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圖來源 | 理想官方
作者 | 孫雅楠
作者 | 蘇鵬
“我們該怎麼開一場釋出會?”
在理想i8正式亮相前,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微博丟擲這個問題。
從釋出會時長到講述的方式,他都認真徵集網友建議,還留下一道思考題做預熱:“我們要為家庭使用者創造的幸福,到底是圍繞Family,還是Home,兩者的區別在哪裡?”
最終的共識是:釋出會不要太長、要學著講故事、要給情緒價值、拿手好戲“VLA”要單獨說…不難看出,李想多麼重視這場釋出會,也不難看出,理想對i8的成績表現出緊張。
i8是一輛中大型純電SUV,是理想第一次進入這個市場。此前理想在增程車領域用“冰箱彩電大沙發”式的家庭敘事建立起舒適區,但之後,MEGA的失利打亂了理想在純電路徑的節奏。
i8是另一種嘗試,必須重新定義“舒適”、“智慧”,乃至“家庭”。
這讓這場釋出會變得格外重要。
理想不只是介紹一輛新車,它要重新解釋自己。
理想需要確認:在進入純電SUV時代後,“理想式家庭”到底能不能走得通?而i8,就是他們重新向用戶發起對話的起點。
對於上述問題,理想先丟擲了一個定價來尋找準確答案:i8 Pro版起售價32.18萬元,Max版起售價34.98萬元,Ultra起售價36.98萬元。

圖片來源:網路

理想i8=越野車+轎車+MPV
這輛車的基本定位很清晰,具有“MPV的空間舒適性,還有SUV的透過性和轎車的駕駛感”。
i8長5085mm、寬1960mm、高1740mm,軸距達到3050mm,車身姿態低趴、風阻更小。據介紹,i8的設計靈感來自遊艇。內飾則有白色、灰棕色、橙黃色三種可選。

圖片來源:網路
官方稱其為“能越野的小MEGA”,它可以跑爛路、滿員狀態爬60%抖坡。但它的核心價值不是效能,而是空間表現。這臺車要裝下三代人、六口人,並保持長時間乘坐舒適。
為了保證三排可用,理想在結構上做了大幅調整,比如它的電池包採用倒置技術,熱源遠離乘員艙,並透過排放空間與底盤板的整合釋放垂直空間。電機佈局也被重新安排,為第三排讓出了24毫米縱向空間。
最終呈現出的效果是,第三排坐高333mm,坐墊長度503mm,坐墊寬度544mm。李想介紹,i8作為SUV,空間可以比肩MPV,更是超過市面80%SUV。
現場,一位身高一米九的設計師坐到第三排仍顯輕鬆。

圖片來源:網路
為了讓車內空間更實用,李想也笑稱“算不算自己再次被打臉”:曾經討厭小桌板的他讓主駕位後有了小桌板,第二排左右側也都有小桌板。
空間之外,是家庭使用者最在意的續航與補能。理想i8提供90.1kWh與97.8kWh兩種電池版本,分別對應CLTC續航670公里和720公里。
相比之下,它的整車能耗表現是這臺車的隱藏優勢。透過碳化矽電機、整車熱管理系統最佳化,以及更流線的車體結構,i8實測百公里能耗控制在14.6到14.8kWh之間。這意味著i8不僅由大電池硬拼續航,還在透過整車設計升級獲得更可持續的使用效率。
更重要的是它的充電能力——搭載5C三元鋰電池,支援800V高壓平臺,可實現10分鐘補能500公里。這個速度可以說是目前主流家庭車最能打的充電效率之一,實際解決了家庭使用者長途用車的核心焦慮。
而支撐這些電池系統的,是理想為i8專門定製的電池結構。電池包本體採用隨形設計,並且倒置電池結構。倒置結構還帶來了關鍵一環:熱害隔離。這項設計能讓熱量和煙氣更難上竄至乘員艙,是電池安全性提升的重要機制。
理想對電池包的測試也堪稱“殘暴”,10天動態泡水測試、電池包溫度達到50°C後浸入0℃℃的冰水60次迴圈、10000A電流雷擊…電池包均順利透過測試。再比如電池包在經歷冰凍雷擊槍擊序列測試後,裝車依然能保障理想i8仍可行駛。這些測試都讓家庭使用者更放心。
此外,理想在被動安全之外,也開始引入主動冗餘策略。i8全車標配9個安全氣囊,3米超長側氣簾貫穿A柱至D柱。
作為一輛SUV,理想沒有把這款車的駕駛體驗定義為“運動”,而是用了一個相對模糊但直觀的說法——“轎車的駕駛感”。對一臺自重約2.6噸的大六座SUV來說,這意味著它不追求極限操控,而強調低速線性、轉向靈活和重心穩定。
李想自信的把i8和寶馬i7進行對比:理想i8全系標配雙電機四驅,最大功率400kW,最大扭矩660Nm,使用了前雙叉臂式獨立懸架、後多連桿式獨立懸架,再加上雙腔空懸和CDC,能透過130km/h緊急避讓測試。
在輔助駕駛方面,i8全系標配禾賽ATL雷射雷達,相比AT128體積、功耗均減少超一半,但效能提升一倍,用作高階智駕系統的備份感知。
但李想特別強調,雷射雷達最大的作用反而不是在輔助駕駛,而是在極端光線下保證安全。
當然,i8身上還有科技看點——VLA模型(司機大模型)和理想同學智慧體。
在理想的概念中,V、L、A分別指代Spatial intelligence空間智慧、Linguistic intelligence語言智慧、Action Policy行為策略。與端到端“模仿”人類行為相比,VLA更像人類駕駛,因此也被稱“司機大模型”。
儘管目前的VLA還停留在L2級輔助駕駛階段,但它能讓駕駛更絲滑,“你和司機怎麼說,就可以和VLA怎麼說”。
因此,VLA能做到端到端做不到的事,落到實際運用場景,它能帶來連續任務、能在地庫中識別出口等體驗。

圖片來源:網路
據悉,VLA司機大模型8月隨理想i8交付,同步升級至所有ADMax車型(Thor-U平臺與Orin-X平臺)。另外,搭載J6M的AD Pro將在年底全量推送城市NOA。
而理想同學智慧體最“智慧”的是,它知道哪些需要和車主確認、哪些可以自己“做主”。

圖片來源:網路
比如點外賣時,它會詢問的問題是想吃什麼、哪家門店、飲品具體配置,如同和人類對話一樣;它也可以自主做主,比如你說“胸口有些熱”,它會自動調低溫度,並將風集中向你。在停車場時,它可以幫助你繳費。更關鍵的是,它還可以自己“寫程式碼”,生成屬於你的專屬應用。
除此之外,理想同學智慧體能夠建立“專屬記憶”,你去過的店、你之前提過的會議,它不僅記住,還會問你“好久不見,你上次提到的會議怎麼樣?”
讓智慧進入生活,讓科技帶來溫暖,這也是一家“車企”做“AI公司”的意義之一。

純電市場變局之中,理想必須加速跟進
i8需要幫理想拉起關於純電形態的第二條增長曲線,且緊迫感十足。
理想靠增程產品起家,相比於純電形態,沒有補能焦慮的增程技術讓理想吃盡市場紅利。但在近期,理想的這一基礎盤正被問界、深藍等品牌侵蝕,並且還受到智己、小鵬等後來者的威脅,疲態盡顯。
面對高強度的競爭壓強,理想不得已下調了全年銷量目標以及增程車型的銷量預期,全年總銷售目標由70萬輛下調至64萬輛,其中增程L系列由56萬輛下調至52萬輛。
不過理想的純電目標卻得到上調,之前純電i的銷售目標是年銷5萬輛,調整後純電產品(i系列、MEGA)年銷目標合計12萬輛。
上調純電目標的原因並不複雜, 因為純電市場的滲透率正進一步擴大,並且理想也將在下半年迎來純電產品爆發期:i6與i8即將接連登場,煥新版MEGA的市場表現也超出預期。
這是理想發起的第二波純電攻勢,一年前,理想MEGA曾因“使用場景存在使用侷限性”而折戟。
補能一度成為理想的夢魘,就在MEGA失利後的一年裡,理想化身“補能狂魔”在全球範圍內跑馬圈地。
理想汽車官方資料顯示:截止到7月20日,理想高速超充站總數達到968座,高速超充網路覆蓋G1京哈高速、G2京滬高速、G20青銀高速、G30連霍高速等中國最繁忙的18條高速,平均每152公里就有一座理想超充站。
在城市場景,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目前車樁比已達到1:1的“相對寬裕”水平,使用者的充電可及性大幅提升。
這也意味著無論是高速還是城市場景,理想純電的補能桎梏已被打破。
並且從技術形態來看,純電架構擁有更大的車內空間,而沒有補能焦慮的純電產品,能讓理想把家庭概念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
另一方面,純電的優勢也開始顯現。最直觀的是成本——充一度電只要幾角錢,相比動輒七八塊一升的汽油,長期使用下來能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對使用者而言,尤其是在城市通勤場景下,這種經濟性更具衝擊力。
即便是主打“城市用電,戶外用油”的增程車車主,在習慣用電之後,即使在戶外也會優先選擇充電而不是加油。背後其實正是對成本的敏感度在起作用。
蔚來總裁李斌就曾提到,他在新疆考察發現,許多增程車車主實際上也在頻繁使用充電功能。
越來越多使用者開始接受純電產品。根據乘聯分會資料,6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佔比62.1%,同比增長5.1%,純電動批發銷量77.1萬輛,同比增長39.2%。
市場體量擴大、使用者觀念轉變,自然吸引更多車企加速入局。今年,零跑B01、小米YU7、小鵬G7、問界M8純電版紛紛上市,大定成績斐然(蔚來品牌已不公佈銷量,但股價接連上漲),連一貫迭代緩慢的Model Y也即將在秋季釋出改款。此外,不少車型也將純電納入可選動力形式之一。
可以預見的是,純電賽道將愈發擁擠。各家車企正在快速搶佔細分市場的使用者心智,品牌力、定價力、產品力的博弈已提前打響。
在這樣的背景下,理想的“純電轉身”顯得順理成章。

理想自己的純電局
理想曾被譽為“最會做家用車的新勢力”。出身汽車論壇的李想憑藉對使用者的深入理解,開創了“冰箱彩電大沙發”的先河,打下家庭使用者心智,也重新整理了行業認知。
但到了2025年,這種策略正在被市場快速抄平,L系列的銷量正在被瓜分。當冰箱彩電大沙發成了標配,理想的護城河塌縮,增長失速。
利潤隨之劇烈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理想的淨利潤環比下跌81.7%;二季度,理想計劃再次下調銷量目標(還未確定),還被“半價理想”零跑奪走新勢力銷冠。

圖片來源:李想微博
今年4月,同濟大學朱西產教授預言,3年內蔚小理將一家不剩。他評價理想汽車“沒犯大錯”,但作為新勢力,“這麼高的研發投入這麼小的產量,你就等‘死’”。
顯然理想也意識到危機,將資源集中才是當務之急。2023年至今,理想在智駕方向經歷了至少三次技術路線切換:從高精地圖+規則模型,到端到端方案與VLA(Vision-Language-Action,視覺-語言-動作)大模型併線進行,直到今年,理想才正式押注VLA。
據悉,由於放棄端到端方案,端到端負責人夏中譜已離職,而VLA團隊則在快速擴張。
對外,這代表理想希望用AI重建護城河;對內,這也是高成本投入下不得不做的技術斷舍離——畢竟,維持兩套智駕系統的成本已接近一家新造車公司的全年預算。
銷量與利潤不及預期,但面對競爭局面仍需要大量資金。為了先活下去,純電市場成為了理想的關鍵轉折點。在這片市場,理想雖然失去了“先發優勢”,但“二次入局”仍有機會。
一方面,煥新版MEGA市場反饋良好,根據公開報道,相關人士介紹“獲得的訂單比預期高”;另一方面,理想涉及的35-40萬價格區間還鮮有車企涉及;更重要的是,理想已經在家用市場建立起“奶爸車”心智認知。這些都為i8留出了喘息和破局空間。
但這並不意味著i8可以從容不迫。使用者心智的視窗期極短,市場競爭容錯率極低。理想對純電i系列定下期望更高的目標,而作為i系列首發車型,i8的開局表現將直接影響整個系列的走勢。
而i系列的下一部車i6,計劃9月上市,可操作的銷售週期最多隻有四個月。並且i6的壓力遠比i8更大,它面臨的25-30萬元價位是純電市場的競爭“紅海”,對手包括小米YU7、樂道L90等強勢選手。
i6和i8各有各的使命,各自都不輕鬆。為了讓i系列更具競爭力,理想在產品上下足功夫:高續航、大電池、大空間…都直擊使用者痛點。
而在產品之外,理想內部也展開一場風暴。
CEO李想轉向AI和品牌,銷售、研發、供應鏈三大塊統籌交給馬東輝,銷售戰區從26個整合為5個——資源集中、指令扁平,火力集中,應對i8這場硬仗。
組織的大幅重構,往往是為產品戰役讓出通道,這種動靜,只有在“生死時刻”才會出現。
理想清楚地意識到,i8足夠優秀,但未必能夠複製L系列的“神話”。它更大的底氣,來自理想試圖構建的“新型車電一體生態”。
補能網路方面,截至目前理想已建成超3000座超充站,年底目標4000座,平均每天新增4座,密度已是行業領先。使用理想自研5C超充樁,i8可實現10分鐘補能500公里,在國標體系下處於超前水平。理想也因此成為目前車企中自建高速超充站數量與超充樁數量雙第一的公司。
“車企基建狂魔”背後,是理想試圖用超強的補能體驗彌合用戶對純電的心理落差。空間、舒適,是過去理想能被記住的關鍵,但在i8上,它還想構建純電車裡最好的出行體驗。
當然,理想也意識到,自己的對手不僅是其他純電明星,還有自己——增程與純電之間如何協調而非互相蠶食,是一場細緻而殘酷的博弈。
比如,理想已經開始根據區域差異推送車型,北方更推增程,南方更多上純電;此前MEGA就經歷了在低滲透城市撤展、集中資源於一二線的“區域騰挪”。
理想需要的不僅是一個爆款,而是用i8證明,理想可以做好純電。畢竟,i8一旦失敗,就不僅是“i8不行”或是“純電車不行”。市場只會得出一個更簡單的結論:“理想的純電不行。”
理想已經沒有太多犯錯的機會。對它來說,i8不是一款產品,而是一場表態——要向用戶、資本市場、甚至整個行業證明,理想的純電時代,不會在起點就倒下。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