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印度撕破臉,美資砍單越南印尼轉中國,中國殺入南美建鐵路

特朗普這兩天又和莫迪老仙槓上了,他明確反對蘋果在印度設生產線,他說美國已經容忍蘋果在東大生產很多年了,下面要搞也是在美國設生產線。
這是一個增量和存量的問題,即東大太強,存量搞不走,但增量就絕不能再讓其他國家染指比如印度。
美國當下是餓虎,不挑食,和印度搶生意不是面子的問題,而是生存的問題,和拜登政府過去這些年透過拉攏讓利盟友對付中國的戰略已經完全不同。
中美談判之後,美資已經快速砍單越南印尼,轉回中國。即使當前的稅率仍然位元朗普第一任期高,但由於在中國生產即使是所謂的低端產品,普遍成本也比越南便宜10%15%,而且越南自己本身也面臨特朗普高額關稅的不確定性。
最難的是歐洲,當前歐美談判並不順利。歐洲絕不接受特朗普的10%的基礎關稅,歐洲認為貿易戰之前對美平均的關稅是1.35%,是很低的。但特朗普認為歐洲有增值稅,而且進口商品是不能抵扣的,所以歐洲佔了美國大便宜,必須徵收基礎關稅。
為了對沖美國的打劫,瑞典提出歐盟作為整體加入CPTPP。瑞典外貿大臣杜薩認為,歐盟和CPTPP兩大貿易組織聯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全球最大規模自貿區。
這就讓美國很多國會議員很擔心了,他們怕特朗普政策帶來的是世界的聯合,各國降低貿易壁壘,最後把美國自己搞成一個孤島。
但特朗普的想法和政策有他自己一套邏輯,他更注重的是存量的打劫,而不是增量。這是西方文明基因決定的,即無論是遊牧或者漁獵都是劫掠文化,只有中國這樣的農耕文明才真正的重視生產和財富增量。
貝森特說的特朗普三大政策:
1. 關稅,是基於當前全球金融經貿秩序的財富轉移,即從私人部門或者無差別其他國家,往美國政府手上的存量轉移。
2. 減稅,批評特朗普的人認為減稅會帶來財富從中產向超級富豪轉移。但特朗普政策有更大訴求,即透過減稅把美國變成大號新加坡,大號迪拜,也就是全球黑白灰產金融資產的轉移。(第一任他就那麼做的,業內朋友就知道當初那一撥,中國某大廠的幾百個員工資產從新加坡轉到了美國。)
這點靈哥不太深入談了,但歷史都是有傳承的,二戰後美國崛起,英國實業凋敝,靠的就是控制的那些個離岸島進行金融洗錢重新獲得財富地位,全球前十的GDP
3. 放鬆監管,無論能源還是製造業生產,包括氣候變化是騙局放鬆環保監管等,這是存量的工業轉移,針對的是墨西哥加拿大歐洲日韓等。
那麼東大的政策實際上是堅定不易的在走增量,因為我們14億人口,只有增量才可以解決問題。
什麼叫增量呢?大家聽的比較多的是一帶一路,出海,增加內需這些名詞,都對的,但隱藏在基礎建設背後的本質是資本化的邏輯。
馬來西亞的東海岸鐵路也將在2027年完工,馬來西亞同時在考慮連線線和泰國鐵路連通,而泰國當前一直在加速修建到寮國永珍鐵路,和中老鐵路對接。
這次巴西訪問中國,我們敲定了和巴西一起建設跨洲兩洋鐵路,一直連通到錢凱港,而沙特方面也在計劃建連通紅海到波斯灣的鐵路,這樣就可以跳過以色列對亞非通道的阻礙,把亞非歐三大大陸有效連線。
這三大專案,都會沿線配套相應的現代化物流中心,並實現沿線城市的進一步資本化。
對,大家聽到更多的是拉動經濟發展這一名詞,更核心的是資本化,即基礎設施如鐵路的延伸本質上是增加了資本化,樞紐城市的湧現,將催生以房地產金融為載體的新型資本化,這樣有效的擴大了國民財富。
而過去的美式全球資本化,是以美元為錨,我們和各國合作的新的基礎設施,不僅是賣一些中國技術,裝備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中國主導的全球新的資本化,是以人民幣為錨。
因此中美一體的意思是,過去是以美元為錨搞全球資本化,英鎊日元是影子貨幣,未來是以人民幣為錨搞全球資本化,增加全球財富和人民福祉,美元將變成影子貨幣。
美國很多人可能不樂意,但失去增量能力的美國沒得選,這是美元繼續十到十五年保持有信用國際貨幣的唯一路徑。
(全文完)
中煙香港連續大漲,會員發來紅包,恭喜大家賺錢。加入靈哥星球,不錯過好公司+好邏輯+好時機,新的會員交流微信群已建立,現在加入可進群。
週一直播非常成功,最高有1100會員線上,把美股,A股,石油,黃金,軍工等板塊後續邏輯聊了整整兩個半小時。詳細直播文件,和影片回放已上傳,錯過的同學歡迎加入星球獲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