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2022年6月9日,杭州市臨平東湖街發生了一場火災。
一位名為劉澤軍的消防員,為救人不斷穿梭在濃煙之中,不幸受傷。
幾位醫生經過整整一晚上的緊急搶救,還是沒能從死神的手中將他拉回來。
2022年6月10日8時23分,劉澤軍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犧牲時,他才剛過完20歲的生日…

翻開這位消防員的生平,短短幾行字,令人情緒難以自抑:
1歲喪父,3歲喪母,靠老師的資助上學,吃百家飯長大;
長大後加入消防,3年時間,他參與了300多次救援任務,救了30多人…
於20歲那年,為救人犧牲於濃煙火海。
看完他坎坷的經歷後,無數網友心情難以平復。
正如有位網友說的那樣:
“他好不容易跌跌撞撞長大了,卻選擇拯救他人的生命。”

劉澤軍是山西人,2002年出生於一個偏僻的農村。
他的原名不叫劉澤軍,而是叫秦宇超,家裡還有一個大他5歲的親哥哥,叫秦宇峰。
2003年的一天,父親在山上工作時被滾石砸到,當場身亡。
這對於清貧的秦家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
6歲的哥哥秦宇峰生來智力就有缺陷,身邊離不開人。
老二秦宇超也才剛剛1歲。
秦父去世後,家庭重擔一下就壓在了秦母身上。
秦母是個瘦弱的女人,體質差,幹不了太多重活。
憑她一個人,實在難以將兩個孩子拉扯長大。
沒過多久,她便帶著孩子改嫁。

秦母嫁的第二任丈夫姓劉,劉澤軍這個名字,也就是這個時候起的。
劉家雖然也很貧困,但勝在一家子都是善人。
繼父工作勤懇,繼爺爺繼奶奶也很喜歡小澤軍,儼然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親生孩子。
本以為一家人能這麼安安穩穩的過下去,誰能想到,母親會在一年後患上乳腺癌。
繼父帶著母親跑遍了各地的大醫院,欠下幾十萬外債,可是依然沒能治好她的病。
2005年,母親去世了。
那一年,劉澤軍剛剛3歲。
3歲,正是懵懵懂懂的年紀,便已經歷人生孤苦,兩次披麻戴孝送走血肉至親。

母親去世沒多久,繼父選擇了再婚,兩個孤苦伶仃的孩子從此沒了依靠。
跟著繼伯伯居住的繼爺爺繼奶奶看孩子太可憐,就將他們接到了自己身邊。
但因二老年事已高,照看兩個實屬沒有精力,無奈之下便將哥哥秦宇峰送回了秦家,交給了親奶奶照顧。
劉澤軍則繼續跟繼爺爺繼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日靠著繼伯伯圈養的幾隻小羊羔艱難度日。

那時北方還沒有暖氣,家家都燒炕取暖。
在這個土窯洞裡,劉澤軍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劉澤軍沒怎麼上過幼兒園。
家庭連遭遇變故,也沒有能力讓他上學。
但繼爺爺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孩子只有上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2007年9月,5歲的小澤軍跟著爺爺來到小學門口。
當時接待他們的是校長高永宏。
繼爺爺說的一句話,令高永宏至今印象深刻。
他說:“這娃兒苦,你能留他在這裡讀書嗎?”
繼爺爺有哮喘病,說完這句話就要喘氣半天,手也在不停地抖,看向他的眼神滿是懇求。
5歲的小澤軍還很怯生,躲在繼爺爺身後,一句話也不敢說。
高校長看到這一幕,心一下就軟了。
按照當時的規定,學生滿6週歲才能入學。
但高校長於心不忍啊,咬咬牙就把他留了下來。
之後6年,一直都是他在資助小澤軍上學。

小澤軍雖然沒怎麼上過幼兒園,但格外機靈聰明。
小學6年,他拿過班裡的“三好學生”,也拿過“期末考試第一名”獎狀。

他又懂事得令人心疼。
那時候學校有“二兩肉工程”,學校每天都會給孩子們發雞蛋,但小澤軍從來不吃,他把雞蛋裝進書包裡。
一位姓杜的老師看到,便耐心地問:“你為什麼不吃雞蛋?”
小澤軍的回答是:我想把雞蛋留給爺爺奶奶。
學校每年入冬前,還會號召社會為孩子們募捐過冬的衣物。
每當這個時候,學生們就跟過年似的,高興地挑選大小合適自己的衣服。
只有小澤軍格外不同。
他主動要求把自己領到的兩身合身的衣服換成大人的,當杜老師問起緣由時,他紅著臉,不好意思地說:
“我想把衣服帶回去給爺爺奶奶穿。”
杜老師聽得心裡泛酸,從那以後,格外關注小澤軍的日常生活。
街坊鄰居也都知道小澤軍家裡的狀況。
平日只要一做什麼好吃的,就會喊他上家裡吃。
“肉又買多了,吃不完倒了可惜,你安心大口大口的吃。”
生活雖難,但好在身邊從不缺陪伴和關愛。
在一束束溫暖的目光下,小澤軍就這樣長大了。

劉澤軍從記事起就清楚自己出身不好。
這讓他很早就開始考慮未來的出路,好能快點賺錢補貼家用。
思忖再三,他決定參軍。
吃百家飯長大的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報百家恩。
參軍無疑是最好的報恩方式。
一身戎裝,一生榮光。
退伍後,劉澤軍決定去杭州做消防員。
他對親戚說:
“以後我工作有出息,不僅為國家爭光,我們家裡、我哥哥臉上也光榮。”
那一年,他17歲。

剛入職時,因為年齡是全隊最小的,身體素質也跟不上,他在隊裡常常排倒數。
領導瞭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心疼他,就特地把他安排到後勤崗位,負責隊裡的吃穿住行等後勤工作。
因為燒得一手好菜,戰友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劉管家”。
但劉澤軍志存高遠,並不願意天天跟菜籃子打交道。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整天拿湯勺不握水槍,我算哪門子消防員?”
一次次找領導打報告,堅持要求換崗,這麼多次下來,領導也無奈了,就說:
“只要你綜合成績超過隊內平均成績,我們就給你換崗。”
這對每次考試墊底的劉澤軍來說,並不容易。
但他一聽上前線有望,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天天加練。
別人徒手他負重,別人一遍他三遍。

經過一年的磨鍊,劉澤軍終於通過了崗位考核,正式成為錢江消防救援站的一名前線消防員。
入職三年,他先後參與處置各類滅火救援任務300餘次,營救人民群眾30餘人,還因能力出色,獲得過杭州市消防救援隊伍滅火救援二等獎。
榮譽一個接一個,這讓戰友們對他刮目相看:
“澤軍這小子可以啊,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劉管家了。”
劉澤軍也笑,他甚至為自己制定了一份幸福計劃。
彼時是2022年初夏,7月的請假報告已經寫好:
“先回老家看望奶奶,再去重慶和異地戀的女朋友見面。”
他談戀愛了。

女朋友也是個淳樸的人。
她知道他的家庭情況,但一點都不嫌棄他。
每當劉澤軍想到這裡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可惜,一場大火讓他永久失了約,這趟旅程再也無法進行。
2022年6月9日,上午10點,臨平區東湖街杭州灣建材裝飾城發生火災,
濃濃的黑煙從大樓上空翻滾而出,劇烈燃燒的聚氨酯保溫材料產生了大量的氰化物、一氧化碳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的味道,多名群眾被困,現場一片混亂。

接到救援命令後,劉澤軍立即隨警出動,作為第一救援力量抵達火場救援。
在攻堅組的水槍掩護下,劉澤軍和3名戰友疾步衝進內部進行搜救。
透過扶梯他們到達了2樓,伴隨著“噼裡啪啦”炸裂聲,在黑煙嚴重阻隔視線的情況下,他們艱難地搜尋著被困者。
一個、兩個、三個……
沒一會兒,大部分人都被撤離了出來。
由於戰鬥時間長,現場指揮員安排一線戰鬥員適時進行輪換。
已經連續作戰近一個半小時的劉澤軍返回更換呼吸器後,仍堅決請求繼續作戰:
“這裡情況我熟,現在用人緊張,我還能堅持!”
明知前路很危險,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返回了火場。
場內的火勢愈加兇猛,火焰在煙霧的環繞下顯得愈加瘋狂。
感覺情況不妙的指揮員連忙開啟了呼叫:
“呼叫攻堅組劉澤軍,呼叫攻堅組劉澤軍,呼叫攻堅組劉澤軍…”
可是,對講機的這一頭,再也沒有了回應…

倒下的一瞬間,彷彿有一束束光芒打在了他的身上,為他驅散周身陰霾,為他在這黑霧濃煙中撕開了一道口子。
他看到辦公室的老師校長在嘆氣:
“這麼好一個苗子,沒能繼續讀書,可惜了。”
他看到街坊鄰居在廚房炒菜:
“劉家那小孩兒看著可憐,今兒中午多炒點肉菜,叫上他一起吃。”
他看到女朋友在手機螢幕前,帶著笑容打下的文字:
“我等你回來。”
他還看到自己牽著繼爺爺繼奶奶粗糙有力的大手;他似乎還看到了父母慈愛的眼神,他們張開手臂,將他擁入懷抱…
可是轉眼間,這些影像全部消失一空,化為了無盡的黑夜,徹底陷入永眠。

劉澤軍犧牲以後,異地戀女友給他發了很多條微信。
其中有一條是這樣的:
“你是我的英雄,但我更希望你回來。”

20歲,風華正茂的年紀。
青春還來不及綻放就犧牲了,總是會讓人感到痛惜。
2022年6月13日,劉澤軍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杭州市臨平區殯儀館千秋廳舉行。
這天,杭州的上空籠罩著一層霧濛濛的陰霾,街頭站滿了送行的群眾,臉上凝重的表情和眼角默默流出的眼淚交織在一起,氣氛無比悲傷。

那場火災中,消防員奮不顧身地衝進火場的英勇行為感動了所有人。
當他們知道有消防員為此壯烈犧牲時,自發上街送他一程,表達自己的感謝和敬意。
“他們是英雄,是我們的,也是所有人的。”

這天,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劉澤軍為烈士,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為他追記個人一等功。
也算是告慰劉澤軍的在天之靈。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距離那場火災已一年之久。
時隔一年,劉澤軍的墓前還常常擺滿糖果和鮮花。
整齊切開的紅瓤西瓜,包裝成花束的糖果,成串的香蕉與葡萄……
這些東西擺放在墓碑前,有位年輕人在那裡長眠。
為他送行的人們希望以這種方式,讓這位生前命途多舛的英雄多嚐到一點甜。

今天是6月10日,也是劉澤軍的忌日。
我想如果人真的有來生的話,如今的他也該有1歲了吧。
20年前的一天,1歲的秦宇超失去了爸爸,跟著媽媽改嫁後,化身劉澤軍顛沛流離地過完了短暫的一生。
20年後的今天,他又成為了1歲的孩子。
這一世,他一定會穩穩度過幸福的一生。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世人又怎會將他遺忘。
同樣的,當我寫下劉澤軍的故事,當我意識到他的故事也許會出現在無數個網友的社交平臺、被口口相傳時,才驚覺他從未走遠。
只要我們不曾遺忘,他們就永遠不曾離開。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正反讀書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