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交鋒,穿越巴西蘭海峽的戰略深意

公元1433年,宣德八年,海風依舊熱烈而鹹澀,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大明艦隊的風帆高高揚起,彷彿那個帝國依然威嚴無比。

然而,這已經不是當年那支朝氣蓬勃探索萬國的大明艦隊了,而是充滿了落寞與悲傷。

因為這支艦隊的靈魂——鄭和,去世了。
鄭和病逝於印度古裡之後,艦隊匆匆返航,穿越颱風和暗礁,終於抵達了明朝設在棉蘭老島上的一箇中轉站。
為了紀念鄭和的豐功偉績,大明艦隊借鄭和“三寶太監”的名號,將這裡命名為三寶顏。
當時誰也沒有意識到,這是大明艦隊最後一次停靠這裡。
兩年後,大明實施海禁,隨之而去的,不僅僅是傳承了幾百年建造大船的技術,更是一個文明擁抱海洋的勇氣。
轉眼,近600年過去,來自鄭和故鄉的艦隊,再次來到了三寶顏。
2月3日,解放軍海軍055大驅107遵義艦、054A護衛艦568衡陽艦、903A綜合補給艦887微山湖艦,穿過巴西蘭海峽,前往蘇拉威西海和西太平洋。
因為距離岸邊很近,只要站在三寶顏高一點的樓上,就能眺望到這支強大的艦隊。
在三寶顏,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龍旗再次飄揚的時候,整個棋局都會徹底顛覆。
那麼,中國海軍,為什麼會時隔600年,再次穿越巴西蘭海峽,來到三寶顏?
巴西蘭海峽位於菲律賓西南部,連線蘇拉威西海和蘇祿海,是菲律賓群島的重要水道之一。
該海峽南邊是巴西蘭島,北邊是棉蘭老島上的三寶顏,長約30 公里,寬度在 40 至 60 公里之間,最窄處僅為 15.7 公里。
15.7公里什麼概念?哪怕沿著中心線走,也不可避免地進入到菲律賓的12海里之內。
所以這次055進入巴西蘭海峽之後,所有菲律賓人都破了大防,我正愉快地打漁呢,突然冷不丁就衝過來一艘艨艟鉅艦!嚇死人啊!
有道是:今日天晴碧波高,零五五上戰旗飄。爾等蠻船速速避,大爺管撞不管撈!
更有無數菲律賓民族主義分子跳了起來,說巴西蘭海峽是菲律賓的領海,中國軍艦怎麼突然闖到這裡了?所以紛紛痛斥中國的侵門踏戶之舉。
那麼菲律賓人的憤怒有道理嗎?其實沒道理。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了關於國際水道的通行規則,其中就有無害透過權和過境通行制度。
根據公約,對於巴西蘭海峽來說,即使它處於菲律賓的領海範圍內,世界上任何國家的船隻,包括軍艦都擁有無害透過權。只要這些船隻在透過海峽時不威脅沿岸國家的安全、主權、利益,不進行軍事活動、各種軍事偵察等行為,就可以順利透過。
所以,按道理來說,中國海軍對這條海峽擁有完全的透過權。
但是呢?2024年11月8日,小馬科斯簽署了兩部法律,分別是Philippine Maritime Zones act 12064(海洋區域法)和the Philippine Archipelagic Sea Lanes act 12065(群島海道法)。
其中《群島海道法》,指定了適合外國船舶和飛機連續快速透過其群島水域和鄰近領海的海道和空中航線,更噁心的在於,其要求無害透過菲律賓海道的船隻,必須事先通報,而且必須慢速航行,特別情況下還需要引水員上船等等。
這麼一搞,就相當於把這條國際法認為的國際水道,變成了菲律賓專屬的海峽了,屬於以國內法代替國際法。
菲律賓為啥要這麼玩呢?兩個考慮。
一是圍堵中國。
我們都知道,南海是新時代中國命脈之地,不僅擁有海量油氣資源,更是中國通往印度、中東、非洲、歐洲的主要通道,還是中國核潛艇對美開展二次戰略核打擊的關鍵堡壘區。
但問題來了,這麼重要的地方,不僅其內部遍佈被周邊國家控制的島礁,而且因為地理條件限制,還被陸地和島嶼鎖了一圈!
要想出南海,要麼走西邊的馬六甲海峽,要麼走東邊的巴士海峽,或者南邊的巴拉望海峽、民都洛-巴西蘭海峽、卡里馬塔海峽等。
然而,這些海峽,中國一個實控的都沒有。
雖然這些海峽中國都可以無害透過,但菲律賓這麼一搞,完全就相當於把海峽掐了。
美國軍艦以“無害透過”的名義透過巴西蘭海峽,菲律賓方面自然不會對其進行抗議。
但中國軍艦以“無害透過”的名義透過巴西蘭海峽,菲律賓就可以橫挑鼻子豎挑眼,說你不是無害透過,不讓過!
有人可能覺得,以菲律賓的海軍實力,還能攔阻中國海軍不成?
這就要說到菲律賓的第二個考慮了:拉美國下水。
為啥這麼說?因為2023年的時候,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曾經訪問過菲律賓,雙方發表了聯合宣告,宣告重申了美菲1951年達成的《共同防禦條約》,強調這項條約“適用於兩國軍隊、公共船隻和飛機,包括海岸警衛隊的船隻,範圍涵蓋太平洋任何地方,包括南中國海”,“美國與菲律賓一起捍衛菲律賓在專屬經濟區內的主權權益和管轄權”。
看到沒?如果是過去,就算中國軍艦在巴西蘭海峽航行,因為有無害透過權,所以美國的協防其實是沒有依據的。但一旦專屬海道法成了法律,那只要菲律賓認為中國海軍不是“無害透過”,美國就有依據根據《美菲共同防衛條約》,對中國海軍的行動進行干涉。
菲律賓如此苦心積慮,其實是在這等著美國呢。
所以在去年,中國外交部就義正詞嚴地宣告:菲律賓“群島海道法”多處與國際法規定和國際海事組織決議不符。中方要求菲方切實遵守國際法,不得損害各方依據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所享有的合法權利。
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國內法,就是個廢紙!
但是,事情也不能就這麼說說就完了,還要用實際行動打破菲律賓的所謂海道限制。
所以這次中國就派出了一艘055大驅、1艘054A護衛艦以及1艘903補給艦組成的編隊,開赴西太遠洋演習。
艦隊先是在2月2日由中國南海穿過民都洛海峽(這裡距離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不到100海里,屬於貼臉開大了)進入蘇祿海,之後又於2月3日穿過巴西蘭海峽進入蘇拉威西海。
對此,菲律賓組織力量對中國艦隊進行了全程跟拍,大肆炒作,指責中國“侵門踏戶”之舉。
菲軍方還跳出來指責說,此次中國海軍艦艇透過時並沒有事先外交協調,也沒有保持4-5節的“慢速航行”,所以並不屬於無害透過。
而中國呢?壓根就沒理菲律賓,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用一句“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實踐”就給打發了。
你還別說,這句話還真是有依據的。
因為國際法還有一條是“過境通行制度”。
過境通行制度主要是指所有國家的船舶或飛機在公海或專屬經濟區的一部分和公海或專屬經濟區的另一部分之間的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中享有的自由通行權。
也就是說,軍艦和商船可以自由通行,包括潛艇潛航、飛機飛越等,都無需事先通報沿岸國。
總之,這麼一條國際水道,我過了就過了,關你毛事啊!
更有意思的是,菲律賓只指責中國海軍軍艦通過了巴西蘭海峽,但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的話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經巴西蘭海峽赴遠海開展演訓”。
那就意味著,穿越巴西蘭海峽的,不僅有軍艦,還有飛機!
到底是轟6K,還是殲16?還是殲20?更關鍵的在於,飛機是從哪裡起飛的?附近也沒中國機場啊!
如果真是從1000公里外的美濟礁基地起飛的話,那是不是意味著中國海軍擁有了在本土上就對西太平洋美國艦隊進行遠端打擊的能力,徹底阻斷了美國通巴西蘭海峽進入南海的路?(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時,美國艦隊就是從巴西蘭海峽一路北上進入的南海)
如果中國的真正目的是這個的話,那美國人就要細思極恐了。
不過,這次中國海軍軍艦不打招呼穿越巴西蘭海峽,恐怕真正目的並不是給菲律賓和美國一些小小的驚嚇,而是一次精心策劃的破局行動。
前文提到了,中國南海被一圈陸地和島嶼封鎖,要想西出印度洋,一般都要走馬六甲海峽。特別是進口的石油,有七成都要經過這裡。
而這條航線呢?偏偏被美國守著。
美國海軍採用輪換方式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部署瀕海戰鬥艦和驅逐艦,在海峽中與新加坡軍方密切配合,交換資訊,監視過往船隻,牢牢掌握這條海上能源和貿易運輸的關鍵線路。
如果平時倒還無所謂,但一旦戰時,美國封鎖馬六甲海峽,中國該怎麼辦?
中國海軍實力就算再強大,要想與美軍決戰,也要一點一點透過馬六甲海峽,如果美國在馬六甲海峽西側佈置好預設戰場,那中國海軍不就成了添油戰術了嗎?
所以中國這些年的大部分海外佈局,包括瓜達爾港,包括中緬鐵路,都是想拼了命繞開這個“咽喉要道”。
但說實話,這些努力,只能解決有無的問題,不能解決效率和成本的問題。
最簡單的道理,海運多少成本?陸運多少成本?不論是從瓜達爾港卸貨,還是在皎漂港卸貨,都要千里迢迢跨越千山萬水才能抵達中國(而且也不是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海運,太不划算了!
所以,瓜達爾港和皎漂港只能作為沒辦法的保底策略,解決馬六甲海峽困局,還是要從海路上做文章。
怎麼從海上突破馬六甲困局呢?兩條路。
第一是花500億美元,把克拉地峽挖開。
但這個方案,被泰國給否了,泰國覺得沒必要為了中國而得罪美國,更擔心運河挖開後,中國會要求在泰國駐軍,所以搞了一個不上不下的“克拉陸橋”計劃,結果誰也沒興趣,總理都跑了十幾個國家了,也沒人願意投資。
第二,就是走印尼。
我們翻開地圖就會發現,印尼作為一個群島國家,島與島之間有大量的海峽可以走!
隨便扒拉一下,就能找到三條航路。
比如,從中國南海經民都洛海峽、巴西蘭海峽進蘇拉威西海,然後穿過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進入印度洋。
比如,從中國南海經卡里馬塔海峽進入爪哇海,然後經蘇門答臘島與爪哇島之間的巽他海峽進入印度洋。
甚至從蘇拉威西海進入班達海,然後繞到帝汶海進入印度洋!(這條路稍微有點繞了,但緊急情況下也不是不行)
這幾條航路,美國海軍實施偵察監視的力量相對薄弱,有利於中國海軍隱蔽出擊。
中國海軍哪裡都能走,美軍還怎麼預設戰場進行圍殲?
中國貨輪哪裡都能走(無非也就是繞點路),美國還怎麼封鎖?
真正的破局不是攻下城門,而是在城牆搞幾個大口子。敵人再多,也不可能每個口子都守吧?
說實話,這麼玩,有點像二戰中美國的“跳島戰略”。
二戰後期,日軍在中途島、瓜島和南太島嶼的戰鬥中接連慘敗,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反擊速度和規模遠超日本想象。
為了保住本土,日本搞了一個“絕對國防圈”,以佔領的一連串島嶼把本土環繞在內,形成一個島嶼防線。
但是問題來了,日本哪有那麼多兵,把每個島嶼都佈置重兵?所以只能重點防禦。
可是麥克阿瑟不按常理出牌啊!發明了“跳島戰術”,簡單來說就是採取避實擊虛、層層深入的方法,跳過日軍重兵防守的島嶼,在防守薄弱的島嶼實施縱深兩棲登陸作戰,最終一步一步接近日本,開啟了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
現在中國的戰略同樣是如此,從地圖上看島鏈是很嚴密,但美國也不是島鏈的每個區域都部署重兵啊!馬六甲海峽美國經營如鐵桶,但在馬來西亞、印尼等海域,漏洞就比較多了,中國剛好可以從這裡破局。
當然,這些航路,雖然能繞過馬六甲海峽,但並不主流,中國對這些海域的水文條件(特別是核潛艇需要的水下水文條件)談不上非常清楚,這就需要軍艦常往這裡跑一跑,勘測一下水文資料,偵察一下週邊軍事部署,評估一下哪裡有礁石,航道安不安全等等。
去年4月,中國海軍108海上編隊,已經從三亞-卡里馬塔海峽-巽他海峽進入了印度洋,所以卡里馬塔海峽-巽他海峽這條路已經趟過了。
108艦航行路線
現在輪到107海上編隊,去探索民都洛海峽、巴西蘭海峽、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這條航路了。
這條航路跑通了,那麼相應地,班達海的航路也沒啥問題了。
相比馬六甲海峽,這幾條新航路雖然稍微有點繞遠,但勝在安全,也可能會是中國未來打破馬六甲困局的關鍵。
這次的航行,驗證了“南海-西太平洋-印度洋能源、商品走廊”的可行性,那麼未來中國應對激烈的中美博弈,也必將更有底氣。
除了南海破局之外,這次中國選擇巴西蘭海峽,恐怕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我們翻開地圖就會發現,從蘇祿海到蘇拉威西海,其實並非只有巴西蘭海峽一條通道,能走的水道有三四條之多。
那麼,中國海軍為啥要選擇狹窄的巴西蘭海峽呢?
我們看看巴西蘭海峽東北的三寶顏,三寶顏在哪裡?棉蘭老島!棉蘭老島是誰的勢力?杜特爾特!
2025年2月5日,在小馬科斯表弟、眾議院議長羅慕洛亞爾德茲的操縱下,菲律賓眾議院正式對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提出彈劾,讓她成為菲律賓歷史上第一位遭到眾議院彈劾的副總統。
看來,小馬科斯的刀,已經架到老杜父女的脖子上了。
生死之間,也許,老杜的唯一齣路,就是讓自己掌控的棉蘭老島自治,拼死一搏,也許才會有轉機。
其實早在去年8月,老杜已經說要在棉蘭老島啟動一場公投獨立運動,要棉蘭老島脫離菲律賓獨立,但一直沒有進行。而隨著小馬科斯的步步緊逼,也許這一下下之策,不得不實施了。
而一個勢單力薄的棉蘭老島,如何抗拒已經全部美械化的菲律賓正規軍?
這時候,一個大國的支援,就至關重要了。
中國海軍鉅艦穿越巴西蘭海峽,專門挑了棉蘭老島的邊上駛過,是不是去給老杜打氣了?
看著眼前的鉅艦,有獨立傾向的棉蘭老人看了(特別是棉蘭老島的MILF摩洛解放陣線)是何感想?會不會精神大振?
菲律賓政府軍看了是什麼感想?會不會疑慮重重?
如果我們覺得這種用大炮表明的態度沒用的話,可以回想一下,當年巴拿馬是怎麼獨立的?
巴拿馬原本是哥倫比亞的一部分,1903年11月4日,巴拿馬宣佈獨立。哥倫比亞本想出動軍隊鎮壓,但萬萬沒想到,美國竟然派出了幾條軍艦前往巴拿馬海域進行實彈演習!
最終,哥倫比亞不得不承認巴拿馬獨立。
當然,中國不會干涉別國內政,更不會用炮艦威逼菲律賓承認棉蘭老島獨立,但只要讓老杜感受到一個大國的支援,讓菲律賓那些一盤散沙又各懷鬼胎的門閥看到中國力挺老杜的態度,就足夠了。
小馬科斯的陣營又不是鐵板一塊,到底是跟著小馬科斯一條道走到黑?還是放老杜一馬留條後路?
相信這些傳承了幾百年的門閥家族,自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鄭和船隊離開三寶顏210年後,歐洲結束了一場席捲了整個歐羅巴的戰爭。
戰爭結束後,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國、瑞典以及神聖羅馬帝國內勃蘭登堡、薩克森、巴伐利亞等諸侯邦國簽署了一系列合約,史稱威斯特伐利亞合約。
自此,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為歐洲乃至世界的國際關係帶來了全新秩序,成為現代國際關係體系的基石,至於後來的雅爾塔體系,也不過是在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基礎上的增補和完善罷了。
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主權平等理念截然不同,中國古代朝貢體系建立在華夷秩序的基礎之上,強調尊卑有別的等級關係。在這一體系中,中國被視為“天朝上國”,周邊國家則為藩屬國,需要向中國稱臣納貢,而中國則以豐厚的賞賜作為回贈,這就是“厚往薄來”。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和朝貢體系哪個好?
習慣於現代國際準則的我們,可能會脫口而出說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好。
那麼問題來了,在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下,我們需要遵守他國主權,結果就是:
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妙瓦底軍閥殘害數萬中國人,而無能為力。
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菲律賓槍擊抓扣中國漁船,致死致傷。
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國投資專案,被隨便找的一個環保或者強制勞動的扯淡藉口,巧取豪奪。
我們只能看著一個個小國的邊檢人員,卻對中國人區別對待,張口就要小費,不給就關進小黑屋。
這合理麼?公平麼?應該麼?
為什麼我們造了這麼多航母、兩棲攻擊艦、五代機六代機、坦克、無人機,卻只因為“主權”二字,乾著急卻使不上?
80年前,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皇宮裡,三巨頭用紅鉛筆在地圖上劃出的線條,在新世紀已經褪色。
當北約東擴的軍靴踏過了冷戰防線,當聯合國的“兩國方案”在落入加沙的炸彈中化為紙屑,當俄羅斯的鋼鐵洪流越過邊界,直搗基輔這絕非偶然的失序,而是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誕生376年來最深刻的主權解構運動。
一個時代,要有適應這個時代的國際秩序。
現有國際關係秩序,如果從雅爾塔算起,已經運轉了80年了,原本劃分的利益邊界,已經和當前世界各國的實力嚴重不符了。
中國不喜歡做秩序的破壞者,但如果有人在前面破壞這個秩序,那中國為什麼不以某種形式跟進?
既然特朗普嚷嚷著“收回”巴拿馬,“買下”格陵蘭,吞併加拿大,那麼作為世界上實力唯一接近美國的中國,為什麼不能重回東南亞的祖宗故地?

要知道,以鄭和為名的地方,可不止三寶顏,還有三寶壟、三寶山,以及鄭和島啊!

有了熱帶富饒的東南亞,不比費勁巴拉地去開拓西伯利亞要強得多?
而且,如果重回朝貢體系,在中國這個超級發達經濟體的帶動下,周邊國家成為“大中華經濟共同體”的一部分,承接中國外溢位的產業,不比現在四處求專案好得多?
大航海時代的機遇,中國錯過了,但隨著中國在新海權時代的崛起,中國周邊國家的歷史軌跡,是不是應該回到這片土地上千年來一直執行的路線上來?
所以,巴西蘭海峽不僅要過,而且還要大張旗鼓地過!常態化地過!
不僅海軍要過,海警也要過!你怎麼知道這裡會不會突然冒出來海盜和恐怖分子呢?
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大國,維護國際海運安全,維持周邊國家安全穩定,是中國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站在人類歷史節點上回望,雅爾塔體系猶如柏林牆的混凝土碎塊,正在被這個亂紀元掃進歷史博物館。這不是舊秩序的葬禮,而是文明形態的蟬蛻——在這個科技爆炸和AI時代帶來的東昇西降變革中,各國都要想辦法適應,這個舊秩序中難以想象的國際新契約。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有些話可以挑明瞭,中國艦隊浩浩蕩蕩地駛過巴西蘭海峽,誰贊成?誰反對?
——————————————-
↓小店支援送禮物了!新的一年,送本書給朋友吧~↓
——————————————–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