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近視防控形勢極為嚴峻,呈現出“早發、高發、重度化”的顯著趨勢。青少年近視具有低齡化、進展迅速以及併發症風險高的特點。傳統防控手段在當前複雜形勢下難以有效應對,迫切需要藉助新的技術手段將防控關口前移,構建起“預防-篩查-干預”的全鏈條防控體系。
2025年5月9日,在第九屆VBEF暨未來醫療醫藥百強展會中,近視防控數智化升級與創新論壇成功舉辦。該論壇由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中國眼谷-溫州眼視光國際創新中心、眼谷嚴選-溫州眼谷貿易發展有限公司、動脈網聯合主辦,中國照明學會眼健康照明專業委員會、中國照明學會溫州服務站、靈藍照明、美團醫藥、十二毫米等提供支援。
論壇開場,中國眼谷·國際創新中心理事長、眼視光學和視覺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終身名譽院長瞿佳總結了中國眼谷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同時,瞿佳院長也表示:“截至2022年,我國的近視總體發病率仍超過50%,乾眼症患者超過3億人群。全民眼健康問題依舊突出。近視防控仍面臨近視環境風險因素的預判、近視臨床方案的選擇、近視綜合防控適宜技術和針對性產品的生產及輸出、近視群體防控和干預評價等一系列問題。”在此背景之下,瞿佳院長呼籲,在行業端,以科研構建近視處方,以產業推動近視防控的產品普及,政企學研協同發力,讓科技創新真正惠及近視防控和全民眼健康;在社會端,增加學生戶外活動時間,加強家庭和社會的參與,加大推廣科學的視力監測和干預等方式,共同築起我國青少年近視防控的高牆壁壘。
01
主題演講:多元視角下的近視防控發展新趨勢、新實踐
演講環節,來自科研、企業、平臺等各方代表紛紛展示各自實踐,並對行業未來發展各抒己見。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與安全防護實驗室主任蔡建奇就當前多光譜生物效應研究與應用展開了分享。光健康是以光生物機理研究為基礎,智慧化應用為手段,透過對光譜能量分佈、光強特性及時間週期三者的有機變化實現適於人體健康的光照方式。而光生物機理研究則是以光學與生命科學為主要結合,涵蓋材料學、醫學、人類工效學、心理學等的交叉學科研究。

由於涉及產品物理特性以及人體生物特性,光生物機理研究的技術瓶頸在於人體光生物響應評價的精度低、指標無法溯源,精準的光照量效模型難以建立。而蔡建奇團隊透過多年的深入研究逐漸建立起了技術檢測標準以及覆蓋2萬餘人以上的多達500萬例人眼在不同時間段的視功能變化資料。透過對光譜、光強、時間週期三者深度耦合的關係研究,其團隊最終實現了健康光照模型的建立,並樹立起對應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並用於指導教室照明燈、手機產品、國防產品等的開發。
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省眼科醫院近視屈光主任丁輝分享了當前數字療法在近視防控領域的應用。她指出,數字療法可為近視防控精準干預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並可有效降低防控成本。

2022年1月,海南首次把數字療法寫入了《海南省數字健康“十四五”發展規劃》。數字療法首次被列入省級規劃。2022年10月10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海南省加快推進數字療法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支援數字療法產業發展的政策檔案,也是全球首個圍繞數字療法產業的全週期政策檔案。眼科更是數字療法9大專業應用方向之一,海南因此設有眼科數字療法臨床試驗中心。未來,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省眼科醫院將進一步配置AI輔助眼健康管理系統,以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
美團醫藥健康事業部眼部健康行業運營負責人馬婷表示,2024年,美團將到店醫美醫療、到家買藥業務合併成立美團醫藥健康事業部,部門已收錄包括眼科醫院、眼科門診診所、眼鏡店、視光中心在內的15W眼健康服務機構。目前美團醫藥健康正與行業合作伙伴一起構建近視防控新服務,如共建知識科普以解決家長使用者資訊獲取問題、共建機構服務標準以助力家長使用者更快捷決策、共建近視防控服務保障為家長使用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近視防控專科副主任劉新婷提到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大量近視防控的產品,但在近視防控產品之外,臨床還有一些用於干預患者近視程序的生活方式。其中要點,一是建立視覺健康檔案,對高危人群進行個性化近視干預;二是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連續用眼30~40分鐘,應休息遠眺10分鐘;保持合理用眼距離,做到“一尺一拳一寸”;三是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四是管控環境因素,例如調整採光與照明、調整課桌椅高度、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種光源專案負責人王都陽同樣強調了環境因素管控的重要性。其表示,人眼對黃光波段光色敏感,但是長期以來,黃光LED的電光轉換效率不到10%。而如今,透過矽基氮化鎵黃光LED,已經在2024年實現黃光發光效率轉換高達30%。同時,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於該材料特性,整合相關技術優勢,從而實現了波譜較窄、色純度較高,發光效率更高,可運用於近視防控、老年性黃斑病變、降低乾眼症炎症、減輕疲勞以及皮膚疾病(痤瘡、脫髮)等多個領域。

十二毫米健康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鑫磊則從監測角度出發,開展了主題分享。在近視防控管理中,目前存在的一大核心難題是“有定性-無定量”的問題。而(醫療級)定量監測裝置的缺乏將導致出現無法獲得用眼的行為和環境資料、無法定量分析危險因素、無法定量制定和落實措施。針對上述問題,十二毫米開發了近視危險因素監測儀,可用於定量分析用眼引數。該產品利用多種感測器,連續獲取並記錄真實的用眼習慣和用眼環境資料,量化用眼引數,並可採集危險因素資料,用於跟蹤干預方案實施情況,從而形成負反饋。該產品配合數字療法,可以有效改變患者的生活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效果。

02
圓桌對話:近視防控迎來技術突破,數智實踐造就更好未來
除主題演講外,該論壇還設定了兩場圓桌對話。第一場圓桌對話以科技創新,近視防控的技術突破與數智實踐為主題,邀請了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與安全防護實驗室主任蔡建奇、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省眼科醫院近視屈光主任丁輝、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近視防控專科副主任劉新婷、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種光源專案負責人王都陽、十二毫米健康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鑫磊進行探討。首爾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照明學會眼健康照明專委會委員、秘書王梓桓擔任本場圓桌主持。

提問環節中,對於健康光照這一問題,蔡建奇提到,近視雖涉及原發性因素,但是受後天環境影響較大,當前顯示和照明技術一定程度加劇了近視的發生。照明、顯示領域發展光健康,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使用者視覺健康。王都陽補充指出,重要的找到其中的原理,在特定場景下使用特定光。趙鑫磊表示,在動物試驗基礎上進一步展開人體試驗,以驗證產品的優劣極為重要。而這也意味著需要進行一定的學科協作,去證實或證偽。
針對現有產品如何推動臨床進展,丁輝指出,目前創新技術產品的出現正在進一步豐富防控體系。如在篩查診斷方面,進一步定量實現了篩查診斷效率和精準性的提升;革新技術的應用也在增強原有應用的治療效果並能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劉新婷則指出,目前臨床正在對創新產品開展大量真實世界研究,以真正地指導未來青少年的近視防控。當前人工智慧發展態勢下,近視防控與AI的結合正在成為一種新趨勢。與會嘉賓提到,人工智慧“黑箱”演算法問題仍需多加註意。但毫無疑問的是,AI正在進一步提升醫生效率,助力其更好地管理患者。
第二場圓桌近視防控的臨床實踐與醫企協同為主題,邀請了蘇州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眼科主任張曉峰,武漢眼視光醫院院長文源靜,蘇州九龍醫院眼視光中心主任牛燕,巨象眼科品牌創始人朱劍武開展分享。該圓桌由中國眼谷商貿推广部副總監、眼谷嚴選副總經理任全擔任主持。

就如何建立科學的防控價值觀,張曉峰指出目前家長對於近視防控的觀點尚未有效形成。近視防控當前的主陣地在學校,學校透過科普宣傳,可以將正確的近視防控理念帶給學生。目前蘇州部分試點學校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文源靜指出,抓小抓早抓關鍵尤為重要。武漢目前篩查學生50萬人次,覆蓋非大學的所有教育體系,並透過科普館實驗器材對近視的模擬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認知。牛燕表示,蘇州自2006年開展“健康66”活動,開展對所有學生群體的近視篩查。並於今年將課間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以促進學生戶外活動。但當前也存在篩查後的早期干預不足等問題。朱劍武則指出當前近視防控複雜的光學設計眼鏡產品可能反倒影響青少年的眼健康。
針對如何打造創新產品,與會嘉賓指出,科研進展指導著創新產品的研發,而創新產品研發過程中臨床反饋將更好地引導產品的設計,打造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光學設計產品。要更好地實現科研成果轉化,需要企業研發人員與臨床醫生工作者共同協作。近視防控需要產業端、社會端的共同努力。當前,隨著近視防控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科研學術進展、創新數智化產品的出現,對“眼健康”重視程度的加深,近視這一難題正在迎來更多創新解法,我們也期待未來的青少年有一個“更清晰”的世界。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