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還聲稱想和中國合作的 OpenAI,突然摘下了它的面具,態度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圖丨相關報道(來源:南華早報)
在最近提交給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建議中,OpenAI 借國家安全和技術競爭的名號,呼籲美國政府考慮禁止 DeepSeek 及其他中國人工智慧模型。
那麼它的理由是什麼?
在提交給美國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的這份“AI 行動計劃”建議中,OpenAI 聲稱 DeepSeek 是一家“國家控制”的實體,它需要根據中國相關法律要求收集使用者資料,這可能侵犯使用者隱私。此外,OpenAI 還表示 DeepSeek 可能使用這些資料訓練更強大的系統,並認為其模型可能更容易生成關於非法和有害活動的內容,有可能導致身份欺詐和智慧財產權等問題。

圖丨相關提案(來源:OpenAI)
“雖然美國今天在人工智慧方面保持領先,但 DeepSeek 顯示我們領先的並不多,並且正在縮小。”
OpenAI 在提案中強調,中國在 AI 發展方面擁有多項戰略優勢。首先,中國能夠有效調動資源,包括資料、能源、技術人才和建設國內晶片開發能力所需的資金。其次,中國擁有“一帶一路”倡議,OpenAI 認為中國將透過這一框架推動基於中國的 AI 系統的採用。第三,中國可能從美國各州尋求透過自己的行業範圍法律創造的監管差異中受益,其中一些法律是基於歐盟的 AI 監管模式。
為了與之對標,OpenAI 呼籲“人工智慧行動計劃應確保美國主導的人工智慧勝過中國主導的人工智慧,確保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導地位以及所有美國人更光明的未來。”
基於上述理由,OpenAI 建議美國政府考慮禁止在所有被認為是“一級”(根據拜登政府此前頒佈的出口規則)的國家使用包括 DeepSeek 在內的“中國生產”的模型,以防止隱私和“安全風險”,包括“智慧財產權盜竊的風險”。
在提案中,OpenAI 提出了五個相互關聯的戰略方向,共同構成一個為美國 AI 公司(尤其是 OpenAI 自身)創造特權環境的框架,具體如下:
1. 確保創新的自由
首先,OpenAI 主張建立一個聯邦框架,允許政府與私營部門自願合作,以換取免除各州 AI 相關法律的限制。該框架將由美國商務部監督,為 AI 公司提供與政府的“單一高效門戶”。其核心交換機制是:政府獲取行業知識和模型訪問權,而企業則獲得免受州級法律約束的“責任保護”,特別是針對前沿模型安全法律(如加州 SB 1047)。OpenAI 聲稱,目前美國各州已提出 781 項 AI 相關法案,這種“法規拼湊”將阻礙創新並削弱美國在 AI 領域的領導地位。
2. 出口民主 AI 的策略
參照前不久白宮對先進算力的出口限制政策,OpenAI 提出將世界的 AI 技術出口也分為三個層級,擴大可訪問美國 AI 技術的“一級”國家範圍。一級國家包括美國盟友和承諾促進公民自由的國家;二級國家僅限於未能防止出口管制晶片轉移的國家;三級國家包括“中國”和“與中國保持一致的少數國家”,這些國家將被禁止訪問“民主 AI 系統”。在一級國家,政策應最大限度擴大民主 AI 系統市場份額,同時實施安全要求,包括禁止使用中國生產的裝置和侵犯使用者隱私的模型。對二級國家,OpenAI 建議提供透明的評估流程,幫助這些國家過渡到一級狀態。
3. 促進學習自由的版權戰略
其中最有爭議性的一條,就是要求獲取更廣泛的資料。OpenAI 聲稱美國版權法的合理使用原則保護了對現有作品的轉換性使用,對 AI 發展至關重要。OpenAI 辯解說,其模型訓練“符合版權和合理使用原則的核心目標”,不侵蝕現有作品的商業價值。同時,它還批評歐盟和英國等市場的嚴格版權規則抑制了創新,並警告稱,如果“中國的開發者可以不受限制地訪問資料,而美國公司沒有合理使用權,那麼 AI 競賽實際上已經結束了”(暫且不論這句話的前提是否成立,其本身的邏輯實際上相當矛盾,如果說 DeepSeek 廣泛收集資料構成隱私威脅,那麼同樣的行為對 OpenAI 來說為何就成了創新的必要條件?)。所以美國政府要在國際政策討論中塑造版權和 AI 的對話,鼓勵提供更多政府持有的資料,並監控國內政策辯論。
4. 抓住基礎設施機遇推動增長
OpenAI 警告稱,如果美國不迅速行動,全球數千億美元的待投資資金將流向中國支援的專案。除支援特朗普政府已提出的投資工具、政府採購和稅收抵免外,OpenAI 還提出了新建議:一項“國家傳輸高速公路法案”,擴大傳輸和光纖連線;將政府資料數字化;在盟國間建立“AI 協議”;建立“AI 經濟區”加快許可流程;制定全國性“AI 就緒戰略”;建立與當地產業相一致的 AI 研究實驗室;使用《國防生產法》管理供應鏈風險,將關鍵裝置指定為“額定訂單”,縮短資料中心專案時間。
5. 雄心勃勃的政府 AI 採用戰略
OpenAI 批評聯邦部門對 AI 的採用“低得令人無法接受”,建議政府鼓勵公私合作伙伴關係,消除 AI 工具採用障礙。具體建議包括:現代化雲應用的網路安全規則,將當前 12 至 18 個月的合規過程縮短至商業標準的 1 至 3 個月;加速 AI 測試和實驗,允許機構使用真實資料進行測試;啟用快速採購機制,使機構能夠更直接地獲取前沿 AI 工具。OpenAI 還強調,政府需要追求可能沒有商業市場的定製國家安全專案,如地理空間情報或核任務的專用模型,併為前沿 AI 實驗室加速設施安全許可程式,以便它們能夠直接與國家安全部門合作。
簡而言之,這五個提議的核心就是掃清一切阻擋自己保持領先地位的障礙。
訊息公佈後,立即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使用者都對其立場進行了批評。
HouseTrip 的聯合創始人 Arnaud Bertrand 認為,OpenAI 聲稱 Deepseek 是“國家控制”的論點相當站不住腳,因為作為一個開源模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獲取和修改,相比之下 OpenAI 的控制程度要高得多。

圖丨相關推文(來源:X)
“OpenAI 成了 Open AI 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礙”,一位使用者如是說。

圖丨相關評論(來源:Reddit)
實際上,除了 OpenAI,另一家重要的 AI 公司 Anthropic 的 CEO 此前也多次發表過類似言論。我們暫且不論他們的這些主張是出於何種政治訴求,但顯然 DeepSeek 的的確確已經這些頂尖 AI 公司們帶來了巨大壓力。它以遠低於 OpenAI 的成本開發出了具有競爭力的模型,這一事實本身就對美國公司的技術優勢提出了挑戰。
OpenAI 的提案,恐怕並非簡單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這麼簡單。

圖丨相關博文(來源:Dario Amodei)
而且除了藉此應對競爭對手,在 OpenAI 尚且面臨多起版權訴訟的背景下,它可能也在試圖透過政府政策獲得其在法庭上可能難以贏得的優勢。不過在這種並不單純的心思下,其立場的矛盾性也昭然若揭。
當一家公司一邊高呼“確保隨著 AI 的進步,它能夠造福每一個人”,一邊卻尋求特殊待遇和市場保護時,我們有理由對其真實動機保持質疑。如果 AI 真的要造福全人類,那麼開放、合作而非對抗才是正道。
這份提交給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的詳細檔案將直接影響特朗普政府將於 7 月公佈的美國“AI 行動計劃”,無論最終政策如何,這一系列事件都在告訴我們,全球 AI 領域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與殘酷。
參考資料:
1.https://openai.com/global-affairs/openai-proposals-for-the-us-ai-action-plan/
2.https://techcrunch.com/2025/03/13/openai-calls-deepseek-state-controlled-calls-for-bans-on-prc-produced-models/
運營/排版:何晨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