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形勢為什麼突然逆轉?

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失聯,歡迎大家加我的個人微信好友。

語音技術來自訊飛有聲
1 中東一度形勢大好
從2023年十月開始,中東形勢一度大好。
對誰好?
當然是對中國好。
中東的局勢讓美國焦頭爛額,無暇東顧,中國這邊的壓力,瞬間減輕了不少。
先看看中東的戰線之內——巴以衝突。
本來所有人都認為“阿克薩洪水”只是趁以色列不防打了個措手不及,等以色列回過頭來,哈馬斯肯定很快就會被消滅。
但事實上呢?
哈馬斯透過利用地下隧道網路、火箭彈和無人機,形成了持久的抵抗。
目前已經打了一年了,還能時不時給以色列來一個“反坦克體操”!
甚至在今年的10月7日(阿克薩洪水一週年)的時候,還又用火箭彈襲擊了特拉維夫。
這都1年了啊!
斷水斷糧的情況下,哈馬斯是咋手搓出火箭彈的?
相比哈馬斯的頑強抵抗,以色列雖然氣勢洶洶,動用了40個旅的兵力,但仍然被打得傷亡慘重。
軍事強國的畫皮被撕得渣都不剩,只能靠空軍來逞威風。
更關鍵的是,因為加沙久攻不下,以色列不得不維持幾十萬的預備役士兵的在役狀態,導致經濟生產活動減緩,國家難以為繼。
北線,真主黨在邊境反覆襲擊以色列,導致以色列不敢把北部的特戰旅和領土旅調往加沙搞輪換作戰。
而且因為襲擊嚇跑了很多定居點居民,這些人在特拉維夫流離失所,怨氣很大,是以色列內部的重要反戰力量。
南線,是胡塞武裝。
胡塞武裝很少直接襲擊以色列領土(因為隔著沙特),但胡賽拼命襲擊路過紅海的以色列貨輪,搞得以色列進出口、貿易、投資和旅遊等領域都受到了沉重打擊。
不得已,美國不得不緊急撥款176億美元援助以色列,以防以色列國家破產。
但是這樣一來,美國內部又亂了。
一方面,出於國家利益,美國需要幫助以色列打贏這場仗。
另一方面,以色列對加沙的狂轟濫炸,對婦女和兒童的屠殺,又完全不符合左派的價值觀,認為美國的行為都是助紂為虐。
再加上美國共和黨利用這件事做文章,美國大學內爆發的支援巴勒斯坦運動,其背後就有共和黨的推手,存心在給拜登上眼藥。
所以,巴以衝突的政治影響外溢,搞得拜登裡外不是人。
於是就想讓以色列快點結束戰爭,省得這種民意影響大選。
但拜登這種要求又和以色列的訴求不符,引發了激烈的美以矛盾。
美國是一邊援助,一邊捱罵,別提多憋屈了。
當美國的議員們都忙於巴以衝突大撕逼的時候,琢磨中國的時間自然就少了。
所以我們發現,今年美國國會關於中國的法案,要明顯少於去年。
中東的戰線之外呢?是外交戰場。
在巴以衝突成為世界級難題的時候,誰能在衝突中發揮更大作用,誰就能贏得更多國家的信賴。
在衝突初期,美國雖然也聲稱反對針對平民的暴力行為,但他們將批評集中在哈馬斯身上,卻從未談及過去半個世紀以色列猶太人對巴勒斯坦人的壓迫。
這種拉偏架的方式自然會引發很多中東國家不滿。
中國呢?
中國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中國立場:支援巴勒斯坦人們維護自身民族權利的正義事業!
中國清晰指出了此次巴以衝突爆發的根源,就是巴勒斯坦的建國權、生存權以及迴歸權都長期沒有得到切實的處理。
這是歷史的不公、更是當前的不公。
所以說,要想有效解決巴勒斯坦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落實“兩國方案”。
中國這一表態,顯然是說到了中東國家的心坎上,也贏得了中東國家歸心。
在中東國家的支援下,中國作為“中東被欺辱和壓迫民族的代言人”,在聯合國提交了一份又一份提案。
要求立即停火,重啟談判,實行“兩國方案”,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徹底解決巴以問題。
雖然這些提案絕大部分都被美國否決,但問題在於,美國每否決一次,都能讓全世界看到美國的雙標,讓美國陷入極大的被動。
美國的軟實力,就是在這一次次的反對票中被一點一點消耗,搞得世界很多國家都不認美國這個老大了。
遇到矛盾都找中國調解了,美國的世界影響力,大不如前。
2 中東大好形勢根源
很多人奇怪,哈馬斯、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怎麼這麼厲害?
能死扛著美以的壓力不斷戰鬥,把美國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中東?
其實吧,他們都算是伊朗構建的“什葉派之弧”的組成部分.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透過向這些武裝提供武器彈藥和訓練,打造出了一個反美反以統一戰線,禦敵於國門之外,減輕國防壓力。
毫無疑問,伊朗的反美事業,對中國是有利的。
為了支援伊朗,中國也做出了巨大努力。
比如,推動沙特伊朗和解。
伊朗的宿敵是沙特,這個大家都知道,除了教派的衝突,更大的問題在於對伊斯蘭世界領導權的爭奪。
沙特雖然有錢,但軍隊戰五渣,所以特別沒有安全感。
天天怕伊斯蘭革命的風潮吹過來,王室的位置可就坐不穩了!
所以沙特就拉起一個海合會,說白了就是遜尼派國家抱團對抗伊朗。
這樣一來伊朗就面臨一個被遜尼派國家包圍的狀態,地緣形勢急劇惡化。
這樣一來,伊朗就不能集中精力去搞抵抗之弧來對抗美國和以色列。
這個時候,中國出手了。
2023年3月,伊朗與沙特在中國的斡旋下達成和解,願意重新恢復外交關係。
至此,互稱為宿敵的雙方達成了“世紀大和解”,震驚了世界。
注意,這個和解,不僅僅是互開領事館那麼簡單,而是全面、完整地結束敵對狀態。
據說沙特和伊朗和好後,兩國情報部門還搞了一次“對賬”。
對賬後雙方發現有一大半的互襲事件都不是他們自己乾的,而是第三國家乾的。
哪個第三國家?除了以色列還有誰?
總的來說,沙特和伊朗的大和解,為伊朗鬆了綁,減少了一大半敵人,可以讓伊朗專心對美以。
除此之外,中國還出面做東,拉著巴勒斯坦14個派別高級別代表,在北京簽署了《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讓巴勒斯坦擰成了一股繩。
說實話,巴勒斯坦人其實力量不少,但長期以來,一直陷於內鬥,難以團結起來對抗以色列。
比如,傑哈德的地道,不讓哈馬斯人員進入。
哈馬斯從海灘上收集來的空降物資,又不分給傑哈德等其他組織。
這樣一來各自為戰,難以給以色列帶來大的傷害。
推動巴勒斯坦各派別和解後呢?
極大減少了巴勒斯坦內耗,使其一致對外,也給以色列帶來了更大的威脅和壓力。
比如傑哈德武裝,他們比哈馬斯更加不計後果和不惜犧牲。
雖然戰果沒有哈馬斯多,但他們非常擅長斬首,以軍大量的軍官,都死在傑哈德的手下。
可能也是怕加沙地帶撐不了太久,中國在今年專門邀請了巴林國王哈馬德、埃及總統塞西、突尼西亞總統賽義德、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雖然名義上,是出席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但其實談的,還是巴以問題。
中國的希望,是這四個國家,能發揮各自的作用,為巴以衝突停火做出貢獻。
巴林、阿聯酋是產油國,雖然並不願意介入戰爭,但是讓他們提供一些人道主義物資還是可以的。
突尼西亞和埃及呢?
這兩個都是地中海國家,掌握著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渠道。
只要他們出面,加沙就能源源不斷得到產油國提供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簡單來說,只要加沙民眾還能得到人道主義救援物資,藏兵於民的哈馬斯的的戰鬥就不會停止。
這種事情,光靠伊朗是協調不來的,只有中國出手還行。
除了外交層面的支援,中國對伊朗,也實打實的給真金白銀。
我們都知道,伊朗石油資源豐富,但其國民經濟水平,差隔壁的沙特差遠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4年10月的資料,沙特人均GDP達到32,881美元,而伊朗人均GDP為4465.6美元。‌
沙特人均GDP大約是伊朗的7.4倍‌。
為啥都是產油國,二者差距這麼大?
因為美國製裁。
為了制裁伊朗,美國動用了《與敵國貿易法》、《聯合國參與法》、《全國緊急狀態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愛國者法》、《伊朗制裁法》等十幾條法律。
雖然都是美國的國內法,但因為美國的長臂管轄權,所以往往能收到國際制裁的效果。
這樣一來,哪怕有人想買伊朗的石油,也沒法找到合適的銀行來給伊朗付款,因為大型跨國銀行擔心被美國罰款。
就算有人能透過以貨易貨的方式與伊朗交易,對不起,也很難找到敢於運輸伊朗原油的航運公司。
就算你自己造一艘船運,國際上也沒有保險公司為你的船承保,遇到“海盜”概不負責哦!
所以,伊朗石油,雖然品質比委內瑞拉的石油強多了,但在國際市場上,就是賣不出去。
對伊朗來說,一個能源源不斷穩定購買石油的客戶,至關重要。
這個客戶是誰呢?
只有中國。
中國有不怕美國製裁的崑崙銀行,有自己的海運船隻,也有自己的保險公司。
更有位於印度洋的海軍力量,所以可以毫無顧忌的購買伊朗石油。
目前,伊朗每天向中國出口大約230萬桶石油,佔中國佔中國原油進口的10%,每年能從中國拿到大概330億美元的收入。
說實話,這對年稅收收入只有492億美元的伊朗來說,已經算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
中國頂著那麼大壓力,仍然進口石油,一方面是因為伊朗石油便宜(大概沙特油的八成左右);
另一方面,也是想給伊朗輸血,讓伊朗不至於因為制裁而倒下,進而分擔中國的壓力。
為了堅定伊朗的反美決心,2021年中國和伊朗還正式簽署一項為期25年的協議,簽訂並實施了中伊投資協定。
伊朗有了錢,才能在中東為抵抗之弧提供支援,這是伊朗的命脈之本。
所以,對於伊朗來說,不論外交還是經濟,中國能想到的支援能做到的支援,中國都不遺餘力做了。
就是希望伊朗能給力一些,扛起中東反美大旗。
中方的戰略很簡單,主要目的就是徹底解決巴以衝突,還中東以安寧。
讓中東這片比較富裕的土地能納入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中國新的市場。
如果這個目標達不成,也可以讓美國深陷中東泥潭,緩解中國東部沿海地緣政治壓力。
說實話,這個目標,差一點點就成功了。
你看,今年年中的時候,是什麼形勢?
內塔尼亞胡內憂外困,戰場陷入了哈馬斯的泥潭,經濟也快崩潰了。
今年,以色列政府已透過各種談判,從國際債務投資者那裡獲得了超過60億美元的資金。
包括3筆新發行債務以及6次美元和歐元計價債券的增發,總額達到51億美元。
這些借債,利息非常高。
有一個4年期的利息高達6.25%,另一種8年期的,利息達到了6.5%!比美國國債還高!
把擅長放高利貸的猶太人都逼得去借高利貸了,可想而知以色列窘迫到了什麼程度。
戰時內閣呢?也搖搖欲墜。
內閣中反對內塔尼亞胡的聲音此起彼伏,特別是部長本尼·甘茨,提議就解散以色列議會舉行議會投票,並在10月之前舉行新選舉。
這實際上就是逼宮,逼內塔尼亞胡下臺了。
以色列軍方層面呢? 
以色列貝特利德基地爆發嚴重騷亂,軍方與以色列極右翼人士爆發衝突,顯然軍隊也受夠了。
這場鬥爭僵持到11月份,以國防部長約亞夫·加蘭特被內塔尼亞胡解職告終。
但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也進入倒計時了。
如果不是特朗普當選後,讓以色列的搖擺派重新支援內塔尼亞胡的話,恐怕內塔尼亞胡早就下臺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內塔尼亞胡對約亞夫·加蘭特解除職務後沒幾天,拜登發表了一個宣告。
拜登聲稱,已經明確向內塔尼亞胡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資訊:
解決以巴衝突的唯一答案是“兩國方案”,並強調佔領加沙將是一個錯誤。
這一表態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為啥?
因為美國一直對“兩國方案”比較避諱,在聯合國關於落實“兩國方案”的提案中,美國一直都是投反對票。
怎麼現在總統突然又冒出來說支援“兩國方案”了?
雖然美國的立場變化,可能是因為擔心內塔尼亞胡政權崩潰導致局面崩壞。
但從大的方面來說,這個立場與中方訴求基本一致。
所以,眼看中國的目標,就快達成了!
可萬萬沒想到,大好局面就被伊朗搞砸了!
3 拉胯的伊朗
這次中東局勢突然崩壞,伊朗要負最大的責任。
中國需要伊朗在中東以反美立場拖住美國,但奈何,伊朗反美不堅決啊!
我們說個冷知識。
雖然伊朗是個反美的國家,但其國家內部,崇美情緒非常嚴重,總是對美西方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有中企的員工回憶,在2015年伊核協議達成後,中伊一些商務談判的時候,伊朗人就說:
歐洲美國人要回來了,你們技術不行,能保住訂單就不錯了,還不趕緊降價?
說白了,伊朗人骨子裡還是認為歐美的好,中國貨質量差、技術低,有點玷汙高貴的伊朗人。
這也就導致了在伊朗的民間,有很多恨國黨。
他們很難抵抗以色列和美國的滲透,只要開出一個移民的價碼,就有無數人爭著搶著要出賣祖國。
為啥伊朗核專家接二連三被暗殺?
就是因為國家都被滲透成篩子了!

搞到最後,甚至連伊斯蘭革命衛隊都被滲透了。
美國暗殺蘇萊曼尼是怎麼取得的情報?
就是伊斯蘭革命衛隊自己的人出賣的。
整個國家都是如此,那麼就很容易被人利用其民選政策,改變國策。
果然,2024年5月,伊朗總統萊西離奇“墜機”身亡,然後投降派佩澤希齊揚當選總統。
結果,伊朗的對外態度大變。
今年9月份,佩澤希齊揚在參加聯合國大會時,不是譴責以色列的種種暴行,反而在聯合國公開向西方投降。
說伊朗不想與以色列開戰,不想升級中東局勢,說願意與聯合國進行核武談判,希望地區實現和平。
只要以色列同意談判,伊朗就可以和以色列達成協議。
伊朗願意把所有的武器放在一邊(不再支援抵抗之弧),不再與以色列僵下去。
說實話,外交談判,向來是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
可是伊朗總統上來就把自己的底牌給洩露出去了,接下來人家還不玩命地逼你讓步?
雖然後來有了伊朗導彈襲擊以色列,但問題在於,因為伊朗提前預告了襲擊,以色列那邊的損失基本上都是小意思。
說白了只是演給伊朗國內看罷了。
伊朗這種態度一亮相,以色列的手段馬上就變了。
一方面,在正面戰場之外,大肆開展暗殺行動。
不論是空襲也好,還是特種部隊攻擊也罷,反正就是斬首抵抗之弧以及海外的伊斯蘭革命衛隊領導層。
當你沒有生命之憂的時候,可以說自己強硬地反美反以。
但一旦你的生命隨時會被奪走,你還會不會這麼堅決?
說實話,不是信仰十分堅定的人,可能扛不住這種震懾。
人心一動搖啊,什麼事都不好辦了,伊朗的反美反以調門明顯低了好多。
另一方面,調動能掛核彈的F35震懾伊朗,同時加大對抵抗之弧的圍剿。
比如,以色列情報機構引爆黎巴嫩境內的尋呼機,切斷了真主黨指揮鏈條。
然後又用了80枚鑽地彈,炸死了真主黨首腦納斯魯拉。
同時地面部隊進入黎巴嫩南部,逼得黎巴嫩政府出面和以色列簽訂了停火協議。
這個時候伊朗有什麼表示沒有?
沒有!甚至連後續的導彈襲擊也不搞了!
說實話,伊朗的做法真的讓小弟寒心了。
真主黨,哈馬斯被以色列打的這麼慘,大哥卻不聞不問,那別人幹嘛還要替你賣命?
阿拉伯有句諺語:
你在路上遇到一個毒蛇和一個伊朗人,記得先打死那個伊朗人,伊朗人不值得信任。
所以我們發現,抵抗之弧對以色列的攻擊慢慢變弱。
除了仍在時不時放個無人機的胡塞武裝之外,其他的戰線,都已經慢慢平息了。
這種局面,極大鼓舞了美以的信心。
以色列的新策略見效,不僅內塔尼亞胡的統治穩定了,而且還想趁著伊朗的軟弱,再撈一票。
比如,敘利亞。
咱們必須承認,阿薩德在制裁之下,的確喪失了很多民心。
但到不到12天就垮臺的地步?
顯然不到。
那為什麼垮臺了呢?
伊朗不給力啊!
無論是敘利亞的南方陣線還是HTS,其實都算是烏合之眾,不是什麼正規武裝。
就算敘利亞政府軍兵無戰心,那伊朗在敘利亞還是有駐軍的!
雖然革命衛隊在敘利亞不多(4000人),但別忘了還有數萬聽從於伊朗的什葉派民兵呢!
兩撥人雖然沒啥重武器,但搞搞城市防守還是沒啥問題的。
先穩住戰局,慢慢再反攻唄!
就像2014年那樣,不也挺過來了?
可是現實中的呢?
我們看看普京是咋說的:
在敘利亞第二大城市阿勒頗遭到攻擊的時候,敘反對派攻擊部隊實際上就只有350人。
城內的敘利亞軍隊和伊朗系武裝力量有3萬多人,結果就是350名敘反對派騎著摩托車一下子就沖垮了敘伊3萬聯軍。
敘利亞軍隊和伊朗系武裝力量根本沒有抵抗,就直接逃跑了。
甚至,還有4000多名伊朗革命衛隊成員直接逃進俄軍空軍基地。
最後,還是依靠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才逃離敘利亞,否則就要被敘反對派全部繳械消滅了。
丟不丟人?
作為革命衛隊,基層官兵一向比較頑強。
當年兩伊戰爭的時候衝擊雷區都不帶怕的,能讓他們集體逃命的可能性只有一個:
上面不讓他們抵抗。
說白了,還是伊朗上層出了問題,覺得敘利亞局勢不可收拾了,再次妥協退讓。
這麼一下子不要緊,伊朗花了百億美元,在敘利亞十年佈局,一朝盡喪!
不僅如此,連帶著把中國構建新的通往地中海的中東鐵路計劃也給搞泡湯了!
多年來,伊朗一直透過敘利亞向中東各國的反以武裝組織運送武器,包括正在與以色列軍隊對抗的黎巴嫩真主黨和葉門胡塞武裝。
一旦切斷這條敘利亞通道,黎巴嫩真主黨就等於被切斷了後路,伊朗的武器將難以大規模運送到真主黨手中。、
黎巴嫩真主黨就更不敢反抗了,哈馬斯也將孤掌難鳴。
更關鍵的在於,伊朗現在這個態度,讓美國和以色列把伊朗的虛實看了個清楚。
那麼下一步,就必然是攻擊最後一個抵抗之弧——胡塞武裝了。
美國和以色列不僅可能會支援葉門政府軍東西夾擊胡塞武裝,甚至美國空軍還會直接透過索馬利亞進行打擊。
一旦胡塞武裝也被擊潰,伊朗苦心經營的“抵抗之弧”,將徹底崩潰。
可嘆啊,蘇萊曼尼花費十幾年時間,用獻血和生命打造的抵抗之弧,佩澤希齊揚上臺後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基本上霍霍光了。
這就是投降主義的惡果。
伊朗投降,想要什麼呢?
顯然是想透過妥協退讓,換來美西方把對它的經濟制裁撤掉,度過自己的經濟難關。
但問題在於,美國會解除制裁嗎?
顯然不會啊!
雖然今年伊朗透過卡達和美國進行了幾次囚犯互換活動,看起來也私下接觸了幾次。
但只要涉及伊核協議的問題,幾度談判幾度流產。
特朗普上臺之後,就更不會對伊朗軟化態度了。
說不定,美國還會支援以色列出手,直接摧毀伊朗的核設施,一勞永逸的解決伊朗核問題!
伊朗你自己拉胯不要緊,可是你這樣對得起千方百計支援你的中國嗎?
本來,伊朗有什麼資格與體量完全不匹配的中俄合作?
不就是因為自己扛著反美大旗頂在前面,有扶持價值嗎?
現在伊朗為了自己那點小心思,自己先慫了,對得起誰?
壞了自己的抵抗之弧,還是小事。
壞了中俄聯手重塑世界秩序的計劃,那才是大事!
4 對中東形勢逆轉的反思
伊朗的投降主義,並沒有換取美國對制裁的網開一面。
這充分說明,教員同志當年那句話的正確:
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換和平,則和平亡。
說白了,美國文化就是海盜文化,如果美國想搞你,你越妥協,他就越興奮。
相反,如果你狠狠地幹他,他就不敢輕舉妄動。
美國人,只相信強者的拳頭語言,不相信卑躬屈膝的求饒。
伊朗如今也算是地區大國了,自從走反美路線,也45年了,經過這45年還沒看明白嗎?
伊朗反美,不是伊朗的需要,而是美國的需要。
美國需要把伊朗塑造成為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共同敵人,然後可以以此制裁伊朗,讓伊朗捧著金碗要飯。
這樣就樹立了一個反面典型:
看看這就是和美國作對的下場!
這樣一來,其他中東國家就會緊緊貼在美國身邊。
以色列抱緊美國,沙特等一些是由國家就堅守“美元石油”、買美國武器。
伊朗都已經是這個美國設定好的角色了,怎麼可能透過妥協退讓來讓自己過上沙特的生活?
我們回憶一下,當年伊朗總統魯哈尼是個親美派,各種對美妥協,結果怎麼樣?
美國變本加厲逼魯哈尼,用暗殺蘇萊曼尼的行為來羞辱魯哈尼,搞得魯哈尼不得開始反美。
那伊朗應該怎麼樣呢?
毫無疑問,只有繼續保持強硬作風,才能讓中俄看到伊朗自身的價值。
藉助中俄的力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資金和投入,進而獲得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這才是伊朗唯一能站在世界棋局的途徑。
從伊朗的教訓回過頭來看中美博弈,也是如此。
中國人,對美國不能有任何幻想,也不能想著用妥協退讓來達到目的。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這是已經被歷史所證明過的事情了。
還記得,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
美國卻妄圖憑藉霸權,從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甚至還趁著朝鮮戰爭,轟炸中國領土。
如果是別的國家,面對這麼巨大的差距,恐怕早就慫了,抗議兩下了事。
中國呢?
沒有退縮,志願軍毅然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在冰天雪地中與裝備精良的美軍浴血奮戰。
長津湖的酷寒凍不滅鬥志,上甘嶺的炮火轟不垮信念,用血肉之軀打出了國威軍威,讓美國首次認識到新中國不可欺。
正是這場硬碰硬的較量,為新生中國贏得了寶貴的和平建設環境,周邊局勢得以相對穩定,為後續發展奠基。
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透過各種手段,企圖阻止中國崛起。
在當時,也有許多學者、媒體人要求中國向美國求饒,認為中國不能與美國作對。
中國呢?
一面加快自主研發、產業升級,降低對外依賴;
另一面針鋒相對,從阿拉斯加中美高層對話上 “你們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 的霸氣回應,讓和平外交空間不被霸權擠壓。
結果現在,美國還是要客客氣氣地邀請中國領導人參加就職典禮。
隨著2024年12月26日中國第六代戰鬥機亮相,中美博弈更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美國要面臨一個和自己存在技術代差領先的對手了!
那麼美國對待中國,也必將更加慎重,更加不敢輕舉妄動。
這,就是“以鬥爭求團結”帶來的紅利。
反觀伊朗,現在形勢危險了,才知道急了,在抖音上開始公開鼓吹中俄伊大三角。
但問題在於,你要搞大三角,去找外交部,商務部去談啊,找抖音有啥用?
顯然是急病亂投醫了。
一個網友的評價很經典,伊朗鼓吹的大三角就像中秋節的月餅。
在815之前是可以賣個好價錢的,但是過了815,立馬變成垃圾食品,打個兩折或者1折也無人問津了。
曹操曾經評價袁術: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如今來看,這句話送給伊朗,再合適不過了。
閱讀全文,歡迎掃下方二維碼,訂閱貓哥的知識星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