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金融時報》披露,特朗普主導的最新預算草案掀起共和黨內部激烈爭論。一方面是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班農派,呼籲保護醫療補助和中產階級權益;另一方面是富豪派和自由市場支持者,推動大幅減稅和削減社會福利。兩條路線的碰撞,暴露出MAGA陣營深刻的階級裂痕,也預示著共和黨未來的政治走向。下面是文章正文,發上來僅供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特朗普#美國國會#特朗普大法案
富人減稅、窮人斷糧:特朗普拋棄工人階級引發MAGA分裂
要真正瞭解一個政黨的價值觀,看它的預算惠及人群就足夠了。按照這個標準來看,特朗普領導下的共和黨對科學、醫學研究、海外災難受害者、糧食補助、各年齡段教育、窮人的醫療保障和清潔能源都毫無興趣——這些專案在預算中遭到嚴重削減。相比之下,軍費、邊境安全、富人利益和據說為富人服務的小費接收者則大受青睞。更令人瞠目的是,他們對不斷膨脹的美國財政赤字幾乎毫無控制慾。特朗普提出的預算,堪稱近年來對藍領階層最不友好的財政方案。你可以把它叫做“飢餓遊戲2025”。這種“回報”選民的方式,顯得格外冷酷。
密蘇里州的右翼參議員喬什·霍利等共和黨人警告說,這份預算可能“徹底斷送我們成為工人階級政黨的機會”。而MAGA運動的最早構思者史蒂夫·班農更是直言,削減醫療補助將直接傷害特朗普的基本盤:“MAGA支持者仰賴醫療補助,因為這個國家並沒有那麼多好工作。”在他看來,國會仍由富豪階層把控,這與特朗普當初承諾選民的平衡預算和“不碰社會福利”背道而馳——畢竟,這正是特朗普競選時僅有的兩個財政承諾。
現實卻是:眾議院共和黨人起草了一份徹頭徹尾為富人量身打造的預算藍圖。儘管該法案上週五因幾名保守派議員“削減力度不夠”而暫時受阻——這些議員要求進一步砍掉老年醫療保障,並全面取消清潔能源激勵——但就內容本身而言,它依然體現了共和黨主流的優先事項。該法案不僅延續了特朗普時代的減稅政策,還計劃將聯邦遺產稅的起徵點提高至夫婦合併的3000萬美元,並廢除槍械消音器的聯邦稅收。這些政客毫不掩飾他們的“硬派”立場。
表面上看,好像馬斯克逐漸疏遠特朗普,而班農仍然活躍在MAGA圈。但關於特朗普與馬斯克“分手”的傳聞,其實被誇大了。更可能的情況是,他們正在“暫時冷處理”。從目前的政策走向來看,馬斯克的自由意志主義財政理念正在戰勝班農的經濟民粹主義。
兩人都主張“解構行政國家”(這是班農最早提出的概念,馬斯克則透過所謂的“政府效率部”來實踐),但相比之下,馬斯克在推進自由市場的激程序度上,遠遠超過了班農在推動藍領議程上的力度。馬斯克堅信聯邦撥款大多是欺詐行為,並將自己與其他科技巨頭視為“深層政府”的受害者——這顯得諷刺,因為他的公司迄今已獲得高達38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和合同。特朗普的預算正好契合馬斯克的口味。
反觀班農主張的藍領議題,在特朗普口頭上經常被高調宣傳,但在政策層面卻屢遭冷落。班農與少數MAGA議員反對對高收入群體減稅,甚至主張對頂端富人徵收40%的高稅率;他還呼籲對馬斯克和其他AI巨頭進行強監管。班農曾諷刺:“在華盛頓,一家美甲店受到的監管都比這幾個搞AI的人多。”AI監管的影子至今未見。
當然,班農的一些主張也得到了部分落實。特朗普的司法團隊正在施壓馬克·扎克伯格的Meta,並試圖拆分Alphabet(谷歌母公司)。但這一過程很可能以某種“交易性和解”收場,而非班農希望的“矽谷壟斷解構”。副總統J.D.萬斯表面上站在反壟斷一邊,但他也是彼得·蒂爾的門徒——後者主張一種“企業君主制”的奇特理念。若未來對谷歌或Meta作出不利裁決,這更有可能成為特朗普的一次“政治斂財”機會,而不是制度性改革。因為在反壟斷政策上,特朗普並無連貫立場。
在解決美國核心經濟問題——貧富差距與中產階級擠壓——方面,班農的言辭聽起來頗具煽動力。但他面臨兩個尷尬的矛盾點:首先,他支援削減國稅局預算,而這正是徵稅的關鍵機構。這項削減對特朗普的富豪金主們來說,堪稱最讓人滿意的預算專案之一。其次,班農主張特朗普應暫停人身保護令(habeas corpus),以便快速驅逐至少1000萬非法移民。這一極端措施遠比班農倡導的親中產經濟議程更可能成為現實。在這一點上,特朗普與班農“黑暗面”的觀點高度一致,而對班農“光明面”的藍領關懷,則大多停留在嘴上說說。
當然,眾議院透過的預算案在參議院還會有所修訂。但即使有調整,幅度也可能非常有限。馬斯克及其背後的資本利益,正將本該支援的底層美國人推進一臺政治“絞肉機”。這是否會引發MAGA陣營的內部分裂?到了特朗普任期的第二個百日節點,我們或許就能看到答案:經濟民粹主義在MAGA陣營,究竟是真議題,還是假面具。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