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得上哈佛讀不起哈佛…被助學貸款壓垮的美國中產家庭

在美國,“讀大學”正成為中產階級的第一張“死亡通知書”。
“我57歲,揹著超過55萬美元的學生貸款,可能要還到生命的盡頭。”
“我賣掉了住了40年的房子,只為還清學貸。”
“我有兩個學位,卻背了近20萬美元的學生貸款。貸款服務商錯誤撤銷了我的減免計劃。”
這不是段子,不是個例,而是千千萬萬美國中產的真實人生。
在這個“知識標價、貸款起步”的國家,一個普通的大學學位,足以壓垮一個家庭,吞掉三代人的積蓄與希望。
過去你可能以為,美國是教育的天堂,憑知識能逆襲、靠學歷可翻身。
但真實的美國,是一個靠貸款上大學、靠利息餵養金融機構的資本機器你不是在“接受教育”,而是在簽下人生第一份長期償還型金融產品。
超過4200萬人,正在為那張文憑還債,總額高達1.77萬億美元,僅次於房貸。美國夢的代價,排在房子之後,就是大學。
更荒唐的是,從18歲簽下貸款的那一刻起,這筆債就能陪你走完一生。畢業不能還清,工作還不掉,甚至到了退休,也還在掏養老金還本付息。
統計顯示,超過720萬名50歲以上的美國人依然揹負學生貸款。他們不是“忘記還錢”,而是根本還不起。
有人賣掉老宅換現金,有人聯合子女分擔壓力。還有人舉著橫幅控訴:
“死亡,不應是美國老人擺脫學生債務的唯一辦法。”
而最先被擊垮的,並不是最窮的人,而是最努力、最不敢掉隊,以為自己還能“負擔得起大學”的中產家庭。
在收入中位數為6萬美元的社群,學生貸款違約率反而高於高收入和低收入地區。這些中產家庭不夠“窮”拿不到補助,也不夠“富”全額支付學費,只能借債維持體面。而等到孩子畢業,未必找到足夠高薪的工作,貸款卻像滾雪球般不斷累積,最後砸在一家人頭上。
安德森借了6.5萬美元上學。離婚、失業、照顧母親讓她步步下沉。如今,她每月要還699美元,要還到81歲。而她的收入是3400美元,房租、醫保、食品賬單排著隊。
安德烈大學畢業即失業,只能搬回家。他和父母一起償還850美元月供,貸款公司的電話打到他父母名下,全家信用評分被拉黑,連貸款買車都被銀行拒絕。
對許多美國家庭而言,“教育”已不是通往未來的通行證,而是家庭債務危機的第一張門票
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大學學費漲幅遠超通脹與工資增長。十年間,私立大學學費上漲36%,而同期美國人平均工資漲幅僅2.1%
這筆天價學費並沒有轉化為更優質的教學體驗。根據多份研究,學費上漲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行政膨脹、校園奢華建設、市場營銷、排名管理與所謂的“DEI預算”。美國大學越來越像一家“教育外包公司”,為學生提供奢華感而非學術能力。
與此同時,美國32個州削減了對公立大學的財政撥款。學費上漲與補助縮減形成夾擊,最終將教育成本完全轉嫁給家庭。
“而金融機構緊隨其後,為學生提供‘定製化貸款解決方案’:聯邦學生貸款利率已超過5.5%,部分私人貸款利率甚至高達15%以上。對信用評分較低的借款人而言,這幾乎是一場“高利貸式的賭局”。
貸款按月計息、複利累積、罰金疊加,一旦違約,信用受損,後果不僅是催收電話,而是就業、住房、子女教育等全方位的社會性懲罰。曾經的總統奧巴馬,也是在44歲才還清自己讀大學時的貸款。
教育的定價權徹底交給了市場,美國大學成了學貸鏈條的利潤中心,把“知識改變命運”改寫成了“知識繫結債務”。
2022年,拜登政府提出“減免每人1萬美元學生貸款”的計劃,一度讓部分家庭看到希望。但最高法院裁定該計劃違憲,減免泡湯。隨後拜登提出SAVE還款計劃、12個月還款寬限期等補救措施,但這些不過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延遲。
相反地,特朗普團隊提出“解散教育部”、終止收入驅動型還款制度(IDR)、削減公共教育撥款……換言之,從共和黨到民主黨,沒有人真正在意“教育平權”,他們只在乎選票和預算。
更諷刺的是,美國教育部長曾公開表示,學生貸款危機反映的是“高等教育的結構性失敗”。可真正提出結構改革方案的,卻寥寥無幾。中產家庭在這場黨派對抗與資本遊戲中,成了最廉價、最無力反抗的犧牲品。
普林斯頓、哈佛、耶魯等極少數富裕名校依靠鉅額校友捐贈推行“學費全免”,不僅幫助了少數貧困生,更成功吸引全球精英。但這只是象徵意義的“門面改革”,真正上不起學的人,仍被攔在美國高教的門外。
在今天的美國,大學已不再是階層躍升的通道,而是階層篩選的分界線:
富人能靠遺產、信託、捐贈名額上名校;
窮人可以依賴獎學金和助學金體系;
而中產,卻必須用整整一代人的收入,為孩子搏一紙學歷證書。
這場看似普惠的教育博弈,其實構建出的是“學貸牆”——把中產牢牢困在制度牢籠裡。

黑人與拉丁裔中產家庭所受打擊尤其嚴重。資料顯示,非裔學生平均貸款金額比白人高出2.5萬美元,西裔地區的貸款違約率也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多種結構性不平等交疊下,種族與債務的雙重懲罰讓他們更難翻身。
近60%的學貸人群因此推遲買房、結婚、儲蓄,甚至不敢生育。教育本該是國家未來的投入,如今卻成了遏制生育率、削弱中產資產流動性的最大障礙。
美國學生貸款制度之所以令人絕望,不只是因為它“貴”,而是它沒有盡頭。
你讀大學,是為了擺脫貧困,卻掉進了貸款陷阱;你供孩子上學,是為了代際躍升,卻換來代際債務。你努力工作,是為了擺脫貸款,卻發現本金始終未動,利息還在飛漲。
“中產”——這個本應是國家穩定與發展的支柱階層,如今卻成了制度下最沉默、最無援、最易被犧牲的那一層。
美國夢,從來就不是免費的。現在,它還要你貼上終身利息、信用繫結、無路可退的代價。
這不是教育,這是合法的金融收割。
一張學位證,換來的是一個家庭的命運被按下鎖鏈。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