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凡:《哪吒2》的核心觀點和底層邏輯,讓我有些失望

作者:郭兆凡
C計劃聯合創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edx演講嘉賓,騰訊、清華等特邀培訓師,曾任職21世紀教育研究院、高盛集團,深耕教育創新領域10年, 《學會提問》導讀專家,專業培養兒童和成人的理性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
哪吒2視覺效果很好看,底層邏輯我不太喜歡。看時我在想:這些人物中誰不是工具人?電影有怎樣的是非觀?如何不做工具人?
故事不復雜:哪吒是魔、敖丙是妖,為了重塑敖丙肉身、保護陳塘關與父母、也為了成仙,倆人共用肉身去玉虛宮參加昇仙考核,連過三關。哪吒以為父母被龍王屠殺,助力無量仙翁用天元鼎困住龍王和一眾小妖后,才得知真相。無量仙翁屠滅陳塘關嫁禍給龍族,用眾妖煉丹,讓仙提升修為,以鞏固闡教地位。最終母親的死亡,和三味真火的淬鍊,使哪吒重塑真身,與敖丙一起擊破天元鼎,打敗無量仙翁。
工具人,被利用、助他人實現目的、服從於體系的規則,但自身的感受和意願可能或是被動接受的、或被壓抑、或不被尊重、或僅出於自保本能。
有主體性的人,能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有自由意志,對體系有認識或反思,甚至有人會挑戰或改造體系。
沒有主體性,即使良善也易被利用,好心辦壞事。
自主,也正是影片倡導的核心價值。“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仙是魔我做主;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
電影強調自主,但哪吒是否真的自主?
另一個問題是,工具人和自主的人,都可能為善或為惡。踏出的路也可能不擇手段,哪吒是否選擇一心向善?
自主且為善(或追求正義),是現代文明普遍的追求。倆主角符合嗎?
電影中仙優於魔和妖,受崇敬、掌權力,權力結構首先基於出身,其次是法力,仙魔妖都可能為惡或為善。
哪吒想成仙,也成仙了,最後對仙去魅,接納魔的身份;他以為敖丙父親殺死父母,卻還是先幫敖丙重塑肉身;得知誤解龍王后,去救龍王。這都體現了一些自主與善。
他的蛻變,因誤以為父母被殺、後母親確實被殺。母親被害要復仇、被困天元鼎要出去、無量仙翁是惡人,普通人大多也有這些善惡觀,只是沒有哪吒的天生神力和機遇(三味真火)
結局天元鼎被毀,無量仙翁被打敗,沒死,他的權力和角色沒變。
我想看到:陳塘關被屠對哪吒的影響,哪吒學會判斷、反思、掌控情緒,不再是情緒驅動下直接開打或放棄生命,對三關中自己捕殺的妖有愧疚或彌補。
我更想看到哪吒運用智慧和勇氣避免陳塘關被屠,看到他對體系有認識與反思(質疑其他金仙和天尊角色,為何無量仙翁能長期做惡)
我眼中的哪吒,有些主體性與善,但相當不徹底。
敖丙為自救過三關,除了放走申小豹,沒太體現其他思考,結局沒去海底是因父親主動提出,非自己爭取,他想要什麼還並不清晰,工具人成份更大些,倒是很良善。
無量仙翁說仙不如妖努力,所以以妖煉丹,來鞏固權力結構和闡教地位,是在為惡。是體系塑造了他的價值觀,他也用創造性的手段來鞏固體系,有工具性也有些主體性。

申公豹目標明確,異常努力,早發現偏見與無量仙翁的惡,他沒誤解哪吒、有自己的判斷,他離開體系、輔佐龍族、偷換兩珠,都體現出一些主體性。
但他受父權制影響較大,以為親人都死了才衝破束縛;且想成為十二金仙是為了什麼,僅為證明自己?或得到權力?或改變規則?這點不清晰,如果只是為了順應規則、證明自己、悅納家人,也是工具化的體現。他做過惡(以前幫無量仙翁為惡,2開頭也殺了些陳塘關人),也有善心(運藥救人、救李靖夫婦、與捕妖隊戰鬥),是比較立體的人物。從彩蛋看下集要變工具人了。
女性角色呢?
哪吒母親的主要特點是無條件愛兒子,我搜了下才知道她叫殷夫人,忘了電影有沒有提,反正我是沒印象了。除了哭和安慰哪吒,影片有沒有呈現她的名字、掙扎、智慧、能力、盼望?她有沒有推動過某個問題被解決,提出過反對意見,或是因為她的教育(而不是死亡)對哪吒的成長起到關鍵作用?又或者她只是常在附和丈夫?
石磯娘娘呢?餃子說她沒有用別人的眼光判定自己,那她為什麼還一直問鏡子誰最美?我會聯想到白雪公主的後母,整天問鏡子,那石磯娘娘是否也宅在家經常問鏡子?經常問,說明在意,問完不生氣,到底是接納自我,還是單純/傻/壓抑/取悅/有自知之明?外貌本就可以一目瞭然,其實可以設計個別的情節,體現她的性格、思想、能力或觀念。
我覺得都更偏向工具人。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需要且能夠,自主且為善嗎?
現實中權力結構由金錢、權力和身份(家庭背景、階層、性別、種族等)決定。
我們很多人被困在體系中,順應規則,追求權力和金錢,卻不知為何追求,這是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也沒思考過代價;很多人對體系有不滿,能看到一些不公正,但接受不公正,甚至利用不公正;很多人跟著媒體的宣傳去譴責、去佔領、去攻擊,以為在維護“正義”,其實恰恰傷害了無辜的普通人。
或許很多人覺得,普通人活短短一世,很難不做螻蟻,能平安富足就好,做工具又有何妨?

我很難回答這個問題。這和人的基本信念有關:你如何看待生命本身、生命的意義和核心價值?如何看待個體和社會的關係,個體在漫長時空中的角色?
如果我們對生命有很強的敬畏心,認為每個生命都是珍貴的、獨特的、神奇的,那我們更可能想要形成主體性,哪怕過最普通的生活,也不做龐大權力結構或他人手中的刀。
事實上,如此高的票房,哪吒喊出的口號獲得如此多的共鳴,也正說明多人希望能為自己做主,能有主體性。
人要拒絕成為工具,一心向善,很不容易。因為將人工具化、或引人作惡的力量很強大,且無處不在。
人會受到利益的吸引,像鹿童鶴童;
人會相信廣泛的宣傳和表面印象,像哪吒、敖丙和太乙真人最初到玉虛宮時;
人會想要保護自己的至親,像東海龍王和哪吒父母;
人會看輕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像一眾小妖;
人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像哪吒;
人會想要減少痛苦,像其他三龍王;
人會麻木和恐懼,像捕妖隊的眾生;
人會有吃喝玩樂的慾望,太乙真人;
人會被家人的期望束縛,像申公豹;
人會被自己崇拜的人影響,像申小豹;
人會有維護既得利益的執念,甚至以正義之名,像無量仙翁;
人會因溫和善良而顯得缺乏主見,像敖丙;
人會受到有權力者的壓迫;
人會受到很多意識形態的影響:集體主義、父權制、民族主義、宿命論、技術官僚主義、犬儒主義、消費主義、權威主義、傳統權威;
……
如何不做工具人?關鍵是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使人發展理性,引導情緒、恐懼和慾望;使人反思體系和權力結構,更理解自我與權威、親友、體系的關係,看清自我和頭腦中的觀念,是如何被塑造的;使人認清和重塑自我,包括價值觀、能力、信念和觀念。
如何一心向善?關鍵是有同理心。同理心使人不再麻木,能傾聽他人,能換位思考,能帶著善意理解人與事物的複雜性。
那怎麼學會獨立思考呢?藍方、明欣和我合寫的書《學會思考》剛剛上市,它講的就是獨立思考、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方法。要基於證據和推理,相信高質量的論證得出的結論,由此指引自己的言行。書裡講了很多具體的方法,也有大量結合中國本土場景的例子和練習。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怎麼培養同理心呢?我覺得是:
-閱讀經典文學(代入不同角色的故事)
-傾聽不同階層、年齡和背景的人的故事與觀點(瞭解真實而複雜的世界)
自主且為善,是我心中很終極的追求了。即使永遠到不了彼岸,也要永遠堅定地走在路上。
歡迎掃碼加入【學會思考】社群⬇
期待你翻開書本之後,與我們交流更多閱讀感受!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
關注C計劃
分享更多理性的聲音
👇🏻

C計劃8年潛心打磨一門課
C計劃思直播課批判性思維經典書深度閱讀為核心,幫助孩子懂閱讀、愛思考、善溝通、會選擇、負責任,適合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學生
點選這裡檢視購買,越早購買,優惠越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