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名男子在丹佛國際機場使用自助販賣機時,意外發現螢幕上彈出了“支付小費”的選項。
這一現象令他感到十分憤怒,因為當時周圍幾乎沒有任何人,甚至連看守機器的工作人員也不在現場。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許多網友開始探討美國日益盛行的小費文化,部分人認為這種文化已經失控,而另一些人則對此表示不以為然。

根據《每日快報》報道,這名乘客在網路論壇Reddit上分享了他的經歷。他表示,自己當時在丹佛機場候機,正好半夜使用自助販賣機購買一些物品。然而,機器的支付介面上竟然出現了“支付小費”的選項,讓他非常震驚和不滿。因為在那個時刻,周圍幾乎沒有任何人,甚至連工作人員都不在場看守機器,這讓他覺得要求支付小費十分荒唐。
他的貼文引發了網友們的廣泛討論,許多人認為這種情況已經完全超出了合理的範圍。一位網友表示,雖然已經習慣了美國普遍存在的小費文化,但在這種完全無人看管的自助販賣機上要求小費,實在是太過分了。
更有網友提到,這種現象讓人想起了外帶烘焙披薩店Papa Murphy,儘管顧客是自己回家做披薩的,但該店仍然要求收取小費,這種情況已經讓人覺得無法接受。
隨著討論的深入,許多網友開始反思美國的小費文化,認為它已經逐漸走向極端。一位網友指出,如果大家繼續給小費,企業就會繼續要求,而且支付的比例可能會逐步上升。他認為,給小費就像是自願把錢送給別人,似乎反映了美國人過於慷慨或愚笨的傾向。對於這種文化,他表達了極大的憤怒。
另有網友認為,自助機器敢於要求小費,正是看中了消費者已經在實體店中培養出的“給小費的習慣”,他們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應該支付小費,儘管實際上沒有任何工作人員提供服務。一位網友對此表示認同,認為這種行為有些投機取巧,而當身邊沒有人給你施加“社會壓力”時,很多人可能會停下來思考:“我真的該給小費嗎?”
有些國際網友也加入了討論,特別是來自英國的網友。他們表示,在英國,小費通常是獎勵良好服務的方式,因此他們也不理解為什麼一臺自助機器會有要求支付小費的選項。對於他們而言,小費文化的本質是基於與服務員之間的互動,而非與一臺沒有提供任何個人化服務的機器互動。
這起事件不僅僅是一次關於小費的討論,也引發了人們對消費文化、自動化技術以及企業營銷策略的深刻思考。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自動化裝置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在自助裝置上引入支付小費選項,挑戰著傳統的小費文化界限。對於消費者來說,如何在不斷變化的消費環境中做出理性選擇,似乎變得愈加複雜。
對於這一事件,有人覺得這是一種不合理的剝削行為,而有人則認為這種做法並不意外,只是現代消費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如何,這個話題無疑將繼續在網路上激起更多的討論與思考。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