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無贏家!

【編者按】川普這個民科,不知道關稅戰帶來的惡果。他對全世界悍然發動貿易戰,重蹈保護主義覆轍,損人不利己,必將眾叛親離,搬石砸腳。
1930年,為挽救經濟危機,保護國內市場,美國總統胡佛推動國會通過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對各國大幅提高超過20,000種進口商品的關稅,平均稅率達到近60%,直接導致全球貿易額減少60%
更可怕的是引發連鎖反應,全球對美反制報復性關稅,美國出口額大跌2/39000家銀行破產,道瓊斯指數跌去近90%,失業率劇增。
害人害己的最終結果是:
)美國經濟衰退惡化為大蕭條;
)全球互信被破壞,國際合作體系崩潰;
)日本危機加劇,矛盾激化,下級軍官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被拖進浩劫;
4)歐洲極端民族主義抬頭,納粹崛起,小鬍子上臺;
)世界大戰第二賽季,開幕!
近期,川普高調錶示將推進對加拿大墨西哥25%的關稅,將對歐盟加徵25%關稅,而且還將在此前基礎上,再一次對中國增加10%的關稅……這些訊息使市場恐慌,貿易戰箭在弦上。
今天我透過貿易逆差、美元地位、戰略對手等角度,聊一聊美國這一輪的關稅大棒,看看關稅會對世界、對美國會帶來什麼影響。
一、貿易逆差
川普和MAGA粉經常用貿易逆差來表示美國吃了大虧,或者某個國家佔了美國的便宜,所以必須加徵關稅,但資料現實,關稅並不能有效減少貿易逆差。
2019年初的一則外媒報道↑
自第一輪貿易戰以來,美國分多輪給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並且重置了北美自貿協定,但美國的貿易逆差至今只增不減,從2018年以來,美國曆年的貿易逆差分別是:
2018年 – 5930億美元
2019年 – 5785億美元
2020年 – 6264億美元
2021年 – 8582億美元
2022年 – 9711億美元
2023年 – 7734億美元
2024年 – 9184億美元
在2024年的資料中,如果不計入服務貿易的順差,美國的商品貿易逆差突破了新高,2024年美國的商品貿易逆差比上一年增加14%,達到1.2117萬億美元(歷史最高),但由於2024年美國的服務貿易貢獻了大約3000億美元順差,這美國整體貿易逆差在2024年9184億美元,為史上第二高(僅次於2022年)。
由於關稅影響的是貨物貿易而不是服務貿易,如果只是考察貨物貿易,則每個的逆差情況在2024年更加嚴重。而從2018年到2024年,美國對中國加徵的所有關稅沒有一項被撤銷,但仍然止不住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繼續快速增加。
再從中國的角度看,從2018年到2024年中國的順差資料以及其中美國的部分,由於兩國統計口徑不同,這裡展示的是中國的貨物貿易順差:
2018年 –  3517.6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3233億美元)
2019年 –  4628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2960億美元)
2020年 –  5350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3169億美元)
2021年 –  6764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3965.8億美元)
2022年 – 8776億美元 (其中對美順差4041億美元)
2023年 – 8380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3104億美元)
2024年 – 9921億美元(其中對美順差3610.32億美元)
2024年,中國的貨物貿易順差幾乎達到2018年的三倍,以至於在2024年,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的商品貿易,一個順差1萬億美元,一個逆差1.24萬億美元。
這個現象的大背景是美國內需旺盛但生產不足,因此需要不斷加大進口;而中國內需不足但產能過剩,所以只能利用外需大量出口。
另外有一個很明顯的資料特徵,那就是這些年來中國順差在不斷加大的同時,來自美國的順差基本就穩定在3000億-4000億美元之間,沒有下降,也沒有顯著增長。這說明美國對華的關稅對控制中美之間的逆差有效,但對於減少美國的總逆差,或打壓中國的總順差無效。
這是因為美國無論如何都有大量的進口需求,而中國生產的商品依舊物美價廉。美國的關稅擋不住全球其他地區對中國產品的需求,而且全球化的大門一旦開啟,全世界市場便已經習慣於對比較優勢的極致追求,只要一個地區能夠以低成本生產好東西,那就很難被擋得住。
此外,無論貨物貿易還是服務貿易是順差還是逆差,這並不決定錢的最終流向。由於美國金融市場龐大且成熟,這使得美國可以透過資本市場輕而易舉地讓資金迴流美國(例如2024年,美國國際資本淨流入1.04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46.4%),美國還是各路外商投資的最重要目的地,在1990年至2022年全球累計外國直接投資(FDI)的份額高達23.7%,在2022年吸引新增FDI達到2520億美元。
因此只從商品貿易看順差和逆差就來判斷一個國家吃虧不吃虧是非常不全面的,完全是三歲小孩的判斷方式。

二、中國的優勢,美國學得來嗎?
中國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年度貨物貿易順差摸到一萬億美元的國家,這不是因為中國會有什麼魔法,除了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之外,核心因素是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多的技能成熟、起早貪黑、加班加點、服從安排卻又收入微薄的藍領們,他們是我們國家創造外匯、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主力軍…因此,感恩從來不應面向什麼宏大目標,而是應該感恩這些勤勤懇懇工作的中國同胞們。
之前比亞迪巴西廠工地163名中國工人被當地政府以遭受“奴役”為由封鎖整改,但當你看一看他們的宿舍,並不會覺得大驚小怪(中國藍領的常見居住水準),但這在巴西這樣一個人均GDP低於中國的國家,居然被視為奴役待遇。

比亞迪巴西工人的住宿環境↑

然而,由於這些在巴西工作的中國工人渴望繼續工作賺錢,還聯名上書,表示自己生活工作很好,懇求繼續復工…
我真心希望我們中國的藍領能過得更舒服一些,但我也想問美國紅脖子一句:這樣吃苦工作,你們做得到嗎?
對美國來說,如果要從根源上減少貿易逆差,只要做到下面兩件事中的任何一件就可以:
(1)培養一批能吃苦耐勞而且還接受低收入的藍領;
(2)放開出口管制,比如美國F22和F35戰機可以放開了出口給任何一個想採購的國家、英偉達最高階的AI晶片可以放開了出口給任何國家。這些都是附加值和利潤極高的產品,放開出口分分鐘讓美國逆差大幅減少。
但這兩點中,美國人能做到任何一點嗎?
明顯都做不到。
所以,我相信會有相當多的製造業可能從中國流出,但目的地不會是美國 – 中低端製造業會流向其他發展中國家,中高階製造業選擇日韓價效比明顯比美國高得多。
對美國來說,本身已經佔據幾乎所有產業鏈的頂端位置以蘋果為例,絕大多數的勞動時間和汙染都留在了中國,但大多數利潤都給了美國;就算站在美國公司的立場,也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強迫蘋果把其他環節也全部放在美國 – 技術精湛且服從管理中國工人每個月只要700美元不去用,而強行去用5000美元/月動不動就偷懶罷工的美國工人,這明顯不現實。
另外,美國的產業結構決定美國可以透過發展服務貿易來減少逆差,利用在科學技術、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儘量去賺輕鬆錢。服務貿易是指國際收支統計中服務項下11項內容,包括運輸、 旅遊、通訊、建築安裝及勞務承包、保險、金融服務、計算機和資訊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與特許、體育文化和娛樂服務、其他商業服務、政府服務等交易行為。美國的服務貿易順差在2024年達到3000億美元,這減少了相當一部分美國在貨物貿易上的逆差。
什麼?你說輕鬆錢賺不來?這裡引用美國脫口秀演員,馬來西亞裔的Ronny Chieng的一句話:你們MAGA天天喊著愛美國願意為美國去死,怎麼就不願意為了愛美國好好學數學?

實在找不到工作,MAGA潤到亞洲來做藍領也可以嘛。只是他們知道,他們即便在美國失業,也比在亞洲血汗工廠打工要過得舒服;然而,給這些美國人提供社會福利托底的,反而是他們最恨的左派。
弱者對強者卑躬屈膝,是動物世界的規則;強者對弱者保持起碼的尊重,才是現代文明的光輝。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在於,實力不是人類考慮問題的唯一標準。希望我們都能做個人而不是其他動物,也希望我們的立場始終能與自己所在的階層自洽。
三、美元地位
美元國際貨幣地位不僅僅來自於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良好的國際信譽和成熟的金融市場,也和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有必然聯絡。
由於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意味著美國的貿易伙伴能夠存下大量美元,這些美元伴隨時間的積累成為全球各國的外匯儲備,如果美國在貿易上不僅不向外輸出美元,反而不斷把其他國家的美元抽回,反而會大幅減少美元在全球範圍的存在。
由於中國加入WTO,帶來常年順差,中國的外匯儲備從2000年的1546億美元增長到現在的3.2萬億美元↑
美元佔據全球外儲的大半比重↑
如果說與貿易伙伴之間採取相同稅率進行對等關稅,從合理性上還是可以解釋通的話,那麼對於加拿大和墨西哥這樣原本的自貿區夥伴加徵關稅完全屬於無厘頭行為。
這不是我說的,是WSJ(華爾街日報)說的,WSJ針對川普要給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關稅的計劃有個主題:The Dumbest Trade War in History(史上最愚蠢的貿易戰)。當然,MAGA依然會把所有質疑川普的內容扣上左媒和深層政府陰謀的帽子,全世界只有川太陽說的話是對的。
而這次箭在弦上的北美貿易戰的背景,是2019年美加墨經過重新談判達成新的自貿協議,這個協議當時是川普牽頭達成的,現在他又要主動摧毀這個協議。
就美元霸權地位而言,到目前為止川普做的幾乎每一件事都是在給美元國際地位挖牆腳,比如最近因為俄烏問題,美國被歐洲其他國家徹底邊緣化。
美國過去在國際上的超然地位,與歐洲、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等等一眾盟國建立起來的絕對互信分不開,這種互信和相互支援就是美元的最強有力支撐。
對美國來說,海外駐軍簡直是花小錢撿大便宜,換另一個超級大國都求之不得,但你總不能什麼都要吧,不能又要當世界警察給世界掌舵領航,又要一分錢不花吧。說通俗一點,美元霸權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大家是看美國能罩小弟才跟著用美元用SWIFT跟著美國混。
回到貿易上來,更低的關稅、更多的自貿區、更大的貿易量,都在強化美元國際地位,對於美元的國際地位是利大於弊的。
四、戰略對手
對於美國和川普政府來說,由於美國的產業結構無法在短期內發生很大改變,中短期內要讓美國貿易逆差減少甚至消失是不現實的,其最終目並不是縮小美國的逆差,而是不讓美國的逆差集中在某個單一國家(這會讓這個國家透過長期的貿易積累越來越大的力量)
對於美國來說,並不是不能接受美國存在逆差,也不是不能接受其他國家的順差,而是不能接受這個世界上大半順差都被中國一家拿走,儘管這些順差大部分已經不是來自於美國。
所以我們看到川普的操作越來越蠻橫和霸道 – 不僅要壓制中國從美國賺取順差,還要強迫其他國家對中國加徵關稅。
如果說曾經的美國在和對手競爭時更像是一個在商界講究規則的公司老闆,那麼川普治下的美國則更像是一個靠粗暴威脅來實現目標的黑老大,而且這個老大連自己的小弟都下手殘忍。
但這可能給美國自己帶來巨大風險,因為現在中國是世界最大貨物貿易國,一個現狀是:對於中美之外的全球絕大多數國家來說,中國都是比美國更大的貿易伙伴。
因此,如果只考慮經貿利益,在商言商的前提下,大多數國家在貿易問題上不會站隊美國,甚至更願意站隊中國,美國有可能脅迫成功的國家只有墨西哥加拿大和中美洲少數國家。
當然,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國家在面對選邊站時不僅僅會考慮貿易這一點,更會考慮政治互信和安全因素,這個因素導致歐盟、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部分國家即使早就和中國成為最大貿易伙伴,但仍然與美國更加親近。
但如今,川普正親手毀掉美國這一特有的優勢: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把自己簽下的布達佩斯備忘錄當成廢紙,又與發起侵略的俄羅斯眉來眼去,還威脅要佔領盟友格陵蘭、加拿大、巴拿馬運河,這嚴重削弱了盟友對美國的信任……如果不是因為安全與互信,大多數經貿上和中國交集更多的國家根本沒必要去主動維護美國利益:
想想看,歐洲幹嘛跟著美國制裁華為?阿斯麥幹嘛制裁中芯中國對歐洲有啥威脅?日韓幹嘛限制晶片出口阿拉伯國家為啥要壓著民意和以色列外交正常化?
五、總結
美國的貿易逆差並不是關稅可以解決的,它是國際分工和產業變化帶來的必然結果。
對美國來說,貿易逆差特別是貨物貿易逆差對於自身並不是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 逆差強化了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物美價廉的進口產品也有助於提高美國人的消費體驗和生活質量,大量低利潤高汙染的產業轉移到了別的國家也讓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環境更好生活更健康。
而增加貿易壁壘,從來也不是共和黨或傳統保守派的標籤。
作為共和黨最偉大總統之一的里根就對自由貿易推崇備至,他多次讚揚自由貿易的好處。競選總統期間,他就提出了“北美共同市場”的構想,入主白宮後更是簽訂了《美加自由貿易協定》,並推動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的自由貿易發展,從而為全球自由貿易發展開了好頭。
里根當年的舉措使多方受益,美國經濟迅速走出滯脹,上演了“里根經濟學”奇蹟。美國的開放姿態也使中美關係得到很好發展,給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企業及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提供了諸多機會。
里根對待盟友採取開放的貿易政策、對待對手採取強硬的外交策略,既促進了美國經濟增長,還使得盟友對美國的信任程度空前提高,更把蘇聯壓得喘不過氣。作為對比,川普與里根完全不在一個高度上他霸凌盟友、跪舔侵略者,把自己不知從哪裡聽到的偽科學作為真理、喊成口號亦或是他只是利用這些虛假資訊去做調戲MAGA支持者敏感的神經。
所以我認為川普並不是里根的忠實簇擁,而更像是戈培爾的優秀學生,他喜歡不斷大聲地重複反科學、反常識的錯誤論據,重複足夠多以後,就成功實現了“謊言重複千遍就是真理”。
回到關稅,綜合上面所有的論述,透過關稅打壓和威脅貿易伙伴的做法缺乏邏輯和道理。
而對美國來說,和上一輪貿易戰不同的是,當下美國仍然面臨通脹,宏觀經濟的免疫力低得多,中國對美國貿易的依賴度也低得多…伴隨川普霸凌盟友甚至想和並對方領土、在俄烏問題上拉偏架,美國當下的國際形象以及和盟友關係也比2018年差得多,在這場可能的貿易戰發生之前,用川普自己的話來形容他自己就是:You have no cards.
因此,這次無理取鬧,川普恐怕又是搬石砸腳。

感謝閱讀“毛有話說”,釋老毛的私人書齋,期待財富與心靈的共同成長。知識改變命運,投資實現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