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開課
《催眠技術的臨床應用》
權威催眠教材作者邁克爾·雅普克博士親授
四大模組十二小時,系統入門臨床催眠
專業審校團隊,保障內容呈現足夠精準
六大學習保障,讓你買得安心學得放心
談起催眠,很多人都會想起影視劇裡的神奇場景,比如:
《驚天魔盜團》中,魔術師利用一個簡單的手勢瞬間催眠他人,並引導催眠物件做出特定的行為; 《催眠大師》中,心理醫生透過晃動懷錶、鐘擺、水進行催眠,讓患者進入了一種特殊狀態,使其在現實世界和內心世界中來回穿梭; 《逃出絕命鎮》中,催眠師透過神秘的催眠術禁錮住年輕軀體的靈魂,剝奪TA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權; ……

這些影視作品一方面給催眠鋪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另一方面也讓大眾對催眠產生了諸多誤解,甚至很多臨床工作者也認為催眠是華而不實的“花招”。

但事實上,催眠在神經科學、認知、暗示性語言和資訊處理、安慰劑和誘因反應、治療聯盟等方面已經建立了堅實的科學基礎,已經被公認是現代臨床醫學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
如果你是一名臨床工作者,正需要尋找高效工具來增強諮詢/治療效果,催眠絕對是重要的選擇之一!
除此之外,學習催眠技術也是一個充滿神奇、喜悅的過程,是一個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成長之旅。
簡單心理Uni與APA催眠學會&國際催眠學會&艾瑞克森基金會等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得主、權威催眠教材《臨床催眠實用教程》作者邁克爾·雅普克博士(Michael D.Yapko)聯合開發了《催眠技術的臨床應用》課程,這門課聚焦在催眠技術的臨床應用,從四大模組循序漸進深入,幫助想學習催眠的學員帶來正規的、系統的、專業的催眠課程。
限時拼團優惠價1399元

01
什麼是催眠?
目前催眠沒有一個唯一被公認的定義,APA催眠學會給出的定義是:一種意識狀態,涉及注意力聚焦以及外周覺察的減少,其特徵是對暗示的反應能力提升。
邁克爾·雅普克博士對催眠進行如下定義:

催眠並沒有那麼神奇,從下面三個方面幫助大家對催眠“祛魅”:
催眠與潛意識密不可分
通常情況下,我們對自己的思想過程有著清晰的意識。我們有意識地思考問題,有意識地做出決定,有意識地處理身邊的各種事情。
然而影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因素不僅僅是意識層面的內容,更大程度上是我們的潛意識。潛意識是隱藏在意識之下的巨大的資訊儲備,它幫助我們把一些想法推送到意識的層面上去。當我們憑空出現一些想法,那是因為潛意識下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個思想過程。同時,潛意識也是我們記憶的儲備庫。
在催眠的過程中,催眠師的暗示會越過我們的意識,從而直接與我們的潛意識進行交流。當由意識帶來的外在資訊被遮蔽之後,這些暗示會觸發我們最原本最真實的想法和感情。
催眠不同於睡眠
研究指出,催眠是處於睡眠和清醒之中的一種獨特的現象,是與其他形式的意識交替的一種狀態。催眠在許多方面都和睡眠的狀態不同,譬如腦部血管血流的變化,基礎新陳代謝以及快速眼動(REM,睡眠的兩個重要階段之一)。被催眠的人,並不是睡著了。
有趣的是,由於被試者在催眠過程中可以自如地與催眠師交流、並對周圍環境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催眠狀態可能與自然清醒狀態更為相似。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被催眠”的狀態
催眠也可以簡單地被理解為身體保持放鬆、而精神進入高度集中的一種狀態。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各種原因,我們也經常會進入到這種類似於催眠的情境中去。
當我們感到無聊或無法全心投入到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可能會轉移到其他地方。再比如說,當我們遭受了身體或者心理上的創傷,我們也常常透過轉移注意力來緩解傷痛。這完全是由自我保護機制而引發的自然現象。
不管是哪種方式,我們都可以短暫地從周遭環境中脫離出來,轉移思維,放鬆精神,來改變所處的狀況。催眠在很大程度上,只不過是放大了的這種自然的能力。
限時拼團優惠價1399元

02
催眠在臨床中如何工作?
幾乎所有的心理諮詢/治療都從催眠開始的,無論是在治療中多次遇到阻抗和瓶頸覺得難以處理,還是想繼續增進和鞏固治療效果,催眠都可以幫助諮詢師和來訪者更順暢有效地工作。
近年來,大量的研究開始關注臨床催眠對治療效果的影響。不斷增加的客觀證據表明,當催眠被作為治療的一部分時,它通常都能增加治療的效益。(Rosendahl et al., 2024; Milling, 2023; Ramondo, 2021)
那麼催眠在臨床中具體如何工作和應用?主要從如下三個方面體現:
一、解除內在防禦,直達核心癥結
關於催眠,現代催眠之父米爾頓·艾瑞克森
是這樣說的:
所有正使你深陷的問題,讓你掙扎的負面習慣,你的焦慮,或者身體上的痛苦,這些都是讓你進入你的靈魂旅途的切入口。
而催眠技術可以有效地解除對方的疑懼、戒備和羞恥感,因此當患者進入深度催眠狀態時,許多處於無意識或潛意識中的記憶便會浮現。
諮詢師可以由此引出心靈中壓抑患者的困擾,找出心理癥結的象徵意義,分析其錯誤的思路,剖析其致病的緣由,教以正確的適應方法。

圖源/pexels
二、經由催眠狀態下的特殊心理變化,做出合適的引導
處於催眠狀態下的人的心理狀態會發生很多變化和特徵,比如,注意力會變窄、想象力變強、雙方關係更融洽、意象思維會更活躍等等。
這些變化和特徵都有利於催眠治療師和來訪者本身更清楚明確地認知到催眠的程度和狀態,不僅便於來訪者瞭解自己,也便於催眠師做出最合適的下一步的引導。
1、預期
就像許多社會認知理論家已經指出的那樣:來訪者會被鼓勵期待他們的體驗發生改變,並且會去接受那些可以滿足這些預期的暗示。
許多來訪者會主動地要求用催眠來做干預,因為他們有著積極的預期。期待催眠的體驗將會是強大的、戲劇化的和有效的。
2、選擇性注意
一系列複雜的變數會決定什麼會最終進入個體的注意領域,這包括感官刺激的程度、新異性、人們的反應傾向、人們在這一特定情境下的動機、心境以及在環境中共存的其他感官刺激的種類和程度。
對於催眠體驗而言,關注一個特定的刺激(通常是你說的話或你的姿勢)到了幾乎能將其他當下出現的刺激遮蔽在外的程度乃是催眠體驗的基礎,其他的現象會在這一基礎上出現。
3、解離
解離本質上指的是在正常情況下個體那些相互整合、相互協同發揮作用的功能部分能夠自動地行使功能。解離是體驗中如此關鍵的一部分,以至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某種程度的解離,催眠就不可能發生。
總體而言,解離的程度越大,一個人對於催眠的主觀體驗就越深。
4、情感增加或減少
在催眠體驗中,體驗中的情感成分會直接發揮作用。情感性的、情緒性的反應也可以自發產生,也就是說,在沒有做出任何暗示以產生任何特定感受的情況下,它們也會自發出現。
當然,情緒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這些感受可以是與催眠治療有關的內在過程相關的,也可以是對臨床工作者的反應;
5、隱藏的觀察者
催眠中的來訪者會有多重覺察,每一個覺察會在一個不同的水平上運作。
在這些水平中,有一種是最為客觀的,它對於體驗的本質有相對現實的理解。希爾加德對它進行了如下的描述:”隱藏的觀察者只是一個為了方便而使用的標籤,它指的是具有高水平的認知功能的資訊來源,而被催眠的人並沒有辦法有意識地體驗到這個資訊來源”。
即便是在較深的催眠體驗中,來訪者一般也能夠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以及將要發生什麼。
三、與其他療法創造性整合,提升治療效果
從整合治療角度認識,現代催眠是一種創造力。催眠通常不被視為一種獨立的治療方法。相反,它是一種工具,一種向尋求幫助的人傳遞有益觀點和想法的方式。催眠通常與其他心理治療方法結合使用,如認知行為療法(CBT)或人際關係治療(IPT)。
2016年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認知行為療法(CBT)與催眠技術整合後的認知行為催眠治療(CBH),比單純的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的有效率平均提高70%。
整合治療(催眠為核心):
在這場治療中整合運用了精神分析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以及催眠治療等治療技術。 首先使患者認識恐懼的非理性,然後在催眠狀態下調離患者的思維方向,切斷與恐怖情景的聯想,同時進行系統性脫敏性治療。
催眠與其他流派取向的整合運用,可以激發資源,會給整體的治療帶來加分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催眠不僅僅適合於實習/新手/資深心理諮詢師,對於以下兩類人群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期待自我成長,對催眠好奇的人
現代催眠的核心理念是資源“利用”,我們的任何特點,包括“弱點”、“缺點”都可以作為資源來利用,幫助我們自我成長;
學習催眠幫助我們在日常溝通中得心應手,做自己的壓力管理師和情緒疏導師。
醫務工作者/社工/心理健康從業者
催眠技術能加深對患者/來訪者心理狀態的理解,深入探索並激發其內在資源和潛力,增強其自我覺察與調整能力,提高干預效率,最終促進來訪者的整體福祉。
限時拼團優惠價1399元

03
《催眠技術的臨床應用》課程學什麼?
本課程由簡單心理Uni和邁克爾雅普克博士聯合開發,博士本人就是這門課程的權威、專業保證。
誰是邁克爾·雅普克?

至今,他已經應邀在超過30個國家和六大洲進行講座,其中包括中國和美國各地。他的講座以實用性和趣味性聞名。

圖/豆瓣
其中第五版《臨床催眠實用教程》是被廣泛使用的催眠教材,被譽為“一本極具專業水準的源卷,將整個催眠傳統的深度與廣度收入囊中”。


你能學到什麼?

這門課是雅普克博士在書本基礎上的全面升級和凝練,大師從高屋建瓴的視角,梳理四大模組,循序漸進深入,形成對催眠領域更豐富、系統的認知。
-
催眠的根本原則 -
澄清七個關於催眠的常見迷思 -
催眠的不同理論模型 -
臨床催眠背後的神經科學 -
影響催眠反應性的三大因素
-
如何構建一次催眠會談 -
催眠的三個發展取向:傳統取向、標準化取向和資源利用取向 -
催眠匯入及加深技術 -
提升催眠會話效能的指南和技巧 -
催眠會談中與來訪者的互動
-
8大經典催眠現象在臨床中的如何利用:年齡退行(Age regression)、年齡前瞻(Age progression) 、失憶(Amnesia) 、緊張症(Catalepsy) 、解離(Dissociation)、幻想(Hallucinations) 、意動反應(Ideodynamic response) 、時間扭曲(Time Distortion) -
臨床催眠中開發來訪者的個人資源的實用技術 -
間接暗示——“隱喻”技術的重要作用; -
臨床催眠中運用“期望”的強大力量
-
焦慮及抑鬱治療議題 -
疼痛干預議題 -
兒童青少年來訪者 -
意料外反映的臨床應對 -
催眠+其他療法的整合應用


為了讓學員學習體驗更好,在內容方面我們還為學員提供
兩大保障
支援:


五大服務保障

-
授課講師親自定製課後練習題 &專屬討論區打卡學習,交流分享;
-
陪伴學習的班主任簡老師&班級式社群,提高你學習的動力; -
高畫質雙語字幕,讓語言不再是學習的藩籬; -
中文文字稿+中文音訊,全方位支援你的學習; -
簡單心理認證證書,記錄你的學習足跡。


《催眠技術的臨床應用》

權威催眠教材作者
邁克爾·雅普克
博士親授
四大模組十二個小時,系統入門臨床催眠
專業審校團隊
,保障內容呈現足夠精準
五大學習保障
,讓你買得安心學得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