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I推出的
全球最小MCU
在網路上掀起了一波熱議,大家在驚歎其技術實力的同時,也不由得想到咱們國產晶片的表現。其實在“最小”
這個領域,國產晶片
也有不少亮點值得關注。今天就來聊聊幾款國產晶片的
“小身材大能量”
,大家可以一起在評論區交流補充看法。1.國產最小MCU–潛力足,信心待提升
32K Flash
容量是TI的2倍,6K RAM
更是TI的6倍。價格才幾毛錢,卻比TI多了一個內建運放
和4個GPIO,還支援單線除錯,省下一個引腳。問廠家能不能再做小點,他們說從晶圓裸片尺寸看,用CSP封裝應該能比TI還小,但CSP封裝不如QFN好用,加上自家銷量比不上TI,得看市場需求再說。這晶片明明有實力
,卻少了點“敢為天下先”的底氣。
全球最小的USB3.0 HUB晶片
,帶兩個3.0埠和四個2.0埠。別看它不起眼,實力早已線上,早就
站穩了“最小”的位置。

CH634M用5×5mm的QFN48封裝,據說是
全球最小的4口USB3.2 Gen1 HUB晶片
,還原生支援Type-C和100W PD快充
。在USB、Type-C和RISC-V領域,WCH的技術積累很深,能把晶片做得這麼小也不意外。相比國外那些不帶DC-DC的7×7mm甚至9×9mm晶片,CH634M讓電路板佈局更緊湊,妥妥的“替代王者”。
CH32M007只要1塊錢,3×3mm的QFN26封裝,
內建高壓LDO、三相電機預驅和運放
,外加3對功率MOS管就能搞定。目前能找到的同類對比也就是CH641D,倆晶片並列全球最小帶預驅的電機MCU
。普通003光MCU就3×3mm,整合預驅的普遍得4×4mm以上。得益於青稞RISC-V核心和自研預驅,它的靜態功耗低到支援電池方案。如果換成CSP封裝,體積還能再縮小,真是個“低調的狠角色”。
5. 國產最小藍牙晶片–小眾領域的實力派
480Mbps高速USB和NFC
,睡眠功耗僅0.7uA。雖然未必是全球最小,但能把高速USB和藍牙塞進這麼小的封裝裡,全球能做到的玩家估計不多。沁恆自研的USB和藍牙技術功不可沒,價效比
也相當能打。
CH390D是3×3mm的QFN20封裝,
帶PHY的全球最小乙太網控制器
;CH395F則是4×4mm的QFN32封裝,帶PHY和MAC,還內建TCP/IP、UDP等協議處理,堪稱全球最小的乙太網協議棧晶片。這領域玩家本來就少
,國產晶片硬是佔了一席之地。

7. 最小PHY物理層晶片–並列最小也不賴
CH132C是2×2mm的QFN封裝USB2.0 PHY晶片,雖然美國USB332x也有2×2mm的CSP封裝,但CH132C也不落下風。CH182D則是3×3mm的QFN封裝百兆乙太網PHY晶片,
自帶全球唯一MAC地址
,省去另外買地址的麻煩,價效比突出。
小封裝的甜與苦
TI的小晶片引發熱議,有人誇體積小,有人吐槽除錯麻煩。但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就是小型化、低功耗化,
小封裝在高頻和射頻場景下優勢明顯,還能順帶降低成本
。國內封裝製造業實力雄厚,真要拼誰最小,國產晶片未來可期。
小,真的太小了,TI 推出全球最小的 MCU,尺寸僅為1.38平方毫米,看看效能如何?
大家
還知道哪些“最小”的國產晶片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