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CCTV-4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2號表示,將會“大幅降低”對中國的高額關稅。
根據美國《國會山報》的報道說,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說,“不會有那麼高的關稅,它將會大幅下降,但是不會是零。”
根據《衛報》的報道,特朗普的言論是對美國財長貝森特22號早些時候言論的回應。貝森特表示,高關稅是不可持續的,他預計“世界上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將會緩和”。

其實,這個結果早就在我們預料之中,前幾天我們在《特朗普的貿易戰打不下去了》這篇文章中就有詳細的論述,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直接點前面的連結。
今天我們和大家說一些更加細節的東西。
雖然我們明知道特朗普的貿易戰會打不下去的,但是他“投降”的速度卻比我們預料的快很多。原本我們預料特朗普至少會堅持6個月左右,但僅僅十幾天特朗普就堅持不下去了。
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徵了145%的關稅(某些商品達到了245%),這本身就不是特朗普的本意,他只不過想對中國開展極限施壓而已。
中國的中低端製造商品在全球屬於壟斷性質的,離開中國,美國根本找不到替代。
雖然中低端製造的技術含量不是那麼高,但是它涉及到的產業鏈卻非常的長,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健全的。比如,我們以前說過的腳踏車,製造一輛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腳踏車,需要跨越從鐵礦石冶煉到數控程式設計的17個技術層級,協調超過200家上下游企業。
一個小小的腳踏車就涉及到如此多的產業,更不要說電視、空調等中端製造了。所以,我們篤定最終特朗普一定會“投降”的。
這時就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難道特朗普真不知道中低端製造絕非一朝一夕能發展起來的嗎?
怎麼可能啊?
特朗普本身就是一個商人,再加上背後有龐大的智囊團,怎麼可能不知道中低端製造的產業鏈非常長,就算阻止中國商品進入,美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來?
既然特朗普知道美國離不開中國的中低端製造,為什麼還要對中國那些商品加徵那麼高的關稅?
其實,特朗普就是在對中國極限施壓,在看中國老百姓和美國老百姓到底誰的耐力更強?如果美國老百姓的耐力更強,那麼中國就必然會投降。反之,如果中國老百姓的耐力更強,那麼特朗普就必然會投降。
什麼意思?
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徵鉅額關稅,中國商品基本不可能在美國還有市場了,這時大量的中國企業必然面臨巨大的壓力——大量商品賣不出去,企業就沒有辦法繼續生產,大量工人就沒有活幹,經濟就會出現嚴重問題,社會就會不穩定。那時,中國政府為了保證就業,就不得不主動找特朗普談,那時特朗普就會佔據主動。
與之類似,由於中國的中低端製造在全球處於壟斷地位,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有替代,特朗普切斷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途徑也要承受巨大的代價——中低端商品是生產生活必需的,根本就離不開。美國禁止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美國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都會遇到問題,要麼商品短缺,要麼價格暴漲,那時美國的老百姓必然也要造反。
所以,特朗普就開了一個“賭局”,他賭美國老百姓的忍耐力比中國老百姓的忍耐力更強——如果特朗普能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達到6個月以上,美國內部沒亂,相反導致中國大規模失業或經濟出現嚴重問題,那麼他就勝利了,那時中國就必然會主動去找他談。
為什麼會是6個月?
答案很簡單:美國國內還有大量庫存。
你每天都要吃飯,你不可能每天都要出去買大米吧?你肯定會存夠幾個月吃的大米。同樣,對於企業和商家來說,他們也是要準備庫存的。
一般來說,快消品/零售的庫存相對比較少,能堅持1-3個月,而製造業/耐用品的庫存則相對比較多,能堅持3-6個月或更久。

也就是說,就算特朗普完全禁止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美國國內的庫存也能讓美國人在3-6月內不會出現商品短缺。但是,中國企業呢?如果中國企業3-6個月沒有收入,它能堅持下去嗎?
說白了就一句話:特朗普在賭美國的庫存足夠支撐到中國企業堅持不下去了。誰先堅持不下去,誰就輸!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朗普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投降了,這就說明要麼是美國企業或商家的庫存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少,要麼美國企業或商家有大量庫存,但是他們都“惜售”,等著漲價大賺一波。我認為後一種的可能性非常大。
總之,一句話:特朗普沒等到我們的企業堅持不下去了,反而是美國的企業先堅持不下去了(美國零部件進口商有大量庫存,但是他們不賣,等著漲價,導致美國相關企業缺少大量零部件而無法生產)。
這就是特朗普要大幅降低中國關稅的主要原因。
那麼貿易戰會不會因此而結束呢?
當然不可能了!
讓“製造業迴流”的思想在特朗普腦中已根深蒂固了,而且美國也確實有“重振製造業”的必要,所以貿易戰絕對不會停的。
我們可以預料的是:雖然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失敗了,但是接下來特朗普對中國的“出牌”將更有針對性——不會對所有商品都加徵高額關稅,而是有針對性的加徵高關稅。
腳踏車、彩電、冰箱等產業鏈比較長的中低端製造,就算禁止中國出口,美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的,所以對這類商品加徵高額關稅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有些商品涉及到的產業鏈比較少,是可以透過高關稅發展起來的。
舉個例子:棺材。
2017年,日本東京電視臺的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世界》中揭露了一個驚人的資料:日本90%的棺木都是菏澤曹縣生產的,甚至僅曹縣莊寨鎮的兩家主要企業,每年出口日本的棺材數量就超過50萬套。
只要日本對中國加徵高關稅,那麼他們很容易就可以給自己造棺材了。
與“棺材”類似的商品很多。
——日用生活類的有衣架、晾衣夾、塑膠杯、一次性餐具(如紙盤、塑膠勺、掃帚、拖把、垃圾桶、塑膠盆、浴球、馬桶刷等;
——文具及辦公用品類的有鉛筆、橡皮擦、訂書釘、回形針、圖釘、筆記本、便籤紙、膠水、卷筆刀、資料夾等;
——小五金及工具類的有鐵釘、螺絲、掛鉤、鑰匙扣、門鎖配件(如插銷)、合頁、拉鍊、別針、鐵絲網、墊片等;
——紙製品類的有紙杯、紙盤、紙袋、衛生紙、餐巾紙、紙箱、便籤紙、紙吸管、紙標籤、紙包裝盒等。
……
這些商品是可以透過高關稅在短期內就發展起來的,所以接下來特朗普極有可能會對這類商品保持高關稅。
那麼,那些產業鏈比較長的中低端製造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如果大家仔細看新聞,在整個貿易戰過程中,有兩大類,特朗普始終不鬆口,而且幾乎沒有任何談判空間,那就是鋁鐵和汽車。
鋁鐵就不用說了,特朗普對全世界加徵了25%的關稅,沒有例外的。至於汽車,歐盟、日本和韓國向美國出口了大量汽車,特朗普對那些國家也加徵了25%的關稅——其它關稅大多都“暫緩”了90天,但對汽車加徵的關稅都已經在4月3日正式生效了。
特朗普為什麼那麼重視鋁鐵和汽車?
“鋼鐵”被喻為工業的糧食,沒有鋼鐵,製造業就不可能發展起來——大型化工廠、巨型油輪等都是鋼鐵巨獸,沒有自己的鋼鐵製造業,發展那些行業的成本就會異常高。

至於汽車,它屬於高階製造,而且涉及的產業鏈非常多,也是美國目前少有的能拿得出手的傳統制造業,只不過由於美國的生產成本比較高,美國的汽車製造商將大量零部件生產轉移到身邊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了。所以,只要對歐盟、日韓等國的汽車加徵高額關稅,那麼美國是具備在短期內將整個汽車產業鏈完善起來的。
一旦汽車的產業鏈健全了,那麼生產腳踏車之類的產業鏈就很容易健全了——能生產汽車輪胎就能生產腳踏車輪胎,能生產汽車軸承就能生產腳踏車軸承……只要稍微調整下設計就可以了。
由於汽車屬於高階製造,它的利潤是比較高的,所以它有動力發展全產業鏈。相反,腳踏車的利潤比較低,如果你為了發展腳踏車而完善整個產業鏈,那是不划算的。
特朗普的思路和中國走的路正好是相反的——中國是從低端開始,然後逐漸向高階突破,而特朗普的思路則是從高階向低端發展。
所以,我們要趁著特朗普“投降”的這個機會抓緊時間開拓新市場或進行產業轉型,因為最終中美還是要脫鉤的!
放棄幻想,繼續戰鬥!
—–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