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最近是不是覺得,在超市買什麼都變貴了?
Coles最新一季財報透露,面對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很多澳洲人的消費習慣已經悄悄做出了改變。
零食、酒、水、肉,這四樣大家平時最愛買的雜貨,現在都在被慢慢放棄。

先來說說零食。
薯片、餅乾、糖果、冰淇淋這些快樂食品,銷量出現明顯下降,已經成了“想買但要猶豫一下”的選擇。
可能以前是路過貨架順手拿,現在則是拿起來看一眼價格,再默默放回去——
畢竟吃一口快樂,錢包要喊痛。

其次是瓶裝水。
相比之下,這一品類的下降不是斷舍離,更像是替代。
Coles分析發現,越來越多的顧客選擇可重複使用的水瓶,從源頭上減少支出。
這既是一種省錢方法,也是一種綠色生活方式的體現。

酒精類商品的銷量也出現了下降。
過去可能每週五下班都會來一杯,現在很多人則改喝無酒精飲料,甚至直接不喝。
Coles的CEO Leah Weckert指出,一些顧客為了控制食品雜貨預算,選擇減少飲酒,以尋求更高的價效比。
不是生活不需要儀式感,而是算一算賬單,就知道哪裡可以先省一點。

至於肉類,Coles這次也提到了一個細節——
他們開始給部分肉製品加上黃色防盜夾,以減少偷竊。
其實這也從側面說明:肉真的貴了,貴到值得下重手防偷。
與此同時,不少消費者正在嘗試低肉飲食,用豆類、蛋、素食代替部分肉類,一週少吃幾次肉,以控制每週的食品支出。

不過,大家也不是一味地節省。
Leah Weckert指出:復活節的銷售量照樣強勁。節日期間,澳洲人依舊願意花錢犒勞自己。
這種“平時省、節日花”的消費邏輯,其實更加符合現實。

除了省錢,怎麼省也很講究。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結賬時會使用FlyBuys積分,兌換$10折扣;
超市自有品牌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如Coles Finest這一季的銷售量就漲了14%。
一邊追求品質,一邊計算價效比,大家變得更聰明瞭。

當然,有些漲價,是我們消費者控制不了的。
比如過去一年,可可的價格上漲了180%,巧克力、餅乾、穀物等含可可的產品自然也在漲價。
咖啡也是一樣,全球價格上去了,日常喝一杯的成本也水漲船高了。

生活成本在漲,大家的購物習慣也在變。
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地“消費降級”,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選擇,已經在悄悄改變我們和超市之間的關係。
你去超市購物是否也變得更理性了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