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夏季氣溫升高,人們戶外活動增多,紐約市衛生局近日提醒市民注意蜱蟲叮咬風險,並採取必要防護措施,以預防蜱蟲傳播的疾病。根據最新資料顯示,紐約市及周邊地區如長島、紐約上州、新澤西和康涅狄格州的林地,是蜱蟲滋生與出沒的高風險區域,尤其史泰登島和北布朗士被列為重點警戒區域。

取自CDC官網
蜱蟲是一種依靠吸血生存的寄生蟲,不會飛躍或跳躍,常潛伏在草叢或灌木中等待宿主經過後附著在人或動物皮膚上,再移動至體溫較高的部位吸血。Fordham大學的蜱蟲指數(Tick Index)目前將紐約、新澤西與康州南部的風險等級評為9級(滿分10級),並指出急診室因蜱蟲叮咬就醫的病例已明顯上升。
雖然並非所有蜱蟲都攜帶病原體,但衛生專家指出,今年春夏在東北部與中西部活躍的黑腳蜱中,約20%至30%攜帶可致萊姆病(Lyme disease)的細菌。紐約州每年報告超過9,000起萊姆病病例,幾乎遍佈全州。近期,衛生部門也在本地及北部其他州發現兩種南方蜱蟲新入侵物種:墨西哥灣蜱(Gulf Coast Tick)與孤星蜱(Lone Star Tick),加劇風險。
萊姆病症狀通常在被叮咬後3至30天內出現,表現為發燒、疲勞、頭痛及典型“靶心”紅斑,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關節炎、神經系統問題等。市衛生局強調,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接受抗生素治療。
此外,蜱蟲還可能傳播其他疾病,如巴貝斯蟲病(Babesiosis)與無形體病(Anaplasmosis)。紐約市代理衛生局長米歇爾·莫爾斯(Michelle Morse)呼籲公眾做好個人防護,例如使用EPA(美國環保署)認證的防蜱驅蟲劑,並在林區活動後對自己、家人和寵物進行徹底檢查。
市衛生局建議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將褲腳扎入襪中,使用含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IR3535成分的驅蟲產品。避免在草叢與灌木中穿行,儘量走在步道中央。活動結束後應儘早沐浴,並將衣物以高溫烘乾10分鐘,有助於殺死潛藏的蜱蟲。
對於飼養寵物的家庭,也應每日檢查寵物身體是否有蜱蟲附著。常見的附著部位包括耳朵、眼瞼周圍、衣領下、前後腿根、腳趾間及尾巴周邊。如發現可疑情況,可向獸醫尋求專業建議。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