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15億!Temu、Shein瘋狂擠壓下,又一澳洲知名電商平臺關停!

又一澳洲知名電商平臺倒下了。
1月21日,澳洲知名電商平臺Catch的母公司Wesfarmers宣佈,在過去三年半時間裡虧損超過3.5億澳元(人民幣15億),將在2025年4月30日正式停止運營。

Catch官網通知

Catch平臺隨後向賣家發出通知,明確2025年4月底為正式關閉業務的日期,而2025年1月31日(週五)將是賣家在該平臺的最後銷售日期。自1月31日起,平臺將停止接受新的商品上架和買家訂單。
據公開資料顯示,Catch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線上零售商之一,網站於2017年正式上線。Catch.com的前身是澳洲知名的折扣網站catch of the day。
catch of the day成立於2006年,由澳洲的一對兄弟Gabby Leibovich和Hezi Leibovich創立,在2016年前後受到亞馬遜、eBay等電商平臺的衝擊後開始轉型,並改名為Catch,並且允許第三方賣家入駐。
據Catch官方發出訊息得知,目前已近200個工作崗位將被裁減,100個電子商務崗位將轉移到Kmart,以便在Catch於2025 財年第四季度關閉後利用其倉庫。
近年來,Temu、Shein和亞馬遜憑藉其全球規模、技術優勢和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以及服務模式,在澳大利亞電商市場日益壯大。拿Temu來講,自2013年3月在澳大利亞推出以來,線上零售商市場的總份額上已經超過eBay,不斷擠壓eBay市場份額的同時,更給Catch這樣的本土電商帶來不小的壓力。
為了應對困境,Catch也曾嘗試透過招商等方式扭轉局面。特別是在2024年,Catch大張旗鼓地招商,重點瞄準中國賣家。但由於入駐門檻較高,僅吸引了200多家中國賣家入駐,遠不及亞馬遜或沃爾瑪等平臺。
此外,Catch平臺面臨高額運營成本挑戰,尤其聚焦於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其履約中心的運營和維護,涵蓋倉儲、物流和技術支援等關鍵環節,均需大量資金投入。以上種種問題使得Catch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走下牌桌。‍‍‍‍‍‍‍‍‍‍‍‍‍
細究Catch的發展之困,正是全球化電商競爭發展、優勝略汰的必然結果,同樣的變化在印尼市場更為明顯。‍‍‍‍‍‍‍‍‍‍‍‍‍
就在剛剛不久前,印尼本土電商巨頭Bukalapak宣佈關閉其電商業務和實體商品市場。Bukalapak關停背後,則是Lazada、TikTok Shop等電商平臺不斷擠壓市場份額,使得本土老牌電商平臺紛紛被破出局。‍‍‍‍‍‍‍‍‍‍‍
報告資料顯示,2023年Shopee在印尼電商市場佔據40%的GMV(商品交易總額)份額,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Tokopedia,其份額為30%;Bukalapak排名第三,市場份額僅為11%。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電商格局正在快速演變,這其中中國跨境電商是重要的推手。而全球電商格局進化背後的核心邏輯則是人貨場的效率革命。

在未來的競爭中,誰能更好地把握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最佳化自身的市場策略、提升商品和服務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2月25日 南寧
2025新渠道大會&增長品類大會
重磅嘉賓共探行業新出路
高效渠道與優質品牌一站式對接
掃碼來現場👇
沒看夠?
加入玩具核心群,直接開聊!
群滿了?加小編微信
回覆“玩具”關鍵詞,拉您進群


關注母嬰行業觀察內容矩陣
get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