕是難了。
合創這事兒,同時也給所有造車新勢力敲了個警鐘。
造車光有錢不行,光有技術也不行,沒有渠道口碑更不行。
現在的“車圈”,不光要做出好產品,還得有渠道把車賣出去,更重要的是得有持續性。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