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的“退軸”論文來了,同仁發的,等著看我笑話的都可以進來看看……

相信很多老粉(甚至黑粉)都知道,我一直致力於和大家分享前沿的近視防控理念、手段和產品,也因此收到過不少質疑和抨擊。
但我都無所謂,我又不是人民幣做不到人人都喜歡,堅持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情, 無愧良心就夠了,尤其事關下一代視力健康以及高度近視可能會引發的一系列風險,我是真心覺得孩子們耽誤不起。
10個月前,我曾發表了一篇文章打臉的影片來了~分享了北京昌平區2024年全國愛眼日宣傳教育活動的成果:
一個是北京育翔小學回龍觀學校校長,釋出了近視干預專案的實驗結果,參與干預專案的學生,90%學生近視沒有繼續發展,其中80%的學生近視度數實現降低。
另一個是北京同仁醫院醫學視光科主任醫師喬利亞釋出的實驗具體資料,參與干預專案的學生裡,50%眼軸縮短,70%眼軸增長速度低於生理增長量。
滿心歡喜地和大家分享這些好訊息,沒想到,卻遭到了一些教育博主的惡意diss。
他們僅憑使用哺光儀出現的一兩例不良反應案例,就一棒子打死,斷言它有害無效;聽了某些知識陳舊的眼科醫生的片面之詞,不做任何調查研究,就直接給拉遠裝置扣上 “智商稅” 的帽子。
這些過時又不負責任的言論,真的可能會讓無數家長錯失幫助孩子防控近視的寶貴機會!
更可笑的是一些黑粉,在別的號抨擊紅光和拉遠裝置的文章下留言,說現在沒取關我的號就是想看還能出什麼么蛾子,要怎樣收場。
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我退我的眼軸,你等你的論文,我們的娃都有光明的未來》。在文中,我很清楚地表明瞭我的立場:
現在關於拉遠裝置和紅光的論文比較少——不是沒有,而是比較少(像遠像屏,有同仁眼院老院長王寧利教授和甄毅教授的論文,拉遠鏡有臺灣中山眼科的相關論文,在網上都可以查到),因為一個技術大規模應用到引起專家重視,並有醫院願意投入經費去研究,最後形成大量的文獻,形成專家共識,這需要一個非常長的時間。
願意等論文的可以繼續等,等個十年八年,或許能等到你滿意的論文。那個時候再用,如果還來得及的話,也不失為一種萬全之策。
常爸,公眾號:常青藤爸爸我退我的眼軸,你等你的論文,我們的娃都有光明的未來
發完那篇文章以後,陸續有關於拉遠裝置和紅光的論文發表。今天重點要給大家分享同仁醫院發表的關於上述回龍觀小學大規模試驗結果的論文。
眼科專家們幸不辱命,你們想要的“收場”來了!歷經10個多月,北京同仁醫院的專家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Frontiers in Medicine》上發表研究,標題是使用低強度紅光和遠像屏控制近視的兒童一年內眼軸長度和屈光度變化:一項隨機對照試驗》
這項研究跟蹤了北京育翔小學回龍觀學校116位8—10歲兒童使用“低強度紅光”和“遠像屏”技術一年的效果,結果發現:79.3%的兒童出現近視進展速度下降,更有典型案例從-1.0D 近視(即我們通常說的100度近視)完全恢復至正視,眼軸回退0.12mm達到了臨床治癒標準。而且,論文的結論裡還有一句話:透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和眼底照相未發現任何安全性問題。
做科普本就該嚴謹、客觀、謙遜——科學也在發展,今天認為對的東西,明天可能就需要修正,這很正常。
而那些“懂王”博主隨意抨擊自己不瞭解的事物,用詞偏激,動輒就“這個東西沒有用,智商稅”,打臉都是其次的,不僅容易誤導家長,更可能讓孩子失去防控近視的最佳時機!
與此同時,我真心為一些家長們可惜,自己不去試著理解這些新技術背後的邏輯(其實邏輯並不難理解),就只是因為聽了一些“自以為啥都懂”的博主的抨擊,就放棄了嘗試,白白浪費了孩子寶貴的近視防控時間,處於快速發育期的孩子們,敢問這一年都漲了多少度?!
上面的論文,用的是紅光+遠像屏的綜合防控方案,實際上和“遠像屏”同一原理的拉遠鏡、讀寫臺,也能起到和遠像屏一樣“變近為遠”的作用。
2024年7月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醫生髮表的論文就證實,在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時,使用拉遠鏡可以有效減慢未近視兒童的遠儲消耗速度、延緩眼軸增長,
圖片來源:雙曲面拉遠鏡對近視前兒童眼軸變化影響的研究.中華全科醫學 2024年7月第22卷第7期
而且,拉遠鏡平均使用時長越長,雙眼眼軸長度年變化量越小。
圖片來源:雙曲面拉遠鏡對近視前兒童眼軸變化影響的研究.中華全科醫學 2024年7月第22卷第7期
我相信在接下里的一兩年中,還會有更多的相關論文出來,同時也會有各種各樣的近視防控產品上市。我們也會在第一時間分享給大家!
順便說一下,這週四、週五就有關於近視防控的科普和拉遠裝置新品的介紹,感興趣的,不想讓孩子近視進一步發展的家長,可以關注一下。
點選預約 / 收看👇
其實,我特別理解家長們對近視防控手段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擔憂,就像紅光的長期安全性確實存在爭議,我每次分享我家娃使用哺光儀的情況(我們家2022年5月到2024年1月這一年半間只用哺光儀,後面這一年多隻用遠像屏+拉遠鏡),都會強調要在醫生指導下慎用。但因為這點爭議就一棒子打死,真的不科學。(實際上現在有文獻記載的不良反應案例裡,哺光儀的不良反應率要遠遠低於大部分醫生都認可的OK鏡。)
我之所以堅持給大家推薦拉遠裝置,是因為它安全又有效——“近視防控、望遠為王”,小小常和一大批我們的小粉絲都實實在在從中受益了,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整個進展我幾乎在公號裡給大家“即時播報”。
從前年12月開始科普相關理念並實踐,將近一年半過去了,小小常的度數絲毫未漲。
去年4月到今年2月,整整10個月,小小常在身高增長10公分的情況下,他雙眼眼軸各僅增長0.03mm,幾乎實現了凍軸。
小小常從去年1月份開始,因搬家砸壞了哺光儀,就停用紅光,只使用拉遠裝置防控近視了~
早早聽勸,和我一起用遠像屏給孩子防控近視的家長,大部分也和官方釋出的好訊息一樣,收穫了不錯的防控效果。雖然因個體差異,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達到完美效果,但大部分孩子的眼軸都得到了有效控制,有的甚至實現了退軸。

然而,有些家長卻因為聽了那些片面的抨擊言論,選擇觀望甚至敵對,白白浪費了孩子幾個月甚至一年的防控時間,孩子的眼睛在這期間又漲了多少度啊!真的太可惜了!
作為父母,不怕未知,就怕不學,不要指望凡事假手於人,自己當甩手掌櫃。如果實在沒精力深入鑽研,起碼也要有個基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吧?!
那些動不動就說這些近視防控手段是智商稅的人,應該動動腦子想想,我好歹是哈佛和耶魯畢業的,智商不說有多高,起碼還線上,採訪過這麼多的眼科大咖,願意讓我們家娃用這些防控手段,難道不比那些根本沒用過這些產品、為了博眼球只會拉踩別人、言語激進好鬥的自媒體博主靠譜?
如果這點認知都沒有,我也不準備說服你,因為成年人不做說服的工作,只找同頻的人。
言歸正傳,這週四、週五關於近視防控的科普和拉遠裝置新品介紹,感興趣的家長可以來聽聽~
點選預約 / 收看👇
當然了,雖然有這麼多成功退軸的案例,但誰都不能不保證每個用拉遠裝置的孩子都能退軸,因為每個孩子的眼睛的生理情況不同,而影響效果的因素也很多,遺傳基因、用眼習慣、使用時長等等。但從原來上來講,望遠肯定是比看近強的。所以,我敢說用了肯定會比沒用強。
之前直播時有家長糾結,擔心買早了產品就更新換代。這是肯定的,未來近視防控的的產品一定會層出不窮的,每一次更新迭代,使用的體驗和感受都會又提升。這是一種趨勢,也是一個好事。
但是,大家真的不用糾結說“早知道我就等等再買了”,孩子的眼睛真的等不起。
2020年,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Erasmu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研究團隊就在《Ophthalmology》期刊上發表過一篇論文,透過研究分析了兒童近視進展為高度近視的風險因素。
其中結論之一就是,所有10歲時近視度數超過300度的孩子,成年後都會變成高度近視
還有一些研究表明:8歲出現近視的孩子,有70%的機率會變成高度近視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在孩子小學階段對近視嚴防死守!而不是輕描淡寫跟你說一句:近視就近視唄,戴眼鏡就行了。說這種話的人,請記住:TA不是蠢就是壞!
我始終堅持,只要能達到防控近視的目的就好,不用盲目追求新款。雖然我最近半年一直推讀寫臺,但我家現在還用著去年5月份買的大貝殼拉遠鏡呢。不過,如果孩子用拉遠鏡覺得暈,倒是可以考慮嘗試新裝置。
這次新推出的拉遠裝置在成像方面有很大提升,消除了人影鬼影,光源更純淨,看著也不會眩暈,觀感很舒適。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帶孩子試試,好了今天就說這麼多,我們直播見!
點選預約 / 收看👇
1
END
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