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alk|導演劉娟:從電影到管理,AI重塑創作與領導力

系列導讀
ChatGPT的問世引發了新一輪的AI熱潮,商業領袖們對AI在降本增效、提升銷量方面的商業價值已初步認可,慢慢開始思考AI對組織管理的影響。如,AI時代的組織能否走向去中心化發展?自下而上的創新能否規模化?靈活液態的無邊界組織是否能夠與科層式組織並存?人類如何擁抱AI並塑造差異化競爭力?實現上述美好願景需要怎樣的技術、文化、管理變革作為前提?
BCG亨德森智庫秉承務實浪漫主義精神,持續開展“商業+X”跨界對談,與科幻文學、神經科學、管理學、AI技術、商業等多個領域的大咖,共同探索AI短期及長期對於組織管理的影響。
本期受訪嘉賓:劉娟
導演,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碩士,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媒體技術本科
電影處女作《初戀未滿》(導演、編劇)獲得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會特別獎
電影《怒江》(導演、編劇)入圍東京國際電影節世界焦點單元
紀錄片《巴拉夫》(導演、編劇、剪輯)獲得好萊塢國際獨立紀錄片榮譽獎
對談實錄
Q1
作為一名導演和影視行業資深從業者,您如何看待AI對於影視行業的影響?在哪些方面AI有望賦能與協助?
A
電影一向是一個技術和藝術結合的產物,它一百年間的發展都是這樣的過程。但當網際網路和AI技術開始普及後,技術的壁壘被打破了。雖然我從十多年前開始自己做電影,但到現在,我自認為可能在純技術方面不敵B站的一個UP主,他們利用剪輯和特效軟體的能力可能比我強很多。作為一名導演,在技術壁壘被打破的“科技平權”時代,如何再來面對一個投資巨大的專案,挑頭帶領幾百人團隊,讓你的電影登上國際舞臺?這對我而言是很大的思想衝擊。
相比於內容創作,我認為AI對製片人的工作領域——團隊管理、專案風險管理、對電影製作流程更為精細化的改造衝擊是更大的。電影製作過程中有很多潛在風險,比如電影拍攝可能受到天氣的巨大影響,為了獲得奇觀式的景象,可能會在山區、荒野拍,每天的日程表會因為天氣而不斷變化,給拍攝準備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然而隨著AI技術的介入,對未知的預測和預判會更加精準,對製作計劃的監控和敏捷調整將會有幫助。
另一方面,在導演創作的過程中,AI對導演整體的思維模式也會有微調和修正。導演的工作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內容創作,另一部分其實就像一個工程師,導演要知道做的每個決定會不會導致製作週期或者預算的溢位。專案規模越大、商業屬性越強,導演的預判就要越精準,才能使整個專案和團隊不陷入泥潭。以前的作戰模式是,導演會做一個很詳細的規劃,然後自己去預想創意的過程會對專案規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在做Storyboard的過程當中會去權衡不同的製作效果——因為帶來的製作預算可能會有很大差別。現在AI可以在導演閱讀劇本甚至分析劇本的過程當中,協助完成很多原本非常繁雜的前期工作,比如說分鏡的繪製、拍攝計劃的評估,協助導演面對“能不能做?多少預算能做?多大規模能做?”等問題。這意味著在前期權衡的過程中,AI可以使導演不再單槍匹馬,協助導演使評估過程更精確化、具象化。
與此同時,對製片人、電影投資人而言,AI加持下的預期管理也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我們經常說電影週期和產品開發有一些類似,電影的開發週期是3年或5年,科幻的大製作甚至可能到8年或10年。在這個週期裡,最難管理也最難平衡的是人的預期——投資人的預期、創作團隊的預期,甚至觀眾的預期。在AI的協助下,導演能把準備方案做得更快捷、更充分、更精確,對整體預期的管控會大有助益。當然,我們處於一個動態變化的時代,其實你很難預期觀眾5年後會是什麼品位、對電影是什麼需求,這其實是一個長期的變數。但是導演至少可以把電影創作和製作的變數變得可控,掌握更大的自主協調能力。
對於電影工業的製作流程和繁冗的工作量而言,AI可以極大地提高製作流程中的效率,尤其體現在後期製作任務上。例如,像綠幕擦除等繁瑣的工作,以前需要大量的人工勞動。在一些科幻片或者視效大片裡邊,往常需要10人到20人的團隊坐在電腦前面一幀一幀擦掉綠幕、擦掉穿幫的小絲小線,這個工作量極大。但隨著AI技術的進步,自動化解決方案能夠處理大量的重複性任務,從而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AI釋放了創作者的精力,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專注於創作本身,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
最重要的是,我認為AI時代的來臨將打破創意的“階級化”,降低專業的准入門檻,使更多有創意但技術經驗不足的人能夠參與到電影的製作中。在創作團隊裡,創意的主導者通常是導演、攝影指導、美術指導等位於創作頂端的人物,其他成員常常感覺自己的創意不被重視。這導致電影變成了一個“有階級”的產物。我遇到很多00後,他們的想法非常出色,但由於技術壁壘,他們的創意無法呈現出來。如果有了AI,你把這些想法告訴它,它就能迅速生成一個可視方案。當導演看到這個視覺化的方案,能夠直接把你的想法轉化為電影執行的可能性。這個過程會變得非常快速和高效。我曾讓AI嘗試寫一個劇本,它雖然寫得並不完美,但在10分鐘內完成了一個可供探討的基礎模型基礎框架,提供了一個專業基準線。這種情況下,AI不僅能在橫向上拉平專業度,也能在縱向上打破電影創作中的階級感。
未來,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它有可能成為全行業的系統化工具,不再僅僅侷限於解決區域性問題,而是能夠從前期的專案規劃、資金管理,到後期的發行和市場反饋,都提供智慧化的支援。這將使整個電影行業更加高效、靈活,擁有更多創新的可能性。
Q2
您認為作為一位導演,迎接AI時代的到來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A
重要的是在思維轉換方面,我認為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要包容和開放。AI的出現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早期哲學家認為人類是唯一認識和感知世界的生物,但現在AI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模式,甚至可能給你一些你不知道的東西。我們要意識到,自己不是知識儲備最強大的,因此我們必須謙遜,在態度上更開放。
但同時,我們要堅信和保證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這對創作者而言尤其重要。以前有些創作者可能技術處於行業尖端,但現在技術不再是權威,真正影響作品的還是個人的意識和對世界的看法。因為只有你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你的生命體驗是獨一無二的,你的身體給過你的感受是獨一無二的。在每個人的生命經歷中,你到底抽取了什麼、你思考了什麼、你留下了什麼,這決定了你作品的獨特性、你對人的同理心。我相信一個20歲追逐夢想的青年與一個經歷家庭變故的40歲創作者,他們對人性的理解會完全不同。這沒有好壞之分,只有誰更能呈現自己、原汁原味地表達出這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驗,並讓這種體驗直達觀眾、直達人心。
在未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是直達人心。以往,靠技術或外界力量也能形成護城河,但在AI讓技術和專業普及的背景下,我們必須更加深入挖掘人性和人心,依靠洞察力——如何去洞察這個世界、思考和體味生活,可能是面對AI時我們仍然保有的優勢。
Q3
您提到擁抱技術,但也要警惕技術帶來的風險。在未來的AI環境下,您認為有哪些事情是AI無法替代,依然需要人類去掌控的?
A
未來整個行業的發展會更加註重創作者的人性本身。AI可以輔助我們,但創作的核心仍然是人,決策環節必須由人來做。AI雖然可以進行邏輯思考,但它的判斷依然是基於大資料邏輯。無論是在公司管理還是電影專案製作中,很多時候決策涉及到人情和道德底線時,我們不僅僅是追逐利益,而是希望讓社會變得更好,改善人類的生存境遇和社會環境。例如,如果當前某個型別的電影票房最高,但它總是販賣人性的苦難,觀眾看這樣的作品對社會真的有好處嗎?AI可能會判斷這部電影能百分之百盈利,但我覺得這不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我一直相信AI無法取代的是人類的愛。母親因為愛孩子願意犧牲生命,AI對此可能只會認為是個錯誤的邏輯判斷。但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這種情感是AI無法完全理解的。
AI在過往既定領域的判斷可能準確,但對於顛覆性的創新,它只能基於過去的經驗做出分析。因此,決策還是得靠人。比如說一個科幻專案,AI可能會根據市場熱度告訴你要具備哪些元素,比如對標《流浪地球》《沙丘》等,但如果我想要創作出新的東西,AI就會認為那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會阻止我去做這樣的專案,但我始終相信,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是值得投入的。
最好的方式是把AI當作助手,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自身和專案的問題,並且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最終的決策權一定要掌握在人的手中。
核心啟示
1
AI在幫助CEO制定戰略規劃、商業計劃、管理預算時,可以提升抗風險性(情景分析)、準確性和落地可行性
2
AI有望打破創新“階級化”,拉平專業度,降低創作門檻,更加鼓勵自下而上的創新
3
AI是管理者的輔助,真正的領導力還是需要“直達人心”
4
AI領導力需遵循倫理道德的底線,以及守衛社會責任的準則
AI Talk系列閱讀
關於中國區專家
阮芳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BCG組織與人才專項中國區負責人,BCG亨德森智庫中國區聯席負責人。
何大勇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夥人,BCG亨德森智庫中國區聯席負責人。
戴若晨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諮詢顧問,駐BCG亨德森智庫(中國)代表。
如需聯絡,請致信[email protected]
關於BCG亨德森智庫
BCG亨德森智庫是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戰略智庫,致力於採用遠見卓識來探索和開發新穎的商業、技術和科學領域的寶貴洞察。亨德森智庫邀請商業領袖進行思維碰撞式的討論和實驗,以拓寬商業理論和實踐,並從業務內外汲取轉化創新理念。
媒體垂詢,請致信[email protected]
關於BCG X
BCG X是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數字化構建與設計部門。這一全新部門匯聚近3,000名技術專家、數字化構建專家和設計師,致力於協助企業客戶加速數字化轉型,並實現科技及商業方面的創新。
我們將加速發展BCG深厚的行業與職能專長,整合先進技術知識與志存高遠的企業家精神,以協助組織實現大規模創新。
我們的端到端全球團隊橫跨不同專項領域,與客戶密切協作,共同打造銳意創新的顛覆性產品、服務與業務,助力客戶解鎖新的可能性,制勝未來。
透過建立集數字化構建、商業戰略與能力加速於一體的綜合組織,BCG X超越商業諮詢與技術供應商所能單獨創造的價值,為客戶提供獨有的工具組合以加速促進其數字化轉型之旅,實現1+1>2的效果。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BCG影片號
掃描左側二維碼
關注BCG數智港
快來關注我們吧
宣告
原創內容的最終解釋權以及版權歸波士頓諮詢公司所有。如需轉載文章,請在資訊欄輸入“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