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雞娃“戰”高考vs加州雞娃“夢”成空:中美教育的背後終是殊途同歸?(上篇)

大家好,作為一個教育博主,雖然我經常寫旅遊攻略,但躲不開的話題就是“雞娃”二字。
“雞娃”想多早就多早開始,胎教就可以算了;那麼到何時才算告一段落呢?我以為到18歲高考/申請大學就可以了吧。上大學後孩子住校了,學習和生活主要都靠自己安排,家長能干涉的也有限了。
雖然誰都清楚大學和專業的選擇應該是以孩子的意願為主、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但孩子升入的大學似乎已經被不少家長視為多年雞娃的一份“最終答卷”
今天就想分享兩個中美雞娃“終點”的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自己收穫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啟示,如果你讀完後也有那麼一點共鳴那就更好了。
故事一
海淀十八年雞娃終點:高考582分
今年高考出分後,一個海淀媽媽的帖子在網上迅速火了起來。原貼是這樣的:
故事二
加州十年雞娃,黃粱一夢
這個帖子立刻讓我聯想起兩年前美國加州一個華裔男孩的大學申請故事,相似之處是帖子也是孩子媽媽發的,大學錄取結果也是讓媽媽不滿意。
那是當年北美文學城的一個熱帖,熱度在華人圈不亞於海淀這個帖子。大意就是STEM娃申請各大高校的CS專業,覺得很match的學校都被拒了,媽媽十分沮喪。
為什麼這個帖子讓我時隔兩年記憶猶新?因為文章結尾一句:“十年養娃,黃粱一夢”。
▼原貼如下
不得不感慨中文的力量,區區八個字,當時給我的震撼難以言表,簡直是觸目驚心。飽含了一個母親投入無數心血、培養出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但大學錄取結果卻不盡人意後的沉痛、憤懣與不平。
雖然不少人認為這位母親過於短視,過於在意藤校的光環,大學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站,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但是我還是能理解她的。
當時錄取結果剛出來,可能心理落差比較大,覺得孩子不比競爭者差,當初覺得很有把握的學校都沒錄取,一時用詞偏激一點也是情緒的宣洩。
不過,這兩個帖子裡的情況也有顯著的不同。
海淀娃故事分析
海淀娃在小學階段毫無疑問是非常優秀的。英語、鋼琴、作文、奧數、畫畫、市三好,可謂是邊形戰士
要知道英語FCE卓越已經相當於雅思7分了;作文和奧數也都有獎。我覺得並不是隨便拉出來一個乖乖聽話的孩子就能雞成這個水平的,這孩子本身的資質很好,語數外底子也是非常好
而看她中考壓線而不是綽綽有餘地考到人大附,高中成績不理想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我猜測她可能物理化學成績拖了後腿。
作為一個曾經的海淀小初+西城高中娃,我認為這個女孩如果沒有在高中出現厭學問題,能按部就班地學下來,以她這個語數外的底子,高考時可以避開不擅長的理科,選考文科類的科目,人大、北外、北師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都是有希望的。
我查了查,人大附中去年中考分數線對應海淀區排名大約在1000名以內(這裡借用去年的資料估計一下),如果這個孩子能保持住海淀區1000名的名次到高考,在北京市應該能在4000名以內
我查了查上一段說的幾所大學在北京錄取的排名,4000名以內的確都是有戲的。
而她實際的582分,排到了14000多名
我認為資質並不是問題,那麼問題就出在了心態上。從小學的尖子生,到初中應該也是排名不錯的,再到高中一下墊底了,接受不了,開始擺爛。
不少人認為這就是老話說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的原因。如果孩子留在本校高中,高考結果可能比現在好很多。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真的能改變人生嗎?
寫到這裡我又聯想到,前幾天很多中考家長忙著在酷暑之中“跑校”,十分辛苦且飽嘗人情冷暖。
所謂“跑校”,就是在中考分數公佈後、高中錄取之前,家長拿著分數去找有意向的高中,先跟學校簽好協議,保證錄取,據說20年前就有了。
那麼為什麼不老老實實報志願、等著學校根據分數名次分批錄取呢?
正常中考錄取只能錄普通班,想進實驗班還要等開學後考試篩選
“跑校”家長的孩子的成績,一般是能錄取到更好高中的普通班,也能錄取到下一檔高中的實驗班。家長們擔心一切資源向實驗班傾斜,那麼權衡之下可能就會放棄更好高中,而轉投低一檔高中,提前鎖定實驗班名額
在“跑校”的過程中,可能差一分,就被學校拒之門外,說什麼也不讓進,哪怕是想帶孩子進學校參觀一下。
在各自單位裡可能是人中龍鳳的家長們,此時對學校的招生老師、門口保安陪著笑臉,點頭哈腰,甚至是苦苦哀求,心裡可能為孩子當初沒有更細心一點、多做對一道選擇題而懊惱萬分。
再說回故事裡這個孩子,其實我覺得如果她中考的分數是人大附的錄取分數線,那在她所在的那所中關村六小強應該也進不了實驗班。
但是如果留在本校,環境是熟悉的,很多的初中同學估計也會升入本校繼續做同學,開學後第一次考試肯定也不會墊底。那擺爛就很有可能避免。
假設這個孩子中考時真的拒絕了RDF,留在本校,高考順風順水考上了很好的大學,那自然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如果她的心理素質就是比較脆弱,那她高中躲開的衝擊有可能會推遲到大學發生。
到了大學,她要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同齡人競爭,而大學課程的難度跟高中相比簡直是階躍。沒準大學期中考試她就傻眼了,然後擺爛,掛科,無法畢業。。。
那麼相比之下,她以582分的成績考入一所沒那麼好的大學,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學校裡競爭沒有那麼激烈,如果她除錯好心態,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之中,可能可以獲得不錯的專業排名,積累社團、實習等經驗,畢業後考研或者找工作,若干年之後,發展不見得比高考考了高分的結果差。
高考為大眾提供的是一場每年一次的八卦盛宴,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作文題目的詮釋、是每年必有的跑錯考場或忘帶准考證的驚險、是媽媽(可能還有爸爸)身上“旗開得勝”的旗袍、是“一考定終身”的戲劇性、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的人間悲喜不相通。
而省、市、地區大大小小的狀元們在經歷了敲鑼打鼓慶祝的輝煌後,進入大學後怎麼樣了?有多少人進入大學之後因為無法適應而掛科、擺爛、退學?這就只有他們自己的家庭才知道了。
人生就是一場無休止的逆流之旅,不進則退。我覺得人不可能一輩子當雞頭,總有連雞頭都混不上的時候,還是得訓練強大的心理素質。
我反思我們這一代就特別缺乏挫折教育,進入社會後遇到打擊也挺容易擺爛的。所以對孩子就應該特別注意補上這一環節,不光是考試成績,還有人際關係等各方面。
感覺挫折教育值得單寫一篇。
為避免文章過長大家沒耐心讀完,今天先到這裡啦,明天繼續分析加州雞娃的故事。
— END —
號外號外
聖誕家庭合影都拍了嗎?
mini session走起!
感恩節快來啦,聖誕節還會遠嗎?
是時候帶上全家,拍一組聖誕寫真啦!
只要短短二三十分鐘,記錄下溫馨美好的回憶~
有fancy漂亮的佈景,有超會逗娃的攝影師Iris~
本週末和下週末,聖誕mini session等你來拍!
獨家優惠:提我打折~兩家一起報名折上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