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認知和世界真相相反,成熟越晚人生越慘

這是maggie的第275篇原創
二八原則很多人都聽過,可能現在都不是二八原則而是一九叢林法則了,大家看2023年個稅報告了麼?我來總結資料。

月薪3500元以下,6億人

3500元-5000元 1億人
5000元-1萬月薪 4500萬人

年薪10萬以上 20000萬人

年薪15萬以上 1200萬
年薪15萬-100萬 730萬
年薪百萬以上,70萬人
直接說結論年收入100萬以上的高收入者約佔申報人數的1%,這部分人繳納個稅佔全部個稅 五成以上。申報收入位居全國前10%的個人繳納的個稅佔全部個稅的九成以上。社會高速發展,收入差距越來越多,高收入永遠在少數人手中,年薪百萬在中國絕對超過全國99%的人。

在中國,據說所有的計程車司機加上外賣小哥,大約有1萬人了,這些人的收入和體力相關,意味著已經被設定好了收入上限,無法突破。除了消耗體力換取收入,無法產生被動收入現金流,勞動不分貴賤,但是年輕時候如果一直從事這種體力勞動,沉沒成本之大,在本該用時間換取技能的時間去做沒有成長的工作,人生的經濟狀況何嘗不是岌岌可危?所以每次我見到外賣小哥,都會對他們很禮貌,生活不容易,能對他們好一些就儘快的好一些,或許來自三四五線的他們來到大城市能快速先賺到錢的方式就是計程車和送外賣。但絕對不是一個人,尤其年輕人的一輩子的職業生涯。

窮人很喜歡買彩票,幻想著“萬一”自己會中獎呢?最近美國大選,馬斯克就用中獎100萬美金的方式給“特靠譜”老爺子拉選票,很多人都幻想著萬一自己是那個中將的幸運兒呢?時不時公佈100萬美金中獎者,刺激這些選民的暴富神經。果然掌握資產的有錢有權人是很懂得拿捏這些無產者的。
富人為什麼從不買彩票?他們知道一塊錢進去五毛錢也回不來,從不幻想自己可以一夜暴富,更多的是透過建立自己的被動收入的工作來賺錢,真正的做到放棄幻想,踏實前行上路,搞錢是王道而不是靠遙不可及的暴富。在這裡說幾個資料,說完之後如果一直買彩票建議還是別買了。雙色球的頭獎中獎機率大約為1772萬分之一,大樂透的頭獎中獎機率約為2142萬分之一別再去貢獻彩票的分母基數了,把買彩票的錢攢下來。
窮人對世界的認知和真相往往相反,知道越晚人生越慘。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一句極高智慧的話:“反者道之動”。你品品。
一個女生買了件35000元的香奈兒上衣,洗過之後掉了色,忿忿不平地追問客服。
客服說,不好意思,我們的產品從來不考慮洗滌,這產品設計時根本沒考慮要洗,一般都是穿幾次就要丟掉。
大家一陣驚呼: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
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嗎?不,恰恰相反,是我們的想象,限制了我們的貧窮
當初,王健林給了王思聰5個億,結果他賺了40億。我和朋友也探討過這個問題:給你五個億,你會拿來幹什麼?
朋友玩笑般地說,什麼,給了我五個億我還用幹什麼嗎,當然是什麼都不幹了啊!
幾年後,看朋友的狀況,這才深刻意識到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距。
原來,窮,真的是有原因的。
一個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過得很艱難。於是,窮人決定把牛賣了,買了幾隻羊,吃了一隻,剩下的來生小羊。可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變得艱難了。
窮人又把羊賣了,換成雞。想讓雞生蛋賺錢為生,但是日子依舊沒有改變,最後窮人只好把雞也殺了。
這就是窮人的慣性思維,依靠妥協來面對生活的難題,因為害怕艱難而選擇了放棄,導致最終錯過了變富的機遇。
當然,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我們無法想象的貧窮,對於他們而言,能活得下去就是活著的唯一目的。
可對大多人來講,思維方式,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長期處在匱乏稀缺狀態下的人都會慢慢被環境所改變,而逐漸形成一種稀缺心態。當稀缺心態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一旦思維方式受稀缺狀態影響而改變,我們就容易陷入貧窮的死迴圈。
想要改變思維方式,就需要我們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豐富我們的想象力。
如何看待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他要以多長的時間和週期來計算得失,時間週期越短,老了只會死的比較難看
一個人只看今天,明天,一週,一個月的錢,就會變得急躁,冒進,焦慮
一個人賺錢時間週期越長,能看1年,3年,5年,甚至10年,你會變得更加從容,淡定
如果你對未來越有信心,你對現在就會越有耐心。

回到保險儲蓄險上來看,它可以穿越經濟週期讓我們的錢鎖定當下的利率,和銀行利率隔絕掉,坐享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的金融產品,很多人老是覺得回本慢這麼一個因素就拒絕它,而富人總是能看到儲蓄險保險可以讓它免於經濟下行的利率下行影響,穿越週期在5年、10年、15年後給予他超過本金很多的資金安全感,富人理解保險的功能性是第一位的,鎖定利率的功能,資產隔離掌控這筆錢的功能,其次才是收益性,他們深知保險不是讓他們賺大錢的而是讓財富穩健增值同時能掌控這筆錢的權力,這就是為什麼富人買保險會上癮的原因,也是新中產窮人拒絕保險的原因,兩類人對待儲蓄險的角度完全不一樣,窮人追求高收益、回本快、本金安全,這是金融的不可能三角,窮人卻只想要這種不可能存在的產品,富人則懂得取捨,享受資金的功能性、安全性、收益性犧牲前幾年的資金流動性。同一款產品,擁有不同資金量級的人看待它的角度都不一樣。

電影《1942》裡,張國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說了一句話:“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那時候咱再回來……”
事實往往就是如此。起點相似的人,思維不同,結果也不同。因為,真正決定窮富差距的是“思維”。
成功的人,富有的人,無外乎就是通曉世界的真相,反之行其事,再加上偏執,就能促成事。
這等於所有人都在一個賽道里,他們用熊心豹子膽開闢了新賽道,彎道超車,抄近路摘取成功的桂冠。
普通人就是想不到這一點,想到了也怕啊,就要擠在一個賽道里拼命卷,因為出去有未知風險,也不穩定,萬一翻車了呢?
也正因此,註定了富人是少數。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在這裡可以學到朋友圈經營、客戶經營、銷售知識。


相關文章