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戰的轉變

西方學者Peter Tchir,今天發文分析了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變化,特別是從實施關稅到轉向協議階段的轉變,值得參考借鑑,知己知彼,下面是文章正文,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從關稅階段到協議階段的轉變
協議大潮
上週關於關稅的討論相對平靜。上週五晚上,我們迎來了更多的關稅豁免,緊接著又有了有關行業性關稅的承諾(或威脅)。然而,自那時以來,討論的焦點已轉向了協議。
關於解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討論確實有些熱烈,但除了這個問題,在經濟方面,我們似乎已經從關稅階段轉向了協議階段。
我認為解僱鮑威爾從長遠來看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這將是減少(或取消)美聯儲獨立性的第一步。雖然我並不總是同意他們的政策。但我認為美聯儲獨立性的表象有助於美元和國債市場的穩定。
不過,市場更有可能受到“協議”訊息的推動,而不是其他(假設沒有新的重大話題)。
協議訊息
美國政府在宣傳協議、協議進展、更多協議。但是政府似乎已經不再說各國在乞求協議。
美國的訊息非常明確(且比以前更溫和):
  • 各國在呼喚。
  • 各國已經排隊。
  • 我們會達成協議,好協議。
然而,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訊息卻不明確:
  • 日本特別召開了貿易會議,但幾乎沒有透露任何細節。雙方似乎都沒有洩漏細節。
  • 中國幾乎沒有透過官方渠道說什麼。也不太令人驚訝,因為它是“首要對手”,但這並不妨礙政府宣稱中國正在尋求協議的訊息。
我花了幾個小時試圖尋找有關協議的細節,無論是來自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沒有找到更多資訊。在美國內部,訊息似乎也有些混亂,儘管總體傾向於糾正不公平的局面和改善貿易平衡。
由於資訊極其有限,我們只能猜測問題所在,但至少這有助於我們為如何應對新聞標題做好準備。
關稅的目的是什麼?
在嘗試評估我們的貿易和關稅政策時,第一個問題是:關稅究竟想達到什麼目的?
  • 談判立場我不確定我們到底在談判什麼,但這表明關稅可能是暫時的。
  • 增加“美國製造”的銷售進口商品成本增加應該會推動國內商品銷量。為此,關稅必須保持不變。
    如果其他國家減少或取消對美國商品的關稅,那麼美國製造的商品就會變得相對便宜,從而可能減少國內商品銷量的增加。這種變化可能只有在關稅是臨時性措施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因為如果關稅只是短期的,那麼長期的價格變化和市場反應可能不會顯著影響消費者行為。
  • 收入來源如果要透過關稅產生收入,關稅必須保持不變。
政府內部一些高階官員提出的目標是不能共存的。弄清楚哪些因素最重要非常困難。
我想到的一個問題是,關稅對增加“美國製造”商品銷售會產生多大影響?
  • 如果關稅維持不變,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會足夠推動“美國製造”的銷售嗎?這足夠投資於工廠等設施以增加生產和銷售嗎?
  • 如果其他國家取消關稅,“美國製造”的銷售會增加多少?很難說,因為非關稅壁壘可能和關稅一樣,甚至更具影響力。同樣,不清楚這是美國商品需求的增加,還是由於關稅的影響。
在這一部分問題尚不清楚的情況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貿易計算中的缺失
大家都認同一個事實,那就是當前政府在關注貿易赤字問題。這種關注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就已經存在,且他在成為總統之前就曾經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然而,在貿易對話中有兩件事我認為是不可忽視的,但它們卻被忽略了。
  • 服務貿易出口額為什麼我們在計算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差時忽略了服務貿易?美國目前與大多數國家都有服務貿易順差。也許很難想象“雲計算”能被視為一種製造產品,但它確實是美國出口的一部分——而且非常有效。因為我們都知道美國已經成為一個服務經濟體(無論好壞),所以將服務貿易資料納入整體貿易分析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 貿易的盈利性我假設有些商品比其他商品更有利潤。如果我們出口的商品利潤率高於我們進口商品的利潤率,那麼基本的貿易平衡可能會誇大問題。如果我從你那裡購買價值200美元的商品,利潤率是10%,但我賣給你100美元的商品,我們的利潤率是20%,那麼我們的進出口比例2:1的平衡是否比實際更為平衡?我認為在討論中應該考慮盈利性,但在討論中似乎沒有出現過。我們出口的服務可能有非常高的利潤率。
還有一些其他的細節讓我感到不解。不是說不可理喻,但至少讓我感到好奇,為什麼這些話題沒有更多地被提及。
  • 原材料和中間商品與成品我沒有花很多時間研究這個問題,但我認為了解這類貿易的更多細節將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所有的貿易平衡問題都同樣嚴重嗎?
  • 為美國公司生產的商品去向我推測(對於許多全球公司而言),它們製造的商品只有一部分會返回美國。某些商品可能會在中國銷售。我假設,許多情況下,如果你想向亞洲市場銷售,你不會將商品運回美國再賣給亞洲。因此,美國公司在海外生產的商品不進入美國有利於他們。然而,這也意味著更多的商品可以在美國生產,因為貿易赤字更大。
我不確定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貿易平衡問題,但我懷疑,更多細緻的討論和分析將減少對這一問題的過度關注,而不是加劇它。但目前,我們並未進行這樣的討論。

關稅實施程序

在思考可能達成的貿易協議之前,我們需要先審視關稅的實施情況。
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最初的關稅措施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實施了“芬太尼豁免”。儘管在此過程中(尤其是墨西哥方面)有一些看似積極的努力,但關稅仍然繼續執行,因為芬太尼豁免被取消。或許這一豁免可以再次恢復。最初的豁免措施對美國如何應對關稅問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後它被放棄,且這一變化暗示了某種程度的混亂。
鋼鐵和鋁這些關稅與其他關稅政策分開,且在全球範圍內實施。此舉展示了政府對關稅的堅定決心。
放鬆對USMCA合規商品的關稅首先是汽車,隨後是所有符合《美墨加協定》的商品,從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中豁免。看起來這一豁免可以預見,這也可能影響各國在談判桌上的表現。
解放日關稅對於這些數字,市場表現出了即時的不信任。所謂的“互惠關稅”其實並非真正的互惠。對外界來說,這看起來像是美國在關稅問題上變得極端(即使在美國國內,許多人也有類似看法)。
解放日關稅開始實施後,市場情緒更加困惑。
90天寬限期和“僅”10%的“互惠”關稅股市出現了令人驚訝的反彈。突然給出了90天的談判時間(這一點從一開始就顯得合理)。此外,儘管10%的關稅在國與國之間屬於較高水平,但至少處於可接受的範圍內。中國未獲得豁免,這似乎表明政府開始關注“合理範圍”,並明確表示中國仍是主要的談判重點。
進一步豁免技術產品這也是一個可以理解的舉措,儘管這看起來美國再次在一些他們本可以預見的問題上有所退讓。
接下來是關於如何透過國家安全和行業性關稅來彌補差距的宣告,儘管此後該話題已經沉寂。
對中國晶片銷售的進一步限制這一舉措對一些美國股票產生了影響,但也進一步強化了“中國是頭號對手”的觀點。
關稅的實施及其演變過程顯然具有重要意義。

外國談判者的心態

在各國開始談判時,我認為可以合理地評估他們的心態。
  • 一些國家感到困惑,想不通為什麼自己被列為關稅物件,且關稅額度為何如此之高。
  • 一些國家則對美國市場依賴感到猶豫,同時也擔心未來能否依賴任何協議。
  • 至少,某些國家對美國政府可能的一系列失誤抱有一定的鼓勵情緒,因為政府在市場或經濟損失後不得不退讓。
“交易藝術”是相當簡單且易於理解的。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時,少數人似乎沒有理解這一點。而這次,許多人,尤其是中國,似乎已經理解了這一點。可以推測,特朗普意識到其他國家知道“交易藝術”,並正在適應這種方式。然而,考慮到事件的發展,我並不確定美國的政策是否依賴於從世界領導人那裡獲得與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相同的反應。
我的觀點是,其他國家在擔心自己國家的經濟影響時,可能會有一種意識到自己犯錯的感覺,並缺乏信任(即協議將被視為一個過渡解決方案,給他們時間來尋找長期的解決辦法)。

可能的交易

最終,我們來到了關鍵問題:我們是否會因交易而迎來“破天荒”的股市上漲?還是這些交易(或沒有交易)將拉低市場(和經濟)?
“保面子”的交易假設政府已經對關稅和貿易政策進行了“重新思考”。他們聽取了許多企業的反饋,認為實施的關稅政策並沒有帶來預期效果,且將製造業工作帶回美國將需要數年時間(並且最好先專注於國內政策,讓局面有所起色)。政府顯然已經有所退讓,那麼一個“保面子”的交易將是什麼樣的呢?
  • 雙方減少關稅。我98%相信,這本可以在沒有采取許多傷害政府形象的步驟的情況下實現。其他國家此時更可能理解他們所採取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並知道在哪裡應該讓步,在哪裡不應讓步,從而獲得最佳交易。
  • 承諾購買美國製造的商品——重點是國防和農業產品。沒有強制執行的實際手段。
  • 一些承諾不會允許中國利用它們改變“原產國”標識。這有點棘手,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根據近期的訊息流和關於關稅的行動,我估計美國向大多數國家提供這種交易的可能性已經從20%提升至70%。
政府可以宣稱取得了勝利,而任何試圖指出這些結果本可以在沒有損害美國聲譽的情況下實現的人,會在社交媒體上被壓制。最終的局面將回到類似之前的經濟狀態。關稅只是問題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個較小的問題。各國不會長期增加對美國商品的實際購買量。它們會趁這個空檔期,找出減少對美國依賴的方法。因此,市場可能會在交易訊息剛釋出時有所反彈,但隨著市場逐步認識到美國經濟和美國企業在這些交易後的狀況比在整個事件開始前更糟,股市漲幅會消退。
真實的貿易平衡交易如果主張將生產帶回美國的一方獲勝,那麼美國將需要類似這樣的交易:
  • 承諾購買美國製造的商品,且有明確的數字和未履行承諾的懲罰措施。真正推動美國製造商品銷售的努力。各國承諾購買美國商品,並且未履行的國家將面臨懲罰(可能是高關稅)。許多國家可能會很難同意這種安排。
  • 限制與中國的商業往來。至少,各國將被迫承認,中國不能利用它們作為改變原產國標識的途徑。美國可能會試圖讓其他國家對中國徵收關稅(這將使美國進口商品相較中國商品顯得更便宜)。一些國家可能願意與疏遠中國,但由於中國的規模以及與一些國家的地理接近,國家們會小心避免對中國採取過於激進的措施。此外,鑑於特朗普就職以來美國貿易政策的反覆無常,這些國家更現在更親近中國了。
如果真正的目標是調整貿易平衡,那麼關稅的重要性會降低。
如果美國能在其政策中考慮到我認為缺失的兩個要素,起點會更接近當前的預期。
如果美國不能全力推行這種政策,那麼這種做法成功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各國可能出於不同的原因對這種做法進行抵制。如果最終沒有達成協議,市場會認為美國可能過度擴張,導致經濟問題和企業利潤下降,這將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並反映在價格上。相反,如果美國能夠成功達成這種型別的協議,那將是一個重大的實際勝利,因為它意味著能夠克服國際上的阻力並取得有利成果。

談判和交易的路徑

我的基本判斷是,美國可能已經開始走上“真實貿易平衡交易”之路,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聽到其他國家的資訊如此有限。它們可能對美國的要求感到困惑,甚至震驚,因此並不急於簽署這種型別的交易。
或許一些國家會屈服,簽署這種交易,從而促使更多國家接受。
但如果幾周沒有達成交易,或者更糟糕的是,洩露出各國意見相距甚遠,談判策略可能會轉向“保面子交易”(如果還沒有轉向的話)。
我可能錯了,但這是我對當前局勢的最佳判斷。我認為市場和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其中一方認為自己的牌比實際情況要好(從目前情況來看,這種風險似乎更可能發生在美國一方)。這將意味著全球經濟問題會加劇,深度衰退的風險會增加。

美國品牌的損害

如果全世界都願意放下過去的恩怨,我們可以回到以前的狀態。
但我認為這不太可能。
我認為會有一段較長的時間,美國的股票、債券和產品會因地緣政治和經濟行動而遭受損失。
我希望我錯了,但我不認為自己錯了。特別是即使達成了交易,經濟、地緣政治和國內局勢的新聞流將會突出分裂,這無助於修復已產生的創傷。

結論

我認為,市場對任何特定頭條新聞的波動性和“貝塔係數”已經降低。
這是我們所認為的迴歸路徑——由有利於商業的戰略推動的增長。採取措施促進國內產業發展,重點解決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問題。開採和加工商品,特別是能源相關商品或對未來技術至關重要的商品。晶片。一個更加註重國內的政策可以隨著時間推移實現目標,並且會有更窄的結果範圍(這比在幾個月內重新調整已經用了幾十年才形成的全球貿易關係更可預測)。
我們需要轉變方向,或許我們會實現這一點。
我會很高興看到一些非常強有力的貿易協議,但我的基本判斷是,我們將意識到這種方法行不通,最終我們會達成一些保面子的交易。
經濟正在放緩,我認為這一點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變得更加明顯(除非在我們並不期待在“大交易”方面有令人意外的進展)。
作為投資選擇、旅遊目的地或更廣泛的品牌,美國將透過經濟放緩和市場下行來影響這些領域。
這對利率來說應該是利好的,但關於赤字減少的所有希望似乎正在減弱。我認為,成功實現轉變所需要的很多措施將涉及支出。
我認為這會將債券維持在一個區間內(10年期國債可能在4.1%到4.5%之間),但無論如何是一個區間。目前,突破這一區間的風險傾向於更高的收益率。我看到債券的頭條新聞風險大於樂觀情緒,尤其是在赤字問題上。
如果美國不在貿易談判中後退,股市將會受到影響,儘管影響可能是逐漸發生的。
對我來說,關鍵是要在貿易領域做出大量調整,並迅速轉向主要控制的領域。
祝好運,希望這一思路的有效期超過幾個小時。
在塑造地緣政治、經濟環境和投資格局的公告發布速度面前,這種轉變令人吃驚。
希望你們能利用這個長週末調整心態,準備迎接更多的變化!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交易盛會”!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