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鑑於生成式AI(GenAI)等變革性技術的興起,金融科技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廣闊。然而,行業遊戲規則正悄然改變。現階段的融資寒冬過後,市場環境將不同以往,金融科技公司必須升級自身能力,才能制勝市場、蓬勃發展。審慎經營與增加避險能力,將變得與盈利增長能力同等重要。金融科技發展前景依然光明,並將繼續給客戶帶來豐厚利益,但通往成功的道路將變得更加崎嶇難行。
一
金融科技行業從“不計成本的增長”模式向盈利性增長模式轉變
1
融資和估值雙降,但營收增勢迅猛
相較於2021年的高位,金融科技公司融資規模驟減約70%,除保險和支付外,所有金融科技細分賽道的融資規模都縮減了至少一半。與此同時,全球金融科技行業營業收入繼續保持穩健增長,過去兩年行業整體年複合增長率(CAGR)達到14%,即使是與2019至2023年間29%的年複合增長率相比,2022和2023兩年間的增速表現也相當不錯(參閱圖1)。

2
模式改變,合規為基
更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行業已開始從“不計成本的增長”模式向盈利性增長模式轉變,2023年行業EBITDA利潤率同比平均提高了9個百分點。但不同賽道和地區的增速依舊參差不齊,在各細分賽道,排名前四分位(新興贏家)相比後四分位的金融科技公司營收增速差距顯著(參閱圖2)。

雖然現階段面臨融資挑戰,但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的底層邏輯依然堅固,並將繼續支撐增長。我們預計,到2030年,以營收計,全球金融科技市場規模將增至2023年的五倍左右,達到1.5萬億美元。2023年,挑戰者銀行向投資者和客戶證明了自身的價值,實現規模化發展和盈利雙豐收(參閱圖3)。

與此同時,監管逐步發力,致力於營造更加平衡和公平的競爭環境,近年來針對金融科技的監管趨嚴,如何更好地將合規與風險融入經營,是許多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此外,監管機構也應積極培育金融科技創新和發展環境。如巴西央行和監管機構,秉持著積極的監管態度,支援發展數字公共基礎設施、保障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採取靈活的牌照制度等一系列相對較為寬鬆的監管措施,支援該國金融科技創新(參閱圖4),打造出Nubank、Creditas(借貸平臺)、Dock(金融科技基礎設施提供商)以及Ebanx(支付服務提供商)等17家獨角獸公司。

二
金融科技現狀:四大發展主題
1
嵌入式金融將無處不在
金融服務與非金融服務的整合方興未艾。嵌入式金融作為一種更自然的貨幣交易便利方式,能夠消除客戶旅程卡點,實現高度定製化的客戶體驗。目前,嵌入式金融(覆蓋B2B和B2C領域)的主要應用場景仍是支付、借貸和保險。如在支付領域,Stripe和Adyen作為嵌入式金融的兩大頭部公司,2023年支付交易總額突破了萬億美元大關,其未來發展會繼續高歌猛進。
我們預計到2030年,以營收計,嵌入式金融市場規模將超過3200億美元,其中中小企業市場將佔一半左右(1500億美元),零售客戶市場達1200億美元,大企業市場達500億美元(參閱圖5)。未來,傳統銀行也將逐漸搶佔份額,隨著監管趨嚴,擁有健全風險管控能力、能夠有效監督金融科技公司並建立牢固合作關係的銀行,將更能收穫經濟效益。

2
互聯商務蓄勢起飛
傳統銀行掌握著最富洞察力的客戶資料,但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利用精細化客戶資料,銀行可以推送高度定製化的廣告內容,從而提高客戶忠誠度;商家按照銀行帶來的銷售額或流量向銀行付費,從而形成一個三贏局面:客戶得到獎勵,商家增加銷售,銀行獲得收入。隨著核心支付收入來源(如清算費和滯納費)持續承壓,且存款產品在高收益環境下存在同質化風險,互聯商務或將成為銀行的未來商業模式之一。
銀行及其合作伙伴需要警惕的風險是,這種精準廣告投放可能會把廣告商變成客戶,而把消費者變成服務廣告商需求的產品,這樣會損害品牌忠誠度。銀行在這方面需要謹慎權衡。
3
開放銀行增長放緩,對廣告業影響甚大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65個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實施了開放銀行(API支援的客戶授權個人金融資料訪問),我們預計這一趨勢將繼續下去,開放銀行勢必會繼續發展壯大。
開放銀行有助於推動創新(如在貸款稽核和客戶體驗等方面),擴大金融服務覆蓋,但不太可能改變銀行業的基本競爭格局。如在英國、北歐等國家,消費者接受度與滲透率增長停止,在發展十餘年的國家中,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場景。
我們認為,開放銀行將繼續在消費者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及金融科技領域發揮作用;在傳統的銀行應用場景之外,開放交易層面的資料訪問可能會對廣告和互聯商務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4
生成式AI發揮變革性力量
生成式AI的變革性潛力在於效率提升,後續也將應用於產品創新。
在效率提升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銀行都在利用生成式AI開展各類工作,包括客戶服務和支援;軟體程式設計、測試和建檔;監管申報及合規;以及自動精準數字化營銷。特別是對於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短期內生成式AI的影響可能更為明顯,因為在其“數字優先”成本結構集中的領域(如程式碼編寫、客戶支援和數字營銷),生成式AI都能帶來顯著的效率提升(參閱圖6)。
在產品創新方面,雖稍有滯後,但我們預計生成式AI技術在個人財務管理方面存在可觀的應用前景,大語言模型能夠更好地評估客戶需求,提供儲蓄和實現財務目標等方面的定製化建議。除了提效和創新方面的優勢,生成式AI還能幫助金融機構實現端到端轉型,成為更高效、更有戰略力和競爭力的組織。

三
未來前行方向:五項行動呼籲
1
加強風控與合規是當務之急
對於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而言,鑑於當前監管環境以及雙方加強合作的廣泛機會,加強風控與合規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於金融科技公司,這意味著要將合規視為一種戰略優勢,而非義務負擔。對於銀行而言,可利用自身在合規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優勢,與金融科技公司建立牢固的合作關係,並構建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2
金融科技公司需將EBITDA利潤率提高25個百分點以上
2023年,排名前70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中,僅有33家實現了盈利,不足半數。金融科技公司目前正經歷高利率環境的挑戰,單位成本管理將成為經營盈虧的分水嶺。2023年,EBITDA排名前四分位的公司在各成本類別表現均比排名後四分位的公司要好約25個百分點。金融科技公司需多措並舉,包括收入提升和成本節降,以及資產負債表改善,建立支撐規模化發展的成本結構,簡化運營並逐步實現盈利。
3
IPO(或戰略性出售)和長遠發展
隨著利率回落,金融科技公司尋求資本,我們預計金融科技IPO、戰略性出售及其他併購活動將會升溫(參閱圖7)。然而,由於投資者的態度轉變,可持續的盈利性增長已成新目標,在這種背景下,金融科技公司需關注以下方面:
-
講好股權故事。投資者期待聽到更豐富全面、邏輯清晰的故事,闡明長期成功的商業邏輯,包括使用者增長、盈利性與合規風險等方面。
-
適時採取行動。金融科技公司必須高度關注單位經濟效益,並積極最佳化成本、收入、市場進入策略、風控與合規能力以及合作模式,以可盈利、可預測的方式發展壯大。
-
加強合規能力。金融公司應健全合規管理,以減輕未來監管措施帶來的風險和影響,增強潛在合作伙伴對共同事業的信心。建議金融科技公司在IPO前五個季度按照上市公司標準進行日常運營。
-
積極準備合作。金融科技公司應高度重視與銀行間的合作協同,以具備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和管控制度,以及業務發展能力。充分把握合作機會。

4
零售銀行作為數字化互動平臺
利用金融科技公司與消費者的互動優勢,將平臺互動轉化為消費行為。為此,金融科技公司需提高自身的合規能力及與銀行對接的便捷度。因為互聯商務平臺的成敗取決於銀行、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商家之間的合作水平——這是一個典型的“三贏”局面(參閱圖8)。

5
政府支援建設全方位、一體化數字公共基礎設施
政府應該制定一套互通互操協議,並落實重要支撐體系,從而促進創新(參閱圖9)。在全面落實數字公共基礎設施的市場,即時支付發展態勢良好。在印度,過去三年月均即時支付交易量增長了四倍,從26億筆增至133億筆。

四
結語
今年的報告貫穿著“迴歸本源”的主題,但這並不意味著令人興奮的金融科技時代已經結束。F1車隊工程師一般會優先改進剎車系統,從而幫助賽車在整個賽程中最大限度延長高速飛馳的時間。在金融科技領域同樣如此,我們必須學會如何以及何時放慢步伐,才能最終更快地抵達目的地。
推薦閱讀
關於中國區專家
劉冰冰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BCG金融機構專項中國區負責人,BCG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亞太區負責人。
鄧俊豪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BCG金融機構專項中國區核心領導。
陳威震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BCG金融機構專項中國區核心領導。
張嶽泓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BCG金融機構專項中國區核心領導。
成卓民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經理。
洪鴻達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專案經理。
如需聯絡,請致信[email protected]
關於作者
向上滑動檢視
本報告由BCG與QED Investors共同撰寫。
BCG團隊
Deepak Goyal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
Inderpreet Batra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
Alex Paddington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合夥人。
Andrew Janssens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專案經理。
Sooahn Choi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諮詢顧問。
Aaron Cormier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首席商業分析師。
Stefan Dab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
Yashraj Erande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BCG金融機構專項印度區負責人,BCG金融科技專項全球負責人。
Aparna Pande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專案經理。
Yann Sénant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
Saurabh Tripathi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BCG金融機構專項全球負責人。
Rishi Varma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
QED Investors團隊
Nigel Morris是聯合創始人,主管合夥人。
Frank Rotman是聯合創始人,合夥人,美國早期投資業務負責人。
Bill Cilluffo是合夥人, 國際業務負責人。
Tommy Blanchard是營運長。
Mike Packer是合夥人,拉美業務負責人。
Sandeep Patil是合夥人,亞洲業務負責人。
Amias Gerety是合夥人,美國早期投資業務核心成員。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BCG影片號


掃描左側二維碼
關注BCG數智港
快來關注我們吧

宣告
原創內容的最終解釋權以及版權歸波士頓諮詢公司所有。如需轉載文章,請在資訊欄輸入“轉載”,獲取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