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莫名其妙被誇,我點開了淘寶年度總結

年底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時間節點,一邊可以期待新一年的開始,一邊又不得不回顧過去這一年,回顧完發現確實沒做什麼,然後開始不由自主地為“沒做什麼”而感到焦慮。
這時候就很需要有人拍著你的肩,說一句:沒做什麼也不要緊,活著就已經很厲害啦!
筆記應用Obsidian的CEO Steph Ango 2016年在部落格中分享了一份問題清單,上面列著他在每年結束時會問自己的40個問題,這份清單被翻譯成了不同語言,自然也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年底問自己40個問題,提前佈局2025”——深諳人性的自媒體們為這份清單起了個振奮人心的標題。 
清單裡的提問更是直擊靈魂,像是在用放大鏡審視你的生活。
你今年做了哪些之前從未做過的事?——沒做什麼;你有沒有遵守年初時和自己許下的約定?——當然沒有,誰會遵守和自己的約定啊?
你身邊有人生孩子了嗎?——都生了,我還沒結婚; 你去了哪些城市/州/國家?——鈍角。
這些問題光是讀一遍就已經覺得很焦慮了,更別提要把答案逐一寫下來,直面這平平無奇的一年:好像什麼也沒做就過完了。
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消極的迴圈。我們可能會因為無法完美回答這些問題而感到沮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也可能會讓我們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和牴觸:
新的一年依然毫無長進怎麼辦啊!2025還怎麼佈局啊!
這種焦慮症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年末焦慮症”。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的調查顯示,86.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有“年末焦慮”,其中16.4%的受訪者認為情況非常嚴重。
這種焦慮不僅僅是因為時間的流逝,更因為我們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不焦慮就怪了,朋友圈裡大家曬歐洲遊、曬MBA、曬馬拉松,生活中七大姑八大姨催結婚讓生娃,社交媒體上說著人生不是軌道是曠野,看個電視還被楊奇函追著問“今天你博學了嗎?”
但是真的需要在別人的考卷下寫自己的答案嗎?我又沒當上Obsidian的CEO。
擺脫焦慮先從停止審視自己開始:一份甚至沒寫著“今年你過得快不快樂”的問題清單絕不值得我填。
我一邊極有條理地說服了自己,一邊點開淘寶,打算買點肥宅快樂水壓壓驚。結果一開啟淘寶,竟然莫名其妙被誇了一頓?
看年度賬單總結,無異於一項類似於聽鬼故事的恐怖活動,看完的第一念頭總是“我哪來這麼多錢啊?”接著第二念頭很快浮現:“如果我沒花這些錢……”
但當我開啟今年的淘寶年度賬單,我發現它變了,這小子竟然學會了拍彩虹屁!
今年淘寶的年度盤點主題叫“美德大賞”,剛點開也沒啥特別的,第一頁還玩了個王建國最愛的諧音梗“2024年,您在淘寶的萬千美好,都是人生值‘德’的記憶”,李誕看了估計直皺眉頭。
再接著往下點,是年度賬單統計,它說我累計消費32168.95元,累計節省11399.67元,花了三萬塊有點多,但竟然省下了一萬塊——我也太會算折扣了吧!
摳摳搜搜花了很多錢,淘寶說這是德「財」兼備。
為寵物花錢也被誇了一下真靠「德」住,這一年好像雖然啥也沒做,卻一直是貓咪世界裡頂天立地的家長。

快30歲了還在像小屁孩一樣收集毛絨玩具,長輩不理解但淘寶說這是心安「lly」得,“生活試圖把您惹毛,您拿出毛茸茸的玩具說挺好”,看完覺得屍體暖暖的……
買的好醜的青蛙勺子也被淘寶發現了,榮膺先「瘋」大使稱號,出來上班哪有不瘋的。
除此之外,淘寶還因為我愛分享寶貝誇我賽博馬大姐,因為我釋出評價誇我仗義執言,因為我挑半天才下單誇我極「揀」主義,最後還生成了一份錦旗,把我獲得的這些美德都放進去,像小學的獎狀牆一樣,看著十分喜慶,真·美德大賞。
莫名其妙被誇了一頓,很開心,上網看看淘寶是不是也這麼誇別人。
好嘛,果然有不少網友曬出這個中央空調拍的馬屁:買了麥琳同款奶皮子是“識「食物」者”;為滑雪豪擲3792元榮獲品「雪」兼優;戶外愛好者被誇“狠狠活成自己”;花700塊買咖啡,淘寶說吃了美式的苦,就不用再吃生活的苦。
的確是中央空調沒錯,但我發現淘寶的彩虹屁不是批發來的愛心石頭,還真的是根據每個人消費習慣和生活軌跡定製的,不是流水線上的模版,而是透過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消費習慣,默默地表達對我們一年裡點滴生活的關注與理解。
我們以為自己只是隨手買了幾樣東西:可能是為了家裡添點新意,可能是心情不好時給自己加點“慰藉”。結果淘寶卻能從這些消費中找到支點,狠狠誇我們一頓。
這些奇奇怪怪的諧音彩虹屁,帶給人們一種“被看見”的感覺,它知道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半夜給貓咪買的玩具、為了上班祈求好運買的發財樹、為家裡添置的一張彩色椅子,這些瑣碎的日常,藏著用心生活的痕跡。
看完之後覺得,我們也不一定非要做什麼了不起的事情,那些微小的生活細節,當然也值得被好好讚美。
五年前,“誇誇群”橫空出世,一度紅極一時,成為網際網路江湖現象級的存在。
加入誇誇群,無論發點啥都會被四面八方的群友大誇特誇,買了個小飾品,甭管好不好看,誇誇群裡的人都會告訴你:“這件飾品簡直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展現了你的品味和氣質。”“出道!請你原地出道!”
這些誇張的讚美當然沒人認真相信,但它們能夠瞬間讓人充滿力量。
在這個看似簡單的社交模式背後,隱藏著人們對於認同和歸屬感的深層需求。在誇誇群中,每一件小事都值得被大力讚揚。這種無條件的正面反饋,讓人們在虛擬的世界裡找到了一種歸屬感,彷彿在這裡,每個人都是被需要、被認可的。
不需要做什麼也可以被誇——這大概是誇誇群一度爆火的原因。
網際網路日新月異,誇誇群過氣了,但人們對“被誇”這件事的需求並沒有減少,五年後,淘寶帶著彩虹屁以年度報告的形式回來了。

淘寶不光延續了誇誇群屁大點事都誇的精神,而且它誇得更加有理有據了,圍繞你的消費習慣、生活方式展開誇,這誰看了不開心啊?
這種誇獎不像早些年的“隨便誇”,而是在你生活中每一個不起眼的瞬間,都能找到值得稱讚的地方。它不再是空洞的“你好棒”,而是透過對你行為的精準剖析,展示出你在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

與其說這是一個購物總結,不如說它更像一次“生活回顧”,在這份報告裡,淘寶將你一年來的微小努力做了總結,誇了個徹底。
也許這一年我們沒做多少“值得炫耀”的大事,但在淘寶眼裡,這些消費習慣和小小的生活決策都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販賣焦慮、沒有互相攀比,只有被看見、被理解。
生活很難,工作很忙,社交也越來越讓人疲憊。在回顧這一年時,也許我們想看到的並不是這一年解鎖了多少成就,去了多少城市,也不想回答一大堆讓人心驚膽戰的拷問,搞什麼備戰2025年。

而回看淘寶總結時,我們會發現,好像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花了些錢,就能收穫一頓猛誇。淘寶的年度賬單像是像是一封老朋友的手寫信,字裡行間都是暖心的關懷:不管這一年有沒有做什麼了不起的,總之你很棒,而且辛苦了!
看完之後我也瞬間變成了樂觀的天津人:
設計/視覺:Lvv
為什麼富二代都來玩短影片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