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瑞卿第一個被打倒,除了林彪告御狀,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原因

     只描述歷史事實,不帶任何立場。
     “文革“前夕第一個被打倒的竟然是毛主席非常信任的、他的“大警衛員”羅瑞卿,令黨內高層愕然和震驚!
      羅瑞卿在後來被稱之為“彭羅陸楊”中排列第二,說明他在黨和政府中的地位僅次於彭真,而高於陸定一、楊尚昆。他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央書記處書記、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等職。
       羅瑞卿對毛澤東的忠誠在黨內有口皆碑啊!
       他1933年擔任紅一軍團保衛局的局長,在長征中,負責毛澤東、周恩來等主要領導人的保衛工作,幾乎寸步不離。
      建國後,他是毛主席欽點的首任公安部部長,被稱為毛主席的“大警衛員”。毛主席曾經說過:“天塌下來有羅長子頂著。”“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
      如此,他為何成為“文革”前夕第一個被打倒的人?
      長期以來,主流的說法,是因為林彪猜忌身為總參謀長的羅瑞卿要“奪取軍權”,派妻子葉群到杭州向毛主席告御狀,毛主席聽信林彪的誣告,錯誤處理了羅瑞卿。
      但毛主席不是一個偏聽偏信、輕易能被左右的人,為何就偏信了林彪?
      江青曾說過,毛主席跟林彪說,羅瑞卿反對你,還沒有反對我。可見毛主席要處理羅瑞卿並非完全因為林彪。
      於是一些研究者認為,事情起因於林羅交惡,毛主席出於發動“文革”需要林彪及軍方支援的考慮,丟卒保車,倒羅挺林。這種解釋是上一說法的延伸。
      姑且把這作為毛主席倒羅的重要原因,但絕不是唯一原因,甚至不是最主要原因。
      近些年來,一些當事人和研究者提出另一種看法:不是毛主席聽信林彪,而是他老人家已經開始反感羅瑞卿,利用林彪、葉劍英、聶榮臻等將帥對羅的不滿,逐羅出局。
      林豆豆1980年寫的一份申訴材料《我知道的有關羅瑞卿同志被誣陷和迫害的情況》裡要表達的核心觀點,就是羅瑞卿事件並非林、羅交惡,而另有背景。材料隱約透露出軍方高層的矛盾,而且說了毛主席對羅瑞卿的不滿。
      其中說了196512月毛主席在杭州同葉群談話時,具體詢問了軍委擴大會議總結髮言和軍隊五級幹部定級名單的事情。毛主席說:“羅長子不是軍委主席嘛,也不是軍委副主席嘛,黨內也不是政治局委員,怎麼由他作總結髮言?聽說有的老帥組織了一個班子準備了一兩個月的總結髮言稿,怎麼不讓這位老帥總結呢?聽說羅長子的總結髮言事先沒有經過軍委其他領導看過?大將也不是他一個嘛,現在許多老帥和大將怎麼沒工作幹?怎麼都養起病來了?黨政軍的工作難道就靠羅長子一個人幹?”
      毛主席還問:“報到中央的軍隊五級幹部定級的名單怎麼連國防部長的籤批也沒有?
      毛主席看起來是詢問,實際上是質問,話裡話外透出對羅的不滿和指責。
      2011年出版的《邱會作回憶錄》似乎可作佐證,邱在書中就提到毛澤東曾經多次同葉劍英、聶榮臻、謝富治、蕭華、楊成武等人談話,談羅瑞卿的問題。這說明除林彪外,還有軍方高層人士向毛主席狀告了羅瑞卿。
      毛主席之所以反感羅瑞卿,有一種說法:毛主席對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鄧小平等人的政策主張愈來愈不滿意,至文革前夕與劉少奇的矛盾已經到了非常激烈的程度。而羅瑞卿同劉、鄧等人關係密切,同時又反對林彪“突出政治”的治軍方針,對宣傳“毛澤東思想”的高調亦有微詞。醞釀打倒劉、鄧的“文革”之前,需要先清除黨內高層的“路障”。
     這似乎簡單化了,羅瑞卿問題涉及的人物關係非常複雜。有分析認為,羅瑞卿事件的原因非常複雜,恐怕並非林顧慮羅“搶班奪權”那麼簡單。除了治軍方針的分歧、軍內盤根錯節的人際關係和恩怨糾葛外,羅本人當時身兼數職、權傾一時而怠慢將帥、越級上報和決斷,引起將帥眾怒,也許是一個重要因素。
      其中有一個關鍵人物——賀龍。
     1962年秋,葉群向中央反映,林彪指揮部隊入閩,累病了,需要休息。毛澤東決定,在林彪生病期間,由賀龍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毛澤東還多次向羅瑞卿提出,要他多向賀龍請示工作。羅瑞卿因此同賀龍交往多了起來。這也引起林彪的不滿。有一次,林彪在同羅瑞卿談話時,突然說:“我們的威信不夠吧?因為我們不是南昌起義的領導人。”羅瑞卿不太明白林彪的意思。蕭華對他說:“林總是不是覺得你和賀老總接觸太多,而和別的元帥接近得太少啊?” 
      葉群也說羅瑞卿忘恩負義,林彪當初怎樣對他好,他卻去跟別的老帥好。這“別的老帥”指的就是賀龍。戚本禹也說,羅瑞卿的問題主要是他跟賀龍走得太近了。
      當然這還不是關鍵,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跟主持軍委工作的軍委副主席走得近很正常。關鍵問題是賀龍當時和劉少奇走得很近,關係很好。中南海一度盛傳劉賀要結成兒女親家了。
      軍隊是毛主席的一塊“禁地”,無關人員禁止入內。毛主席對任何插手軍隊事務的黨政領導都十分敏感和介意,何況是在政治上與他分歧嚴重的劉鄧!
      根據戚本禹回憶錄,在文革中,一次主席、林彪、總理在一起開會時,他在邊上,親耳聽到主席說,如果關嚮應還在,“鬍子”(指賀龍)就不會倒過去了。
      關嚮應、任弼時和賀龍都是紅二方面軍的。關嚮應先後任紅二方面軍副政委、政委,在紅二方面軍威望很高。賀龍、任弼時都很尊重關嚮應,他們三人關係很好。關嚮應一直堅定地站在毛主席這邊,他在延安逝世前特意找來任弼時、賀龍,叮囑他們在黨內一定要跟著毛主席走,千萬不能反毛。在追悼會上,賀龍深情地朗讀了他親筆寫的《哭嚮應》,但剛唸完第一段,就因悲傷過度而無法繼續,只好由李井泉幫忙唸完。
      聽到關嚮應去世的訊息,毛主席親自寫下了輓詞:“他忠誠無比,一生為國為黨,嚮應同志精神永存。”
      順便說一下,也許因為賀龍跟劉少奇走得“太近”,是他最終被打倒的主要原因。
      吳法憲承認,1966828日,在人民大會堂浙江廳聽取他對空軍黨委第十一次全會的情況彙報時,林彪對他說:“你們這個會賀龍插手了。賀龍這個人有野心,到處插手,總參、海軍、空軍、政治學院都插了手……你要警惕和防備他奪你的權。”
       92日,林彪還打電話給海軍副司令員李作鵬:“不要只高興羅瑞卿倒了,要注意賀龍,這個人是羅瑞卿的後臺。軍委很快要開會解決他的問題,你就他插手海軍的問題儘快寫個材料交給我。”像吳法憲一樣,李作鵬當然也遵旨照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