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壓垮美國人的助學貸款!

中美網友這幾天在小紅書各種“對賬”,對出了美國一堆大問題。
特別是在助學貸款這一塊,令許多美國網友受到了刺激。
一位美國法學院學生和中國法學院學生對完賬,她發現中國學生一年只要798美元(約人民幣5850元),而她在美國已經欠下了45萬美元(約人民幣330萬元)的貸款……

說到激動處,她還幾度哽咽……哭訴她籤的助學貸款合同是個奴隸合同!
運氣好的話,她將用半輩子去償還這些貨款。
運氣不好的話,這些貸款會比她更長壽。

還有一位美國小姐姐說,她讀書時共貸了8萬美元。

在9年時間內,她償還了12萬美元,但這筆債務卻還沒有結束。

因為她還欠著7.6萬美元,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並不是她一個人的問題,有70%美國大學生都陷入了助學貸款泥潭之中。

連奧巴馬的助學貸款也還了整整21年,一直到43歲。

如果不是有機會在小紅書對賬,美國人會以為大家都是如此,習慣且麻木了。

然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美國助學貸款的最低利率是5.5%至8%,還是複利(利滾利),而中國的助學貸款是由政府貼息,學生不用支付利息,只還本金。

美國網友儘管很震驚,但事實就是如此。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助學貸款,顧名思義,就是帶有公益性質的社會福利政策,政府去幫助那些支付學費有困難的家庭的子女有機會完成學業。

從根本上來說,這是為了培養各類人才,去滿足國家發展的需求。

美國聯邦政府是在1958年推出了助學貸款政策,幾乎沒有什麼利息。
二戰期間的美軍士兵,退役後可以在政府幫助下進入各級大學。
美國也得到了回報,這批大學生畢業後,為美國的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大量人才。

這項政策,本應是一個良性迴圈。

然而,有人卻將貪婪的目光盯向了助學貸款,就是華爾街的金融家。

這可是一個萬億級的金融市場,而且大學生都是“優質客戶”,只要將他們套上高利貸的枷鎖(合同),就能得到千百萬的“奴隸”,用他們的青春和血肉去供養這些資本大鱷。
但問題是,高利貸在美國是不合法的,政府只允許8%-10%的最高利率,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
美國自19世紀以來,就存在著互助儲蓄銀行,它們維持著傳統經營模式(低息存款,高息貸款),跟商業銀行井水不犯河水。
“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設立了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FSLIC)
目的是為了保護儲蓄銀行,同時限制儲蓄銀行的業務範圍,並要求它們實行固定利率,將它們與競爭激烈的商業銀行隔離開來。
助學貸款最初就是透過儲蓄銀行與政府配合來完成的。
70年代開始,華爾街的猶太金融集團不斷遊說美國國會,他們以“銀行體系落後陳舊”為由,要求變革–消滅聯邦所有限制高利貸的法律。
一批美國經濟學家也出來鼓吹“高利貸”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呼籲將利率交給市場去調節。
這對儲蓄銀行勢必會造成致命衝擊,因為儲戶必定會提出存款,轉投到商業銀行各種高利率的金融產品裡。
1980年,里根當選美國總統,隨後,美國國會通過了《存款機構解除管制與貨幣控制法案》(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
高利貸原先只有南達科他州是合法的,美國信用卡機構大多在該州註冊。
法案通過後,高利貸美國全面合法化,但這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猶太人繼續遊說國會,1983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傑恩-聖加曼法案》,解除了對儲蓄銀行的業務界限。
也就是說,美國大學生將無法逃脫高利貸的剝削。
以前,美國的高利貸者在催債時,會動用黑幫打手,用死狗死貓、人體殘肢去恐嚇債務人。
現在,債主們可以請警察去抓人,要求債務人償還任何利率的高利貸。

像奧巴馬這些60後,就成了第一批受害的大學生。

美國助學貸款的性質已經完全變了,它成了華爾街吸血鬼的工具。

在美國,只有華人和日本人是個例外,因為他們會有一定的積蓄。

儲蓄銀行在不停地死去,因為它們也玩起了金融產品和債券投機。
1988年-1990年,老布什的小兒子尼爾.布什(小布什的弟弟)將丹佛的“西弗雷儲蓄銀行協會”弄到破產。作為董事,他拍拍屁股走人,而聯邦政府則為10億美元的損失買單。
儲蓄銀行的死去,令助學貸款越來越商業化。
1991年,老布什政府看到了危機,想將助學貸款利率歸入政府管理範圍之內。
但這項政策遭到了華爾街的強烈反對。
一些議員也出來反對,稱聯邦政府必須允許私人資本進入助學貸款領域。
到了1996年,連聯邦政府提供的助學貸款也被華爾街金融集團“截流”。
同時,由於大學的“公司化”運營,學費隨之年年上漲。
普通家庭出來的美國學生們就此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有些人甚至永世不得翻身。
如此不合理的針對學生的高利貸,卻成了法律允許的行為。
根據2023年美國媒體公佈的資料顯示:學生的貸款利率達到了8.05%,比絕大多數地方的房貸利率都要高出不少。

放貸者,還透過其掌握的電視、報紙、影視、智庫……去誘導學生享受高消費,酒吧、舞廳、度假、旅遊,甚至吸毒。

錢不是問題,除了申請高額助學貸款,還可以辦理多張信用卡去透支。

至於如何還錢,那不是銀行要考慮的事情。

透過如此齷齪的手段,美國私人金融機構成功將出身於中下層學生變成了“賺錢奴隸”。
高利貸產生的金融風險全部轉到了學生身上,銀行穩賺不虧,收回本金從不是他們的目標,鉅額利息才是真正的財源。
就算某一天,某位貸款學生在美國流落街頭,甚至死亡,他的助學貨款本金差不多也還清了,銀行不會因此虧損。

美國助學貨款變成了“吸血工具”,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然而,公知們以前卻在鼓吹中國要向美國學習。
它們說,美國學生早早就受到了理財教育,還減少了不必要的債務。它們也不怕被美國人罵死。
美國很多女學生是用身體償還助學貸款,英國更直接,兩年前,有的學校就開始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
在資本集團眼中,唯一重要的就是–你必須不停地償還高利貸。
美國的助學貸款制度就像是套在年輕人頭上的一個魔咒,已經無法被摘下,政府和國會更不敢去“斷人財路”。
中國則是一直嚴格限制銀行的學生貸款利率,由此產生的風險主要由銀行承擔。同時,中國也嚴格限制學生得到貸款後的用途,將風險最低化。
中國還要打擊那些伸向校園的高利貸黑手。

歸根結底來說,年輕人被壓垮了,不就是國家的未來被壓垮了嗎?
但美國無論是民主黨或是共和黨執政,它們對學生受到高利貸壓榨都無動於衷。所謂聯邦政府免除學生貸款,那只是鏡花水月的“承諾”。

因為,

它們都不是在為美國人民服務的。

中美之間根本上的差異,美國人現在是很難理解的,但他們會慢慢地覺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