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包島”:一顆椰子的全球供應鏈暗戰

2025年3月13日,瑞幸咖啡與印尼邦蓋群島縣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宣佈將邦蓋群島作為生椰拿鐵主要原料椰漿的專屬優質原產地,並命名為“瑞幸咖啡專屬生椰島(Luckin Exclusive Coconut
Island)”,這裡將成為瑞幸生椰拿鐵供應鏈的“心臟”。
從2021年全網“求椰不得”到如今日耗50萬顆毛椰子,瑞幸用四年時間將一款爆品變成撬動全球原料市場的槓桿。在平均每天賣出200多萬杯的超級胃口背後,供應鏈戰場的硝煙也從咖啡豆產地蔓延到椰林。
畢竟沒有萬噸巨輪護航的網紅單品,不過是流量沙灘上的精緻貝殼,已然穿越過週期的瑞幸,也正在把軍火庫架到赤道線上的椰林裡——這場看似浪漫的“包島”行動背後,是中國消費品牌在供應鏈爭奪戰中的一場硬核突圍。
當椰漿泵閥開啟的瞬間,瑞幸已悄然開啟了新消費品牌的全球軍備競賽。
01
從“搶椰大戰”到“供應鏈革命”
2021年4月,生椰拿鐵上市首周銷量突破666萬杯,頻繁斷貨甚至把原料椰子一度帶得漲價數倍,這個瑞幸的第一個百億級大單品,不僅被網友戲稱“瑞幸讓我明白了什麼叫椰子比咖啡金貴”,也成了一款“改變了中國咖啡程序”的產品。
在生椰拿鐵誕生的次年,據咖門釋出的《2022中國飲品行業產品報告》顯示,在40個新茶飲品牌中,有椰子的新品的佔有92.5%,在所有水果中出現次數最高。
據咖門報道,2024年,泰國香水椰的批發價已飆升至65~80泰銖/個(14~17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一些泰國的椰子上游生產商開始大量從印尼進口椰子”,而泰國廠商轉向印尼采購的"救市行動",意外觸發了連鎖反應——2025年年初,印尼曾嘗試過徵收80%的椰子出口稅以保護國內原料。
更隱秘的較量發生在海運碼頭,中國冷鏈貨輪與各大生椰生產國不斷爆發著小規模的"搶椰大戰",消費主義洪流中,沒有哪片椰林能永遠保持中立。
而瑞幸,這個以摧枯拉朽之勢將中國椰子年消費量從20億顆推升至40億顆產業奇點的“始作俑者”,則早已洞見了這場“生椰”革命背後的戰略縱深:這場始於味覺創新的戰爭,終將以供應鏈的絕對控制權重寫行業規則。
當同行還在討論"網紅週期率"時,瑞幸則在啟動“全球尋豆之旅”計劃,將採購範圍拓展至中國雲南、巴西、衣索比亞、哥倫比亞、巴拿馬、瓜地馬拉六大知名產區,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咖啡豆進口商。
2021年在福建打造了全產線自動化智慧型烘焙基地;2024年3月,在雲南保山投建的咖啡鮮果處理加工廠正式投產;2024年4月20日,總投資1.2億美元、年產能超3萬噸的瑞幸咖啡(江蘇)烘焙基地在蘇州崑山開業投產,該基地是目前國內已投產的產能最大的單體咖啡烘焙基地。
在上游產業鏈的長期耕耘,讓瑞幸得以從生椰拿鐵現象級爆品進化為永不斷貨的"咖啡基礎設施"。從其一貫的“深謀遠慮”風格來看,瑞幸的"椰島計劃"絕非被動補缺,而是“蓄謀已久”的供應鏈閃電戰。
這座年產可達20萬噸椰子的"液體黃金島",本質是瑞幸反向定義行業標準的試驗場——邦蓋群島椰林覆蓋率81%,遵循自然生長週期,果肉乳白透明、汁液清甜的特質,恰是生椰拿鐵“靈魂口感”的密碼。
在中國每年消耗40億顆椰子的巨浪中,瑞幸既是弄潮者,更是造浪者。
02
解碼“生椰島”的多重戰略意義
將供應鏈觸角延伸至原產地“最後一米”的戰略,是瑞幸構築全球咖啡產業話語權的核心戰役。
在“生椰島”,瑞幸對“最後一米”的貫徹則在於把品控哨所建在椰樹幼苗旁,這種穿透種植環節的品控前移,暗示著瑞幸與邦蓋群島的合作絕非簡單採購,而是系統性熱帶農業改造:
未來,瑞幸將聯合合作伙伴建立農業種植中心,持續提升椰子產量;為農戶提供種苗、化肥等生產資料,支援擴大種植面積;始終踐行"取之於島,用之於島"理念,透過技術支援和社群共建,實現產業投資與民生改善的良性迴圈,推動當地可持續發展。
從本質上來看,瑞幸的“包島”是熱帶農業版的"農村包圍城市",當競爭對手還在港口爭奪集裝箱時,瑞幸已把控制權延伸到種植戶的鋤頭之下。
同時,類似於瑞幸2022年與巴西簽訂3年4.5萬噸採購協議,2024年又續簽5年24萬噸百億大單,鎖定全球最大阿拉比卡豆產區的定價權,瑞幸的生椰“包島”計劃如出一轍,掌控印尼椰產量資源後,瑞幸在現制飲品行業的議價權將形成“資源-渠道”雙壟斷。它的真正戰場也早已超越門店競爭,進化成對全球農產品定價權的精準制導。
此外,印尼作為新晉金磚國家,2023年對華貿易額突破1300億美元。瑞幸此次合作恰逢中印尼建交75週年,與“一帶一路”農產品合作形成共振。同時順應消費品牌出海大勢,從商品輸出轉向產業鏈嵌入,瑞幸模式或將成為“南方國家”資源-市場互補的新範本。
這場始於原產地的供應鏈革命,已經成了一箇中國消費品牌對全球農業秩序的重構。
03
暗流湧動:供應鏈戰爭沒有浪漫
當瑞幸2024年345億元營收的捷報刷屏時,少有人注意到其咖啡豆採購成本已在水漲船高——這家現制咖啡市場的引領者,正承受著"既要9.9元死磕市場,又要全球搶豆保供應"的雙重絞殺。
2024年全年,上游咖啡豆漲幅超過70%,原因是巴西與越南因極端天氣大幅減產,而兩地供應了全球近60%咖啡豆。具體到瑞幸的業績上,瑞幸咖啡2024年第一季度材料成本為29.444億元(約4.078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17.547億元增長67.8%,直到年底才靠供應鏈肌肉硬抗住了成本海嘯——2024年全年材料成本較2023年僅增長9.6%。
重倉印尼邦蓋群島的本質,是瑞幸構築第二增長曲線的成本護城河:包島鎖定20萬噸/年椰子產能,用規模議價守住價效比底線,將椰漿成本漲幅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邦蓋群島五年約100萬噸椰子的總採購量以及獨家採購權,則讓瑞幸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椰子期貨”,能夠靠成本優勢磨平一切價效比大戰中的風險敞口。
而供應鏈成本最佳化幾乎已觸及物理極限的瑞幸,也在週期之中展示了其在現制飲品產業話語權中的核心地位:
艾媒諮詢的測算顯示,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同比增長6.4%,而瑞幸2024年總淨收入同比增長38.4%,遠超行業平均增速。
窄門餐眼資料顯示,2024年全國18家典型連鎖咖啡品牌開店數比2023年減少了16.8%,開店進度整體放緩,現制奶茶飲品賽道一年有超過13萬家店關閉。而瑞幸在2024年全年依然實現了較穩步的規模增長,總門店數截至2024年末較2023年同期增長 37.5%,擴張速度遠超行業整體水平。
只是當下的供應鏈戰場硝煙仍鬱,還遠未到瑞幸鬆懈的時候,當瑞幸的冷鏈貨輪滿載著北緯10度線下的陽光雨露返航時,國內的友商們也在動作頻頻:
2024年底,瑞幸生椰拿鐵背後供應商——椰乳生產企業菲諾等供應商四十億擴產,東南亞椰子爭奪戰白熱化;市場有訊息稱某新茶飲巨頭正與菲律賓洽談合作,中國現制飲品品牌們的原料話語權不斷穿透至熱帶農業腹地,供應鏈競賽進入“拼島時代”。
這場跨越熱帶的商業敘事裡,藏著中國消費升級最真實的矛盾與野心:既要極致價效比,又要全球頂級原料。
下一個十年,當更多中國品牌沿著咖啡帶、椰林帶、可可帶架起"數字種植哨所",全球貿易版圖或將呈現全新地貌,而瑞幸的破局之道,或許就是讓供應鏈的“卷”成為消費者能感知的“原產地”味道與咖啡自由。
不過那時的瑞幸,恐怕不再僅僅滿足於做某個島嶼的掘金者,而是成為重塑全球商業經緯度的造物主。
參考資料:
《3年賣出7億杯,瑞幸如何用“現象級爆款”開創生椰時代?》,咖門KamenClub
《漲價近3倍,椰子用不起了!9.9生椰拿鐵還能喝到嗎?》,咖門KamenClub
《越媒:新鮮椰子大量出口中國,加速本土椰子加工企業的“倒閉”》,越華驛站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