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末有留言福利
最近常爸參加了2場乾貨滿滿的近視防控大會,國內不少知名眼科專家教授都在,像同仁的魏院長、喬主任等都在大會上發言。



我還有幸作為代表發言,講了講我作為野生近視防控大使這些年的心路歷程,還有帶小小常從查出75度近視到現在兩年半都不需要戴眼鏡的一些小經驗。因為有很多大咖參加這個會,為了表示重視,我這個10年不穿西裝的人,把之前的西裝又翻出來穿上了!
在這些大咖面前發言,就純屬是“關公面前耍大刀”,但是會後很多專家都主動過來跟我建聯,說我講得很好,也為他們提供了很多日後工作的思路。那我想既然 “關公”們都給我點讚了,不如就把我的發言也分享給大家吧,希望對各位關注孩子眼睛健康的家長也能有所幫助。
我的發言沒有事先準備發言稿,是當場即興演講,所以有些地方邏輯上可能不夠嚴謹,行文的起承轉合也不是嚴絲合縫的,還請見諒。
今天特別榮幸,受大會邀請來和大家分享我在各個平臺推廣近視防控理念的心得體會,這裡面也包含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其實,我今天站在這兒,有著三重身份。首先,我是患兒家長,我家孩子二年級時查出近視,一會兒可以和大家講講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其次,我是推廣近視防控理念的自媒體博主。最後,我還是銷售近視防控硬體的達人代表。
平時我很少參加類似活動,今天卻鄭重其事地接受了邀請。我剛還和趙陽老師說,10年前我從高盛辭職,那時我是高盛的投資銀行家。辭職後作為創業者,我都是穿著T恤就出門,不管參加什麼大會都這樣。但今天,我特意找出10年前的西裝穿上,就是想表達我對這個大會的高度重視。

(此處插播個預告,下週二我邀請了趙陽老師來直播間講乾貨,對孩子視力有問題的家長,歡迎來聽來問)
點選預約 / 收看👇
為什麼這麼重視呢?給大家講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真事。今年1月,有個親戚非常輕描淡寫地跟我說:“我們家娃二年級了,眼睛近視50度,怎麼辦啊?” 當時我沒太在意,畢竟現在二年級孩子近視50度挺常見的,我就讓他把檢查報告發給我看看。
收到報告後,我大吃一驚。你知道為什麼嗎?他孩子雖然只有50度近視,眼軸長度卻達到了25.2毫米!而且我看了三個月前的報告,眼軸是25毫米,也就是說這三個月增長了0.2毫米!要知道,眼軸達到26毫米就可被定義為高度近視了,照這個速度發展,一年後就會變成高度近視!

我趕忙提醒親戚,看孩子眼睛可不能只關注度數和視力,這很容易產生誤導。他孩子的眼軸要是再不控制,一年後肯定會發展成高度近視。我讓親戚放下手頭所有事情,立刻請假帶孩子來北京,我幫他約了趙陽老師的號,趙陽老師平時挺忙的,還特意幫我加了個塞兒。
後來,他家孩子用上了紅光、遠向屏、拉遠鏡、離焦鏡這些 “4L” 防控手段。上週親戚告訴我,孩子去複查,眼軸退了。我沒再追問他退了多少,因為對我來說,我的目標不是清零,在孩子眼軸高速增長時能踩住 “剎車”,守住紅線,不讓孩子小學沒畢業就變成高度近視,這才是關鍵。看到他家孩子眼軸得到控制,我也很開心。
不過,這件事也給我提了個醒。我天天在公眾號、抖音、影片號發近視防控的文章和內容,可身邊的親戚卻連眼軸是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清楚近視更要關注的是眼軸和眼軸的增長。這讓我覺得我好失敗啊,哈哈,所以我真是覺得做近視防控理念宣傳這件事,可謂任重道遠啊。
我想這或許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我們這一輩的家長,以前就不知道什麼叫做眼軸,只覺得孩子近視了戴個眼鏡就行,根本都沒有機會接觸到先進的近視防控理念。所以,做好科普真的是我們亟待去做的事情,這也是我今天一定要來參加這個大會,並且想把學到的知識傳播給更多人的原因。家長們真的需要學習,不然可能會給孩子留下終身遺憾。

再說回我自己家孩子。我們家娃二年級時被查出近視,右眼75度,左眼還有50度遠視。因為孩子寫字時偏頭,我就知道可能會有屈光參差的問題。如果您也是家長,肯定能體會那種心情,發現孩子近視的那一刻,感覺像五雷轟頂。眼科醫生天天接觸這種情況,可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但作為家長,心裡就會不停地自責: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孩子會近視?為什麼我沒發現?為什麼一發現就是75度?要是控制不住,孩子小學畢業前眼睛會不會就“毀”了,各種擔憂湧上心頭。
好在當時我找到了於剛教授,他給孩子制定了一套方案,用了OK鏡,同時搭配紅光治療。但後來發現,嘗試近視防控手段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就拿OK鏡來說,有些孩子用著效果很好,可我家孩子眼瞼比較小,每晚給他戴OK鏡都跟上刑一樣,全家只有我能給他戴進去,因為我心狠手辣能懟進去,其他人一猶豫就戴不進去。每天晚上戴鏡他都像殺豬似的叫。而且我經常出差,我在家時能給孩子戴,我不在家孩子就戴不了,而這東西貴在堅持,斷斷續續的效果肯定不好。所以,用了3個月後,我們果斷放棄了OK鏡。我不是說OK鏡不好,只是每個孩子的適用情況不同,我家孩子確實不適合。之後,我們就一直用紅光治療,後來發現紅光確實能抑制眼軸增長。
直到2023年12月,我第一次聽說遠向屏這個東西,應該是在抖音上看到的。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肯定是“智商稅”,一個螢幕居然要一萬多塊錢,感覺家長的錢也太好賺了。不過,我這個人心態比較開放,對新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後來我約了趙陽主任拍短影片,期間我問他近視可不可逆,他斬釘截鐵地說近視可逆。我當時心想完了,遇到騙子了。
但他緊接著用兩三句話就把近視可控可逆的原理講明白了。他說近視的元兇是兩個,一個是“暗”,一個是“近”,我覺得很有道理;第二句,想要控制甚至逆轉近視,就得從根兒上解決問題,這邏輯也沒問題;第三句,那就補光補遠——補光可以透過燈光、戶外陽光,要是戶外陽光接觸少,就用紅光補充,同樣合理;要是望遠時間不夠,在戶外望遠機會少的情況下,用科技手段增加望遠時間,也說得通。遠像屏、拉遠鏡等拉遠裝置就是利用光學手段把近距離的事物 “拉” 到遠處,實現看近等同於望遠的效果。聽完他的解釋,我覺得挺靠譜,當時就決定自己試試,要是效果好就推薦給粉絲。
現在我家孩子用遠像屏已經一年多了,給大家分享一組資料。(後來我把紅光停了,倒不是擔心長期使用的安全性,我個人對這方面不太擔心,我主要是覺得麻煩,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畢竟遠像屏等拉遠裝置已經能很好地控制孩子眼軸增長,就沒必要再用紅光了。)
從去年4月到今年2月這10個月裡,我家孩子左右眼眼軸各增長了0.03毫米。拉長到兩年半來看,兩年半前孩子右眼75度近視,左眼50度遠視,今年2月再去檢查,度數一點都沒漲,右眼還是75度,左眼依舊50度遠視。而且因為一直使用拉遠裝置,遠近交替用眼,孩子的調節力上來了,以前右眼75度時視力只有0.6,現在基本能達到1.0。
我們不戴眼鏡,我也不奢求孩子近視度數能清零,只要能保持現狀不再發展就滿足了。這就是我家真實的故事,我是切實感受到,科技在護眼和改善學習環境上,已經可以做到非常靠譜了。

在沒用遠像屏、拉遠鏡之前,我總對孩子說:“哇,你今天都看了兩個小時螢幕了,眼睛還要不要啦?” 現在我反而會說:“沒事,你就多去看螢幕吧,看BBC紀錄片去。” 科技真的改變了整個學習生態。
以前孩子近視去看眼科醫生,醫生總會說要多看遠、少看近,少用電子螢幕。我每次聽到這話就想,這世界上最好當的就是眼科醫生了,我哪天披個白大褂往那一坐,看到近視的就說多看遠少看近,反正沒別的招。關鍵是這話有用嗎,這就是正確的廢話。
誰不知道戶外活動對眼睛好、看樹對眼睛好呢?但看樹不能上清華,看書才能上清華啊!人人都知看樹好,清華夢你忘不了。現在不管是學習還是娛樂,基本都離不開看近,讀書、寫作業、上網課、看影片,都在近距離 用眼。以前娛樂活動大多在戶外,現在連娛樂都變成看近了,孩子看近的時間太長,那就得想辦法把看近變成望遠,就這麼簡單。
所以別再跟我說多看遠少看近這種正確的廢話了,我如果做不到,那就靠科技手段實現。我特別感謝趙陽老師當初給我普及的這些“補光”“補遠”的防控理念,就幾句話,醍醐灌頂,邏輯清楚,不存在智商稅空間。現在很多人遇到新事物就說智商稅,我一般就說您的智商還沒到上稅標準,新事物出來先了解、先吸收,別一上來就打死。
所以我說作為家長,真的應該多學習近視防控理念,瞭解有哪些技術手段,再根據孩子的情況和家庭經濟條件去嘗試,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後就堅持用下去。只要方向正確,要是效果不好,那大機率只可能是執行不到位或者使用時間不夠長。
從家長的角度出發,我們真的應該多學多聽,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方法。但我還想說,希望在座的專家們能多站出來普及近視防控理念。多一個家長理解這些理念,可能就少一個孩子發展成高度近視。就像我那個親戚家的孩子,如果沒找我,明年大機率會變成高度近視,但瞭解理念後及時採取防控措施,就有可能避免這種情況。
所以,專家們可以透過公眾號文章、抖音、影片號這些平臺發聲,直播也是很好的傳播渠道,把專業知識傳遞給更多人,這不是丟人的事,而是功德無量的善舉,每拯救一個近視的孩子都是一件大好事。
我還有個希望,希望各位專家能多發文章,多做臨床研究。像我家孩子和親戚家孩子的情況都只是個案,在學界、醫學界,個案的價值相對有限。想要說服高知家長使用這些近視防控裝置,就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和報告,把個案變成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資料,這樣才能真正推廣下去。
現在近視防控產品價格都挺高,價格高是因為產量上不去,大規模生產後成本肯定會下降。
現在很多家長理念還沒太跟上,購買的人少,100個人買和100萬個人買,成本肯定不一樣,所以只能靠從業人員不遺餘力地推廣,讓更多人購買,廠家才願意加大投入進行大規模生產,成本降下來了,家家戶戶才能用得起。就拿遠向屏來說,八九千塊錢的價格確實不便宜,可問問那些生產遠向屏的廠家,有幾個是掙錢的呢?基本都沒盈利!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廠家掙不到錢,家長又覺得貴,癥結就是用的人太少了。

今天我來參加這個大會,不管是作為患者家長還是“野生”護眼博主的身份,都希望更多的從業人員,包括優秀的眼科專家能多做研究、多發論文,用實驗資料和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資料去說服家長,讓他們有勇氣嘗試這些防控手段,同時也能讓產品價格降下來,惠及更多家庭。
我們這一代人努力做好這些,就能大幅降低下一代的近視率,這真的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所以今天我穿上10年前的西裝,來和大家分享這些,也是想發出呼籲,盡我所能為近視防控出一份力。
謝謝大家!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發言稿了,未來的日子裡,我也會繼續不動搖地堅持我野生護眼博主的身份,為大家傳播近科學權威的視防控理念。下週二,我邀請了趙陽醫生來直播,關注孩子眼睛健康的朋友記得來直播間!
點選預約 / 收看👇


1
END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