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特朗普終於扔出了“關稅核彈”。他週三展示了針對100多個國家的新關稅鏈,美國的幾乎所有盟國都在其中。各國除了憤怒,還有些困惑,就是他的那些有零有整的關稅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從特朗普宣佈的徵稅額度看,中國是最高的之一,為34%,但加上之前的20%,實際是54%。歐盟是20%,日本24%,韓國25%,印度26%、越南高達46%、印度尼西亞32%,對其他所有國家和地區還有10%的“最低基準關稅”。

▲白宮4月3日凌晨在社交媒體X上的發文截圖。
總的來看,對中國的加稅程度高於一些人的預期,對歐洲的加稅略低於預期。英國是10%,尤其比歐盟低。
特朗普似乎有這樣幾大目標:第一,向對美順差大的國家徵高關稅,提高美國稅收,支援美國國內減稅、減少政府赤字等,越南、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印度、歐盟全都因此中招。第二,打壓中國經濟,推動與中國經濟脫鉤,遏制中國崛起,這是一個單獨的關稅目標。第三,普遍都要拔幾根毛。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警告說,“我現在對每個國家的建議是,不要進行報復。坐下來,接受現實……因為如果你進行報復,事態就會升級。”目前已有很多國家領導人表示反對,但目前各國都還沒有立即宣佈具體反制措施,而是做了一般性的維護本國利益的表態。
中國商務部在最新宣告中表示,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由於關稅的生效日子是4月5日和4月9日,特朗普又很多變,一些美國盟國對與美談判達成減免關稅抱有希望。不過特朗普團隊對開展這種談判表達了消極態度。
美國白宮3日凌晨釋出了兩張對等關稅的“對照表”,左欄標註為各國家和地區“對美國徵收的關稅,包括貨幣操縱和貿易壁壘”,右欄是美國的“對等關稅”,左欄的數字普遍高於右欄,但是那些數字很多都不真實。美國知名財經記者詹姆斯·蘇洛維耶斯基在X發文,解析特朗普如何捏造美國被他國徵收的所謂“關稅稅率”,為自己濫加關稅制造藉口。
蘇洛維耶斯基說,“我搞明白這些虛假關稅稅率怎麼來的了。他們實際上不是像聲稱的那樣以‘關稅稅率+非關稅壁壘’計算得出。相反,對於每個國家,他們只是將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他用印度尼西亞舉了個例子:“我們與印度尼西亞的貿易逆差為 179 億美元。印度尼西亞對我們的出口額為 280 億美元。179 億美元/280 億美元 = 64%,特朗普聲稱這就是印度尼西亞向我們徵收的關稅稅率。這簡直是胡說八道。”

▲蘇洛維耶斯基發文截圖。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特朗普宣佈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規模的關稅是瞎胡鬧,將完全顛覆世界貿易體系,打亂供應鏈,推升通貨膨脹,破壞美國及全球經濟增長。荷蘭國際集團(ING)首席國際經濟學家詹姆斯·奈特利警告稱,如此規模的關稅以及其他國家很可能採取的報復措施將“擠壓消費能力”並削弱企業利潤。“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到我們所有人都下調了增長預測。”
民主黨高層也批評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俄勒岡州參議員羅恩·懷登表示,關稅將提高價格,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特朗普的短視關稅計劃不會重建美國製造業,也不會幫助工薪家庭取得成功。”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週三在國會大廈說,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是對美國家庭徵收的鉅額稅收,是為了幫助億萬富翁獲得減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宣佈的對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的措施3日正式生效。(資料圖)
那麼特朗普為什麼如此執念於加徵關稅呢?他之前說過,關稅是“字典裡最美麗的詞”,並且將4月2日宣佈為“美國的解放日”,他為什麼會這樣呢?
從近代史看,最早推動自由貿易的是英國,在它工業革命的鼎盛期,英國的製造能力和出口能力一騎絕塵,它很自信,在輸出商品的同時,也向世界很多國家開放市場。但是後來,德國、法國、美國先後追了上來,英國於1932年透過《進口關稅法》,標誌著其正式放棄自由貿易政策,轉向保護主義。
二戰以後,美國成為西方絕對霸主,它的生產能力超過它之外的整個西方,於是美國成為自由貿易新的推動者。自由貿易的根本邏輯是促進世界的分工,各國、各地區做它們最擅長的事情,彼此交換,從而提升整個人類工作的效率。如今從晶片到手機,再到汽車的生產鏈都是跨國的,國際分工的細緻程度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這就是全球化。

▲美國白宮網站訊息,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2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將關閉從中國免稅運送低價包裹入美的貿易“漏洞”渠道。該命令稱,特朗普將從美國東部時間5月2日開始,終止對從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進口的小額包裹的免稅待遇,即低值免稅(de minimis)門檻。美商務部長將在90天內提交一份報告,評估該命令的影響,並考慮是否將這些規則擴充套件到來自中國澳門的包裹。(資料圖)
美國是二戰後全球化的最大推動者和領導者,它向歐洲、日本等二戰後的廢墟國家開放市場,後來又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開放市場,一度非常自信。在自由貿易體系中,美國的普通製造業雖然有所流失,但美國成為了整個國際體系的中心和樞紐,美元成為國際信用貨幣。此外,世界從高階科技研發到高等教育,再到文化和資訊傳播,都結成了網路,美國在每個網路中都處於控制點,發揮著關鍵影響力。從經濟的總效果看,美國製造業出口下降了,但是服務出口佔絕對優勢。美國的人均GDP在西方大經濟體中遙遙領先,是歐盟和日本的兩倍或者兩倍多,另外美國透過美元控制了全球貿易的支付系統。世貿組織原來叫“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就是由美國在1947年發起建立的。
但是特朗普突然認為全球化的這個體系對美國不利,因為美國生產鋼鐵、船舶,甚至彈藥的能力下降了,美國低端勞動的工作崗位減少了,貿易逆差越來越大,聯邦政府的赤字越來越高,他覺得美國的國家安全受到威脅,世界佔了美國便宜。於是他要搞一場“革命”,“讓美國再次偉大”。

▲當地時間4月2日下午4時,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講話表示,“這是美國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這是我們的經濟獨立宣言。”特朗普稱,今天是“解放日”,就業和工廠會回到美國。關稅將推動經濟增長,美國將利用關稅產生的資金“減稅並償還國債”。(資料圖)
從根本上說,就是美國在重複大英帝國經歷過的興衰軌跡。它看到了中國崛起,看到了世界的多極化,不自信了,不願意做自由貿易的火車頭了。所以特朗普“掀了桌子”,他想重塑世界貿易和發展格局。他一要在美國與其他國家、尤其是與盟友之間重置責任分攤模式;二要打壓美國的“心腹大患”中國,阻止中國繼續從自由貿易體系中獲得國家發展的動力;三是試圖用關稅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讓美國重新變成一個“大而全”的國家。
但是特朗普能夠達到目的嗎?這可不是單由美國一方說了算的。他掀了桌子之後,世界第一波面臨的是混亂,各國如何反應,大家都會摸索,左顧右盼,但是各國肯定都會最大限度地維護本國利益,它們的產品對美出口受了損失,都需要找補回來,至於怎麼找補,則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然後還會出現貿易關係的重組,世界不含美國的雙邊、多邊及區域性自由貿易探索很可能變得活躍,為的是減少美國加徵關稅對第三國之間的貿易衝擊。

▲當地時間4月2日晚,愛爾蘭總理米歇爾·馬丁表示,他對美國決定對歐盟進口產品徵收20%的關稅深感遺憾。他說,愛爾蘭信奉開放和自由貿易,徵收關稅“不利於世界經濟”。歐盟和美國之間每天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額超過42億歐元,美國加徵關稅“毫無道理”。馬丁稱,破壞這種深度融合的關係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關稅會導致通貨膨脹,傷害大西洋兩岸的人民,並使就業面臨風險。(資料圖)
對中國來說,挑戰肯定挺大的,但也不會像一些人想像得那麼大。一是中國對美出口已經下降到中國對外出口的14.6%,只佔中國GDP的2.3%,這兩個數字在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已經是很低的。比如日本對美出口佔其對外出口的19.7%,佔日本GDP的3.7%;越南尤其是重災區,越南對美出口佔其對外出口的29.5%,佔越南GDP的25.1%。二是中國社會已經完成了圍繞美國發動對華新關稅戰的心理準備,相對而言,關稅戰對美國盟友的心理衝擊更大。
我們要堅信一點:這輪大調整導致的最大震盪是在美國,各國都會有一些小震盪,但是美國是那些震盪的總和。特朗普這樣瞎折騰,美國能承受得了,那麼中國將更加能夠承受。
2025年4月2日不是美國的“解放日”,而是華盛頓用實際行動宣告“美國衰落”的開始。2025年很可能會被歷史記錄為“美國衰落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