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國泰君安!

據業內人士傳,GJ和HT合併後,研究所或由「HT證券」主導。

離任研究所所長

據瞭解,黃燕銘深耕證券研究領域29年,擔任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已12年,是目前業內最資深的研究所所長之一。下一步,他將擔任國泰君安金融學院院長。
據悉,金融學院主要負責公司的各類培訓,特別是負責投顧培訓。此次調動意味著黃燕銘從機構業務條線調往了財富管理條線。
公開資料顯示,黃燕銘1994年畢業後進入萬國證券營業部,開啟了他的證券從業生涯。1996年,萬國證券與申銀證券合併,黃燕銘進入合併後的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正式涉足證券研究領域,直至擔任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副所長。2010年,黃燕銘入職瑞銀集團,擔任中國區研究主管。2012年,黃燕銘入職國泰君安,擔任研究所所長至今。
在研究方法方面,曾在2010年搭建了整套的證券研究方法體系。之後,他建立了“超預期思想”“三朵花”理論、“2+1”思維等眾多研究方法。
在業內,黃燕銘也一直以大膽敢言著稱,曾在2021年5月大膽預測A股有望挑戰4000點。不過,大膽敢言的風格也給國泰君安研究所和黃燕銘帶來不少麻煩。去年6月份,國泰君安研究所因研報合規問題被上海證監局處罰。黃燕銘作為研究所所長,對於國泰君安研究所存在的問題負有管理責任。黃燕銘因此被上海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轉赴財富管理業務

國泰君安內部人士也透露,此次調整意在發揮黃燕銘的研究專長,提升研究工作對財富管理業務的支援賦能,強化投顧體系建設,加強員工專業能力培養,是國泰君安加快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舉措。
國泰君安研究所近兩年開展了財富管理產品研究,黃燕銘對此表示,國內的研究所實際上只有證券研究體系,沒有產品研究體系。證券研究體系主要服務機構,產品研究體系更多地應用於財富管理。據瞭解,國泰君安研究所內部已經構建了完整的大類資產配置研究體系,包括主動配置、被動配置、基金配置、量化策略和ETF配置。
國泰君安還構建了首席投顧培養體系。首席投顧按照業務型別,可分為首席證券投顧、首席理財投顧、首席ETF投顧,今年打算新增首席固收投顧。近年來公司首席投顧群體規模持續增長。
據瞭解,國泰君安一直高度重視研究工作,據接近國泰君安的人士透露,在研究業務方面,國泰君安將堅持市場化發展,推動賣方研究著力突破思維侷限,重塑綜合型頭部研究團隊對內對外的研究服務體系,著力提升海內外市場研究專業能力和研究價值創造力;加強與公司各業務的協同發展,持續完善總量研究與資產配置領域研究體系建設,強化行業及產業研究深度,提升戰略新興產業研究能力,加大對企業、機構、個人等三大客戶服務體系的支援力度,持續提升服務能級,不斷強化多樣化的金融產品供給,推動金融服務創新,更好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
再來看看海通證券老班底——煙消雲散
2023年6月30日,海通證券官宣了三名副總經理,分別是姜誠君【原總助】、潘光韜【原總助】和張信軍。之前海通有名副總,分別是裴長江、毛宇星(兼資訊長)、李海超(兼合規總監)。裴長江因為擔任董秘,不再擔任副總。23年6月30日官宣後,海通的5名副總是:毛宇星(兼資訊長)、李海超(兼合規總監)、姜誠君、潘光韜、張信軍(兼財務總監)。周杰、李軍分別為董事長、總經理。
之後:23年11月份,李海超去了上海證券;潘光韜24年5月被通報,採取監管談話的措施;姜誠君已經吃公家飯,25年周杰去了上海國際、李軍去了中保投資。至此,老海通的領導班底散夥,還剩下了:潘光韜、張信軍、毛宇星。
而網傳的資訊:朱建任國泰海通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俊傑同志任總裁黨委副書記,吳宏偉,韓建新同志任國泰海通黨委副書記, 馮雪飛同志任駐國泰海通紀檢監察組組長, 毛宇星、謝樂斌、羅東原、聶小剛、潘光韜、張信軍、韓志達任國泰海通副總。
接下來省分重複的領導,估計還會有調整,有能力的則會跳槽了。

全文完,感謝耐心閱讀,順手點個"在看"吧
華爾街學堂會員年卡誠邀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