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大的用途和市場。


文|張子怡
編輯|袁斯來
來源|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來源|IC photo
美國聖地亞哥和蒂華納邊境地區,新鮮的場面正在上演,負責搜救工作的美國特工們騎著E-bike在山谷裡馳騁,在邊界巡邏,特殊時刻甚至會騎車營救被困的移民。
聖地亞哥的邊境巡邏隊在四年前獲得這批E-bike,彼時還沒人意識到可以將其運用在巡邏中。
而早在兩年前,莫三比克國家野生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們便發現,騎E-bike巡邏十分好用,因為他們隱蔽、輕便、安靜,不會驚擾到動物,便於抓捕偷獵者,並且能夠駕駛的地形也多種多樣,零排放的新能源特性,也極大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可見,E-bike在海外的使用場景仍然不斷被挖掘。在國內少人知曉的E-bike,在海外市場卻已流行多年。在E-bike的發源地日本,其滲透率已高達45%。
美國雖然起步晚國民消費水平高,市場潛力極大。根據Circana的零售追蹤服務,美國E-bike的銷售額在2022年達到峰值9.03億美元,去年銷量有所下降,但進入2024年後,又上漲4%。
歐洲市場中E-bike風行,則由於騎行文化盛行。尤其是在西歐,荷蘭、比利時等國在發展規劃中也十分重視騎行環境,城市預留了合理的騎行區間,為E-bike的流行提供良好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歐美政府都在努力推動出行方式的改革、疏導城市交通。美國、英國、法國、瑞典和加拿大都提供了針對E-bike的補貼政策。在新能源汽車之外,更輕便、售價相對也更低的E-bike,已然成為很多歐美年輕人的新寵。
E-bike在海外的熱度與潛力,吸引了不少E-bike企業,頭部投資機構更是押注其中。
以美國為例,出海品牌運營商賽文思SEVENS提供的資料顯示,2021年美國市場只有100個E-bike品牌,2022年翻倍至200個。去年年初,上述品牌多數是中國廠商,且不少是深圳坂田的跨境電商從業者所生產。
這也使得E-bike過去兩年庫存積壓嚴重、大量中低端E-bike產品的競爭,行業經歷了一波洗牌。賽道迴歸理智的同時,E-bike的海外市場仍有不凡魅力。

政策推動下的大勢所趨
據外媒報道稱,美國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發起了加州E-bike激勵計劃,消費券單筆金額達2000美元,鼓勵低收入的加州居民購買E-bike。
加州腳踏車協會執行董事肯德拉·拉姆齊在媒體採訪中表示,低收入群體很多擁有的是老舊汽車,這些汽車汙染率高。更多人根本沒有汽車,E-bike就成為代步工具。
E-bike在加州隨處可見,已成為城市道路特色,並且愈發受到歡迎。
不只是加州,美國不少有環保意識的州和地方政府都開始像補貼電動汽車一樣補貼E-bike。科羅拉多州和夏威夷等州向符合收入條件的居民提供補貼。丹佛和康涅狄格州的E-bike補貼計劃在腳踏車騎手當中非常受歡迎,以至於幾天之內就用完了資金。
補貼是刺激美國市場E-bike使用增加的直接原因。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發現,使用地方和州退稅計劃購買E-bike的人表示,購買後騎腳踏車的次數有所增加。近40%的受訪者表示,從長遠來看,他們每週至少用E-bike代替一次汽車出行——這種轉變可能會顯著減少碳排放。
不只是美國,英國什魯斯伯裡也於近期推出E-bike的訂購計劃,當地居民有機會以每週不到3英鎊的價格試用電動腳踏車12個月,訂閱包括頭盔和腳踏車鎖,以及可選的單車行李袋和兒童座椅。該訂購計劃的推出旨在鼓勵人們進行更加環保的出行。
歐洲騎行文化濃厚,騎行基礎設施完善的同時,騎行愛好者的年齡分佈更是廣泛。而且歐洲整體山區較多、地形陡峭,市場對於E-bike有較大需求。
自十年前開始,歐洲國家不斷撥款支援E-bike的發展,E-bike滲透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尚承投資統計的資料顯示,2020年歐洲E-bike的銷量約453.7萬輛,增速高達30%以上。預估至2025年滲透率將提升到42.6%。
而這些E-bike的產地,基本來自中國。

千億市場的的掘金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