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無數個做題發瘋、熬夜追劇的夜晚,年輕人抱著魔芋零食,一口一袋。不知不覺,20袋已下肚,減肥的flag早已拋在腦後。
近幾年,魔芋成為新晉的“零食大王”。素肚片、蒟蒻果凍、魔芋爽等製品應運而生,哪怕是在飲品界,魔芋也憑著魔芋晶球、魔芋凍粉等小料闖了進去。
2024年,魔芋儼然成為休閒零食中最亮眼的存在,甚至反超“大哥”辣條,成為衛龍的頂樑柱。根據衛龍美味2024年年報,其調味面製品(即辣條)的年度收入佔比下滑至42.6%,首次被佔比為53.8%的蔬菜製品(即魔芋)超過。

圖片來源:衛龍美味
靠魔芋狠賺一筆的不止衛龍,鹽津鋪子、勁仔、百草味、良品鋪子、來伊份等品牌都紛紛加入魔芋賽道,推出了自己的明星產品。
年輕人為何愛魔芋?這個地域食物是怎麼火起來的?
從“膠水塊”變身零食新寵
年輕人有多愛魔芋零食?單是小紅書上,#魔芋爽就有近4億熱度。
當代零食愛好者,尤其是減脂門徒們,很難不為魔芋動心。素毛肚、魔芋條、魔芋涼皮、魔芋雞胸肉餃子、掀起果凍界改名運動的“蒟蒻果凍”……“人類貓條,多吃不胖”出現在眾多品牌營銷文案中。
不過,幾十年前,魔芋還只是雲貴川渝一帶廚房裡的一個常見食材,無論是用來炒肉、燉啤酒鴨、涮火鍋,都不過是一例不起眼但入味的小配菜。形態和顏色也很容易讓下筷子的食客們皺緊眉頭——土土的灰棕色,就像一塊剛從泥土裡挖出來的“膠水塊”。
後來這個“膠水塊”又以“魔芋粉”“魔芋精粉”的形態在食品行業的大戲中跑了多年的龍套。很長時間,食客們吃到的魔芋大都以魔芋豆腐、魔芋粉絲等初級加工品為主,而且它們主要在西南地區流通,缺乏全國性品牌。
而魔芋零食的出現,離不開衛龍等品牌助推。
進入千禧年,辣條便開始風靡並迅速霸佔了學校周圍小賣鋪的黃金位置,那時魔芋和休閒零食尚未扯上關係。
然而辣條高油高
鹽的爭議,食品安全的擔憂與產業如影隨形。2005年央視“3·15”晚會曝光某辣條廠在原料中非法新增黴剋星,接著又有媒體報道辣條廠家存在工人用腳踩等問題,導致辣條行業遭受重創。作為辣條巨頭的衛龍也不得不將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加速提上日程。·
2014年衛龍正式推出魔芋爽,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小兒子”營收一路走高,不但在2022年底衛龍IPO時已經成為年銷售超5億元的大單品,還拉高了衛龍的毛利率,並且以一己之力承擔起衛龍從辣條企業向辣味零食企業過渡的重任。
根據衛龍年報,2018年,魔芋爽等蔬菜製品業績佔比僅為10%,此後一路上揚,直至2024年佔比上升至53.8%,成為衛龍業務中超越調味面製品的第一大品類,正式晉升為衛龍家族裡的營收頂樑柱。
這兩年,越來越多零食品牌入局魔芋零食賽道。來伊份在2022年正式申請註冊了“花樣魔纖”魔芋子品牌商標;衛龍也在2023年10月份上市了全新魔芋辣味休閒零食“小魔女”;同月,鹽津鋪子推出了魔芋素毛肚子品牌“大魔王”。此外,良品鋪子、佳龍、勁仔、口水娃、百草味、周黑鴨等30多個品牌均在魔芋零食賽道有所佈局。

北京亞運村新辰裡來伊份店內售賣的魔芋零食。圖源:JeanW
作為休閒零食行業的另一大巨頭,鹽津鋪子2024年休閒魔芋製品實現營收8.38億元,同比增長76.09%,銷量和噸價分別同比增長66.9%和5.5%,呈現出量價齊升態勢。而為了夯實自身在魔芋品類的優勢,鹽津鋪子還於2023年7月拿下雲南津絕魔芋食品有限公司52.50%的股份。
國民零食不斷迭代
零食品牌們之所以轉戰魔芋,首先是因為敏銳捕捉到了消費趨勢的變化。
來伊份對有意思報告表示,健康已經成為消費者選擇零食的首要考慮因素。大家不再僅僅滿足於味蕾的享受,而是希望能從零食中獲得更多的健康價值。而魔芋這種食材,天然就具備低熱量、高膳食纖維的特點,這無疑讓它成為零食界的新寵。
當然,對吃貨們來說,口感和味道依然是排在第一順位。作為原料的魔芋本身,口感很難稱得上“好吃”。它含有天然的生物鹼,直接入口會嚐到鹼水的苦味。把魔芋做成零食,第一件事是要除去鹼味,接著就是用大量的調料,豐富口感。
行業技術進步,讓魔芋有了爽脆、Q彈、有嚼勁的口感,企業創新又讓它多了麻辣、香辣、酸辣、麻醬味等多樣口味。作為辣條大王,衛龍在魔芋爽上發揮了“辣”味優勢。後起之秀則是跟大眾餐食口味結合,在麻醬、烤肉、火鍋味上開疆拓土。比如鹽津鋪子聯合六必居主推麻醬味魔芋素毛肚,分別有不辣和微辣,同時還有香辣烤肉味、麻辣火鍋味。

圖片來源:鹽津鋪子
回顧曾經的國民零食,四十年前是大白兔奶糖,三十年前是爆款單品好麗友派,後來是辣條、滷味、堅果等零食界的頂流迭代,背後有著怎樣的規律?
來伊份對有意思報告表示,零食大王的迭代,是一個時代變遷的縮影。流行零食的更替不僅反映了消費者口味的變化,更折射出社會經濟、科技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遷。
從糖果到辣條,再到滷味、堅果,每一類零食的興起,都是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新需求。比如,糖果能夠帶來甜蜜的幸福感;辣條則以獨特的辣味刺激和親民的價格迅速開啟市場;滷味靠著濃郁的風味和豐富的口感吸引消費者;堅果因營養豐富成為健康零食的代表。而現在魔芋能夠崛起,同樣是契合了消費者對於健康、低卡零食的追求。
當下,Z世代等年輕群體逐漸成為零食消費的主力軍。他們的消費觀念更加理性,更加註重健康和品質。低糖、低鹽、低脂、低卡、低GI的健康零食,成為市場的寵兒。
膳食纖維豐富、熱量近乎為0、飽腹感強、口感口味百搭、可替代食物明膠、粉塊條絲形態多樣……這對於嘴饞又怕胖的年輕人來說,魔芋幾乎稱得上是一個完美食材。
不過,一款零食,真的能做到一邊讓人吃得過癮,一邊又健康減脂嗎?
“好吃不胖”和熱量詐騙
按照薄荷健康的熱量標註,每100克魔芋的熱量只有9千卡,相當於1克的油。
這意味著,當一個人吃下一整盆的純魔芋,攝入的熱量也就跟舔了一下油壺嘴差不多。甚至在某些美食博主口中,魔芋還被戲稱為“負卡路里食物”,因為“畢竟我嚼來嚼去也要消耗點熱量呢”。

網友熱衷於素毛肚零食測評圖片來源@小紅書饞嘴黑大帥(已獲授權)
看到了年輕人們對健康低卡食物的追求,商家們在宣傳時也是鉚足了勁兒,把“0脂肪”“低熱量”“0碳水”這樣的詞,加粗放大標註在每一個魔芋食品的介紹頁面上。
除了關於熱量的描述,“即食”和“飽腹”也是宣傳的重中之重。做魔芋面、魔芋涼皮的商家,在“即食”上“卷”到了極致:袋子一撕,魔芋一放,調料一倒,配上自帶的叉子,袋內攪拌一下,一頓就解決了。
而談到“飽腹”,宣傳裡最常見的話術是“魔芋吸水性強,可以80—100倍膨脹,提升持久飽腹感”,彷彿中午吃一口就能飽到凌晨三點。可到了評論區,真實消費者的回答幾乎都是“吃不飽”“只能當零食”。
魔芋本身的確是低卡、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但是,每吃下一袋魔芋爽,除了魔芋本身,一同入口的還有魔芋吸滿的調料和油脂。根據華為健康,100克炸雞柳熱量為168千卡,而100克衛龍酸辣味魔芋爽熱量為159千卡,鹽津鋪子大魔王麻醬味素毛肚為179千卡。

資料來源:華為健康,圖源:JeanW
在脂肪含量方面,許多魔芋零食很難做到真正的“低脂”。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固體食品中脂肪含量不超過3g/100g才能被稱為“低脂”食品。有意思報告隨機選取幾款產品發現,衛龍魔芋爽(香辣味)為9.6g/100g、鹽津鋪子魔芋絲(香辣味)為3.9g/100g、三隻松鼠魔芋絲(香辣味)為3.7g/100g、王小滷脆爽魔芋絲(燒烤味)為5.4g/100g以及勁仔Hi魔芋(紅油香辣味)為4.8g/100g。
更不要提為了醃製魔芋所使用的大量的鹽。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薦成年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換算成鈉,攝入量不超過2000毫克。而6小袋衛龍酸辣味魔芋爽中,鈉含量就達到了1317毫克,超過了人體所需的一半還多。
想著“好吃不胖”的年輕人,用魔芋零食代替辣條,入口的油膩感雖然消失了,但一不小心就會吃超,直到十幾袋入腹,不小心瞥見配料表才驚覺這場“熱量詐騙”。
多位醫生和營養專家呼籲不宜過度食用魔芋,也不要用其替代正餐。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公眾號發出提醒,魔芋零食≠健康食品,市場所售魔芋爽、魔芋蛋糕往往新增大量鹽、糖和新增劑。胃腸虛弱者、低血糖人群慎吃,過量食用可能引發腹脹、腹瀉,可能加劇頭暈、手抖。
不過,即便知道“被騙”,當代年輕人們,還是會努力把吃零食和減肥,這兩件看似矛盾的事,一起進行到底。
作者:JeanW
編輯:餘源
值班編輯:禮物
推薦閱讀
滬上阿姨,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