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尋親網被關了,是帶貨網紅們鬧的?

 中國最早成立的尋親網站之一——“ 中國尋親網 ”,關停了。

這個 2000 年就註冊成立的網站,到現在已經收集了全國 57055 條走失人的資訊。
它的運作方式非常粗暴,就是一個電子版電線杆子。
尋親的人自己把照片、名字、丟失地點等各種資訊傳上去,告示就會按照上傳時間公示在首頁。如果人已經被找到了,就發個帖子說一下,管理員會把告示刪掉。

 這個完全免費,純公益性質的網站,沒有撐過 25 歲,突然沒有任何徵兆地釋出了停運的公告。

意外歸意外,但一個 25 歲高齡的老網站關停,大家慣例感慨一下,這事就算過去了。
結果,尋親網停運卻引發了很多網友們的不滿和討論。
很多人說,網站是被尋親者們逼的,關停只是為了躲風頭。並且逐一去很多尋親 KOL 的評論區裡,質問他們。
連網站的管理員都被嚇到了,他本來覺得這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沒那麼多彎彎繞繞。

 公司沒啥業務了,自然也就關停了。

資訊社會,時代更迭,是再正常不過的規律,那為啥一個尋親網站的關停能引起這麼大反應?
這事可能還得從頭講起。
最早的時候,人們找人只能口耳相傳,或者是滿大街地張貼尋人啟事。
在 2000 年電腦逐漸普及後,入口網站興起了。大家發現不僅能在電線杆上貼尋人啟事,還能在網上貼給全國人民看。
於是,像寶貝回家、中國尋親網、尋人網等一堆網站陸續出現。
寶貝回家運營算是其中運營最成功的,它對外招募志願者,截至 2022 年已註冊 38 萬名志願者,幫助 8567 個家庭團圓,找回 4312 個被拐或走失兒童。
但尋親真正受到全國人民關心,還是 2014 年《 等著我 》在央視的推出,這部真人秀堪稱爸媽眼淚榨乾機。

 尋人效率極高,央視和公安部的通力合作下,三年就幫助了 1100 個家庭、1 萬人找到了親人。

之後,像安徽衛視、湖南都市頻道、廣東電視臺等等電視臺,都相繼推出了類似的尋人節目。
尋親從入口網站時代,進入了大綜藝時代。
綜藝大火的那兩年,尋人網站的影響力就被版本削弱了不少,現在自媒體的時代到來後,短影片、社交媒體逐漸佔了上風。
在各種軟體的資訊流裡,你都有可能刷到這些紅底白字,色彩鮮豔醒目的尋人告示或者影片。
池子龐大、傳播便利的資訊流裡,每一張面孔都可能獲得上千,甚至是幾十萬的曝光。
網友們也不吝嗇關注,在評論區裡群策群力。
今年 2 月,成功將人販子餘華英送上法庭的楊妞花,早在 2013 年就在網站上登記了尋親資訊。

 但直到 8 年後,她在抖音上發的一條尋親影片被自己堂妹刷到,才最終認親成功。

和現在的這些流量池子比,網站的運作效率就要差得多了。
中國尋親網 25 年釋出了5 萬多條資訊,只找到了 768 人。所以中國尋親網的關停,是必然的。
反觀自媒體尋親,不僅效率高、覆蓋面廣、門檻低,背後還有一個我們可能都沒想到的優勢:你可以在找人的過程中,順便成為網紅,甚至能變現賺錢。
網際網路上剛開始出現尋親賽道,就造就了一批圈子裡的超級大網紅。
和一條一條刷屏發貼的普通人不同,他們或因為尋親過程異常坎坷,或者是故事有爆點,而一戰成名,成了圈裡人盡皆知、小有名氣的 KOL。

 比如往往“ 人設 ”完美。

富有的爸爸、抑鬱的媽媽、舉步維艱的哥嫂、失業的妹妹、死心塌地的女朋友、淳樸的爺爺與一心靠自己的他。
曾經《 千萬富豪是我親爹 》的爽文橋段我只有喝大了才敢想。現在一腳踩進尋親 KOL 圈裡,你能踩中 3 個富豪家庭。
而且,往往訓練有素,群體出現,
有一天你在網上偶然刷到了一對時隔 20 年相認的父子。故事很感人,於是你搜了一下兒子名字,想探尋一下對方近況。

 結果搜完發現,從爸爸到媽媽,姐姐到爺爺全都有賬號。怎麼一人走丟,全家開號。

這不是個例,很多尋親 KOL 甚至有開設生活號、甄選號等矩陣號,就像一個真正的網紅一般。

網友們乾脆把它玩成了一個起名流派,在括號裡大顯神通。

 去後面一扒,果然發現這些 KOL 們成立工作的成立工作室、開直播電商公司的開公司。

即便有些人主頁沒有顯示籤公司,但專業的內容、齊全的裝備,很難不讓人懷疑背後存在專業團隊的包裝。
但做做賬號,展示一下家庭團圓後的美好生活,大夥雖然覺得有點怪,但還算能接受。

 真正讓很多人接受不了的是,靠著大家的關心和祝福,尋親人湧進直播間裡,開始 321 上鍊接了。

燈光一打,家人一喊,大家馬上發現尋親家庭設定的無敵。
即便本人並不想大家因為情緒而下單,但大眾就是對他們有天然的同情。
自帶悲情濾鏡的身份,讓他們佔領了道德的制高點,更容易讓直播間的觀眾衝動下單,衝著支援一單是一單的想法消費。
所以,即便是純外行,也能賣出專業人士都望塵莫及的戰績。

 曾經“ 懸賞千萬尋子 ”的當事人謝浩男一家,第一次直播銷售額就破了 1 億元,漲了 52 萬粉。

而另一個同款富豪尋親的解清帥一家,之前一天開了 5 場直播,吸引了兩千多萬人圍觀。單日總銷售高達 2500 萬 — 5000 萬元,甚至超越了當天與輝同行的銷量。
連楊妞花也拖家帶口進了直播間,幹出了單場銷售額 750 萬-1000 萬 的成績。

 看著這些天文數字,你可能覺得這事哪裡有點怪。

有這麼多專業賣貨的大主播在,為啥非要去這些人直播間裡激情消費?
一方面就是出於對他們的遭遇同情,而另一方面,在購買產品的消費者眼中,這其實是一場等價交換。
尋親人的直播間像一檔小型親情倫理綜藝節目。

 人們樂於看著破碎的家庭,在燈光前重新團聚, 相擁而泣的歡喜和美好。

而團圓後,認親者在原家庭和現家庭之間的糾結和徘徊,經濟條件改變下的人性轉變,更是讓看客們津津樂道。
有些尋親人也樂於提供這樣的內容產品。你們願意看,那我就使勁演。反正又能尋親,又能賺錢,還能成名。

 一位在圈子裡小有名氣的尋親人雷公雷武澤,就一直想透過認親大團圓的方式炒熱度。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自己算過,如果兒子來參加他風光大辦的認親大會,兩個人抱頭哭一場,百萬粉絲不成問題。
結果,兒子不願意配合,最後雙方乾脆鬧到了拉黑斷交。
當然這不影響雷公的生意,他轉頭註冊了自己的電商品牌,起名“ 雷公電母 ”
帶貨影片裡也掛著# 尋親 #標籤
自此之後,慢慢事情似乎就失控了,越來越多的尋親人進了直播間,越來越多的矩陣號被建立。真情實感和商業表演的邊界,開始變得模糊。
更是有不少混淆視聽的假劇本、真騙子,混雜在其中,攪臭整池水。
尋親幾十年的家長們,絞盡腦汁想不出讓觀眾在尋子板前多停留一秒的辦法。

 而無數機構卻隨手就創造出無數個扣人心絃、反轉不斷的劇本,不斷重新整理和刺激觀眾們的神經。

尋親、認親、帶貨,一條龍給家人們安排得整整齊齊。
甚至,小紅書上還有專門用尋親帖子來騙贊和留言。等攢夠了,再偷偷把帖子內容替換成廣告。
後知後覺的人們這才砸吧出味,這背後該不會是一整條產業鏈吧。

 尋親尋的根本不是家人,而是“ 家人們 ”啊。

所謂的尋子二十年,不過是為了喊 321 上鍊接的時候,能多喊來幾個家人。
當然了,我們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
差評君覺得很多人的故事一定是真實的,他們只是被流量選中了而已。
而且,這些辛苦尋親幾十載的人,不能用自己的故事,去換取金錢和收入嗎?

 尋親本身需要耗費巨大的投入,很多人生意和工作因此完全停擺。

電影《 親愛的 》主角原型孫海洋放棄了原本開的餐館,長期靠親友接濟。
一旦有一點線索,他們就要立馬趕往那個城市。14 年間在尋子過程中,孫海洋花了超過 200 萬元。雷公也表示過,為了做人像對比,二十多年投入了上百萬。
即便找到了孩子,很多家庭的收入經濟來源也早在多年的尋子過程中被切斷。
作為具有公眾屬性的人物,他們的收益也確實會投入一部分在尋親事業上。像孫海洋就會在自家賣的粘豆包裡,放上尋親照片。
因此對尋親者們選擇走上帶貨這條路,很多人都是支援的。這錢與其被每天幾千萬上下的大明星撈走,不如讓普通人賺。
只是歸根結底,很多尋親 KOL 們還是靠透支大眾對尋親的關注度和同情心在賺錢。
公眾的關注度和信任值是消耗品,被前人消耗掉就沒了。
尋親直播間裡帶的貨口碑崩塌,會直接損毀大家對於整個圈子的信任。
很多人在圍觀種種鬧劇後,都說自己不再相信,不再關注。把尋親形容成一個惡臭的圈子,是助力新人起號的免費抖加,通向直播帶貨的捷徑。
尋親還是一個高度依賴曝光度的事。
尋親人每年花上萬,甚至是十幾萬在全國各地發傳單、買大屏廣告等等,無非就是想讓那塊自己無數次舉起的尋親牌被更多人看到。
現在,這樣一件需要廣撒網,群策群力的事,面臨著社會關心疲軟的問題。
尋親網紅們雖然賺了錢,又有了名,可玩不明白自媒體的那部分尋親人,被拋棄了。
他們還沒有學會,到底怎麼給剛上傳的影片衝抖加。這條路子就在慢慢消失了。
演算法篩選出最催淚的劇本,資本相中最吸金的人設,每一滴眼淚都被明碼標價,真情和表演的界線被模糊。
在直播間裡的鎂光燈亮起的時候,有多少亮光能照進漫漫回家路。
撰文:star   
編輯:莽山烙鐵頭 & 面線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小紅書 @王磊爸媽26年苦尋王磊
中國尋親網宣佈關閉伺服器致尋親群體被網暴?負責人:關停是因公司登出
介面新聞|中國尋親網將於本月關停,另一公益類平臺創始人:正在對接資訊
電商線上|超越董宇輝的“千萬富豪之子”,在尋親後開啟直播帶貨
大河報|尋親圈中的“沉默的他們”:我不想用尋子賬號賣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